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伯醫案論

關燈
,乃是虛寒。

    陰不戀陽,血難配氣。

    欲降其氣,必須補陰,不言而喻。

    拟方請政。

     人參五味子燕窩枇杷葉苡米橘紅石決明玉竹冬瓜子川貝母麥冬茯苓 又診 胸脅悶痛,比之午間大減。

    良以上焦瘀血漸從活動而清,所進養陰利肺法似屬合宜。

    然氣息之短促未長,火升心悸,口燥顴紅,脈細,仍數陽氣外露,陰血内虧。

    若能呼吸調和,即是其旋元吉。

    請政。

     人參五味子麥冬白芍苡米橘紅石決明茯苓玉竹冬瓜子阿膠絲瓜絡\接服方\大生地麥冬北沙參茯苓甘草枇杷葉阿膠石決明百合敗龜闆燕窩白芍骨皮玉竹茯神 常熟俞 肝藏魂,肺藏魄,魂升魄降,一陰一陽之别也。

    此間之病,魄之降者一無所關,魂之升者獨擅其奇。

    始而見所未見,今又聞所未聞。

     男女話長,分居左右,此無他;嬰兒女,天各一方,而實黃婆之不媒以合也。

    夫黃婆屬土,土中濕熱生痰,以緻天五地十之生成,失其所主,累及肝魂,魂不附中,而出之于上,欲治其上,勢必先奠厥中。

     \六君子湯加獺肝另磁朱丸\ 杭州鐘徐若泉令親姚名琨先生字來 幼時瘦弱,陰虛也。

    痘後頭痛,肝邪旺也。

    不論外感何邪,頭必痛者,陰虛肝旺容易上升也。

    十三四歲精氣通,真元早洩,此時反胖,且兼痰火頭疼,喜于敲者,郁得敲而松也。

    每發于春秋,甚于長夏,春分以後秋分以前,溫熱令行也,補則病無增減,虛能受也,即服消痰清火亦不見其長短,有病則病當之也。

    胸腹脹痛而用消克暫快一時,胃得下行為順之常也。

     從前痛時在額,此更前後左右引及者,肝有伏風,善行數變,不惟痰之為物,随氣升降,無處不到也。

    口中之臭、鼻間之熱,胃逆上沖也。

    睡不足,如在雲霧之中,腰脊不能支持,諸陽氣浮而無從也。

    手足之熱,黃白之苔,面發之塊熱而且癢,有時頭暈,陽明中土萬物所歸,上而躍也。

    竹瀝可醫,上病降而下之也。

    飲食芳香可受,否則不能者,胃少沖和之氣也。

    不欲水果,脾不耐寒也。

    又惡甜膩,胃多濕熱也。

    偏喜肉食、水畜、鹹寒,療腎氣虛熱也。

    近更胖者,溫熱痰火扶助,一身元氣擴充,脾胃反見有餘也。

    因男子二八而精通,通在十三四歲時,肝之疏洩早行,腎之封藏不固,如此猶可相安于無病,不過知其陽之太過而已。

    乃于幼時瘦弱,已昭陰氣之虛;痘後頭疼更着,肝家之旺。

    甚至不論何部從外而感,痛如應響,每發于春秋,甚于長夏。

    明明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在天地郁蒸濕熱大行之時候,土中素有之濕熱,尚且同聲相應,而況二五妙合之時,早以濕熱為種。

    身中常行春夏之生長,而少秋冬之收藏,大生廣生之候,即大病特病之時。

    張氏雲:素禀濕熱而挾陰虛,此等症是也。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各得其所。

    故免久而生氣之弊。

    然陽明中萬物所歸,濕熱痰火無不歸之于胃。

    此口中之臭,鼻間之火,黃白之苔,手足之熱,面發之塊癢而且熱之等象,失其下行為順之常,有升無降,病無虛日矣。

    一俟肝陽化風,習習内動,頭之自額而痛者,前後左右靡不引之,以昭風性善行數變,愈轉愈深。

    且至于睡不足時,如在雲霧之中,腰脊不能支持,諸陽氣浮,無所根據從,間或眩暈并行,出于不意,陰虛則失基,亦雲甚矣。

    若論頭痛,發明隻須竹瀝一味可以愈者,降而下之也。

    此乃暫行之事,而胃少沖和,所食者僅以芳香可受;脾難健運,所食者竟以水果為嫌。

    所惡之甜膩,所喜之肉食,一因濕熱内多,一因陰氣虛極,不問可知。

    自始至終,既不外陰虛濕熱,無怪乎其駕馭濕熱者反能扶助作為,已胖而益胖也。

    然陰虛與濕熱又不兩立,竊恐中年以後贻患無窮也,不能不早為之計焉。

    附方請政。

     大熟地(八錢)丹皮(三錢)澤瀉(二錢)淮山藥(四錢)雲苓(三錢)白芍(二錢) 石決明(三錢)黃柏(一錢)知母(二錢)青鹽(二錢)甘菊(一錢)女貞子(三錢)旱蓮草(三錢)沉香化氣丸(三錢) 為末,取忍冬藤五斤,洗淨寸截,煎湯,去渣,成膏。

