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果實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疾也。
千金雲。
鹽不可多食。
傷肺喜咳。
令人色膚黑損筋力。
【食冷物。
冰人齒。
食熱物。
勿飲冷水。
】 【〔鑒〕】寒熱相搏。
脾胃乃傷。
【飲酒。
食生蒼耳。
令人心痛。
】 【〔鑒〕】酒性純陽。
蒼耳味苦有毒。
苦先入心。
飲酒以行其毒。
故心痛。
【夏月大醉。
汗流。
不得冷水洗着身。
及使扇。
即成病。
】 【〔程〕】夏月大醉。
汗流浴冷水。
即成黃汗。
扇取涼。
即成漏風。
【飲酒。
大忌灸腹背。
令人腸結。
】(程金鑒。
無忌字。
) 【〔程〕】毋灸大醉人。
此灸家所必避忌也。
資生經。
下經雲。
灸時不得傷飽大饑飲酒。
【醉後勿飽食。
發寒熱。
】 【〔鑒〕】醉則肝膽之氣肆行。
木來侮土。
故曰勿食飽。
發寒熱。
【飲酒食豬肉。
卧秫稻穣中。
則發黃。
】 【〔程〕】飲酒而食肉。
則腠理開。
卧稻穣中。
則濕熱入。
是以發黃也。
【食饴。
多飲酒大忌。
】 【〔鑒〕】諺雲。
酒家忌甘。
此義未詳。
【凡水及酒。
照見人影動者。
不可飲之。
】 【〔程〕】此涉怪異。
宜不可飲。
【醋合酪食之。
令人血瘕。
】 【〔程〕】醋酸斂。
而酪粘滞。
令作血瘕。
千金黃帝雲。
食甜酪竟。
即食大酢者。
變作血瘕。
及尿血。
【食白米粥。
勿食生蒼耳。
成走注。
】 【〔程〕】白米粥。
能利小便。
蒼耳子。
能搜風。
小便利。
而食搜風之物。
虛其經絡。
反緻走注疼痛。
【〔鑒〕】同食成走注病。
然必性味不合也。
巢源雲。
走注候。
注者。
住也。
言其病連滞停住。
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體虛受邪氣。
邪氣随血而行。
或淫奕皮膚。
去來擊痛。
遊走無有常所。
故名為走注。
千金黃帝雲。
【食甜粥。
複以蒼耳甲下之。
成走注。
食甜粥已。
食鹽即吐。
】 【〔程〕】甘者。
令人中滿。
食甜物。
必泥于膈上。
随食以鹽。
得鹹則湧洩也。
【犀角箸。
攪飲食。
沫出。
及澆地墳起者。
食之殺人。
】 【〔鑒〕】抱樸子雲。
犀食百草及衆木之棘。
故知飲食之毒。
若攪飲食沫出者。
必有毒也。
澆地墳起者。
此怪異也。
故食之殺人。
抱樸子雲。
蠱之鄉有飲食。
以此角攪之。
有毒則生白沫。
無毒則否。
國語雲。
置鸩于酒。
置堇于肉。
公祭之地。
地墳。
與犬犬斃。
韋昭注。
墳。
起也。
又範甯注谷梁雲。
地贲。
贲。
沸起也。
【飲食中毒煩滿。
治之方。
】(千金。
滿。
作懑。
外台引千金。
) 【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千金用酒二升半不用苦酒外台同)】 【上二味。
煮三沸。
三上三下。
服之吐食出。
即瘥。
或以水煮亦得。
】 【〔程〕】酸苦湧洩為陰。
苦參之苦。
苦酒之酸。
所以湧洩煩滿。
而除食毒。
【又方。
犀角湯亦佳。
】(肘後附方。
引梅師方雲。
或取煮犀角汁一升。
亦佳。
) 【〔鑒〕】中毒煩滿。
毒在胃中。
犀角。
解胃中毒。
千金。
治諸食中毒方。
飲黃龍湯。
及犀角汁。
無不治也。
飲馬尿亦良。
【貪食。
食多不消。
心腹堅滿痛。
治之方。
鹽(一升)水(三升)】 【上二味。
煮令鹽消。
分三服。
當吐出食。
便瘥。
】 【〔程〕】鹹味湧洩。
鹽水以越心腹堅滿。
千金。
治霍亂蠱毒。
宿食不消。
積冷心腹煩滿。
鬼氣方。
用極鹹鹽湯三升。
熱飲一升。
以指刺口。
令吐宿食。
使盡不吐。
更服訖。
複飲。
三吐乃住。
此法大勝諸治。
俗人以為田舍淺近法。
鄙而不用。
守死而已。
凡有此病。
即須先用之。
【礬石。
生入腹。
破人心肝。
亦禁水。
】 【〔程〕】礬石。
傷骨蝕肉。
内用必傷心肝也。
礬石得水則化。
