卷之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獸部中品
鹿茸
味甘、酸,溫、微溫,無毒。
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痫,益氣強志,主齒不老,療虛勞,灑灑如瘧,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洩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
養骨,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不可近陰,令痿。
久服耐老。
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陰幹。
使時燥。
麻勃為之使。
角,味鹹,無毒。
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
七月采。
杜仲為之使。
髓,味甘,溫。
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
以酒和服之,良。
腎,平。
主補腎氣。
肉,溫。
補中,強五髒,益氣力。
生者療口僻,割薄之。
《圖經》曰:鹿茸并角,《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有山林處皆有之。
四月角欲生時取其茸,陰幹。
以形如小紫茄子者為上,或雲:茄子茸太嫩,血氣猶未具,不若分歧如馬鞍形者有力。
茸不可嗅,其氣能傷人鼻。
七月采角。
鹿年歲久者,其角堅好,煮以為膠,入藥彌佳。
今醫家多貴麋茸、麋角,力緊于鹿。
《本經》自有麋脂角條在下品。
陶隐居雲:野肉之中,獐鹿可食。
生不膻腥。
又非辰屬,八卦無主,而兼能溫補,于人即生死無尤,故道家許聽為脯,過其餘肉。
雖牛、羊、雞、犬補益,充肌膚,于亡魂皆為愆責,并不足啖。
《唐本》注雲:鹿茸,夏收,陰幹,百不收一,縱得一幹,臭不任用。
破之火幹,大好。
頭,主消渴。
煎之可作膠,服之彌善。
筋,主勞損續絕。
骨,主虛勞。
可為酒,主風補虛。
髓脂,主癰腫死肌,溫中。
孟诜雲:鹿茸,主益氣。
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蟲,視之不見,入人鼻必為蟲颡,藥不及也。
角,錯為屑,白蜜五升,淹之,微火熬令小變,暴幹#1,更搗篩服之,令人輕身益氣,強骨髓,補絕傷。
又婦人夢與鬼交者,鹿角末三指一撮,和清酒服,即出鬼精。
又,女子胞中餘血不盡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甚效。
鹿頭肉,主消渴,夜夢見物。
又蹄肉,主腳膝疼痛。
肉,主補中益氣。
内又生肉,主中風,口偏不正,以生椒同搗傅之,專看正即速除之。
九月以後,正月以前,堪食之也。
《日華子》雲:鹿茸,補虛羸,壯筋骨,破瘀血,殺鬼精,安胎,下氣。
酥炙入用。
角,療患瘡癰腫熱毒等,醋摩傅。
脫精尿血,夜夢鬼交,并治之,水摩服。
小兒重舌,鵝口瘡、炙熨之。
髓,治筋骨弱,嘔吐。
地黃汁煎作膏,填骨髓。
蜜煮,-壯陽,令有子。
腎,補中,安五髒,壯腸氣。
作酒及煮粥服。
肉,無毒。
補益氣,助五髒。
生肉貼偏風,左患右貼,右患左貼。
頭肉治煩憊,多夢。
蹄治腳膝酸。
又血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帶下。
和酒服之,良。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鹿茸,君,味苦、辛。
