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附。
《千金方》:一治妊娠腹中痛。
燒車釭脂末,内酒中服。
亦治咳嗽。
煅竈灰 主症痕堅積,去邪惡氣。
陶隐居雲:即今鍛鐵竈中灰爾,兼得鐵力。
以治暴症,大有效也。
陳藏器雲:竈突後黑土,無毒。
主産後胎衣不下。
末服三指撮,暖水及酒服之。
天未明時取驗。
淋石 無毒,主石淋。
此是患石淋人或于溺中出者,如小石,水磨服之,當得碎石随溺出。
今附。
禹錫雲:謹按《日華子》雲:淋石,暖。
方解石 味苦、辛,大寒,無毒。
主胸中留熱,結氣,黃疸,通血脈,去蠱毒。
一名黃石。
生方山。
采無時。
惡巴豆。
陶隐居雲:按《本經》長石一名方石,療體亦相似,疑是此也。
《唐本》注雲:此石性冷,療熱不喊石膏也。
蒼石 味甘,平,有毒。
主寒熱,下氣,瘘蝕,殺禽獸。
生西域。
采無時。
陶隐居雲:俗中不複用,莫識其狀。
石蠶 無毒。
主金瘡,止血,生肌,破石淋,血結。
摩服之,當下碎石。
生海岸石傍,狀如蠶,其實石也。
今附。
禹錫雲:謹按《藥訣》雲:石蠶,味苦,熱,有毒。
石腦油 主#13小兒驚風,化涎,可和諸藥作丸服。
宜以瓷器貯之,不可近金銀器,雖至完密,直爾透之。
道家多用,俗方亦不甚須。
新定。
白瓷瓦屑 平,無毒,主婦人帶下白崩,止嘔吐,破血,止血。
水摩,塗瘡滅瘢。
定州者良,餘皆不如。
唐本先附。
烏古瓦 寒,無毒。
以水煮及漬汁飲,止消渴。
取屋上年深者良。
唐本先附。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烏古瓦,亦可單用。
煎湯服,解人中大熱。
玉井水 味甘,平,無毒。
久服神仙,令人體潤,毛發不#14白。
出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有。
猶潤于草木,何況于人乎。
夫人有發毛,如山之草木,故山有玉而草木潤,身有玉而毛發黑。
《異類》雲:昆侖山有一石柱,柱上露盤,盤上有玉水溜下,土人得一合服之,與天地同年。
又太華山有玉水,人得服之長生。
玉既重寶,水又靈長,故能延生之望。
今人近山多壽者,豈非玉石之津乎?故引水為玉證。
秋露水 味甘,平,無毒。
在百草頭者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
亦有化雲母成粉,朝露未晞時拂取之。
柏葉上露,主明目。
百花上露,令人好顔色。
露即一般所在有異,主療不同。
甘露水 味甘美,無毒。
食之潤五髒,長年不饑神仙,綠是感應天降佑兆人也。
梅雨水 洗瘡疥,滅瘢痕。
入醬令易熱#15,沾衣便腐,浣垢如灰汁,有異他水。
江淮已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
月令土潤溽暑是五月中氣,過此節已後,皆須曝書。
漢˙崔寔七夕曝書,阮鹹焉能免俗,蓋此謂也。
梅沾衣,皆以梅葉湯洗之脫也,餘并不脫。
醴泉 味甘,平,無毒。
主心腹痛,疰忤鬼氣邪穢之屬,并就泉空腹飲之。
時代升平,則醴泉湧出,讀古史大有此水,亦以新汲者佳。
止熱消渴及反胃,腹痛,霍亂為上。
甘露蜜 味甘,平,無毒。
主胸膈諸熱,明目止渴。
生巴西絕域中,如?也。
漢武帝立金莖,作仙人掌承露盤,取雲表之露,服食以求仙。
水花 平,無毒。
主渴。
遠行山無水處,和苦栝蒌為丸,朝預服二十丸,永無渴。
亦入殺野獸藥,和狼毒、皂莢、礬石為散,揩安獸食餘肉中,當令不渴,渴恐飲水藥解,名水沫。
江海中間,久沫成乳石,故如石水沫,猶軟者是也。
生熟湯 味鹹,無毒。
熬鹽投中飲之,吐宿食毒惡物之氣,胪脹欲為霍亂者,覺腹内不穩,即進一二升,令吐得盡,便愈。
亦主痰瘧,皆須吐出痰及宿食,調中消食。
又人大醉及食瓜果過度,以生熟湯浸身,湯皆為酒及苽味。
《博物志》雲:浸至腰,食苽可五十枚,至胫頸則無限。
屋漏水 主洗犬咬瘡,以水澆屋檐承取用之,以水滴檐下令土濕,取土以傅犬咬處瘡上,中大有毒,能消瘡毒惡疾。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六竟 #1清:晦明軒本作『鬥」。
#2具:晦明軒本作『其』。
下《唐本》注中仿此。
#3生:晦明軒本作『牛』。
#4推:晦明軒本作『惟』。
#5山:晦明軒本作『正』。
#6本:晦明軒本作『木』。
#7本: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8維:晦明軒本作『雍』。
#9丁:原作『下』,據晦明軒本改。
#10蕊:晦明軒本作『乳』。
#11二:晦明軒本作『一』。
#12錢:晦明軒本作『銀』。
#13主:原作『生』,據晦明軒本改。
#14不: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5熱:晦明軒本作『熟』。
