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道要經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洞玄靈寶道要經。
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之際。
原系孝道派經書《總善孝子報恩成道經》中一篇,徒分出單行。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
參校本:敦煌P.582《懇善孝子報恩成道經·道要品》抄本。
洞玄靈寶道要經 道言:大道幽虛。
寂寥無名。
孝出於無乘無#1受生。
生形法孝,無名曰道。
處於無上,玄應無下。
名行高遠,利益弘大,神通無礙,不終不始,故名孝道。
有形之類,非道不生,非孝不成。
故大道生元氣,元氣生太極,太極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萬物之類,人居其長。
萬靈之中,大道最尊。
仁孝尊道,故名孝道。
道為萬物父,亦名萬物母。
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
萬物得道則昌,失道則亡。
精微柔弱,忍辱慈孝。
進修中道,心無懈惓#3。
以孝自牧,上報元恩。
玄#4父玄#5母,二親大恩。
二親大恩,故名行孝,行孝道也。
心出於虛,道入於無。
虛無相感,不動而應。
應則道成,成孝道也。
故虛心以待物,物亦虛心以待之。
彼此相待,然後神交。
先通其神,後通其身。
身神俱通,則孝道成矣。
出有入無,分形百億,無所不宅。
在天為天靈,在地為地祇。
天靈地祇,二景之根精也。
晨夕輸照,養育含生。
在東主九夷,在南主八蠻,在西主六戎,在北主五狄,在中主三泰。
雖邊邦雜類之種,水陸行藏之族,悉皆賴道而得受生。
母以慈養,子以孝生。
生成之日,定有反哺。
蟲烏之心,猶知報恩。
五逆之人,不如禽獸。
不行孝道,背叛元恩,是名兇人,非君子也。
不名道士,是真罪鬼。
凡百人倫,不行孝道,見善不從,聞道不信。
道猶慈恩,元元不舍。
方便示現,種種神變,與其幽驗。
不能用之,是名蠹#6屍。
蠹敗之屍,亦如拓魄#7。
守屍之精,住其身中。
爾時,高明真王而作頌曰: 勿言孝不真,勿言道不神。
行孝光天下,明然#8照爾心。
心迷暗不悟,躊躇失生路。
吉會考勳名,無功終不度。
天堂寂不歡,地獄多寒冱#9。
語汝儀堂#10子,勤建仙真步。
莫學蠢死群。
灰身蝼蟻聚。
一堕浮遊鬼,萬劫忘生路。
湯炭罪未窮。
茫茫守丘墓。
爾時真王作此頌已。
倪而彈指,聲聞十八湯炭地獄、六宮罪門。
又作苦頌曰: 天堂永不閉,地獄未曾開。
受苦無休息,罪鬼合群來。
渴則飲镬湯,饑則食熱灰。
由何失孝道,财色受殃媒。
強壯不行道,臨終始欲回。
聞孝翻诽笑,湯火長悲哀。
於是真王#11作此頌己。
放#12心孝光,洞朗天下,光變成燈,照耀十八大地積夜之獄。
真王慈氣,化成仙雲五色#13,徧覆十方無極世界。
是諸罪鬼,一時放赦。
洗沐玄津,升於鳳階。
禮悔首過,歡喜慶泰,而作歌曰: 六宮除罪目,九幽無對魂。
天燈朗暗室#14稽首禮玄門。
三官不受事,長歸帝一尊。
爾時罪鬼作此歌已。
未得受生,複歸丘墓。
夕夕通夢,語其子孫曰:欲得存亡如願,急然#15九幽神香,建立精舍,盛施床座。
精心行道,慈救萬物。
香燈願念,報二親恩,報大道恩,轉誦經教,助國扶命。
