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之根原也。
人之二乳,藏精以養目也。
故年老氣敗目昏,則乳無根,腎無精。
其鬥在天之東北,為天之關鍵,艮之位也。
於人,則右手肩井穴也。
人之炁脈,以右為始。
天道行,以西北為始,由行西而至牛宿,而天事畢。
人之炁,自右手肩井至左手,而人炁周。
天事雖畢,而未可發生,故造化於北起焉,言重入火星也。
人炁雖一周,而消息系焉,言重入心中也。
由火、木、水、金而行者,天度也。
由心、肝、腎、肺而行者,炁臉背脊之穴也。
取脊穴而觀,則上下左右見矣。
求其妙而推其喉環,通頂門,所以為玄玄之妙。
妙者,言之不能盡,不可指而名也。
無色之界,在心之下,空洞之處,□之左也。
後自鬥口,以舌柱上胯也。
舌柱上腭者,名上天橋,則超上清矣。
如此則玉清之景,頭也,太清之景,丹田也;上清之景,绛宮也。
心為靈台,則靈寶之說可見矣。
於是而守,守之在心。
於是而朝,朝之在頭。
此三華離便,而見大有之庭也。
故天中之天,無英、白元之會於心也。
自然成真,則會於頭也。
修上道而至此,則事畢矣,不可得而容聲也。
故錄為元罡飛步之法,其有細微,出在淨明法中,今具罡圖于後。
師曰:元罡之事,參於身中,則嘯、詠洞章之說。
以經而論,則雲玄中太皇,至自然成真住也。
究其義,則玉清之景也。
玉清者,天上之天也。
仰而視之,則無上也;俯而窺之,則日月五星鬥宿之神也,三十二天之帝也。
言會而朝高真太皇也。
太皇在洞房中,三十二天羅布,二十八宿環之,日月五星侍立於前,峨然大有之庭也。
以人身而求之,天則頭者,上天也。
兩眉間者,太皇上帝高真所居也。
泛景太霞者,兩目中光也。
嘯、味洞章,鼻口出入息也。
金真者,鼻應金也。
流響雲營,玉音攝炁者,口鼻之息,其響韻如此。
紫虛者,眉 也。
輔翼萬仙,千和萬合者,耳目鼻。
不妄為出入,有真人童子存焉。
其聲合乎天籁,與洞章參言,中正之和氣分,以其音召和氣出,為布炁阮水之咒。
師曰:長生太君,火之正星,玄中太皇之炁也。
無英公子、白元尊神,是金木之神星。
太乙司命,是水之尊号。
桃康合廷,是土之真帝。
以洞房仙法驗之,世書之論不同,今正本法,推窮得旨要之精者,為洞房法。
咒水布炁法 諸呢水布炁,見玄中太皇,身着上清衣,手執青書,坐師子座。
左有長生大君,右有太乙司命,亦衣上清衣,執圭侍立。
其大如棗,在兩眉間,方闊一寸,如亭殿金阙,照耀有光,如青紅瑠璃照水中。
如布炁,則存照病人念咒,自玄中太皇起,至自然成真住,凡九遍,存思耳目。
鼻中,有仙樂洞章步虛之聲。
咒水時,吹炁於水中九。
。
布炁吹病人亦九口。
布炁未驗,再存吹三次而止。
洞房修真法 諸修真洞房者,亦存三守一之要法也。
每日靜坐,不拘時候,存玄中太皇,身着上清衣,手執青圭,坐師子上。
長生大君在左,太乙司命在右;無英在左,白元在右;桃康在左;桃孩在右。
長生,火也。
火傳廚不息,故為長生,心也。
太乙,命門之神也,故為司命。
無英,肝神。
白元,肺神。
桃康、合延,土神。
物入土則分析而生,故其神有二。
此神居臍中,臍為命之根,土為五行之根。
今以為腎神,則非也。
腎,水也,得土而知。
故存腎者,亦思二桃也。
存之,則次第存,自本宮出,各衣上清金縷霞衣,侍衛中尊。
太皇在眉間,分明了然。
眉中一寸,廣和宮殿。
微咒曰:真中有神至,萬炁齊仙住。
凡八十一徧,一徧,取炁一口。
又思已魂衣绛绫衣抱,戴遠遊之冠,朝見太皇高尊,與太皇高尊相對坐,衆真侍立如前。
複念前咒九徧,咽津八十一過而止。
靈芽章第三 師曰:經自梵炁而分,其言包含萬範,皆明梵炁分布,施生靈秀。
於是而知赤書之字,結為五芽。
在天則為五帝之精,在人則為五官之秀。
中理五炁者,以其下鎮安於一人也。
故自修洞房,行元綱,布神炁,而服五芽,存思食生炁之法。
服五芽法 師曰:九炁青天,三炁丹天,中央黃天,七炁素天,五炁玄天,各有五帝五靈之童。
東方青靈之童,典清帝之書,諱開陽,長九寸,青羽衣,執青麾,侍文左。
南方赤靈之童,典赤帝之書,諱丹珠,長三寸,赤羽衣,執赤節,侍文前。
中央黃靈之童,典黃帝之書,諱紅瑛,長一寸二分,黃羽衣,執黃钺,侍文中央。
