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蜜丸,如芡實大,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甚者不過二丸,名百靈丸。
鼻血不止 蒜一枚去皮搗如泥,作餅子如錢大。
左鼻出血貼右足心,右鼻出血貼左足心,兩鼻俱出俱貼之,立瘥。
鼻中肉墜 藕節有須處,燒灰存性為末,吹患處。
此方見養生經驗全集。
噴嚏丸 治中風不語、屍厥等症,中惡亦妙。
生半夏三錢為末,水丸如黃豆大,塞鼻孔中必噴嚏,如不止,以涼水飲之,立止。
庚生按:此方兼治五絕、中痰等症。
半夏以研細末吹入鼻中為宜,蓋為丸塞鼻,每緻閉氣,反為害矣;或臨用時以水為丸,庶無幹硬閉竅之弊。
灌鼻出涎 治遠近風癇,心恙風狂,中風涎潮,牙關不開,破傷風搐者。
用肥皂角一斤,去皮弦子,切碎,以酸漿水浸,春秋三、四日,夏一、二日,冬七日,揉撈去滓,將汁入銀器或砂鍋慢火熬透,以槐柳枝攪成膏,取出攤厚紙陰乾收貯。
用時取手掌大一片,溫水化在碗內,灌入病人鼻孔內,良久涎出為驗。
如欲涎止,服溫鹽湯一、二口即止。
忌食雞魚生冷濕面等物。
耳鳴 生地黃切斷,紙包火煨,塞耳數次,即愈。
耳內腫痛 瓦松搗汁,灌之。
風熱牙痛 紫金散 治一切牙痛,去口氣,大效。
大黃燒存性為末,早晨揩牙嗽口。
痞塊 八月白露後,收糯稻上露,晚間服二次,即消。
盜汗 五倍子去蛀末,炙乾研末。
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調糊填臍中,外用舊膏藥貼之,勿令洩氣,兩次即愈。
庚生按:盜汗用此方極靈驗,且有益無損,予嘗加入龍骨等分,同研如法用之。
並可治夢遺滑精等症,神效非常。
白濁 羊角火煅,刮灰末三錢,酒下立除。
止呃逆 刀豆子燒存性,白湯調服,立止。
變通丸 治赤白痢,日夜無度及腸風下血。
黃連二兩、吳茱萸二兩,湯泡七次,同炒揀出,各自為末,粟米飯丸,如梧子大,分貯。
每服三十丸。
赤痢用黃連丸十五粒,甘草湯下;白痢用茱萸丸十五粒,乾薑湯下;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
治痢初起 不問男婦、室女、妊娠、小兒,皆治之。
白蘿蔔二、三斤,洗淨連皮放石臼內,搗碎絞取濃汁。
如十歲以內小兒,每日吃一飯碗,大人每日吃二、三飯碗,俱要冷吃不見火。
忌葷腥雜味,並治疫痢如神。
庚生按:治痢用銀花為炭,赤者白糖衝下三錢,白者赤糖衝下三錢,即止。
又方:赤痢以白雞冠花,白痢以赤雞冠花,燒灰存性,酒下神驗。
並治赤白淋。
夢洩 紫花地丁草搗為膏,貼臍上,立止。
紅白淋帶 蓮蓬三十個,連根連子取來。
將十根連殼用水五碗煎三碗服之。
不止,再服一劑;連服三劑,即除根。
庚生按:淋症方用冬瓜二、三枚,每日煮食二、三斤自愈,頗有奇功。
如系血淋,用乾柿餅燒存性研末,米飲下,亦神效。
乳汁不通 白蠶為末,酒服二錢,少頃以芝麻茶一盞投之,梳頭數十遍,乳汁如泉也。
生乳 產後無乳,用萵苣三、五枝煎服,立下。
急慢驚風 吊眼、撮口。
搐搦不定。
代赭石火燒醋淬十次,細研水飛曬乾。
每服一錢或五分,金器煎湯調下,連服三劑。
小兒足脛上有赤斑,即是驚風氣已出,病即安也,無斑點者不可治。
按急驚風用青蒿梗中蟲焙乾研末,調燈芯灰末少許,服之極神效。
慢驚風則當投溫補者,此方宜酌用。
小兒舌筍 小兒不吮乳啼哭者,即看舌上起白泡一粒,名舌筍,如不治即死。
鮮生地取汁。
如無生者,以乾生地涼井水浸開,搗爛取汁,塗患處數次,立愈。
驗胎方 經水三月不行,欲知是胎與否,以此驗之。
川芎末一匙,用蘄艾煎湯,空心調服。
腹內微動是胎,不動者非也。
外應膏 治筋骨疼痛,手足拘攣。
川烏一斤為細末,隔年陳醋入砂鍋內,慢火熬如醬色,敷患處。
如病一年者,敷後一日必發癢,癢時令人用手輕拍,以不癢為度。
先用升麻、皮硝、生薑煎湯洗之,然後上藥,不可見風。
單方外治門 國老膏 治一切癰疽諸毒,預期服之,能消腫逐毒,使毒不內攻,攻效甚大。
大橫紋粉草二斤捶碎,河水浸一宿,揉取濃汁。
再以密絹絞過,入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以瓷罐收入。
每服一、二匙,無灰酒或白滾湯下。
平日服丹藥以緻毒發者,亦可解。
烏龍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發,焮熱未破者,立效。
隔年小粉,愈久愈佳,以砂鍋炒之。
初炒如餳,久炒則幹成黃黑色,俟冷定研末,陳米醋調糊熬如漆,瓷罐收之。
用時攤紙上,剪孔貼之患處,覺冷,疼痛亦即止。
