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太史真君圖傳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具在焉。
真君神丹既成,乃祭于幕阜山,葛仙公之石室。
真君至修川,愛其湍急而味堅,取神劍磨于澗傍之石。
即今号梅山旌陽觀。
真君渡水登秀峰為壇,於峰頂以醮謝上帝,乃服仙丹。
今号旌陽山,溪南有吳仙觀,即是吳真君故居也。
真君造吳君之宅,過西安縣,即今甯州。
社伯出谒,乃請其地分有妖孽為民害者,其神匿之而不告焉。
真君行過一小廟,五神人迎谒而告日:此地久有蛟孽毒害生民,知仙君來此,故往鄂渚藏避矣。
後将複還,願為斯民除之。
廟神姓毛,兄弟五人。
今曰協佑廟,在州東四百步地也。
真君如廟神之言,蹑迹追蛟至鄂渚。
路逢三老人,詢其蛟孽蹤穴所在。
指日:見伏于前橋下。
故真君至橋側,仗劍叱之。
蛟驚奔入大江,匿深淵。
乃敕吏兵驅之,蛟從上流奔出,遂誅之。
三老人,即普應三王,廟食其地。
今有伏龍橋,上下龍口也。
真君怒西安社伯匿蛟而不職,锢其祠門,止其享祀,令居民事姓毛之小廟。
今甯州城隍廟正門常閉,開則邑有災。
協佑廟食甚盛。
真君還郡城日:此地水陸沖要,人物繁夥,豈無分合神仙之人。
試以靈丹數粒,雜他藥貨之,令其信綠而取,竟無一人遇者,真君籲歎仙才之難得也。
真君聞新吳有蛟為孽,因持寶劍捕逐之。
經今仙遊觀之地,蛟懼竄入溪穴,即今藏溪也。
真君乃以巨石書符,及作鎮蛟文以鎮之。
文石尚存于今之奉新縣西十裡,延真觀院是也。
海昏之上遼,有一巨蛇。
據山穴,吐氣成雲。
亘四十裡吞吸人物,大為生民害。
真君聞之,乃登北嶺,即今會仙峰。
驗之,果見毒氣服空。
乃集弟子,将往誅之。
初入其界,遠近居民千百人,競來懇訴。
真君恻然日: 世運周流,際此厄會。
生民何罪,乃受其災。
吾之此來,正為是事。
誓不與此蛇俱生也,當為汝曹除之。
真君群弟子既集,亦同勸請誅蛇。
真君日:須時至乃可。
於是卓劍于地,封天默禱。
良久飛泉湧出,俄有赤烏飛過。
真君曰:時至矣。
其地為候時觀,後改赤烏壽聖。
今日廣福觀也。
真君至蛇所,鄉民鹹鼓噪,趨前聽命。
乃卓劍布氣飛符,召海昏社伯,南昌社公,并力驅蛇出穴。
其符落處,因建觀,名符落。
今南昌郡南太和觀是也。
蛇出穴,舉首十餘丈,吐毒沖天。
真君嘯命風雷,指呼神兵。
令吳君飛步引劍劈其首。
施岑、甘戰等,揮劍裂腹,有小蛇自腹出。
長數丈,甘君欲斬之。
真君日:彼未為害,不可妄誅。
小蛇奔七裡聞鼓噪,回顧其母。
弟子請追戮之。
真君日:此蛇五百年後,若為民害,吾當複出誅之。
以吾壇前松梧拂地為驗。
又日: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問,豫章之境,五陵之内,當出地仙八百人。
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
郡江心生沙洲,掩過沙井口之時,小蛇若為民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若無害於民,亦不可誅也。
蛇子遂得入港。
今建昌有蛇子港七裡聽,新建有吳城廟是也。
真君既誅巨蟒,妖血污劍,於是磨洗且消石以試其鋒。
今建昌州有冷水台,磨劍池,試劍石存。
真君告弟子曰:大蛇雖滅,蛟精未誅。
彼物通靈,必知吾有除害意。
恐其伺隙潰郡城,盍歸郡乎。
戰岑二子者從我焉。
時永嘉六年。
真君道術高妙,着聞遠迩。
求為弟子者,動以千計,卻之不可得。
乃化炭為美婦人,夜散群弟子處以試之。
明旦閱之,其不為所染污者,惟十人爾。
即異時骖侍前後,上升諸高弟也。
自是凡周遊江湖,誅斬蛟蛇,無不從焉。
餘多自愧而去。