救濟孤危,療治疾疫。
守一立功,勸人作善。
是時,凡人感通此夢,睡中驚悟#16。
各見庭中,天燈照明,光芒射心,皆悉冥悟。
行孝奉道,一十八年,得六通果。
是其先亡,南宮受化,皆生福地,見道聞法,并登仙位。
道言:道德弘大,孝攝幽明。
罪 鬼蒙赦而行道,子孫冥悟而行孝。
奉吾道者,先當行孝,而後行道,故名孝道。
往昔有人先行道而後行孝。
道無生滅,人有始終。
行道道行未成,欲孝而#17親不待#18。
為不待故,則有伏哀之恸#19。
傷和損氣,不名益#20易。
年過四十,衰相表現。
守一遂廢,心喪不終。
及年六十,伏屍#21冢間。
積經三年,形神不散。
靈禽翼覆,猛獸衛護。
以七月七日立秋之節,太一天尊,俯而愍之。
後至秋分,遣一仙使,赍持瓊丹,下而救之。
入口便活,猶如睡覺。
西宮八王,給其飙輪。
上升天府,号曰孝仙。
于今壽九萬大劫,形如金玉,氣色似雲。
出死入生,長存無窮。
孝仙初始,備嬰塗#22炭,風霜不改,饑惱無變。
道貴丹成#23,高尚其志。
懷貞抱節,然後獲果。
坐命雲車,飛浮上界。
于今行孝,憶想二親,元元大恩,使我成道,不可思議。
往昔劫中有#24一人,先行至孝。
二親俱壽一百三十七歲,子年已登一百五歲。
善明方藥,常餌丹光。
父母并子,筋力不衰,於是孝子被服彩衣。
又善音樂,一日二時,歌舞作樂。
是時,父母一旦終亡,如人睡卧。
身不痛惱,心志不亂。
孝子結茔,舉殡二親。
烏獸雲集,助其銜土。
積經三年墳高百尺。
於是,孝子結廬九載,行孝修道。
天下神燭,以明其心。
香官墳嬰#25,以為道信。
天地父母,感其精志,賜其交#26梨,升入西宮,錫号金光孝子明玉真童。
老而成道,于今反嬰。
雖得道真,不忘孝道。
況於凡夫,忘恩背義,仁德不行,與屍何别?反逆天地,耽淫嗜酒。
貪财無義,利己害物。
生啖魚肉,膏血洿#27
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之際。
原系孝道派經書《總善孝子報恩成道經》中一篇,徒分出單行。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
參校本:敦煌P.582《懇善孝子報恩成道經·道要品》抄本。
洞玄靈寶道要經 道言:大道幽虛。
寂寥無名。
孝出於無乘無#1受生。
生形法孝,無名曰道。
處於無上,玄應無下。
名行高遠,利益弘大,神通無礙,不終不始,故名孝道。
有形之類,非道不生,非孝不成。
故大道生元氣,元氣生太極,太極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萬物之類,人居其長。
萬靈之中,大道最尊。
仁孝尊道,故名孝道。
道為萬物父,亦名萬物母。
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
萬物得道則昌,失道則亡。
精微柔弱,忍辱慈孝。
進修中道,心無懈惓#3。
以孝自牧,上報元恩。
玄#4父玄#5母,二親大恩。
二親大恩,故名行孝,行孝道也。
心出於虛,道入於無。
虛無相感,不動而應。
應則道成,成孝道也。
故虛心以待物,物亦虛心以待之。
彼此相待,然後神交。
先通其神,後通其身。
身神俱通,則孝道成矣。
出有入無,分形百億,無所不宅。
在天為天靈,在地為地祇。
天靈地祇,二景之根精也。
晨夕輸照,養育含生。
在東主九夷,在南主八蠻,在西主六戎,在北主五狄,在中主三泰。
雖邊邦雜類之種,水陸行藏之族,悉皆賴道而得受生。