少頃覺微癢,聽其乾燥弗動,久則毒自消,藥力儘自然脫落矣。
消癰酒 萬州黃藥子半
鼻血不止 蒜一枚去皮搗如泥,作餅子如錢大。
左鼻出血貼右足心,右鼻出血貼左足心,兩鼻俱出俱貼之,立瘥。
鼻中肉墜 藕節有須處,燒灰存性為末,吹患處。
此方見養生經驗全集。
噴嚏丸 治中風不語、屍厥等症,中惡亦妙。
生半夏三錢為末,水丸如黃豆大,塞鼻孔中必噴嚏,如不止,以涼水飲之,立止。
庚生按:此方兼治五絕、中痰等症。
半夏以研細末吹入鼻中為宜,蓋為丸塞鼻,每緻閉氣,反為害矣;或臨用時以水為丸,庶無幹硬閉竅之弊。
灌鼻出涎 治遠近風癇,心恙風狂,中風涎潮,牙關不開,破傷風搐者。
用肥皂角一斤,去皮弦子,切碎,以酸漿水浸,春秋三、四日,夏一、二日,冬七日,揉撈去滓,將汁入銀器或砂鍋慢火熬透,以槐柳枝攪成膏,取出攤厚紙陰乾收貯。
用時取手掌大一片,溫水化在碗內,灌入病人鼻孔內,良久涎出為驗。
如欲涎止,服溫鹽湯一、二口即止。
忌食雞魚生冷濕面等物。
耳鳴 生地黃切斷,紙包火煨,塞耳數次,即愈。
耳內腫痛 瓦松搗汁,灌之。
風熱牙痛 紫金散 治一切牙痛,去口氣,大效。
大黃燒存性為末,早晨揩牙嗽口。
痞塊 八月白露後,收糯稻上露,晚間服二次,即消。
盜汗 五倍子去蛀末,炙乾研末。
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調糊填臍中,外用舊膏藥貼之,勿令洩氣,兩次即愈。
庚生按:盜汗用此方極靈驗,且有益無損,予嘗加入龍骨等分,同研如法用之。
並可治夢遺滑精等症,神效非常。
白濁 羊角火煅,刮灰末三錢,酒下立除。
止呃逆 刀豆子燒存性,白湯調服,立止。
變通丸 治赤白痢,日夜無度及腸風下血。
黃連二兩、吳茱萸二兩,湯泡七次,同炒揀出,各自為末,粟米飯丸,如梧子大,分貯。
每服三十丸。
赤痢用黃連丸十五粒,甘草湯下;白痢用茱萸丸十五粒,乾薑湯下;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
治痢初起 不問男婦、室女、妊娠、小兒,皆治之。
白蘿蔔二、三斤,洗淨連皮放石臼內,搗碎絞取濃汁。
如十歲以內小兒,每日吃一飯碗,大人每日吃二、三飯碗,俱要冷吃不見火。
忌葷腥雜味,並治疫痢如神。
庚生按:治痢用銀花為炭,赤者白糖衝下三錢,白者赤糖衝下三錢,即止。
又方:赤痢以白雞冠花,白痢以赤雞冠花,燒灰存性,酒下神驗。
並治赤白淋。
夢洩 紫花地丁草搗為膏,貼臍上,立止。
紅白淋帶 蓮蓬三十個,連根連子取來。
將十根連殼用水五碗煎三碗服之。
不止,再服一劑;連服三劑,即除根。
庚生按:淋症方用冬瓜二、三枚,每日煮食二、三斤自愈,頗有奇功。
如系血淋,用乾柿餅燒存性研末,米飲下,亦神效。
乳汁不通 白蠶為末,酒服二錢,少頃以芝麻茶一盞投之,梳頭數十遍,乳汁如泉也。
生乳 產後無乳,用萵苣三、五枝煎服,立下。
急慢驚風 吊眼、撮口。
搐搦不定。
代赭石火燒醋淬十次,細研水飛曬乾。
每服一錢或五分,金器煎湯調下,連服三劑。
小兒足脛上有赤斑,即是驚風氣已出,病即安也,無斑點者不可治。
按急驚風用青蒿梗中蟲焙乾研末,調燈芯灰末少許,服之極神效。
慢驚風則當投溫補者,此方宜酌用。
小兒舌筍 小兒不吮乳啼哭者,即看舌上起白泡一粒,名舌筍,如不治即死。
鮮生地取汁。
如無生者,以乾生地涼井水浸開,搗爛取汁,塗患處數次,立愈。
驗胎方 經水三月不行,欲知是胎與否,以此驗之。
川芎末一匙,用蘄艾煎湯,空心調服。
腹內微動是胎,不動者非也。
外應膏 治筋骨疼痛,手足拘攣。
川烏一斤為細末,隔年陳醋入砂鍋內,慢火熬如醬色,敷患處。
如病一年者,敷後一日必發癢,癢時令人用手輕拍,以不癢為度。
先用升麻、皮硝、生薑煎湯洗之,然後上藥,不可見風。
單方外治門 國老膏 治一切癰疽諸毒,預期服之,能消腫逐毒,使毒不內攻,攻效甚大。
大橫紋粉草二斤捶碎,河水浸一宿,揉取濃汁。
再以密絹絞過,入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以瓷罐收入。
每服一、二匙,無灰酒或白滾湯下。
平日服丹藥以緻毒發者,亦可解。
烏龍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發,焮熱未破者,立效。
隔年小粉,愈久愈佳,以砂鍋炒之。
初炒如餳,久炒則幹成黃黑色,俟冷定研末,陳米醋調糊熬如漆,瓷罐收之。
用時攤紙上,剪孔貼之患處,覺冷,疼痛亦即止。
少頃覺微癢,聽其乾燥弗動,久則毒自消,藥力儘自然脫落矣。
消癰酒 萬州黃藥子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