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發熱
關燈
小
中
大
、桂枝,則谵語。
此症全賴胃氣沖和可愈,若胃氣不和,則煩而悸矣。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适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谵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随其實而洩之。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适來,晝日明了,暮則谵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兩條詳注熱入血室,皆不立方,但曰無犯胃氣,此禁汗吐互詞。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
此即少陰症似太陽也。
少陰經表有寒邪,理當散表,但不同太陽方法,故以麻黃、附子溫經散邪。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
不死。
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少陰變熱,乃為回陽,故曰不死。
然脈不至,尚是危兆,故灸少陰。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本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
食以素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複去也。
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
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複發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
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此章言陰厥回陽太過,必發癰膿。
詳注厥利。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
見厥複利。
先厥後熱,即陰厥回陽,故曰利必自止。
若後複見厥,則必複利矣。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
此條詳注咽痛。
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
若自止,必便膿血。
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此條詳注便膿血。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複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
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此章重申厥少熱多,熱不除,必便膿血。
可見熱病回陰,陰症回陽,均怕過與不及。
【麻黃湯】見惡寒。
【羌活沖和湯】 羌活防風白芷黃芩蒼術生地川芎細辛廣皮甘草 此和解太陽表裡之方。
燥熱令,去蒼術、川芎、細辛;兩足冷,加獨活;少陽見症,加柴胡;夏秋加知母、天花粉、石膏、幹葛;胸前飽悶,去生地,加枳殼、濃樸。
汗多,加白芍藥。
如濕氣勝,去生地。
【羌活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防風荊芥廣皮甘草 此方太陽經發汗解肌者。
餘以此代仲景麻黃湯,治四時太陽表症。
口渴,去川芎;胸前飽悶,加枳殼、濃樸;陽明見症,加幹葛;裡有熱,加黃芩、山栀、石膏。
【加減防風湯】見身痛。
冬令北方,有汗發熱,用桂枝。
南方三時,家秘用此方加減。
詳身痛。
【五苓散】見小便不利。
按太陽有汗發熱口渴,小便不利,此熱結膀胱之症,故仲景以此方治之。
加減詳小便不利、口渴門。
【羌活木通湯】 羌活獨活木通車前子 熱結膀胱,脈數口渴症,用五苓散者,變立此方,雙解太陽表裡。
【幹葛解肌湯】 幹葛升麻防風荊芥 此方散陽明表邪,發陽明伏不出。
若惡寒頭痛。
加羌活;時寒時熱,加柴胡;腰痛足冷,加獨活。
【幹葛白虎湯】見口渴。
陽明表邪發熱,用前方幹葛解肌。
若表裡皆熱,用幹葛散表,石膏清裡。
【三黃巨勝湯】見谵語。
【導赤各半湯】見腹痛。
表熱宜散表,裡熱宜清裡。
此方以瀉心湯合導赤散,清熱之力專,利小便之功大。
【涼膈散】見發狂。
此方治熱結上焦,肺胃發熱之症,加減詳發狂。
【大承氣湯】見大便結。
【小柴胡湯】見寒熱。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姜大棗 此方即小柴胡加桂枝,去陳皮,易棗肉。
三時忌桂枝,易羌活。
口渴,去半夏、生姜,加天花粉;症兼陽明,加幹葛知母;無汗,加防風。
【栀子柏皮湯】見發黃。
先發熱,後發黃,此因熱而蒸黃,故用此方,不比食滞發黃而用消滞者。
【大青龍湯】見煩躁。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白芍藥杏仁甘草生姜大棗 麻黃湯,加石膏、姜、棗,更名大青龍,以石膏制辛熱,加姜、棗和中氣,是變辛熱而為辛涼矣。
此方同加姜、棗和中,而加白芍藥養陰斂陰,是變汗劑而為和劑矣。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白芍藥麻黃甘草石膏大棗生姜 麻黃湯原方,加姜、棗、石膏,名大青龍湯;加白芍藥,名曰各半湯。
今此方又以桂枝湯輕劑,加石膏制辛溫,白芍藥斂陰血,此從輕化輕,故曰越婢,形容不跋扈。
【大柴胡湯】見寒熱。
【白虎湯】見口渴。
【小青龍湯】見咳逆。
此湯内散水氣,外散表邪,詳咳逆門。
【小承氣湯】見大便結。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 此少陰外冒傷寒發熱,不可用太陽治法,故用此方溫經散寒邪,從裡出表。