《千金方》:一治妊娠腹中痛。
燒車釭脂末,内酒中服。
亦治咳嗽。
煅竈灰 主症痕堅積,去邪惡氣。
陶隐居雲:即今鍛鐵竈中灰爾,兼得鐵力。
以治暴症,大有效也。
陳藏器雲:竈突後黑土,無毒。
主産後胎衣不下。
末服三指撮,暖水及酒服之。
天未明時取驗。
淋石 無毒,主石淋。
此是患石淋人或于溺中出者,如小石,水磨服之,當得碎石随溺出。
今附。
禹錫雲:謹按《日華子》雲:淋石,暖。
方解石 味苦、辛,大寒,無毒。
主胸中留熱,結氣,黃疸,通血脈,去蠱毒。
一名黃石。
生方山。
采無時。
惡巴豆。
陶隐居雲:按《本經》長石一名方石,療體亦相似,疑是此也。
《唐本》注雲:此石性冷,療熱不喊石膏也。
蒼石 味甘,平,有毒。
主寒熱,下氣,瘘蝕,殺禽獸。
生西域。
采無時。
陶隐居雲:俗中不複用,莫識其狀。
石蠶 無毒。
主金瘡,止血,生肌,破石淋,血結。
摩服之,當下碎石。
生海岸石傍,狀如蠶,其實石也。
今附。
禹錫雲:謹按《藥訣》雲:石蠶,味苦,熱,有毒。
石腦油 主#13小兒驚風,化涎,可和諸藥作丸服。
宜以瓷器貯之,不可近金銀器,雖至完密,直爾透之。
道家多用,俗方亦不甚須。
新定。
白瓷瓦屑 平,無毒,主婦人帶下白崩,止嘔吐,破血,止血。
水摩,塗瘡滅瘢。
定州者良,餘皆不如。
唐本先附。
烏古瓦 寒,無毒。
以水煮及漬汁飲,止消渴。
取屋上年深者良。
唐本先附。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烏古瓦,亦可單用。
煎湯服,解人中大熱。
玉井水 味甘,平,無毒。
久服神仙,令人體潤,毛發不#14白。
出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有。
猶潤于草木,何況于人乎。
夫人有發毛,如山之草木,故山有玉而草木潤,身有玉而毛發黑。
《異類》雲:昆侖山有一石柱,柱上露盤,盤上有玉水溜下,土人得一合服之,與天地同年。
又太華山有玉水,人得服之長生。
玉既重寶,水又靈長,故能延生之望。
今人近山多壽者,豈非玉石之津乎?故引水為玉證。
秋露水 味甘,平,無毒。
在百草頭者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
亦有化雲母成粉,朝露未晞時拂取之。
柏葉上露,主明目。
百花上露,令人好顔色。
露即一般所在有異,主療不同。
甘露水 味甘美,無毒。
食之潤五髒,長年不饑神仙,綠是感應天降佑兆人也。
梅雨水 洗瘡疥,滅瘢痕。
入醬令易熱#15,沾衣便腐,浣垢如灰汁,有異他水。
江淮已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
月令土潤溽暑是五月中氣,過此節已後,皆須曝書。
漢˙崔寔七夕曝書,阮鹹焉能免俗,蓋此謂也。
梅沾衣,皆以梅葉湯洗之脫也,餘并不脫。
醴泉 味甘,平,無毒。
主心腹痛,疰忤鬼氣邪穢之屬,并就泉空腹飲之。
時代升平,則醴泉湧出,讀古史大有此水,亦以新汲者佳。
止熱消渴及反胃,腹痛,霍亂為上。
甘露蜜 味甘,平,無毒。
主胸膈諸熱,明目止渴。
生巴西絕域中,如?也。
漢武帝立金莖,作仙人掌承露盤,取雲表之露,服食以求仙。
水花 平,無毒。
主渴。
遠行山無水處,和苦栝蒌為丸,朝預服二十丸,永無渴。
亦入殺野獸藥,和狼毒、皂莢、礬石為散,揩安獸食餘肉中,當令不渴,渴恐飲水藥解,名水沫。
江海中間,久沫成乳石,故如石水沫,猶軟者是也。
生熟湯 味鹹,無毒。
熬鹽投中飲之,吐宿食毒惡物之氣,胪脹欲為霍亂者,覺腹内不穩,即進一二升,令吐得盡,便愈。
亦主痰瘧,皆須吐出痰及宿食,調中消食。
又人大醉及食瓜果過度,以生熟湯浸身,湯皆為酒及苽味。
《博物志》雲:浸至腰,食苽可五十枚,至胫頸則無限。
屋漏水 主洗犬咬瘡,以水澆屋檐承取用之,以水滴檐下令土濕,取土以傅犬咬處瘡上,中大有毒,能消瘡毒惡疾。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六竟 #1清:晦明軒本作『鬥」。
#2具:晦明軒本作『其』。
下《唐本》注中仿此。
#3生:晦明軒本作『牛』。
#4推:晦明軒本作『惟』。
#5山:晦明軒本作『正』。
#6本:晦明軒本作『木』。
#7本: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8維:晦明軒本作『雍』。
#9丁:原作『下』,據晦明軒本改。
#10蕊:晦明軒本作『乳』。
#11二:晦明軒本作『一』。
#12錢:晦明軒本作『銀』。
#13主:原作『生』,據晦明軒本改。
#14不: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5熱:晦明軒本作『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