故亦禁水。
本草吳普雲。
礬石。
久服傷人骨。
宗雲。
礬石不可多服損心肺。
卻水故也。
水化書紙上。
幹則水不能濡。
故知其性卻水也。
【商陸。
以水服殺人。
】 【〔程〕】商陸有大毒。
能行水而忌水服。
物性相惡而然也。
【葶苈子敷頭瘡。
藥成入腦殺人。
】(徐沈并雲。
成。
恐是氣字。
程金鑒。
作氣。
) 【〔鑒〕】葶苈大寒。
雖能敷瘡殺蟲。
然藥氣善能下行。
則瘡毒亦攻入腦矣。
故殺人。
【水銀。
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
以金銀着耳邊。
水銀則吐。
】(徐沈并雲。
吐。
疑是出。
) 【〔鑒〕】水銀大毒。
入耳則沉經堕絡。
皆能死人。
以金銀着耳門。
引之則吐出。
此物性感召之理。
猶磁石之引針也。
【苦楝。
無子者殺人。
】 【〔程〕】苦楝有雌雄兩種。
雄者無子。
根赤有毒。
服之使人吐不能止。
時有至死者。
雌者有子。
根白微毒。
可入藥用。
案此注本于宗。
【凡諸毒。
多是假毒。
以投無知。
時宜煮甘草荠汁飲之。
通除諸毒藥。
】(案無。
原本。
作元。
無元字形相似。
故訛耳。
程金鑒。
作無。
是也。
投無。
徐沈作損元。
不可從。
) 【〔程〕】凡諸毒。
多借飲食以投毒。
而服毒之人。
原自不知。
若覺之。
則時時煮甘草荠湯飲之。
以二物能解草石百毒也。
外台引肘後雲。
諸馔食。
直爾何容有毒。
皆是以毒投之耳。
既不知是何處毒。
便應煎甘草荠湯療之。
漢質帝食餅。
魏任城王啖棗。
皆緻死。
即其事也。
證類本草雲。
金匮玉函。
治誤飲馔中毒者。
未審中何毒。
卒急無藥可解。
隻煎甘草荠湯服之。
入口便活。
(案與本經文頗異。
故錄備考。
) 巢源雲。
凡人往往。
因飲食。
忽然困悶。
少時緻甚。
乃至死者。
名為飲食中毒。
言人假以毒物。
投食裡而殺人。
但其病頰内。
或懸壅内。
初如酸棗大。
漸漸長大。
是中毒也。
急治則瘥。
久不治。
毒入腹則死。
但診其脈。
浮之無陽。
微細而不可知者。
中毒也
千金雲。
鹽不可多食。
傷肺喜咳。
令人色膚黑損筋力。
【食冷物。
冰人齒。
食熱物。
勿飲冷水。
】 【〔鑒〕】寒熱相搏。
脾胃乃傷。
【飲酒。
食生蒼耳。
令人心痛。
】 【〔鑒〕】酒性純陽。
蒼耳味苦有毒。
苦先入心。
飲酒以行其毒。
故心痛。
【夏月大醉。
汗流。
不得冷水洗着身。
及使扇。
即成病。
】 【〔程〕】夏月大醉。
汗流浴冷水。
即成黃汗。
扇取涼。
即成漏風。
【飲酒。
大忌灸腹背。
令人腸結。
】(程金鑒。
無忌字。
) 【〔程〕】毋灸大醉人。
此灸家所必避忌也。
資生經。
下經雲。
灸時不得傷飽大饑飲酒。
【醉後勿飽食。
發寒熱。
】 【〔鑒〕】醉則肝膽之氣肆行。
木來侮土。
故曰勿食飽。
發寒熱。
【飲酒食豬肉。
卧秫稻穣中。
則發黃。
】 【〔程〕】飲酒而食肉。
則腠理開。
卧稻穣中。
則濕熱入。
是以發黃也。
【食饴。
多飲酒大忌。
】 【〔鑒〕】諺雲。
酒家忌甘。
此義未詳。
【凡水及酒。
照見人影動者。
不可飲之。
】 【〔程〕】此涉怪異。
宜不可飲。
【醋合酪食之。
令人血瘕。
】 【〔程〕】醋酸斂。
而酪粘滞。
令作血瘕。
千金黃帝雲。
食甜酪竟。
即食大酢者。
變作血瘕。
及尿血。
【食白米粥。
勿食生蒼耳。
成走注。
】 【〔程〕】白米粥。
能利小便。
蒼耳子。
能搜風。
小便利。
而食搜風之物。
虛其經絡。
反緻走注疼痛。
【〔鑒〕】同食成走注病。
然必性味不合也。
巢源雲。
走注候。
注者。
住也。
言其病連滞停住。
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體虛受邪氣。
邪氣随血而行。
或淫奕皮膚。
去來擊痛。
遊走無有常所。
故名為走注。
千金黃帝雲。
【食甜粥。
複以蒼耳甲下之。
成走注。
食甜粥已。
食鹽即吐。
】 【〔程〕】甘者。
令人中滿。
食甜物。
必泥于膈上。
