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歸集

關燈
,水克火,火克金。

    故汞為金也。

    以金伐木,砂為火也。

    以火銷金,鉛為水也。

    以水滅火,水既盛,以土鎮之。

    感以其類,制以其氣,大丹成矣。

    《金碧經》日:演爻征卦,五行為樞。

    坎雄金精,離雌火光。

    金火相伐,水土相克。

    土旺金鄉,三物俱亡。

    輻辏以緻太平。

    淳于叔通日:木性能直,而被金之所傷。

    水性能柔,被土之所克。

    土壅雖厚,被木之所害。

    金性雖堅,被火之所熔。

    此五行相克,大道之常也。

    曹真人曰:捉得束方龍,配與西方虎。

    更将南朱雀,會遇北玄武。

    就中最者,須得中央土。

    嚴君平日: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若能明此訣,便是長生路。

    張平叔日:二物會時情性合,五行全處虎龍蟠。

    蓋明五行非土不生,金丹非土不成也。

     火候在精詳五 青霞子曰:正月至七月申,為七返,十一月至七月,為九還,火初起一陽。

     注雲:鉛汞非七返九還,則不成,縱成亦不靈。

     是十一月複,十二月臨,正月泰,二月大壯,三月夫,四月乾,五月垢,六月遁,七月否,八月觀,九月剝,十月坤,煉藥成丹一周,畢二十四氣,還丹紫色赤,二氣足也,光明,休重不失元斤兩,俱為真土,變化無窮。

    又日:子、醜、寅為春,卯、辰、巳為夏,此六月純陽用事,陰求於陽,水浸色也。

    牛、未、申為秋,酉、戌、亥為冬,此六月純陰用事,陽求於陰,水乃凝而結。

    金消散而入水,水火之氣相煎,合形相搏,往而不定,上下無常,水得火而升,金得火而伏,相須變化,凝結器中,還丹之體,神哉莫測。

    《金碧經》日:坤初變成震,三日月出庚。

    龍虎自相尋,坤再變化兌。

    八日月在丁,上弦金半斤。

    坤體變成乾,圓照甲束方。

    金水溫太陽,赤水流為汞。

    汞者弄金铛,月盈因合虧。

    十六轉将生,乾體缺成巽。

    平明月見辛,乾再損成艮。

    艮見二十三,下弦水半斤。

    月出於丙南,乾三變成坤。

    坤乙三十日,束北喪其朋。

    月沒於乙地,土木金将化,繼體生震龍。

    《參同契》日:火記六百,為六十日,晝夜之中,四氣之節,變化之道,窮矣。

    積時成日,積日成月,積月成年,一日十二時中,分之為二。

    六時為陽,六時為陰。

    中陽四氣,火亦如之。

    《太古火龍經》曰:明龍者,禀正陽氣色,歸乎青,孕育火宮,受四千三百三十年真氣,故日火龍。

    司馬微注雲:按《金精太素經》雲:丹砂禀正陽之氣,含至陰之精,自娠化之氣,凡四千三百二十年,方成丹體如此。

    故複卦火,四千三百二十年,方成大丹。

    葛真人雲:沐浴火候不注文,須遇至人方口訣。

    蓋火候丹中最為大要,前後聖人詳載文字,非不傳也。

    至於微妙,不可得而及,故皆在臨時。

    唯有道之士細意詳之耳。

     古天地之機,陰陽之理,造化之用,聖人載之於書,纖悉備具,傳之後世,将使天下之人皆知至道之歸。

    而愚迷之徒,颠倒妄執,不信聖人,而謂天下機不容洩漏,遂與至道背馳,雖死不悟。

    、此無他,行不合理,故心不通理,不入於道也。

    聖人之心,豈外理邪,彼《陰符經》所謂洩漏天機,沉之三劫。

    言愚迷之人,竊弄大道,以為非理,非欲道之無傳耳。

    今夫堯舜文武,周孔之道在六經,諄諄訓誨,将使天下之人皆為士君子,而天下之士君子者皆出於是。

    至於小人之歸,雖讀之不曉。

    釋氏之書褊滿天下,種種教化,将使天下之人皆為佛,而天下之佛鹹出於是。

    至於喜造惡業者,雖誦之不達也。

    又況伏羲、神農之書,既傳於世,豈固複有隐乎,唯心契於道,行合於理者,見之自然悟理,而得道。

    予當披尋丹經,至百十家,言雖不同,而理實一貫。

    因取其易見者,編集于前矣。

    其引經證歌誦詩,日鹹始由甲氏,而傳者以為乙,或一言之要,諸家互見者。

    且如金丹之術數百,其要在神水華池,本李荃《陰符經》法,而諸家引為經文。

    如此之類,隻據所聞,未暇推究本末,始載之所,以傳其理,而忘其荃蹄耳,其有不合者,多秦漢以來方士僞為之書,學者以理推之,自可見矣。

     指歸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