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少陰篇 少陰後篇證治第二十

關燈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幹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本經感受之寒邪。本無口燥咽幹之見證。即中風陽邪所感。亦無過心煩咽痛不得卧而已。雖有咳而渴嘔之證。是亦虛陽挾邪。循經上逆。故不以寒涼為治。而以豬苓湯引天氣下降。使氣液升降流行。乃其治也。

    惟素問熱病論雲。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幹而渴。然非少陰本經之自感。因一日巨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四日太陰受之。至五日而始少陰受之。乃陽經傳邪。故有是證。此條得病才二三日。

    即口燥咽幹而成急下之證者。乃少陰之變。非少陰之常也。況汗下皆屬陰經之禁忌乎。惟兩感于寒者。一日巨陽與少陰俱病。

    則頭痛口幹而煩滿。古人又不立治法矣。然但口燥咽幹。未必即是急下之證。亦必有胃實之證。實熱之脈。

    其見證雖屬少陰。而有邪氣複歸陽明。即所謂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複傳。為胃家實熱之證據。方可急下而用大承氣湯也。且大承氣為仲景之所慎用。在陽明篇中。如脾約一證。裡無大熱者。即以小承氣湯和之。而不令大洩下矣。其次或以調胃承氣湯和胃。麻仁丸潤燥而已。豈肯以大承氣而急用之于少陰證乎。

    其故可思也。其所以急下之者。恐入陰之證。陽氣漸亡。胃腑敗損。必至厥躁呃逆。變證蜂起。則無及矣。

    故不得不急也。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幹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亦少陰之變例也。自利。寒邪在裡也。自利清水。即前篇所謂清水完谷。此則并無完谷而止利清水。

    其色且純青矣。清水固屬寒邪。而青則又寒色也。故屬少陰。成氏及方注皆以為肝色。誤矣。若證止如此。

    其為四逆湯證無疑。不謂胃中清水。雖自利而去。其谷食渣滓熱邪。尚留于胃。所以心下按之必痛。且口中幹燥。則知邪氣雖入少陰。而陽明實熱尚在。非但少陰證也。其熱邪熾盛。迫脅胃中之津液下奔。下焦寒甚。故皆清水而色純青也。即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病機十九條之所謂暴注下迫。皆屬于熱之義也。陽邪暴迫。上則胃中之津液。下則腎家之真陰。皆可立盡。故當急下之也。

    辨誤成注以自利色青為肝邪乘腎。而以腎蘊實邪為解。其理已屬背謬。劉河間原病式雲。仲景法曰。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者。熱在裡也。大承氣湯下之。引此以證小兒熱甚急驚。利多色青。及下利色黑。

    由火熱過極。反兼水化之義。不知小兒急驚之利。色多青者。乃肝木之邪。下利色黑者。亦有宿穢蓄血寒邪之不同。非盡熱極反從水化也。況仲景原雲。自利清水。色純青。又以心下必痛。口幹燥而知其熱邪在裡。故雖雲少陰病。

    而急用大承氣湯下之。守真不知此義。但以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為熱邪在裡。削去心下必痛。口幹燥者八字。漫雲以大承氣湯下之。試思苟非有心下痛。口幹燥之見證。熱在何處。而以承氣湯下之耶。

    曆觀完素運氣病機。無非攪亂經文。立方主治。盡是苦寒攻下。如病機一十九條。内經本雲諸熱瞀螈。

    皆屬于火。諸痛癢瘡。皆屬于心。完素則增為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不知經所謂心者。指後天實火而言。

    火者。指先天真陽而論。所以實火則有諸痛癢瘡之有形見證。虛火則有諸熱瞀螈無形上升之見證也。

    又增燥病一條。曰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于燥。不知出于何典。且每引高陽生左為腎。右為命門之說。

    詢是金遼亂世。鹵莽粗工。知熱而不知寒。知瀉而不知補。後人尊之為四大家之一。不知何所取乎。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而至六七日。邪入已深。然少陰每多自利。而反腹脹不大便者。此少陰之邪。複還陽明也。所謂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複傳之地。故當急下。與陽明篇腹滿痛者急下之無異也。以陰經之邪。而能複歸陽明之腑者。即靈樞邪氣髒腑病形篇所謂邪入于陰經。其髒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于腑。中陽則溜于經中陰則溜于腑之義也。然必驗其舌。察其脈。有不得不下之勢。方以大承氣湯下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