    入前藥量,加白蜜糊丸。

    每服三錢,早晚兩服,鹽湯送下。

     洞庭山徐嚴少宰妹 始而腳痛,繼以頭疼。

    陡然昏不知人,手振肉,動氣故。

    築牙關與兩目上視,面黃顴紅,唇上色青,其下亦然,呼吸痰聲。

    左關已無脈,寸部甚微,右尺亦絕,關前獨大且滑。

    其人不吐,鼻且不煽,汗亦不出,四肢厥冷,諸醫束手,都以真珠母丸法應酬而劇,此痰祟附于肝經,擾亂不甯,以緻地水火風無不上加于天也,古來無此成方,以意逆之,一劑而活動,二劑而舌伸,三劑而能言。

    歸語門人。

     茯神(五錢,朱砂拌)沉香(三分)金器(四錢)磁石(四錢)獺肝(一錢)人參(一錢) 竹瀝(一錢五分,人姜汁一匙沖)甘菊(一錢五分,炒) 先以烏梅肉擦開牙關。

     嘉慶乙亥元和時疫論 将欲施藥施醫施棺于郡邑之中,則必先解囊後勸善,勞心勞力,日費經營,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活人甚衆之舉不易得焉。

    備其藥得醫省其棺,昔之所難者,今于是乎見之,元和實推為善之鄉。

    當年赈濟尚有餘赀,仍思設法以公諸貧民,有紳士焉憂上天之疫疠,有富貴者焉患生人之夭劄。

    時維初夏,正暑濕熱三氣将蒸,又值乙運之歲金不及,亥年之風木偏淫。

    不惟木寡于畏,反侮其金,而且兇年穢亂之氣亦被其扇動于中,人在氣交,無隙可避,是一人中其氣則為濕溫、一方染其氣即為時疫之候也。

    周邑尊既理荒政之餘,望其氣而異之,集醫問乃病,答曰:乙為從革,炎火盛行,亥屬厥陰,風淫所勝,風火相煽,則吳又可瘟疫論之見證,不一邪之盤踞于膜原者,勢必從九竅傳而出,即外起之因内兼之證,以末治之亦不能出此範圍也。

    況吳又可論瘟疫及張石頑論時行疫氣、周禹載論濕熱暑疫,均值大撓甲子以來第七十三甲子,厥陰司天,少陽在泉,風火用事之時。

    後先闡發精義入神,會元之司天如斯,值之司天亦未必不如斯。

    于是邑廟為局,病者接踵而至,門庭若市,内外分科,大小異位。

    餘時切一脈浮不沉而數,望一舌白苔滿布,問其所苦,則凜寒發熱,昏昏不爽,餘曰:達原病。

    旁一後生曰:如用此法治之,苔必轉黃,而邪達矣。

    服之果然。

    及問後生為誰,曰徐淡安先生之高弟徐鐵峰也。

    伊芳父雪峰本屬老醫,家學淵源從于局中,可謂好學不倦者矣!可謂與人為善者矣!當如同善者如管佛容吳雲門先生,冀百數十人分手而治,論表裡分界者有人,大劑清涼者有人,下而再下者有人。

    或濕多而仿濕熱混淆之治,或氣異而采芳香逐穢之品,或敗毒,或消毒,或解毒,粲乎隐隐,各得其所,疇不仰體,環在抱之心,共相逐疫,效技于堂庑之中哉!外之往視,諸徒一如局中論治,死生若判霍然而愈者,實不勝枚舉已。

    乃設席延醫,繼以觀劇,成贊且賀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

    愛民如子,豈不欲救民于衽席?紳之積善餘慶,豈不欲周急而扶危?富之好義施财,豈不欲博施而濟衆?醫之婆心一片,豈不欲起死而回心夫?然設是局也,豈博樂善好施之名欤?将使繼公之理者,見其實惠知其真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