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單方內治門
暖益腰膝
硫黃半斤,桑柴灰五鬥,淋取汁。
煮三周時,以鐵匙抄於火上試之,伏火即止,候乾以大火煅之;如未伏,更煮以伏為度。
煅好研末,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於中,待水清,取和硫磺末,鍋內煎如膏,鐵匙抄出,細研飯丸如麻子大。
每空心鹽湯服十丸,極有效驗。
金粟丸 治久嗽暴嗽。
雄黃一兩研末,用泥固濟令乾,水調赤石脂封口,更以泥封待乾,架在地上用炭火十斤簇煅。
候火消三分之一,去火待冷,取出如鏡面光明紅色,在瓷缽內細研,蒸餅丸如米大。
每服三丸或五丸,以甘草湯吞服,服後稍睡,良久即愈。
庚生按:此方似太猛峻,用時須審病人虛實為妥,予嘗以一方治久嗽頗效,方附後:香櫞一枚去核切片,以清酒同搗爛,入砂罐,文火徐徐煮之,自黃昏至五更為度。
用蜜拌勻,喚醒病人,屬其用匙挑服,服畢再睡片時,一次即愈。
又方:向南柔桑枝一束,折寸斷;納砂罐中,入水五碗,煎至一碗,飲之亦效。
仙傳膏 專治血症。
剪草一斤,洗淨曬乾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器。
每日蒸曬一次,九蒸九曬乃止。
病人於五更時面東坐,不得語言,以匙抄藥四匙食之,良久以稀粟米飲壓之。
藥宜冷服,米飲亦勿大熱,服後或吐或嘔,均不妨。
久病損肺咳血,一服即愈。
尋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此藥絕妙。
庚生按:此許學士方也,專治勞瘵吐血肺損及血妄行等症。
許公盛推其妙,稱為神授雲。
剪草疑即茜草,本草雖載其名,隻雲生山澤間,苦涼無毒,未明形狀。
《本事方》謂剪草即茜草,婺州台州皆有之,人鮮知者,細繹方意,蓋即茹蘆也。
青藤膏 治一切風疾。
青藤(出安徽太平荻港者上,二三月採之)不拘多少入釜內,微火熬七日夜成膏,藏甕器中。
同時先備梳三、五把,量人虛實以酒服一茶匙後,將病人身上拍一下,即遍身發癢不可當,急以梳梳之,癢止,即飲冷水一口便解,風病皆愈,須避風數日。
庚生按:青藤本名青風藤,生台州山中。
其苗蔓生木上,四時常青,主治風疾,兼治風濕流注,癧癤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等症。
此方見《集簡方》。
白虎癧癤風 感風濕而成。
遍身掣肘疼痛,足不能履地,百藥不效,身體羸瘦。
木通二兩(切細),取長流水煎汁服之,後一時許,周身發癢,或發紅點勿懼,上下出汗即愈。
乾血癆 過三年者不治。
白鴿一隻(去腸淨),入血竭一兩。
二年者二兩,三年者三兩,以針線縫住,用無灰酒煮數沸,令病人食之,瘀血即行。
如心中恍亂者,食白煮肉一塊即止。
治大風 此惡疾勢不可救者,用此藥治之。
皂角刺二斤(洗淨)研為粗末,蒸一、二次曬乾,再研細濃煎,加大黃一錢,調白滾湯服,鬚髮再生。
猝心痛 牙關緊閉欲死者。
蔥白五莖去皮須搗汁,以匙送入咽中,再灌麻油四兩,但得下咽即蘇。
少頃蟲積皆化為黃水而下,永不再發。
心痛 香樟樹皮刮去面上黑黃,用第二層皮搗碎煎湯,服即止,亦不再發。
庚生按:心痛之症,世不多見,實乃胃氣痛耳。
莫氏一方治胃氣痛頗驗:方用艾葉十片,揉碎在銅器內,微火炒黃,將鹽滷二錢拌入炒乾,取出研細末,用燒酒一杯送服,俟腹內作響,或降氣或吐清水即愈。
