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玄真人顯異錄
關燈
小
中
大
手亦然。
複令開眼,見衆雲:爾等何為?其妻問曰:不覺邪?徐答雲:隻記得到此忽然迷悶,随數人西去,約行及二十裡,蓦聞王先生追喚回來,複至一溝,既探且闊,不能過得,賴王先生以手提之,乃過耳。
衆指雲:先生在此。
忠乃起而禮謝曰:不信玄言,遂招此厄。
傥非救拔,已為鬼錄矣。
其妻大恥,彌加敬服。
李婦食狗 師到濟南府臨邑縣,有在城焦潤玉、李遇風等十上戶修黃錄大醮,分諸局次,晝夜營備。
每日四方善衆來如雲集。
将作醮之日,侵晨,有數醮首詣靜位伺之。
師乃覺,衆托侍者覆雲:有在城李家新婦於殿前卒死,願慈悲救之。
師曰:何不早道?乃頭不及簪,披衣跟履,至於戌生人元辰前,取氣一口,吹於死者頂門中,仍以袖拂之,其人即蘇。
師回靜位,衆禮謝畢,師曰:此人為食狗肉,觸犯醮筵,元辰譴責,正追付束嶽,我與救回。
良久其人方省,告於衆曰:為我不信王大師,故食狗肉,來此看有何驗,今被譴至黑暗中,賴真人光明救回,衆不可不信也。
痛疾獲痊 師在北京華陽觀,有按察副使嘉議大夫素以刑政酷虐,世号為半截劍。
事親頗孝。
因母染患數載,千方弗驗。
每於公退,辄承顔問疾,恨無計而代之。
有吏報雲:迩在京,凡有病者,告王大師餘食食之,立愈。
使聞之,未及純信。
然孝誠所使,不可不為也。
遂往拜師,乞餘食。
師乃授之。
回績於母,食之,沉疾陡痊。
翌日請師本廳,朝服設拜,撚香跪啟曰:仆之好善,始於幼歲。
自及第為官,恐妨王事,固不宜使人知也。
比年屢任斯職,至於關西、山束、河南、海北靡不遍經,嘗訪以釋門,據所親見,皆泛泛之徒,無可師者。
今幸遇真人,乞垂法訓,永奉宗師,結出世之因綠也。
師訓名清質,号開真子。
稽首拜謝畢,齋供茶果,留連抵暮,送師還觀。
冤魂乞救 翌日副使烏林答清質斜集京城善衆,議修黃錄醮。
衆欣然而諾。
遂就華陽觀夙夜營備,洎附醮之家,各搭蓋靈位。
向畢,叩醮三二日,忽於靈位前有一人暴死複起,行走張荒,趁一婦人,意欲扯拽,似有所訴之事。
衆為之隔住,着言門難。
乃曰:羞恥難言。
衆曰:爾若不言,人何以知。
徐曰:我於年前都下當報事滿,九月九日回到本家,被妻於緬内藏毒将我謀殺,嫁其所往之人。
今知南方得道真人在此作大醮,我欲扯拽,告真人,乞垂救拔。
我并無親族,又無知者,百無倚托,恐堕幽冥,何時得免?若真人一去,不得遇也。
言訖,放聲痛哭。
觀者怆然。
辄有随師瑞州陽縣奉道張二官人,緩止其哭,語雲:爾既如斯明白,已開具在醮也。
此問醮罷,我即請真人於海陽作醮,再與爾追薦。
即應謝而去。
其人複還如舊。
精邪去宅 師到平州昌黎縣高真觀,在城有前縣尉賦性剛劣,素不信善,忽淹重疾,俯仰瑜年。
夜夢颠倒,心常驚悸。
親戚奴仆,似此者衆。
複有鬼怪相撓,以妨飲食,遂成赢弱,不複起也。
以至巫羞醫倦,弗獲痊癢。
聞師在觀,令人台詣師前,師叱去扶人,乃疑而未舍。
再怒叱,方舍而退。
病者悉能獨立。
師令近前,又能行步。
似廖半矣。
師以自食餘物授之,亦乃食盡。
良久輕健若無病之時也。
師為呎水一瓶,書符一道,教其用度。
