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注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中,祝以解之。
三過神禮,魂門煉仙。
天三生木,在人為魂。
三月陰陽始分,魂具質成。
魂門在左,屬陽。
丹功三轉,陽炁乃足。
其法凝神入息以養之,由是神智自生,青帝護魂,木公書簡。
四過天王降仙,魄戶閉關。
地四生金,在人為魄。
四月生魄,魄戶在右,屬陰。
煉丹四轉,以陽養陰,令魄與魂相載。
其法鼻為天竅,通肺。
肺主魄,湛然不動,絕去來之息,謂之閉關。
自然華池水滿,下沃心絡,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丁壬配合,以同内丹。
若不閉關,則魂散蕩,随夢出入,魂不能制,任其用事,終入鬼群矣。
五過五帝朝真,髒腑清凍。
天五生土,人生五月,五行炁足,生五髒六府。
五髒:心、肝、脾、肺、腎。
六府: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
清涼者,安靜而不煩擾也。
修真之士,絕欲則腎不漏精,靜默則心不失神,定息則肺能安魄,簡視則肝能育魂,凝思則脾能安意。
黃中通理,保合太和,精神魂魄,意聚而為一,是謂攢簇五行,其炁上朝泥丸,是謂朝真。
然後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炁,黑帝通血,黃帝中主,萬神無越。
六過魔王伏諾,胃管生津。
魔王以内言六欲是也。
諾,順也。
制以玉章,故順伏焉。
胃與脾為表裹,貯水谷以養五髒。
《難經》謂五髒之炁,皆會于胃。
且津之潤燥系於思。
一為六欲所誘,思不得其正,則見食為涎,逢哀為淚,媿生汗,怒湧血,往而不返。
内失滋養,精炁與神從而散洩,但餘枯骸,是為死之徒。
若六魔伏諾,思得其正,有主于内,則津生胃脘,灌溉四肢,流潤丹鼎,精炁與神因之凝合,生之徒也。
七過星宿朗明,孔竅開聰。
天有七曜,人有七竅,至七月俱開,以司視聽,食息出納。
或謂聰明本出心,七應火數。
上智之人,心有七孔,故聰明。
愚者鮮開,或少,故昏濁。
丹功七轉,重關豁滞,上下明徹。
《心印經》雲: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八過幽夜顯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
煙蘿子雲:八月神具。
三部,上中下三部也。
《中盟箓》載:上部八景,發神、腦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齒神。
中部八景,肺神、心神、肝神、脾神、左腎神、右腎神、膽神、喉神也。
下有八景,胃神、大腸神、小腸神、胴神、胸膈神、兩脅神、左陰左陽神、右陰右陽神也。
合為二十四,以應二十四炁。
上部之神以腦神為宗,平旦存之。
中部神以心神為主,日中存之。
下部之神以腎神為主,夜半存之。
八過功夫将滿,自然身有光明,照徹幽顯。
三部八景之神,悉皆整具而無怠情。
《度人經》雲: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九過諸天下臨,三關五髒,六腑九官,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合,三萬六千關節,根原本始,一時生神。
《黃庭》以口為天關,手為人關,足為地關。
又腦下為上關,夾春為中關,内腎相對為下關。
髒腑見前注。
《九宮洞真經》雲:兩眉間入三分為雙丹宮,卻入一寸為明堂宮,三寸為丹田宮,亦名泥丸宮,四寸名流珠宮,五寸為帝宮,明堂上一寸名天庭宮,洞房上一寸名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
金樓即喉嚨,一名重樓,中有十二亭長,持玉戟以守之,主通上下炁。
《黃庭經》曰:重中樓合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
玉室,腦宮之别名。
《黃庭》為之瓊室。
紫戶,《素靈中篇》雲:兩眉之上其裹有紫戶洞房,外有萬靈帝君,名逢淩梵,守之。
玉合者,玉堂也,即下元丹田。
陽神一萬八千,陰神一萬八千,合為三萬六千。
此言人在胎中,形炁變化,至九月滿足,身中萬神一時同生。
修真九轉,聖胎具足,萬炁齊仙,亦複如是。
九過為一徧。
一徧周竟,三界舉名,五帝友别,稱為真人。
十徧通炁,制禦萬靈,魔王保舉,列上諸天。
百徧通神,坐緻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
千徧通靈,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東西。
萬徧道備,馳騁龍駕,白日登晨。
三界舉名,天人交贊其德。
五帝者,五方五炁之主。
友别者,錄其善功,視之如友,别於常人也。
煉身成炁,謂之真人。
十徧通炁者,道炁周流,鬼神攝伏也。
魔王保舉,初學道則魔王試之,試而不退,則保舉之,登名天籍,方成道也。
通神者,變化無方,坐緻自然,不假思為,如能緻六甲行廚之類是也。
太一度符。
太一乃百神之主,符喻身中靈炁。
《度人經》雲:執箓把籍,保命生根。
元君,女仙之号,人身炁之母也。
《道德經》雲: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于母。
千遍通靈,功夫純熟,妙用難測,坐在立亡。
仙童玉女,役使東西者,守三一之法也。
《上清明堂玄丹真經》雲:若道士行太上召三一守形之法,得與真人相見,通靈徹視,坐在立亡,役使六丁,上帝給童女各十二人,以侍左右。
至於萬遍,此心與經混然為一,可以乘雲駕龍,遊宴太清。
登晨者,升舉乘旦炁之清,存太一混合,多用此時。
《黃庭經》曰:羽服一整八風驅,控駕三素登晨霞。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注卷上竟