此症全賴胃氣沖和可愈,若胃氣不和,則煩而悸矣。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适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谵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随其實而洩之。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适來,晝日明了,暮則谵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兩條詳注熱入血室,皆不立方,但曰無犯胃氣,此禁汗吐互詞。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
此即少陰症似太陽也。
少陰經表有寒邪,理當散表,但不同太陽方法,故以麻黃、附子溫經散邪。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
不死。
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少陰變熱,乃為回陽,故曰不死。
然脈不至,尚是危兆,故灸少陰。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本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
食以素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複去也。
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
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複發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
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此章言陰厥回陽太過,必發癰膿。
詳注厥利。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
見厥複利。
先厥後熱,即陰厥回陽,故曰利必自止。
若後複見厥,則必複利矣。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
此條詳注咽痛。
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
若自止,必便膿血。
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此條詳注便膿血。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複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
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此章重申厥少熱多,熱不除,必便膿血。
可見熱病回陰,陰症回陽,均怕過與不及。
【麻黃湯】見惡寒。
【羌活沖和湯】 羌活防風白芷黃芩蒼術生地川芎細辛廣皮甘草 此和解太陽表裡之方。
燥熱令,去蒼術、川芎、細辛;兩足冷,加獨活;少陽見症,加柴胡;夏秋加知母、天花粉、石膏、幹葛;胸前飽悶,去生地,加枳殼、濃樸。
汗多,加白芍藥。
如濕氣勝,去生地。
【羌活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防風荊芥廣皮甘草 此方太陽經發汗解肌者。
餘以此代仲景麻黃湯,治四時太陽表症。
口渴,去川芎;胸前飽悶,加枳殼、濃樸;陽明見症,加幹葛;裡有熱,加黃芩、山栀、石膏。
【加減防風湯】見身痛。
冬令北方,有汗發熱,用桂枝。
南方三時,家秘用此方加減。
詳身痛。
【五苓散】見小便不利。
按太陽有汗發熱口渴,小便不利,此熱結膀胱之症,故仲景以此方治之。
加減詳小便不利、口渴門。
【羌活木通湯】 羌活獨活木通車前子 熱結膀胱,脈數口渴症,用五苓散者,變立此方,雙解太陽表裡。
【幹葛解肌湯】 幹葛升麻防風荊芥 此方散陽明表邪,發陽明伏不出。
若惡寒頭痛。
加羌活;時寒時熱,加柴胡;腰痛足冷,加獨活。
【幹葛白虎湯】見口渴。
陽明表邪發熱,用前方幹葛解肌。
若表裡皆熱,用幹葛散表,石膏清裡。
【三黃巨勝湯】見谵語。
【導赤各半湯】見腹痛。
表熱宜散表,裡熱宜清裡。
此方以瀉心湯合導赤散,清熱之力專,利小便之功大。
【涼膈散】見發狂。
此方治熱結上焦,肺胃發熱之症,加減詳發狂。
【大承氣湯】見大便結。
【小柴胡湯】見寒熱。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姜大棗 此方即小柴胡加桂枝,去陳皮,易棗肉。
三時忌桂枝,易羌活。
口渴,去半夏、生姜,加天花粉;症兼陽明,加幹葛知母;無汗,加防風。
【栀子柏皮湯】見發黃。
先發熱,後發黃,此因熱而蒸黃,故用此方,不比食滞發黃而用消滞者。
【大青龍湯】見煩躁。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白芍藥杏仁甘草生姜大棗 麻黃湯,加石膏、姜、棗,更名大青龍,以石膏制辛熱,加姜、棗和中氣,是變辛熱而為辛涼矣。
此方同加姜、棗和中,而加白芍藥養陰斂陰,是變汗劑而為和劑矣。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白芍藥麻黃甘草石膏大棗生姜 麻黃湯原方,加姜、棗、石膏,名大青龍湯;加白芍藥,名曰各半湯。
今此方又以桂枝湯輕劑,加石膏制辛溫,白芍藥斂陰血,此從輕化輕,故曰越婢,形容不跋扈。
【大柴胡湯】見寒熱。
【白虎湯】見口渴。
【小青龍湯】見咳逆。
此湯内散水氣,外散表邪,詳咳逆門。
【小承氣湯】見大便結。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 此少陰外冒傷寒發熱,不可用太陽治法,故用此方溫經散寒邪,從裡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