禮謝而歸,依命貼符於堂中,即時鬼怪現形,至甚醜惡,家人皆見,用水灑之,乃驚走,入一坑中,複於坑中灑之,遂逼出大小六鬼,擔抱提攜而去,再趁而灑之,離宅漸遠,以至形影消滅矣。
從此宅靜人安。
翌日挈家詣師,焚香拜謝曰:一生性僻,剛劣不仁,豈知道門有如此奇事邪。
遂大施錢财,修建高真觀,化在城二百餘家尊崇道教。
鸾鶴集壇 瑞州海陽縣奉道張二官人請師至彼,獨修下元黃錄大醮。
其中破用,非止一端。
但聽然營備,略無倦怠。
師預示衆曰:此醮非常,必垂嘉兆。
十三日申時,發牒之次,有鸾四隻,鶴二十隻,翔於空中,良久,西南而去。
十四日中朝行道,師曰:有報應。
日中則天師降現。
徐行道至午,忽見雙鸾引群鶴翔於壇上,及以五色彩霞光射衆目。
有人不信是鶴者,數隻為之低飛回翔,側示朱頂,衆皆異之。
遺巡,一鶴翩翩而落於壇前,驅之即狎。
每日以食飼之,但仰天而唳,終不飛去。
待師於二十日将起程西邁,焚香辭聖畢、鶴乃迎師大唳數聲,振羽而翕空中,盤繞三市,望西南而去矣。
即有滿城信士賀郎中等寫為圖而敬之不已。
太上雲端 師自北方回至德州重興鎮,有前滄州節使光祿修黃缭大醮四晝夜,乃潔己處心,依式鹹備,将行醮事。
師曰:夫官高三品,亦人問之極貴也。
複欽奉玄科,殷勤不息,乃感諸天懼樂,當有非常之兆。
至第四日夜設醮之際,衆忽見太上老君乘五色明霞,見於壇上方,奏青詞。
師乃俯伏。
衆又見一童子僅及尺餘,容貌奇絕,衣服特異,從師手爐内起,詣太上前,如有禀覆之事。
焚詞畢,方隐不複見矣。
光祿即令畫工寫其事迹。
衆各傳寫之,凡所見聞,皆歎古今罕遇也。
體玄真人顯異錄竟
複令開眼,見衆雲:爾等何為?其妻問曰:不覺邪?徐答雲:隻記得到此忽然迷悶,随數人西去,約行及二十裡,蓦聞王先生追喚回來,複至一溝,既探且闊,不能過得,賴王先生以手提之,乃過耳。
衆指雲:先生在此。
忠乃起而禮謝曰:不信玄言,遂招此厄。
傥非救拔,已為鬼錄矣。
其妻大恥,彌加敬服。
李婦食狗 師到濟南府臨邑縣,有在城焦潤玉、李遇風等十上戶修黃錄大醮,分諸局次,晝夜營備。
每日四方善衆來如雲集。
将作醮之日,侵晨,有數醮首詣靜位伺之。
師乃覺,衆托侍者覆雲:有在城李家新婦於殿前卒死,願慈悲救之。
師曰:何不早道?乃頭不及簪,披衣跟履,至於戌生人元辰前,取氣一口,吹於死者頂門中,仍以袖拂之,其人即蘇。
師回靜位,衆禮謝畢,師曰:此人為食狗肉,觸犯醮筵,元辰譴責,正追付束嶽,我與救回。
良久其人方省,告於衆曰:為我不信王大師,故食狗肉,來此看有何驗,今被譴至黑暗中,賴真人光明救回,衆不可不信也。
痛疾獲痊 師在北京華陽觀,有按察副使嘉議大夫素以刑政酷虐,世号為半截劍。
事親頗孝。
因母染患數載,千方弗驗。
每於公退,辄承顔問疾,恨無計而代之。
有吏報雲:迩在京,凡有病者,告王大師餘食食之,立愈。
使聞之,未及純信。
然孝誠所使,不可不為也。
遂往拜師,乞餘食。
師乃授之。
回績於母,食之,沉疾陡痊。
翌日請師本廳,朝服設拜,撚香跪啟曰:仆之好善,始於幼歲。
自及第為官,恐妨王事,固不宜使人知也。
比年屢任斯職,至於關西、山束、河南、海北靡不遍經,嘗訪以釋門,據所親見,皆泛泛之徒,無可師者。