主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夜夢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
炙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
又主赤白帶下,入散用。
鹿骨,味甘,微熱,無毒。
鹿角,溫、微溫。
鹿髓,無毒。
雷公雲:凡使,先以天靈蓋作末,然後鋸解鹿茸作片子,以好羊脂,拌天靈蓋末,塗之于鹿茸上,慢火炙之,令内外黃脆了,用鹿皮一片裹之,安室上一宿,其藥魂歸也。
至明則以慢火焙之,令脆,方搗作末用之。
每五兩鹿茸,用羊脂三兩,炙盡為度。
又#2制法: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日夜了,漉出焙令幹,細搗用,免渴人也。
鹿角,補陽勝如麋角。
其角要黃色、緊重、尖好者。
緣此鹿食靈草,所以異其衆鹿。
其麋角頂根上有黃色毛若金線,兼傍生小尖,色蒼白者上。
注《幹甯記》雲:鹿與遊龍相戲,生此異角。
《聖惠方》:治腎氣虛損,耳聾。
用鹿腎一對,去脂膜,切,于豉汁中,入粳米二合和煮粥,入五味如法調和。
空腹食之,作羹及酒并得。
《外台秘要》:治消腎,小便數。
鹿角一具,炙令焦,搗篩。
酒服方寸匕,漸漸加至一匕半。
《百一方》:若男女喜夢與鬼交通,緻恍惚者方。
截鹿角屑三指撮,日二服,酒下。
《食療》同。
《梅師方》:治卒腰痛,暫轉不得。
鹿角一枚長五寸,酒二升,燒鹿角令赤,納酒中浸一宿,飲之。
《兵部手集》:療妬乳,硬欲結膿,令消。
取鹿角于右上磨取白汁塗,幹又塗,不得手近,并以人嗍卻黃水,一日許#3即散。
《産寶方》:治妊娠卒腰痛方。
以鹿角截五寸,燒令爛赤,納酒一大升中侵之,冷又燒赤,又浸,如此數過,細研,空心酒調鹿角末方寸匕服。
《衍義》曰:鹿茸,他獸肉多屬十二辰及八卦。
昔黃帝立子、醜等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獸,配十二辰屬。
故獐鹿肉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
味亦勝他肉。
三祀皆以鹿脂,其義如此。
茸最難得,不破及不出卻血者,蓋其力盡在血中,獵時多有損傷故也。
茸上毛先薄,以酥塗勻,于烈焰中急灼之。
若不先以酥塗,恐火焰傷茸。
俟毛淨,微炙入藥。
今人亦能将麻茸僞為之,不可不察也。
頭亦可釀酒,然須作漿時,稍益蔥椒。
角為膠,别有法。
按《月令》冬至一陽生,麋角解;夏至一陰生,鹿角解;各逐陰陽分合,如此解落。
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種,殆疏矣。
凡麋、鹿角自生至堅完,無兩月之久,大者二十餘斤,其堅如石,計一晝夜須生數兩。
凡骨之類,成長無速于此。
雖草木至易生,亦無能及之,豈可與凡骨血為比。
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
凡用茸,無須太嫩,惟長四五寸,茸端如馬瑙紅者佳。
須佐他藥有功。
白馬莖 味鹹、甘,平,無毒。
主傷中,脈絕陰不起,強志益氣,長肌肉肥健,生子,小兒驚痫。
陰幹百日。
眼,主驚痫,腹滿,瘧疾。
當殺用之。
懸蹄,主驚邪,瘈瘲,乳難,辟惡氣,鬼毒,蠱疰,不祥,止衄血,内漏,齲齒。
生雲中平澤。
白馬蹄,療婦人瘘下白崩。
赤馬蹄,療婦人赤崩。
齒,主小兒驚痫。
髻頭膏,主生發。
髻毛,主女子崩中赤白。
心,主喜忘。
肺,主寒熱,小兒莖痿。
禹錫等今詳莖痿,非小兒之疾,二字必誤。
肉,味辛、苦,冷。
主熱下氣。
長筋強腰脊,壯健,強志,輕身,不饑。