三過神禮,魂門煉仙。
天三生木,在人為魂。
三月陰陽始分,魂具質成。
魂門在左,屬陽。
丹功三轉,陽炁乃足。
其法凝神入息以養之,由是神智自生,青帝護魂,木公書簡。
四過天王降仙,魄戶閉關。
地四生金,在人為魄。
四月生魄,魄戶在右,屬陰。
煉丹四轉,以陽養陰,令魄與魂相載。
其法鼻為天竅,通肺。
肺主魄,湛然不動,絕去來之息,謂之閉關。
自然華池水滿,下沃心絡,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丁壬配合,以同内丹。
若不閉關,則魂散蕩,随夢出入,魂不能制,任其用事,終入鬼群矣。
五過五帝朝真,髒腑清凍。
天五生土,人生五月,五行炁足,生五髒六府。
五髒:心、肝、脾、肺、腎。
六府: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
清涼者,安靜而不煩擾也。
修真之士,絕欲則腎不漏精,靜默則心不失神,定息則肺能安魄,簡視則肝能育魂,凝思則脾能安意。
黃中通理,保合太和,精神魂魄,意聚而為一,是謂攢簇五行,其炁上朝泥丸,是謂朝真。
然後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炁,黑帝通血,黃帝中主,萬神無越。
六過魔王伏諾,胃管生津。
魔王以内言六欲是也。
諾,順也。
制以玉章,故順伏焉。
胃與脾為表裹,貯水谷以養五髒。
《難經》謂五髒之炁,皆會于胃。
且津之潤燥系於思。
一為六欲所誘,思不得其正,則見食為涎,逢哀為淚,媿生汗,怒湧血,往而不返。
内失滋養,精炁與神從而散洩,但餘枯骸,是為死之徒。
若六魔伏諾,思得其正,有主于内,則津生胃脘,灌溉四肢,流潤丹鼎,精炁與神因之凝合,生之徒也。
七過星宿朗明,孔竅開聰。
天有七曜,人有七竅,至七月俱開,以司視聽,食息出納。
或謂聰明本出心,七應火數。
上智之人,心有七孔,故聰明。
愚者鮮開,或少,故昏濁。
丹功七轉,重關豁滞,上下明徹。
《心印經》雲: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八過幽夜顯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
煙蘿子雲:八月神具。
三部,上中下三部也。
《中盟箓》載:上部八景,發神、腦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齒神。
中部八景,肺神、心神、肝神、脾神、左腎神、右腎神、膽神、喉神也。
下有八景,胃神、大腸神、小腸神、胴神、胸膈神、兩脅神、左陰左陽神、右陰右陽神也。
合為二十四,以應二十四炁。
上部之神以腦神為宗,平旦存之。
中部神以心神為主,日中存之。
下部之神以腎神為主,夜半存之。
八過功夫将滿,自然身有光明,照徹幽顯。
三部八景之神,悉皆整具而無怠情。
《度人經》雲: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九過諸天下臨,三關五髒,六腑九官,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合,三萬六千關節,根原本始,一時生神。
《黃庭》以口為天關,手為人關,足為地關。
又腦下為上關,夾春為中關,内腎相對為下關。
髒腑見前注。
《九宮洞真經》雲:兩眉間入三分為雙丹宮,卻入一寸為明堂宮,三寸為丹田宮,亦名泥丸宮,四寸名流珠宮,五寸為帝宮,明堂上一寸名天庭宮,洞房上一寸名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
金樓即喉嚨,一名重樓,中有十二亭長,持玉戟以守之,主通上下炁。
《黃庭經》曰:重中樓合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
玉室,腦宮之别名。
《黃庭》為之瓊室。
紫戶,《素靈中篇》雲:兩眉之上其裹有紫戶洞房,外有萬靈帝君,名逢淩梵,守之。
玉合者,玉堂也,即下元丹田。
陽神一萬八千,陰神一萬八千,合為三萬六千。
此言人在胎中,形炁變化,至九月滿足,身中萬神一時同生。
修真九轉,聖胎具足,萬炁齊仙,亦複如是。
九過為一徧。
一徧周竟,三界舉名,五帝友别,稱為真人。
十徧通炁,制禦萬靈,魔王保舉,列上諸天。
百徧通神,坐緻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
千徧通靈,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東西。
萬徧道備,馳騁龍駕,白日登晨。
三界舉名,天人交贊其德。
五帝者,五方五炁之主。
友别者,錄其善功,視之如友,别於常人也。
煉身成炁,謂之真人。
十徧通炁者,道炁周流,鬼神攝伏也。
魔王保舉,初學道則魔王試之,試而不退,則保舉之,登名天籍,方成道也。
通神者,變化無方,坐緻自然,不假思為,如能緻六甲行廚之類是也。
太一度符。
太一乃百神之主,符喻身中靈炁。
《度人經》雲:執箓把籍,保命生根。
元君,女仙之号,人身炁之母也。
《道德經》雲: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于母。
千遍通靈,功夫純熟,妙用難測,坐在立亡。
仙童玉女,役使東西者,守三一之法也。
《上清明堂玄丹真經》雲:若道士行太上召三一守形之法,得與真人相見,通靈徹視,坐在立亡,役使六丁,上帝給童女各十二人,以侍左右。
至於萬遍,此心與經混然為一,可以乘雲駕龍,遊宴太清。
登晨者,升舉乘旦炁之清,存太一混合,多用此時。
《黃庭經》曰:羽服一整八風驅,控駕三素登晨霞。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注卷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