今幸遇真人,乞垂法訓,永奉宗師,結出世之因綠也。
師訓名清質,号開真子。
稽首拜謝畢,齋供茶果,留連抵暮,送師還觀。
冤魂乞救 翌日副使烏林答清質斜集京城善衆,議修黃錄醮。
衆欣然而諾。
遂就華陽觀夙夜營備,洎附醮之家,各搭蓋靈位。
向畢,叩醮三二日,忽於靈位前有一人暴死複起,行走張荒,趁一婦人,意欲扯拽,似有所訴之事。
衆為之隔住,着言門難。
乃曰:羞恥難言。
衆曰:爾若不言,人何以知。
徐曰:我於年前都下當報事滿,九月九日回到本家,被妻於緬内藏毒将我謀殺,嫁其所往之人。
今知南方得道真人在此作大醮,我欲扯拽,告真人,乞垂救拔。
我并無親族,又無知者,百無倚托,恐堕幽冥,何時得免?若真人一去,不得遇也。
言訖,放聲痛哭。
觀者怆然。
辄有随師瑞州陽縣奉道張二官人,緩止其哭,語雲:爾既如斯明白,已開具在醮也。
此問醮罷,我即請真人於海陽作醮,再與爾追薦。
即應謝而去。
其人複還如舊。
精邪去宅 師到平州昌黎縣高真觀,在城有前縣尉賦性剛劣,素不信善,忽淹重疾,俯仰瑜年。
夜夢颠倒,心常驚悸。
親戚奴仆,似此者衆。
複有鬼怪相撓,以妨飲食,遂成赢弱,不複起也。
以至巫羞醫倦,弗獲痊癢。
聞師在觀,令人台詣師前,師叱去扶人,乃疑而未舍。
再怒叱,方舍而退。
病者悉能獨立。
師令近前,又能行步。
似廖半矣。
師以自食餘物授之,亦乃食盡。
良久輕健若無病之時也。
師為呎水一瓶,書符一道,教其用度。
禮謝而歸,依命貼符於堂中,即時鬼怪現形,至甚醜惡,家人皆見,用水灑之,乃驚走,入一坑中,複於坑中灑之,遂逼出大小六鬼,擔抱提攜而去,再趁而灑之,離宅漸遠,以至形影消滅矣。
從此宅靜人安。
翌日挈家詣師,焚香拜謝曰:一生性僻,剛劣不仁,豈知道門有如此奇事邪。
遂大施錢财,修建高真觀,化在城二百餘家尊崇道教。
鸾鶴集壇 瑞州海陽縣奉道張二官人請師至彼,獨修下元黃錄大醮。
其中破用,非止一端。
但聽然營備,略無倦怠。
師預示衆曰:此醮非常,必垂嘉兆。
十三日申時,發牒之次,有鸾四隻,鶴二十隻,翔於空中,良久,西南而去。
十四日中朝行道,師曰:有報應。
日中則天師降現。
徐行道至午,忽見雙鸾引群鶴翔於壇上,及以五色彩霞光射衆目。
有人不信是鶴者,數隻為之低飛回翔,側示朱頂,衆皆異之。
遺巡,一鶴翩翩而落於壇前,驅之即狎。
每日以食飼之,但仰天而唳,終不飛去。
待師於二十日将起程西邁,焚香辭聖畢、鶴乃迎師大唳數聲,振羽而翕空中,盤繞三市,望西南而去矣。
即有滿城信士賀郎中等寫為圖而敬之不已。
太上雲端 師自北方回至德州重興鎮,有前滄州節使光祿修黃缭大醮四晝夜,乃潔己處心,依式鹹備,将行醮事。
師曰:夫官高三品,亦人問之極貴也。
複欽奉玄科,殷勤不息,乃感諸天懼樂,當有非常之兆。
至第四日夜設醮之際,衆忽見太上老君乘五色明霞,見於壇上方,奏青詞。
師乃俯伏。
衆又見一童子僅及尺餘,容貌奇絕,衣服特異,從師手爐内起,詣太上前,如有禀覆之事。
焚詞畢,方隐不複見矣。
光祿即令畫工寫其事迹。
衆各傳寫之,凡所見聞,皆歎古今罕遇也。
體玄真人顯異錄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