脯,療寒熱痿痹。
屎,名馬通,微溫。
主婦人崩中,止渴及吐、下血,鼻衄,金創止血。
頭骨,主喜眠,令人不睡。
溺,味辛,微寒。
主消渴,破症堅積聚,男子伏梁積疝,婦人瘕疾,銅器承飲之。
《圖經》曰:文具羖角條下。
陳藏器雲:馬肉及血,有小毒。
食之當飲美酒即解,婦人懷妊不得食馬,驢騾為其十二月胎。
騾又不産。
馬頭骨于水上流浸之,則無水蜞,又埋安午地,令宜蠶。
凡收白馬莖,當以遊牝時,力勢正強者,生取得為良。
馬牙燒作灰,唾和,絆帛貼于腫上根出。
屎絞取汁,主傷寒時疾,服之當吐下。
亦主産後諸血氣及時行病起合#4陰陽垂死者,并溫服之。
用馬屎及溺,當以白者最良。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白馬莖,使,味鹹。
能主男子陰痿堅長,房中術偏要。
通用藥雲:馬眼,平。
馬懸蹄,平。
馬蹄甲,平。
馬髻膏,平。
馬頭骨,微寒。
按孟诜雲:白馬莖,益丈夫陰氣,陰幹者末,和茯苓#5蜜丸。
空腹酒下四十丸,日再,百日見效。
懸蹄,主驚痫。
赤馬蹄,主辟溫瘧。
馬心,患痢人不得食。
馬肉,有小毒。
不與倉米同食,必卒得惡,十有九死。
與姜同食,生氣嗽。
其肉多着浸洗,方煮得爛熟,兼去血盡,始可煮炙,肥者亦然,不爾,毒不出。
患丁腫,中風疼痛者,炒驢馬糞,熨瘡滿五十遍,極效。
男子患,未可及,新差後,合陰陽,垂至死。
取白馬糞五升,絞取汁,好器中盛,停一宿。
一服三合,日夜二服。
按《日華子》雲:馬齒水磨治驚痫。
肉隻堪煮,餘食難消。
不可多食,食後以酒投之。
皆須好清水搦洗三五遍,即可煮食之。
懷娠人及患痢人并不可食。
忌蒼耳、生姜。
又鬃燒灰,止血并傅惡瘡。
頭骨,治多睡,作枕枕之。
燒灰傅頭、耳瘡佳。
尿,洗頭瘡白秃。
按《蜀本》注雲:諸筋肉,非十二月采者,并宜火幹之。
雷公雲:要馬無病,嫩身如銀,春收者最妙。
臨用以
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痫,益氣強志,主齒不老,療虛勞,灑灑如瘧,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洩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
養骨,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不可近陰,令痿。
久服耐老。
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陰幹。
使時燥。
麻勃為之使。
角,味鹹,無毒。
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
七月采。
杜仲為之使。
髓,味甘,溫。
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
以酒和服之,良。
腎,平。
主補腎氣。
肉,溫。
補中,強五髒,益氣力。
生者療口僻,割薄之。
《圖經》曰:鹿茸并角,《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有山林處皆有之。
四月角欲生時取其茸,陰幹。
以形如小紫茄子者為上,或雲:茄子茸太嫩,血氣猶未具,不若分歧如馬鞍形者有力。
茸不可嗅,其氣能傷人鼻。
七月采角。
鹿年歲久者,其角堅好,煮以為膠,入藥彌佳。
今醫家多貴麋茸、麋角,力緊于鹿。
《本經》自有麋脂角條在下品。
陶隐居雲:野肉之中,獐鹿可食。
生不膻腥。
又非辰屬,八卦無主,而兼能溫補,于人即生死無尤,故道家許聽為脯,過其餘肉。
雖牛、羊、雞、犬補益,充肌膚,于亡魂皆為愆責,并不足啖。