随食以鹽。
得鹹則湧洩也。
【犀角箸。
攪飲食。
沫出。
及澆地墳起者。
食之殺人。
】 【〔鑒〕】抱樸子雲。
犀食百草及衆木之棘。
故知飲食之毒。
若攪飲食沫出者。
必有毒也。
澆地墳起者。
此怪異也。
故食之殺人。
抱樸子雲。
蠱之鄉有飲食。
以此角攪之。
有毒則生白沫。
無毒則否。
國語雲。
置鸩于酒。
置堇于肉。
公祭之地。
地墳。
與犬犬斃。
韋昭注。
墳。
起也。
又範甯注谷梁雲。
地贲。
贲。
沸起也。
【飲食中毒煩滿。
治之方。
】(千金。
滿。
作懑。
外台引千金。
) 【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千金用酒二升半不用苦酒外台同)】 【上二味。
煮三沸。
三上三下。
服之吐食出。
即瘥。
或以水煮亦得。
】 【〔程〕】酸苦湧洩為陰。
苦參之苦。
苦酒之酸。
所以湧洩煩滿。
而除食毒。
【又方。
犀角湯亦佳。
】(肘後附方。
引梅師方雲。
或取煮犀角汁一升。
亦佳。
) 【〔鑒〕】中毒煩滿。
毒在胃中。
犀角。
解胃中毒。
千金。
治諸食中毒方。
飲黃龍湯。
及犀角汁。
無不治也。
飲馬尿亦良。
【貪食。
食多不消。
心腹堅滿痛。
治之方。
鹽(一升)水(三升)】 【上二味。
煮令鹽消。
分三服。
當吐出食。
便瘥。
】 【〔程〕】鹹味湧洩。
鹽水以越心腹堅滿。
千金。
治霍亂蠱毒。
宿食不消。
積冷心腹煩滿。
鬼氣方。
用極鹹鹽湯三升。
熱飲一升。
以指刺口。
令吐宿食。
使盡不吐。
更服訖。
複飲。
三吐乃住。
此法大勝諸治。
俗人以為田舍淺近法。
鄙而不用。
守死而已。
凡有此病。
即須先用之。
【礬石。
生入腹。
破人心肝。
亦禁水。
】 【〔程〕】礬石。
傷骨蝕肉。
内用必傷心肝也。
礬石得水則化。
故亦禁水。
本草吳普雲。
礬石。
久服傷人骨。
宗雲。
礬石不可多服損心肺。
卻水故也。
水化書紙上。
幹則水不能濡。
故知其性卻水也。
【商陸。
以水服殺人。
】 【〔程〕】商陸有大毒。
能行水而忌水服。
物性相惡而然也。
【葶苈子敷頭瘡。
藥成入腦殺人。
】(徐沈并雲。
成。
恐是氣字。
程金鑒。
作氣。
) 【〔鑒〕】葶苈大寒。
雖能敷瘡殺蟲。
然藥氣善能下行。
則瘡毒亦攻入腦矣。
故殺人。
【水銀。
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
以金銀着耳邊。
水銀則吐。
】(徐沈并雲。
吐。
疑是出。
) 【〔鑒〕】水銀大毒。
入耳則沉經堕絡。
皆能死人。
以金銀着耳門。
引之則吐出。
此物性感召之理。
猶磁石之引針也。
【苦楝。
無子者殺人。
】 【〔程〕】苦楝有雌雄兩種。
雄者無子。
根赤有毒。
服之使人吐不能止。
時有至死者。
雌者有子。
根白微毒。
可入藥用。
案此注本于宗。
【凡諸毒。
多是假毒。
以投無知。
時宜煮甘草荠汁飲之。
通除諸毒藥。
】(案無。
原本。
作元。
無元字形相似。
故訛耳。
程金鑒。
作無。
是也。
投無。
徐沈作損元。
不可從。
) 【〔程〕】凡諸毒。
多借飲食以投毒。
而服毒之人。
原自不知。
若覺之。
則時時煮甘草荠湯飲之。
以二物能解草石百毒也。
外台引肘後雲。
諸馔食。
直爾何容有毒。
皆是以毒投之耳。
既不知是何處毒。
便應煎甘草荠湯療之。
漢質帝食餅。
魏任城王啖棗。
皆緻死。
即其事也。
證類本草雲。
金匮玉函。
治誤飲馔中毒者。
未審中何毒。
卒急無藥可解。
隻煎甘草荠湯服之。
入口便活。
(案與本經文頗異。
故錄備考。
) 巢源雲。
凡人往往。
因飲食。
忽然困悶。
少時緻甚。
乃至死者。
名為飲食中毒。
言人假以毒物。
投食裡而殺人。
但其病頰内。
或懸壅内。
初如酸棗大。
漸漸長大。
是中毒也。
急治則瘥。
久不治。
毒入腹則死。
但診其脈。
浮之無陽。
微細而不可知者。
中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