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九真人傳
關燈
小
中
大
洎混洞束蒙之丈,事目次第而有十二。
及五嶽真形,取其山之向背,泉液之所出,金寶之所藏,隧脈之所通而為之圖也。
況主符圖吏兵仙曹,職宰者衆矣。
汝得靈符及受列嶽真形,能自信奉而獲感通,乃知文始之裔,太和之族,世有神仙矣。
與汝期於九清之上,混茫之中。
言訖而去。
道全晉時居山,至永嘉九年正月九日白日升舉。
徐真人,諱靈期,宋時人也。
修道於南嶽,歲久,遍遊嶽之岩洞及諸山谷,一十五年,無不周覽。
作《衡山記》雲:天柱峰高四千一百丈,有夏禹治水碑銘,皆科鬥文字。
紫蓋峰常有白鶴翔集其頂,而神芝靈草生焉。
又言有石室在其下,香爐、臼杵、丹寵具存。
祝融峰上有碧玉壇,傍生紫梨木,雖子熟,人莫得而食之。
其所記洞府勝異甚詳,竟不知靈期所修何道。
能制伏虎豹,役使鬼神,以元徽二年甲寅九月九日於上清宮白日升舉。
陳真人,諱慧度。
修道煉丹於玉清觀,早暮為山精所試,三結丹爐,其志愈勤。
及丹成,服之。
以晉永明二年五月十三日升舉。
張真人,諱昙要。
居招仙觀精思,感通天真,密降授其内養元和默朝大帝之道。
行之十三年,神遊太空,面朝皇極大帝,賜以瓊實琅膏混神合景之液。
受而服之,變化不測,神用無方。
以齊延興元年七月十三日升舉。
張真人,諱始珍,南陽人也。
居南嶽,遇神仙降授明鏡之道,使其修之。
日:夫照物理者,天也。
照物形者,鏡也。
天之道以清,鏡之體以明。
人能存天清鏡明、澄心靜神而内外洞朗,則至道成矣。
若以内役其智,外勞其形,心不澄,神不清者,去道遠矣。
吾昔受之於長桑公子雲:此道要秘於太微中天帝所,得之能洞達玄通,遐照八極。
夫洞真法中有四規之道,依四時而行之,亦與此同體爾。
古人所謂虛其室則白自生,定其心則道自至。
信哉,言乎。
始珍修之九年而成,洞視千裡,無一物可隐。
以梁天監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於九仙宮白日升舉。
王真人,諱靈輿,九江道士也,勤志於道。
初居五老峰,神人夜中謂之日:得道者若非其地,如植五谷於砂石之問,則不能成矣,雖有升飛之骨,當得福地靈墟,爾後可以變化。
雖累德以為土地,積功以為羽翼,苟非其所,魔壞其功,茲道無由成矣。
靈輿問何地可以栖止,日:朱陵之上峰、紫蓋之鄰岫,可以沖天矣。
遂自廬阜遷居南嶽之中宮。
一十二年,群真下迎,以梁天監十一年七月十三日就壇升舉。
鄧真人,諱郁之。
昔與徐靈期為友,周遊靈山。
宋元徽年中,徐君於上清官升天,郁之徘徊仙山。
歲久,梁帝聞其修道而阙丹石之備,诏賜物力,許於嶽麓山置上中下三觀為修煉之所。
有神人告語日:洞門之中是招福之鄉、延生之地,善記勿忘。
丹成,複回居紫蓋峰東。
以梁天監十一年壬辰十二月三十日,有八真人乘雲車羽蓋降于室中,即前得道升舉者八真人也,於是日揖郁之就自然石壇同升霄。
漢後有朝旨,為之官字,擇道士以主熏奉。
至唐鹹通年,衡州刺史張觀陳乞賜号紫蓋峰九仙石壇,如其所請焉。
南嶽九真人傳竟 #1『受』原作一授織據文義改。
及五嶽真形,取其山之向背,泉液之所出,金寶之所藏,隧脈之所通而為之圖也。
況主符圖吏兵仙曹,職宰者衆矣。
汝得靈符及受列嶽真形,能自信奉而獲感通,乃知文始之裔,太和之族,世有神仙矣。
與汝期於九清之上,混茫之中。
言訖而去。
道全晉時居山,至永嘉九年正月九日白日升舉。
徐真人,諱靈期,宋時人也。
修道於南嶽,歲久,遍遊嶽之岩洞及諸山谷,一十五年,無不周覽。
作《衡山記》雲:天柱峰高四千一百丈,有夏禹治水碑銘,皆科鬥文字。
紫蓋峰常有白鶴翔集其頂,而神芝靈草生焉。
又言有石室在其下,香爐、臼杵、丹寵具存。
祝融峰上有碧玉壇,傍生紫梨木,雖子熟,人莫得而食之。
其所記洞府勝異甚詳,竟不知靈期所修何道。
能制伏虎豹,役使鬼神,以元徽二年甲寅九月九日於上清宮白日升舉。
陳真人,諱慧度。
修道煉丹於玉清觀,早暮為山精所試,三結丹爐,其志愈勤。
及丹成,服之。
以晉永明二年五月十三日升舉。
張真人,諱昙要。
居招仙觀精思,感通天真,密降授其内養元和默朝大帝之道。
行之十三年,神遊太空,面朝皇極大帝,賜以瓊實琅膏混神合景之液。
受而服之,變化不測,神用無方。
以齊延興元年七月十三日升舉。
張真人,諱始珍,南陽人也。
居南嶽,遇神仙降授明鏡之道,使其修之。
日:夫照物理者,天也。
照物形者,鏡也。
天之道以清,鏡之體以明。
人能存天清鏡明、澄心靜神而内外洞朗,則至道成矣。
若以内役其智,外勞其形,心不澄,神不清者,去道遠矣。
吾昔受之於長桑公子雲:此道要秘於太微中天帝所,得之能洞達玄通,遐照八極。
夫洞真法中有四規之道,依四時而行之,亦與此同體爾。
古人所謂虛其室則白自生,定其心則道自至。
信哉,言乎。
始珍修之九年而成,洞視千裡,無一物可隐。
以梁天監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於九仙宮白日升舉。
王真人,諱靈輿,九江道士也,勤志於道。
初居五老峰,神人夜中謂之日:得道者若非其地,如植五谷於砂石之問,則不能成矣,雖有升飛之骨,當得福地靈墟,爾後可以變化。
雖累德以為土地,積功以為羽翼,苟非其所,魔壞其功,茲道無由成矣。
靈輿問何地可以栖止,日:朱陵之上峰、紫蓋之鄰岫,可以沖天矣。
遂自廬阜遷居南嶽之中宮。
一十二年,群真下迎,以梁天監十一年七月十三日就壇升舉。
鄧真人,諱郁之。
昔與徐靈期為友,周遊靈山。
宋元徽年中,徐君於上清官升天,郁之徘徊仙山。
歲久,梁帝聞其修道而阙丹石之備,诏賜物力,許於嶽麓山置上中下三觀為修煉之所。
有神人告語日:洞門之中是招福之鄉、延生之地,善記勿忘。
丹成,複回居紫蓋峰東。
以梁天監十一年壬辰十二月三十日,有八真人乘雲車羽蓋降于室中,即前得道升舉者八真人也,於是日揖郁之就自然石壇同升霄。
漢後有朝旨,為之官字,擇道士以主熏奉。
至唐鹹通年,衡州刺史張觀陳乞賜号紫蓋峰九仙石壇,如其所請焉。
南嶽九真人傳竟 #1『受』原作一授織據文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