《唐本》注雲:鹿茸,夏收,陰幹,百不收一,縱得一幹,臭不任用。
破之火幹,大好。
頭,主消渴。
煎之可作膠,服之彌善。
筋,主勞損續絕。
骨,主虛勞。
可為酒,主風補虛。
髓脂,主癰腫死肌,溫中。
孟诜雲:鹿茸,主益氣。
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蟲,視之不見,入人鼻必為蟲颡,藥不及也。
角,錯為屑,白蜜五升,淹之,微火熬令小變,暴幹#1,更搗篩服之,令人輕身益氣,強骨髓,補絕傷。
又婦人夢與鬼交者,鹿角末三指一撮,和清酒服,即出鬼精。
又,女子胞中餘血不盡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甚效。
鹿頭肉,主消渴,夜夢見物。
又蹄肉,主腳膝疼痛。
肉,主補中益氣。
内又生肉,主中風,口偏不正,以生椒同搗傅之,專看正即速除之。
九月以後,正月以前,堪食之也。
《日華子》雲:鹿茸,補虛羸,壯筋骨,破瘀血,殺鬼精,安胎,下氣。
酥炙入用。
角,療患瘡癰腫熱毒等,醋摩傅。
脫精尿血,夜夢鬼交,并治之,水摩服。
小兒重舌,鵝口瘡、炙熨之。
髓,治筋骨弱,嘔吐。
地黃汁煎作膏,填骨髓。
蜜煮,-壯陽,令有子。
腎,補中,安五髒,壯腸氣。
作酒及煮粥服。
肉,無毒。
補益氣,助五髒。
生肉貼偏風,左患右貼,右患左貼。
頭肉治煩憊,多夢。
蹄治腳膝酸。
又血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帶下。
和酒服之,良。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鹿茸,君,味苦、辛。
主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夜夢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
炙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
又主赤白帶下,入散用。
鹿骨,味甘,微熱,無毒。
鹿角,溫、微溫。
鹿髓,無毒。
雷公雲:凡使,先以天靈蓋作末,然後鋸解鹿茸作片子,以好羊脂,拌天靈蓋末,塗之于鹿茸上,慢火炙之,令内外黃脆了,用鹿皮一片裹之,安室上一宿,其藥魂歸也。
至明則以慢火焙之,令脆,方搗作末用之。
每五兩鹿茸,用羊脂三兩,炙盡為度。
又#2制法: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日夜了,漉出焙令幹,細搗用,免渴人也。
鹿角,補陽勝如麋角。
其角要黃色、緊重、尖好者。
緣此鹿食靈草,所以異其衆鹿。
其麋角頂根上有黃色毛若金線,兼傍生小尖,色蒼白者上。
注《幹甯記》雲:鹿與遊龍相戲,生此異角。
《聖惠方》:治腎氣虛損,耳聾。
用鹿腎一對,去脂膜,切,于豉汁中,入粳米二合和煮粥,入五味如法調和。
空腹食之,作羹及酒并得。
《外台秘要》:治消腎,小便數。
鹿角一具,炙令焦,搗篩。
酒服方寸匕,漸漸加至一匕半。
《百一方》:若男女喜夢與鬼交通,緻恍惚者方。
截鹿角屑三指撮,日二服,酒下。
《食療》同。
《梅師方》:治卒腰痛,暫轉不得。
鹿角一枚長五寸,酒二升,燒鹿角令赤,納酒中浸一宿,飲之。
《兵部手集》:療妬乳,硬欲結膿,令消。
取鹿角于右上磨取白汁塗,幹又塗,不得手近,并以人嗍卻黃水,一日許#3即散。
《産寶方》:治妊娠卒腰痛方。
以鹿角截五寸,燒令爛赤,納酒一大升中侵之,冷又燒赤,又浸,如此數過,細研,空心酒調鹿角末方寸匕服。
《衍義》曰:鹿茸,他獸肉多屬十二辰及八卦。
