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八 婦人雜病諸候二(凡一十九論)
關燈
小
中
大
,左右走腸胃之間,留絡不去,内有寒熱,與月水合會,為血瘕之聚。
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橫骨下有積氣,牢如石,小腹裡急苦痛,背膂疼,深達腰腹下攣,陰裡若生風冷,子門擗,月水不時,乍來乍不來,此病令人無子。
脂瘕者,婦人月水新來,若生未滿三十日,其人未複,以合陰陽,絡脈分,胞門傷,子戶失禁,關節散,五髒六腑,津液流行,陰道動,百脈關樞四解,外不見其形。
子精與血氣相遇,犯禁,子精化,不足成子,則為脂瘕之聚。
令人支滿,裡急痛痹,引小腹重,腰背如刺狀,四肢不舉,飲食不甘,卧不安席,左右走,腹中切痛,時瘥時甚,或時少氣頭眩,身體解堕,苦寒惡風,膀胱脹,月水乍來乍去,不如常度,大小便血不止。
如此者,令人無子。
狐瘕者,婦人月水當月數來,而反悲哀憂恐,以遠行逢暴風疾雨,雷電驚恐,衣被沉濕,疲倦少氣,心中未定,四肢懈惰,振寒,脈氣絕,精神遊亡,邪氣入于陰裡不去,生狐瘕之聚。
食人髒,令人月水閉不通,小腹瘀滞,胸脅腰背痛,陰中腫,小便難,胞門子戶不受男精。
五髒氣盛,令嗜食,欲嘔,喜唾,多所思,如有娠狀,四肢不舉。
有此病者,終身無子。
其瘕有手足成形者,殺人也;未成者可治。
蛇瘕者,婦人月水已下新止,适閉未複,胞門子戶勞傷,陰陽未平複,榮衛分行,若其中風,暴病羸劣,飲食未調;若已起,當風行,及度泥塗,用清寒太早;若坐濕地,名陰陽亂。
腹中虛,且未飲食,若遠道之餘,飲污井之水,不潔之食,吞蛇鼠之精,留絡不去,因生蛇瘕之聚,上食心肝,長大,其形若漆,在臍上下,還疠左右脅,不得吐氣,兩股胫間苦疼,小腹疾,小便赤黃,膀胱引陰中攣急,腰背痛,難以動作,苦寒熱,之後月水有多有少。
有此病者,不複生子。
其瘕手足成形者,殺人;未成者可治。
鼈瘕者,婦人月水新至,其人劇吐疲勞,衣服沉濕,不以時去;若當風睡,兩足踐濕地,恍惚覺悟,立未安,顔色未平,複見所好,心為開蕩,魂魄感動,五内脫消;若以入水浣洗沐浴,不以時出,神不守,水精與邪氣俱入,至三焦之中募,玉門先閉,津液妄行,留絡不去,因生鼈瘕之聚。
大如小盤,令人小腹切痛,惡氣走上下,腹中苦痛,若存若亡,持之躍手,下引陰裡,腰背亦痛,不可以息,月水喜敗不通,面目黃黑,脫聲少氣。
有此病者,令人絕子。
其瘕有手足成形者殺人,未成者可治。
五十、帶下三十六候 諸方說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症、九痛、七害、五傷、三固,謂之三十六疾也。
十二症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膿痂,六者如豆汁,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清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經度不應期也。
九痛者,一者陰中痛傷,二者陰中淋痛,三者小便即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來腹痛,六者氣滿并痛,七者汁出,陰中如蟲齧痛,八者脅下皮痛,九者腰痛。
七害者,一者害食,二者害氣,三者害冷,四者害勞,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五傷者,一者窮孔痛,二者中寒熱痛,三者小腹急牢痛,四者髒不仁,五者子門不正,引背痛。
三固者,一者月水閉塞不通,其餘二固者,文阙不載。
而張仲景所說三十六種疾,皆由子髒冷熱勞損,而挾帶下,起于陰内。
條目混漫,與諸方不同,但仲景義最玄深,非愚淺能解,恐其文雖異,其義理實同也。
五十一、無子候 婦人無子者,其事有三也。
一者墳墓不祀,二者夫婦年命相克,三者夫病婦疹,皆使無子。
其若是墳墓不祀,年命相克,此二者,非藥能益。
若夫病婦疹,須将藥餌,故得有效也。
然婦人挾疾無子,皆由勞傷血氣,冷熱不調,而受風寒,客于子宮,緻使胞内生病,或月經澀閉,或崩血帶下,緻陰陽之氣不和,經血之行乖候,故無子也。
診其右手關後尺脈,浮則為陽,陽脈絕,無子也。
又,脈微澀,中年得此,為絕産也。
少陰脈如浮緊,則絕産。
惡寒,脈尺寸俱微弱,則絕嗣不産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益吐納,今附于後。
《養生方》雲:吸月精,凡月初出時、月中時、月入時,向月正立,不息八通。
仰頭吸月光精,八咽之,令人陰氣長。
婦人吸之,陰氣益盛,子道通。
陰氣長,益精髓腦。