令建昌州西,津名炭婦市。
立觐号妙明,即其地也。
許太史真君圖傳卷上竟
真君神丹既成,乃祭于幕阜山,葛仙公之石室。
真君至修川,愛其湍急而味堅,取神劍磨于澗傍之石。
即今号梅山旌陽觀。
真君渡水登秀峰為壇,於峰頂以醮謝上帝,乃服仙丹。
今号旌陽山,溪南有吳仙觀,即是吳真君故居也。
真君造吳君之宅,過西安縣,即今甯州。
社伯出谒,乃請其地分有妖孽為民害者,其神匿之而不告焉。
真君行過一小廟,五神人迎谒而告日:此地久有蛟孽毒害生民,知仙君來此,故往鄂渚藏避矣。
後将複還,願為斯民除之。
廟神姓毛,兄弟五人。
今曰協佑廟,在州東四百步地也。
真君如廟神之言,蹑迹追蛟至鄂渚。
路逢三老人,詢其蛟孽蹤穴所在。
指日:見伏于前橋下。
故真君至橋側,仗劍叱之。
蛟驚奔入大江,匿深淵。
乃敕吏兵驅之,蛟從上流奔出,遂誅之。
三老人,即普應三王,廟食其地。
今有伏龍橋,上下龍口也。
真君怒西安社伯匿蛟而不職,锢其祠門,止其享祀,令居民事姓毛之小廟。
今甯州城隍廟正門常閉,開則邑有災。
協佑廟食甚盛。
真君還郡城日:此地水陸沖要,人物繁夥,豈無分合神仙之人。
試以靈丹數粒,雜他藥貨之,令其信綠而取,竟無一人遇者,真君籲歎仙才之難得也。
真君聞新吳有蛟為孽,因持寶劍捕逐之。
經今仙遊觀之地,蛟懼竄入溪穴,即今藏溪也。
真君乃以巨石書符,及作鎮蛟文以鎮之。
文石尚存于今之奉新縣西十裡,延真觀院是也。
海昏之上遼,有一巨蛇。
據山穴,吐氣成雲。
亘四十裡吞吸人物,大為生民害。
真君聞之,乃登北嶺,即今會仙峰。
驗之,果見毒氣服空。
乃集弟子,将往誅之。
初入其界,遠近居民千百人,競來懇訴。
真君恻然日: 世運周流,際此厄會。
生民何罪,乃受其災。
吾之此來,正為是事。
誓不與此蛇俱生也,當為汝曹除之。
真君群弟子既集,亦同勸請誅蛇。
真君日:須時至乃可。
於是卓劍于地,封天默禱。
良久飛泉湧出,俄有赤烏飛過。
真君曰:時至矣。
其地為候時觀,後改赤烏壽聖。
今日廣福觀也。
真君至蛇所,鄉民鹹鼓噪,趨前聽命。
乃卓劍布氣飛符,召海昏社伯,南昌社公,并力驅蛇出穴。
其符落處,因建觀,名符落。
今南昌郡南太和觀是也。
蛇出穴,舉首十餘丈,吐毒沖天。
真君嘯命風雷,指呼神兵。
令吳君飛步引劍劈其首。
施岑、甘戰等,揮劍裂腹,有小蛇自腹出。
長數丈,甘君欲斬之。
真君日:彼未為害,不可妄誅。
小蛇奔七裡聞鼓噪,回顧其母。
弟子請追戮之。
真君日:此蛇五百年後,若為民害,吾當複出誅之。
以吾壇前松梧拂地為驗。
又日: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問,豫章之境,五陵之内,當出地仙八百人。
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
郡江心生沙洲,掩過沙井口之時,小蛇若為民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
若無害於民,亦不可誅也。
蛇子遂得入港。
今建昌有蛇子港七裡聽,新建有吳城廟是也。
真君既誅巨蟒,妖血污劍,於是磨洗且消石以試其鋒。
今建昌州有冷水台,磨劍池,試劍石存。
真君告弟子曰:大蛇雖滅,蛟精未誅。
彼物通靈,必知吾有除害意。
恐其伺隙潰郡城,盍歸郡乎。
戰岑二子者從我焉。
時永嘉六年。
真君道術高妙,着聞遠迩。
求為弟子者,動以千計,卻之不可得。
乃化炭為美婦人,夜散群弟子處以試之。
明旦閱之,其不為所染污者,惟十人爾。
即異時骖侍前後,上升諸高弟也。
自是凡周遊江湖,誅斬蛟蛇,無不從焉。
餘多自愧而去。
令建昌州西,津名炭婦市。
立觐号妙明,即其地也。
許太史真君圖傳卷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