西方白
人之二乳,藏精以養目也。
故年老氣敗目昏,則乳無根,腎無精。
其鬥在天之東北,為天之關鍵,艮之位也。
於人,則右手肩井穴也。
人之炁脈,以右為始。
天道行,以西北為始,由行西而至牛宿,而天事畢。
人之炁,自右手肩井至左手,而人炁周。
天事雖畢,而未可發生,故造化於北起焉,言重入火星也。
人炁雖一周,而消息系焉,言重入心中也。
由火、木、水、金而行者,天度也。
由心、肝、腎、肺而行者,炁臉背脊之穴也。
取脊穴而觀,則上下左右見矣。
求其妙而推其喉環,通頂門,所以為玄玄之妙。
妙者,言之不能盡,不可指而名也。
無色之界,在心之下,空洞之處,□之左也。
後自鬥口,以舌柱上胯也。
舌柱上腭者,名上天橋,則超上清矣。
如此則玉清之景,頭也,太清之景,丹田也;上清之景,绛宮也。
心為靈台,則靈寶之說可見矣。
於是而守,守之在心。
於是而朝,朝之在頭。
此三華離便,而見大有之庭也。
故天中之天,無英、白元之會於心也。
自然成真,則會於頭也。
修上道而至此,則事畢矣,不可得而容聲也。
故錄為元罡飛步之法,其有細微,出在淨明法中,今具罡圖于後。
師曰:元罡之事,參於身中,則嘯、詠洞章之說。
以經而論,則雲玄中太皇,至自然成真住也。
究其義,則玉清之景也。
玉清者,天上之天也。
仰而視之,則無上也;俯而窺之,則日月五星鬥宿之神也,三十二天之帝也。
言會而朝高真太皇也。
太皇在洞房中,三十二天羅布,二十八宿環之,日月五星侍立於前,峨然大有之庭也。
以人身而求之,天則頭者,上天也。
兩眉間者,太皇上帝高真所居也。
泛景太霞者,兩目中光也。
嘯、味洞章,鼻口出入息也。
金真者,鼻應金也。
流響雲營,玉音攝炁者,口鼻之息,其響韻如此。
紫虛者,眉 也。
輔翼萬仙,千和萬合者,耳目鼻。
不妄為出入,有真人童子存焉。
其聲合乎天籁,與洞章參言,中正之和氣分,以其音召和氣出,為布炁阮水之咒。
師曰:長生太君,火之正星,玄中太皇之炁也。
無英公子、白元尊神,是金木之神星。
太乙司命,是水之尊号。
桃康合廷,是土之真帝。
以洞房仙法驗之,世書之論不同,今正本法,推窮得旨要之精者,為洞房法。
咒水布炁法 諸呢水布炁,見玄中太皇,身着上清衣,手執青書,坐師子座。
左有長生大君,右有太乙司命,亦衣上清衣,執圭侍立。
其大如棗,在兩眉間,方闊一寸,如亭殿金阙,照耀有光,如青紅瑠璃照水中。
如布炁,則存照病人念咒,自玄中太皇起,至自然成真住,凡九遍,存思耳目。
鼻中,有仙樂洞章步虛之聲。
咒水時,吹炁於水中九。
。
布炁吹病人亦九口。
布炁未驗,再存吹三次而止。
洞房修真法 諸修真洞房者,亦存三守一之要法也。
每日靜坐,不拘時候,存玄中太皇,身着上清衣,手執青圭,坐師子上。
長生大君在左,太乙司命在右;無英在左,白元在右;桃康在左;桃孩在右。
長生,火也。
火傳廚不息,故為長生,心也。
太乙,命門之神也,故為司命。
無英,肝神。
白元,肺神。
桃康、合延,土神。
物入土則分析而生,故其神有二。
此神居臍中,臍為命之根,土為五行之根。
今以為腎神,則非也。
腎,水也,得土而知。
故存腎者,亦思二桃也。
存之,則次第存,自本宮出,各衣上清金縷霞衣,侍衛中尊。
太皇在眉間,分明了然。
眉中一寸,廣和宮殿。
微咒曰:真中有神至,萬炁齊仙住。
凡八十一徧,一徧,取炁一口。
又思已魂衣绛绫衣抱,戴遠遊之冠,朝見太皇高尊,與太皇高尊相對坐,衆真侍立如前。
複念前咒九徧,咽津八十一過而止。
靈芽章第三 師曰:經自梵炁而分,其言包含萬範,皆明梵炁分布,施生靈秀。
於是而知赤書之字,結為五芽。
在天則為五帝之精,在人則為五官之秀。
中理五炁者,以其下鎮安於一人也。
故自修洞房,行元綱,布神炁,而服五芽,存思食生炁之法。
服五芽法 師曰:九炁青天,三炁丹天,中央黃天,七炁素天,五炁玄天,各有五帝五靈之童。
東方青靈之童,典清帝之書,諱開陽,長九寸,青羽衣,執青麾,侍文左。
南方赤靈之童,典赤帝之書,諱丹珠,長三寸,赤羽衣,執赤節,侍文前。
中央黃靈之童,典黃帝之書,諱紅瑛,長一寸二分,黃羽衣,執黃钺,侍文中央。
西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