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九真人傳

關燈
經名:南嶽九真人傳。

    宋廖倪撰。

    二書同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譜錄類。

     南嶽九真人傳 奉議郎玫仕騎都尉賜徘魚袋廖恍撰 南嶽真人,名之着者有九。

    其升舉時代,即晉宋齊梁問,今像設依然。

    孰測真人問會朱陵洞天,朝奉注生真君,有所贊輔,與民人轉禍為福也。

    自本朝樞密使孫沔椅事長沙日,嘗夢衣道士服者詣前日□.老叟姓王,朋侪九人,有田産為别觀占佃百餘年。

    在公部下,幸一存意。

    沔第默志于心,未能詳也。

    及奉命祠嶽,偶遊九仙石壇,睹其老屋塑像,位於中者榜曰王靈輿真人,與向之夢中告語者道貌略同。

    沔追憶前事,故委縣官推究。

    逾年,果得若幹土田屬鄰觀歲收地利因而申明,勒還舊管。

    自非靈顯感通,何緣發於沔夢寐而有所伸矣?諒茲時少警湘楚,問涉於欺隐者,往往悔責祈於自新。

    自是四方至朱陵者,惟恐谒款群真乞靈後時也。

    去年冬,道士歐陽道隆款扉求見,謂餘日:道隆私門數世喜藏仙書,及道隆曉人事時,散墜過半。

    雖複卷軸存者,悉無首尾,惟《南嶽九仙傳》次第存焉。

    姑欲樓闆與前此所印施《太上度人經》、《老子道德經》、《九幽經》兼行於世,使觀者遷善遠罪,必有得焉師願為書百餘言,冠其篇首。

    餘審語論由,中非涉浮僞,疾索所謂九真人傳者,削其叔說稠疊者十有一處,正其字體謬誤者三十有一,又較升舉年月不同者四,取舊碑為定。

    複語道隆曰:嘗聞信道故能學,學患不能勤,勤患不能久。

    學而勤,勤而久,行滿功成,遠到有涯矣。

    今道隆欲出俗累萬端,非濟度於人而不為,真有志之士也。

    宜乎勉旋景行,九真人有初有終,補仙者閱位,則副野夫委曲作序雲爾。

     陳真人,諱興明,穎川人也。

    少遊名山,周訪真迹於南嶽天柱峰,遇二真人,年可十八九,自雲:我曆行四海,度有志之士,以世人修道暫能專精,中道而廢,不能勤久,何由擢形雲天,飛沖霄衢矣汝之積功亦可嘉也,第勿退敗,何慮不列名于金台玉籍?前苦後樂,苦即有極,樂即無窮。

    何者?林谷幽栖,禽獸為伍,饑渴畢至,寒暑辛勤,割世辭榮,離親舍愛,可謂苦也。

    壽同天地,變化無方,策空乘虛,坐生羽翼,可謂樂也。

    得不勉於修勵乎,興明拜首日:永佩聖言,畢志於道,不敢息忽也。

    遂授明鏡玄真之道。

    修之十八年,二仙複降以告之曰:昔我授汝至道,果能勤行,今則登蹑九天,遊宴八海,積功之報也。

    前苦後樂,惟子得之矣。

    以晉太始元年三月一日於元陽宮升舉。

     施真人,諱存,号胡浮先生。

    師黃盧子,得三皇内文驅策虎豹之衛。

    居衡嶽西峰洞門觀石室,或跨白豹而出,愛慕者罕得親近。

    晉永康元年四月七日升舉。

     尹真人,諱道全,天水人也。

    於衡嶽觀後峰修洞真還‘神徹視之道,兼佩五帝六甲左右靈乘之符。

    天真降焉,謂之日:白日升騰者,當有其才而後成其道。

    昔漢武帝感太真金母授五嶽真形靈飛十二事,才得屍解之道,而不能使形骨俱飛。

    汝受#1其一事而有沖舉之望,斯乃勤苦所資,亦宿分所值矣。

    道全曰:淺學無聞,願示其要。

    天真日:上自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