昔黃帝立子、醜等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獸,配十二辰屬。
故獐鹿肉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
味亦勝他肉。
三祀皆以鹿脂,其義如此。
茸最難得,不破及不出卻血者,蓋其力盡在血中,獵時多有損傷故也。
茸上毛先薄,以酥塗勻,于烈焰中急灼之。
若不先以酥塗,恐火焰傷茸。
俟毛淨,微炙入藥。
今人亦能将麻茸僞為之,不可不察也。
頭亦可釀酒,然須作漿時,稍益蔥椒。
角為膠,别有法。
按《月令》冬至一陽生,麋角解;夏至一陰生,鹿角解;各逐陰陽分合,如此解落。
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種,殆疏矣。
凡麋、鹿角自生至堅完,無兩月之久,大者二十餘斤,其堅如石,計一晝夜須生數兩。
凡骨之類,成長無速于此。
雖草木至易生,亦無能及之,豈可與凡骨血為比。
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
凡用茸,無須太嫩,惟長四五寸,茸端如馬瑙紅者佳。
須佐他藥有功。
白馬莖 味鹹、甘,平,無毒。
主傷中,脈絕陰不起,強志益氣,長肌肉肥健,生子,小兒驚痫。
陰幹百日。
眼,主驚痫,腹滿,瘧疾。
當殺用之。
懸蹄,主驚邪,瘈瘲,乳難,辟惡氣,鬼毒,蠱疰,不祥,止衄血,内漏,齲齒。
生雲中平澤。
白馬蹄,療婦人瘘下白崩。
赤馬蹄,療婦人赤崩。
齒,主小兒驚痫。
髻頭膏,主生發。
髻毛,主女子崩中赤白。
心,主喜忘。
肺,主寒熱,小兒莖痿。
禹錫等今詳莖痿,非小兒之疾,二字必誤。
肉,味辛、苦,冷。
主熱下氣。
長筋強腰脊,壯健,強志,輕身,不饑。
脯,療寒熱痿痹。
屎,名馬通,微溫。
主婦人崩中,止渴及吐、下血,鼻衄,金創止血。
頭骨,主喜眠,令人不睡。
溺,味辛,微寒。
主消渴,破症堅積聚,男子伏梁積疝,婦人瘕疾,銅器承飲之。
《圖經》曰:文具羖角條下。
陳藏器雲:馬肉及血,有小毒。
食之當飲美酒即解,婦人懷妊不得食馬,驢騾為其十二月胎。
騾又不産。
馬頭骨于水上流浸之,則無水蜞,又埋安午地,令宜蠶。
凡收白馬莖,當以遊牝時,力勢正強者,生取得為良。
馬牙燒作灰,唾和,絆帛貼于腫上根出。
屎絞取汁,主傷寒時疾,服之當吐下。
亦主産後諸血氣及時行病起合#4陰陽垂死者,并溫服之。
用馬屎及溺,當以白者最良。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白馬莖,使,味鹹。
能主男子陰痿堅長,房中術偏要。
通用藥雲:馬眼,平。
馬懸蹄,平。
馬蹄甲,平。
馬髻膏,平。
馬頭骨,微寒。
按孟诜雲:白馬莖,益丈夫陰氣,陰幹者末,和茯苓#5蜜丸。
空腹酒下四十丸,日再,百日見效。
懸蹄,主驚痫。
赤馬蹄,主辟溫瘧。
馬心,患痢人不得食。
馬肉,有小毒。
不與倉米同食,必卒得惡,十有九死。
與姜同食,生氣嗽。
其肉多着浸洗,方煮得爛熟,兼去血盡,始可煮炙,肥者亦然,不爾,毒不出。
患丁腫,中風疼痛者,炒驢馬糞,熨瘡滿五十遍,極效。
男子患,未可及,新差後,合陰陽,垂至死。
取白馬糞五升,絞取汁,好器中盛,停一宿。
一服三合,日夜二服。
按《日華子》雲:馬齒水磨治驚痫。
肉隻堪煮,餘食難消。
不可多食,食後以酒投之。
皆須好清水搦洗三五遍,即可煮食之。
懷娠人及患痢人并不可食。
忌蒼耳、生姜。
又鬃燒灰,止血并傅惡瘡。
頭骨,治多睡,作枕枕之。
燒灰傅頭、耳瘡佳。
尿,洗頭瘡白秃。
按《蜀本》注雲:諸筋肉,非十二月采者,并宜火幹之。
雷公雲:要馬無病,嫩身如銀,春收者最妙。
臨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