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六 蠱毒病諸候(下凡二十七論)

關燈
疫病死者,肉亦有毒。

    此毒中人,多洞下而煩亂。

     十七、食六畜肉中毒候 六畜者,謂牛、馬、豬、羊、雞、狗也。

    凡此等肉本無毒,不害人。

    其自死及着疫死者,皆有毒。

    中此毒者,亦令人心煩悶,而吐利無度。

     十八、食六畜百獸肝中毒候 凡禽獸六畜自死者,肝皆有毒,不可食,往往傷人。

    其疫死者彌甚。

    被其毒者,多洞利嘔吐而煩悶不安。

     十九、食郁肉中毒候 郁肉毒者,謂諸生肉及熟肉内器中,密閉頭,其氣壅積不洩,則為郁肉,有毒。

    不幸而食之,乃殺人。

    其輕者,亦吐利煩亂不安。

     二十、食狗肉中毒候 凡狗肉性甚躁熱,其疫死及狂死者,皆有毒,食之難消,故令人煩毒悶亂。

     二十一、食豬肉中毒候 凡豬肉本無毒,其野田間放,或食雜毒物而遇死者,此肉則有毒。

    人食之,則毒氣攻髒,故令人吐利,困悶不安。

     二十二、食射KT肉中毒候 射獵人多用射KT藥塗箭頭,以射蟲鹿,傷皮則死,以其有毒故也。

    人獲此肉,除箭處毒肉不盡,食之則被毒緻死。

    其不死者,所誤食肉處去毒箭遠,毒氣不深,其毒則輕,雖不死,猶能令人困悶吐利,身體痹不安。

     KT藥者,以生烏頭搗汁,日作之是也。

     二十三、食鴨肉成病候 鴨肉本無毒,不能損人。

    偶食觸冷不消,因結聚成腹内之病。

     二十四、食漏脯中毒候 凡諸肉脯,若為久故茅草屋漏所濕,則有大毒,食之三日,乃成暴症,不可治,亦有即殺人者。

    幾脯,炙之不動,得水則動,亦殺人。

     二十五、食魚中毒候 凡人食魚者,皆是使生冷之物,食之甚利口,人多嗜之,食傷多,則難消化,令人心腹痞滿,煩亂不安。

     二十六、食諸魚中毒候 凡食諸魚有中毒者,皆由魚在水中,食毒蟲惡草則有毒,人食之,不能消化,即令悶亂 二十七、食鲈魚肝中毒候 此魚肝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剝落,雖爾,不至于死。

     二十八、食鲐魚中毒候 此魚肝及腹内子有大毒,不可食,食之往往緻死。

     二十九、食蟹中毒候 此蟹食水茛,水茛有大毒,故蟹亦有毒。

    中其毒則悶亂欲死。

    若經霜以後,遇毒即不能害人,未被霜蟹,煮食之則多有中毒,令人悶亂,精神不安。

     三十、食諸菜蕈菌中毒候 凡園圃所種之菜本無毒,但蕈、菌等物,皆是草木變化所生,出于樹者為蕈,生于地者為菌,并是郁蒸濕氣變化所生,故或有毒者。

    人食遇此毒,多緻死,甚疾速;其不死者,猶能令煩悶吐利,良久始醒。

     三十一、食諸蟲中毒候 野菜芹荇之類,多有毒蟲水蛭附之,人誤食之,使中其毒,亦能悶亂,煩躁不安。

     三十二、飲酒大醉連日不解候 飲酒過多,酒毒漬于腸胃,流溢經絡,使血脈充滿,令人煩毒亂,嘔吐無度,乃至累日不醒。

    往往有腹背穿穴者,是酒熱毒氣所為。

    故須搖動其身,以消散也。

     三十三、飲酒中毒候 凡酒性有毒,人若飲之,有不能消,便令人煩毒悶亂。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雲:正坐仰天,呼出酒食醉飽之氣。

    出氣之後,立饑且醒。

     三十四、飲酒腹滿不消候 夫酒性宣通而不停聚,故醉而複醒,随血脈流散故也。

    今人有榮衛痞澀,痰水停積者,因複飲酒,不至大醉大吐,故酒與痰相搏,不能消散,故令腹滿不消。

     三十五、惡酒候 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氣悍而有大毒。

    入于胃則胃脹氣逆,上逆于胸,内蘸于肝膽,故令肝浮膽橫,而狂悖變怒,失于常性,故雲惡酒也。

     三十六、飲酒後諸病候 酒性有毒,而複大熱,飲之過多,故毒熱氣滲溢經絡,浸溢腑髒,而生諸病也。

    或煩毒壯熱,而似傷寒;或灑淅惡寒,有同溫瘧;或吐利不安;或嘔逆煩悶,随髒氣虛實而生病焉。

    病候非一,故雲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