少小者婦人,至四十九以上,還生子。
斷緒者,即有子。
久行不已,即成仙矣。
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橫骨下有積氣,牢如石,小腹裡急苦痛,背膂疼,深達腰腹下攣,陰裡若生風冷,子門擗,月水不時,乍來乍不來,此病令人無子。
脂瘕者,婦人月水新來,若生未滿三十日,其人未複,以合陰陽,絡脈分,胞門傷,子戶失禁,關節散,五髒六腑,津液流行,陰道動,百脈關樞四解,外不見其形。
子精與血氣相遇,犯禁,子精化,不足成子,則為脂瘕之聚。
令人支滿,裡急痛痹,引小腹重,腰背如刺狀,四肢不舉,飲食不甘,卧不安席,左右走,腹中切痛,時瘥時甚,或時少氣頭眩,身體解堕,苦寒惡風,膀胱脹,月水乍來乍去,不如常度,大小便血不止。
如此者,令人無子。
狐瘕者,婦人月水當月數來,而反悲哀憂恐,以遠行逢暴風疾雨,雷電驚恐,衣被沉濕,疲倦少氣,心中未定,四肢懈惰,振寒,脈氣絕,精神遊亡,邪氣入于陰裡不去,生狐瘕之聚。
食人髒,令人月水閉不通,小腹瘀滞,胸脅腰背痛,陰中腫,小便難,胞門子戶不受男精。
五髒氣盛,令嗜食,欲嘔,喜唾,多所思,如有娠狀,四肢不舉。
有此病者,終身無子。
其瘕有手足成形者,殺人也;未成者可治。
蛇瘕者,婦人月水已下新止,适閉未複,胞門子戶勞傷,陰陽未平複,榮衛分行,若其中風,暴病羸劣,飲食未調;若已起,當風行,及度泥塗,用清寒太早;若坐濕地,名陰陽亂。
腹中虛,且未飲食,若遠道之餘,飲污井之水,不潔之食,吞蛇鼠之精,留絡不去,因生蛇瘕之聚,上食心肝,長大,其形若漆,在臍上下,還疠左右脅,不得吐氣,兩股胫間苦疼,小腹疾,小便赤黃,膀胱引陰中攣急,腰背痛,難以動作,苦寒熱,之後月水有多有少。
有此病者,不複生子。
其瘕手足成形者,殺人;未成者可治。
鼈瘕者,婦人月水新至,其人劇吐疲勞,衣服沉濕,不以時去;若當風睡,兩足踐濕地,恍惚覺悟,立未安,顔色未平,複見所好,心為開蕩,魂魄感動,五内脫消;若以入水浣洗沐浴,不以時出,神不守,水精與邪氣俱入,至三焦之中募,玉門先閉,津液妄行,留絡不去,因生鼈瘕之聚。
大如小盤,令人小腹切痛,惡氣走上下,腹中苦痛,若存若亡,持之躍手,下引陰裡,腰背亦痛,不可以息,月水喜敗不通,面目黃黑,脫聲少氣。
有此病者,令人絕子。
其瘕有手足成形者殺人,未成者可治。
五十、帶下三十六候 諸方說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症、九痛、七害、五傷、三固,謂之三十六疾也。
十二症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膿痂,六者如豆汁,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清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經度不應期也。
九痛者,一者陰中痛傷,二者陰中淋痛,三者小便即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來腹痛,六者氣滿并痛,七者汁出,陰中如蟲齧痛,八者脅下皮痛,九者腰痛。
七害者,一者害食,二者害氣,三者害冷,四者害勞,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五傷者,一者窮孔痛,二者中寒熱痛,三者小腹急牢痛,四者髒不仁,五者子門不正,引背痛。
三固者,一者月水閉塞不通,其餘二固者,文阙不載。
而張仲景所說三十六種疾,皆由子髒冷熱勞損,而挾帶下,起于陰内。
條目混漫,與諸方不同,但仲景義最玄深,非愚淺能解,恐其文雖異,其義理實同也。
五十一、無子候 婦人無子者,其事有三也。
一者墳墓不祀,二者夫婦年命相克,三者夫病婦疹,皆使無子。
其若是墳墓不祀,年命相克,此二者,非藥能益。
若夫病婦疹,須将藥餌,故得有效也。
然婦人挾疾無子,皆由勞傷血氣,冷熱不調,而受風寒,客于子宮,緻使胞内生病,或月經澀閉,或崩血帶下,緻陰陽之氣不和,經血之行乖候,故無子也。
診其右手關後尺脈,浮則為陽,陽脈絕,無子也。
又,脈微澀,中年得此,為絕産也。
少陰脈如浮緊,則絕産。
惡寒,脈尺寸俱微弱,則絕嗣不産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益吐納,今附于後。
《養生方》雲:吸月精,凡月初出時、月中時、月入時,向月正立,不息八通。
仰頭吸月光精,八咽之,令人陰氣長。
婦人吸之,陰氣益盛,子道通。
陰氣長,益精髓腦。
少小者婦人,至四十九以上,還生子。
斷緒者,即有子。
久行不已,即成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