母以慈養,子以孝生。
生成之日,定有反哺。
蟲烏之心,猶知報恩。
五逆之人,不如禽獸。
不行孝道,背叛元恩,是名兇人,非君子也。
不名道士,是真罪鬼。
凡百人倫,不行孝道,見善不從,聞道不信。
道猶慈恩,元元不舍。
方便示現,種種神變,與其幽驗。
不能用之,是名蠹#6屍。
蠹敗之屍,亦如拓魄#7。
守屍之精,住其身中。
爾時,高明真王而作頌曰: 勿言孝不真,勿言道不神。
行孝光天下,明然#8照爾心。
心迷暗不悟,躊躇失生路。
吉會考勳名,無功終不度。
天堂寂不歡,地獄多寒冱#9。
語汝儀堂#10子,勤建仙真步。
莫學蠢死群。
灰身蝼蟻聚。
一堕浮遊鬼,萬劫忘生路。
湯炭罪未窮。
茫茫守丘墓。
爾時真王作此頌已。
倪而彈指,聲聞十八湯炭地獄、六宮罪門。
又作苦頌曰: 天堂永不閉,地獄未曾開。
受苦無休息,罪鬼合群來。
渴則飲镬湯,饑則食熱灰。
由何失孝道,财色受殃媒。
強壯不行道,臨終始欲回。
聞孝翻诽笑,湯火長悲哀。
於是真王#11作此頌己。
放#12心孝光,洞朗天下,光變成燈,照耀十八大地積夜之獄。
真王慈氣,化成仙雲五色#13,徧覆十方無極世界。
是諸罪鬼,一時放赦。
洗沐玄津,升於鳳階。
禮悔首過,歡喜慶泰,而作歌曰: 六宮除罪目,九幽無對魂。
天燈朗暗室#14稽首禮玄門。
三官不受事,長歸帝一尊。
爾時罪鬼作此歌已。
未得受生,複歸丘墓。
夕夕通夢,語其子孫曰:欲得存亡如願,急然#15九幽神香,建立精舍,盛施床座。
精心行道,慈救萬物。
香燈願念,報二親恩,報大道恩,轉誦經教,助國扶命。
救濟孤危,療治疾疫。
守一立功,勸人作善。
是時,凡人感通此夢,睡中驚悟#16。
各見庭中,天燈照明,光芒射心,皆悉冥悟。
行孝奉道,一十八年,得六通果。
是其先亡,南宮受化,皆生福地,見道聞法,并登仙位。
道言:道德弘大,孝攝幽明。
罪 鬼蒙赦而行道,子孫冥悟而行孝。
奉吾道者,先當行孝,而後行道,故名孝道。
往昔有人先行道而後行孝。
道無生滅,人有始終。
行道道行未成,欲孝而#17親不待#18。
為不待故,則有伏哀之恸#19。
傷和損氣,不名益#20易。
年過四十,衰相表現。
守一遂廢,心喪不終。
及年六十,伏屍#21冢間。
積經三年,形神不散。
靈禽翼覆,猛獸衛護。
以七月七日立秋之節,太一天尊,俯而愍之。
後至秋分,遣一仙使,赍持瓊丹,下而救之。
入口便活,猶如睡覺。
西宮八王,給其飙輪。
上升天府,号曰孝仙。
于今壽九萬大劫,形如金玉,氣色似雲。
出死入生,長存無窮。
孝仙初始,備嬰塗#22炭,風霜不改,饑惱無變。
道貴丹成#23,高尚其志。
懷貞抱節,然後獲果。
坐命雲車,飛浮上界。
于今行孝,憶想二親,元元大恩,使我成道,不可思議。
往昔劫中有#24一人,先行至孝。
二親俱壽一百三十七歲,子年已登一百五歲。
善明方藥,常餌丹光。
父母并子,筋力不衰,於是孝子被服彩衣。
又善音樂,一日二時,歌舞作樂。
是時,父母一旦終亡,如人睡卧。
身不痛惱,心志不亂。
孝子結茔,舉殡二親。
烏獸雲集,助其銜土。
積經三年墳高百尺。
於是,孝子結廬九載,行孝修道。
天下神燭,以明其心。
香官墳嬰#25,以為道信。
天地父母,感其精志,賜其交#26梨,升入西宮,錫号金光孝子明玉真童。
老而成道,于今反嬰。
雖得道真,不忘孝道。
況於凡夫,忘恩背義,仁德不行,與屍何别?反逆天地,耽淫嗜酒。
貪财無義,利己害物。
生啖魚肉,膏血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