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

關燈
言宣。

    五千文微妙,衆經大歸義一也。

    洞真三十九篇,三十九真人說之者,蓋無生之文矣。

    此真人傳出之耳。

    其人道德真氣,混化自然成真人,老子之俦矣。

    經曆無窮之劫,非學道之人也。

    世人非宿恩至功德滿足,得洞真經者,莫能知此義。

    所道者皆是無上三天自然宮室,萬物山川。

    其山川萬物,名有世上同者,非世之山川萬物也,皆自然物,可聞難辯。

    洞真玉清經略解其義,不能覼縷,豈可思議也。

    奉之緻大福,身得長生,宗廟安甯,誦之成真人之王,其道無上。

    昔之得上仙至真之道,皆是奉靈寶經者也。

     三天稱仙,梵天稱道。

    天地有終始,故有大小劫,諸經亦随之滅盡也。

    後代聖人更出法,唯道德五千文、大洞真經、靈寶不滅不盡,傳告無窮矣。

    故曰無生之篇,衆經之王也。

    故代代教化應成仙道者,世世莫知其源。

    巍巍至尊,非鬼神所見,唯六天大魔王來奉承經師爾,上三天司直仙官監察之矣。

    亦非下仙之所聞也,真人乃能學之耳。

    世人不知道是仙人,又言仙非道,皆是其宿對未盡故也。

    對盡自得玄解大智慧,朗然知之,知之得道矣。

    五千文至難知,有知之人皆知之。

    故曰當解無上大慧也。

     太極真人曰:建靈寶齋法,舉高德玄解經義者為法師。

    次才智精明,能通妙理,聞見法度為都講。

    次監齋,彈罰非法。

    次侍經,次侍香,次侍燈,次第坐處。

    先受此經為上,後受為下。

    家一人受經,餘人有好齋者,聽齋。

    若時有黃赤太一祭酒,好見齋法者,聽齋,觀大法化,但不得同床而坐。

    縱複至德,人間名望於世,悉當在後行,以其治箓為次第也。

    燒香同爾。

    所以爾者,其人宿有微緣,故今得預之矣。

     太極真人曰:齋時皆心注玄真,永無外想。

    想念在經師,先思三一在宮室,安居分明,具三魂七魄,太一鎮泥丸中,如回風帝一法。

    然後與兆俱齋聽經,口受心存,則三屍亡走,邪氣滅去,内外受真,如此近仙矣。

    傍吐納導引和液,行上諸妙道,天真恐必降子也。

    上士得道於室内矣。

    雖處岩穴,而外想一毫不絕,亦徒勞損力爾。

    學道唯心盡,心盡,仙人當下觀試之也。

    子善詳察之焉。

     太極真人曰:道士遠絕人迹,靜栖名山,修是長齋,獨處幽谷,則不複選法師,唯心與口談矣。

    人間修是齋,道士服食五谷,斷無所餌則已,若服藥物,正中服之也。

    過中聽飲,清飲而絕食,平旦飲粥,日中菜食。

    齋限竟,解齋,如設大廚狀,唯宜潔淨爾。

    果随時珍,當先行香祝願也,願齋主升仙度世。

     太極真人曰:修齋之道,常行十善念: 第一為道念四大,令得七世父母免脫憂苦,上升天堂,衣食自然。

     第二念帝王國主道化興隆,庠序濟濟,皇教恢弘,威儀翼翼,普天所瞻,民稱太平,六夷賓伏,妖惡日滅,賢聖日生。

     第三念法師功德大建,教化明達,俱獲飛仙。

     第四念同志學人,早得仙道,更相開度。

     第五念親屬和睦,好尚仁義,貴道賤财,行為物範。

     第六念損身布施道士及饑寒者,天下民人,各得其所。

     第七念蠕動蚑行,一切衆生,鹹蒙成就。

     第八念首謝前世今世生死罪對,立功補過。

     第九念家門隆盛,宗廟有人,世生賢才。

     第十念尊受師經,無敢中怠,平等一心,廣度一切,我身升仙,白日登天,拜見太上,永成真人,服五色靈液,與道合同。

     鄭先生曰:登山受經時,亦不須拜章,口啟之爾。

     頌曰: 道以齋為先,勤行登金阙。

    故設大法橋,普度諸人物。

    宿世恩德報,道心超然發。

    身飛升玄都,七祖鹹解脫。

     受竟,必頌此文。

     南嶽先生鄭君曰:吾先師仙公,常秘此書,非至真不傳也,萬金不足珍矣。

    仙人相授於口,今故書之。

    仙公言:書一通封還名山,一通傳弟子,一通付家門子孫,世世錄傳,知道者也。

    與靈寶本經俱授之,道家要妙也。

     抱樸子曰:洪意謂大齋日數多者,或是貴人,或是道士,體素赢弱不堪,日夕六時禮拜。

    愚欲晝三時燒香禮拜,夜可阙也。

    為當講法義而已,能六時燒香者,自當全法爾。

    恐人未得道,氣力極弱,但欲一日一夜齋此,可六時行道也。

    學者其善詳用焉。

     建齋極,可食乾棗、鹿脯臘,是生鮮之物,一不得享也。

     若非山學道士,居家修經者,豈能長齋久思哉。

    要當應齋,少可十日、九日、七日、三日、一日行道矣。

    斯功德弘普,學道之上法,七祖離苦毒,上升福堂,此可謂至孝之道也。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遠延七玄,何但祖考乎。

    故上仙秘之也。

     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竟 #1五千尺:疑當作「五十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