戒食茶水油膩數日,逢初二、十六再進一服,淡鹽湯下,永不發矣。
此方平淡而有效,惟須臨時修合。
腰腳疼痛 掃帚子三錢炒黃研末,用黃酒沖服,即止。
水腫 田螺不拘多少,漂淨加香油一盞於水內,其涎自然吐出。
取涎曬乾為末,每服不過三分,酒調下。
水自小便下,氣自大便出,腫即消散。
再服養脾胃之藥即愈。
庚生按:水腫用前方治之,內有積熱者為宜。
憶香祖筆記中,載一方頗簡便,予曾試用有效。
方用老絲瓜絡三條(去子剪碎),巴豆四十九粒(去殼),將巴豆和絲瓜絡同炒,俟巴豆深黃色,去巴豆入黃米三合,同絲瓜絡同炒,至米黃為度。
取米研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粒,用苡仁湯下,神效。
風眼赤爛 明淨皮硝一盞,水三碗,煎融露一宿,濾淨澄清,朝夕洗目,三日紅即消散,雖年久亦愈。
洗眼中星 白蒺藜三錢,水煎洗之,三日即無星。
附方:目中起星,以人乳磨山慈菇汁滴目中,日三四次即退。
紅眼 荸薺汁塗上即愈。
睡起目赤 生地黃汁浸粳米半升曬乾,三浸三曬,以米煮粥食一盞,數日即愈,以其能清血熱也。
喉風 木鱉用碗片刮去皮毛,取仁切薄片,浸冷水內三時許,撬開病人口,連水滴下,潤至喉間,立時見效。
驚氣失音 密陀僧末一匕,茶調服即愈。
咽中結塊 不通水米,危困欲死。
百草霜
煮三周時,以鐵匙抄於火上試之,伏火即止,候乾以大火煅之;如未伏,更煮以伏為度。
煅好研末,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於中,待水清,取和硫磺末,鍋內煎如膏,鐵匙抄出,細研飯丸如麻子大。
每空心鹽湯服十丸,極有效驗。
金粟丸 治久嗽暴嗽。
雄黃一兩研末,用泥固濟令乾,水調赤石脂封口,更以泥封待乾,架在地上用炭火十斤簇煅。
候火消三分之一,去火待冷,取出如鏡面光明紅色,在瓷缽內細研,蒸餅丸如米大。
每服三丸或五丸,以甘草湯吞服,服後稍睡,良久即愈。
庚生按:此方似太猛峻,用時須審病人虛實為妥,予嘗以一方治久嗽頗效,方附後:香櫞一枚去核切片,以清酒同搗爛,入砂罐,文火徐徐煮之,自黃昏至五更為度。
用蜜拌勻,喚醒病人,屬其用匙挑服,服畢再睡片時,一次即愈。
又方:向南柔桑枝一束,折寸斷;納砂罐中,入水五碗,煎至一碗,飲之亦效。
仙傳膏 專治血症。
剪草一斤,洗淨曬乾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器。
每日蒸曬一次,九蒸九曬乃止。
病人於五更時面東坐,不得語言,以匙抄藥四匙食之,良久以稀粟米飲壓之。
藥宜冷服,米飲亦勿大熱,服後或吐或嘔,均不妨。
久病損肺咳血,一服即愈。
尋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此藥絕妙。
庚生按:此許學士方也,專治勞瘵吐血肺損及血妄行等症。
許公盛推其妙,稱為神授雲。
剪草疑即茜草,本草雖載其名,隻雲生山澤間,苦涼無毒,未明形狀。
《本事方》謂剪草即茜草,婺州台州皆有之,人鮮知者,細繹方意,蓋即茹蘆也。
青藤膏 治一切風疾。
青藤(出安徽太平荻港者上,二三月採之)不拘多少入釜內,微火熬七日夜成膏,藏甕器中。
同時先備梳三、五把,量人虛實以酒服一茶匙後,將病人身上拍一下,即遍身發癢不可當,急以梳梳之,癢止,即飲冷水一口便解,風病皆愈,須避風數日。
庚生按:青藤本名青風藤,生台州山中。
其苗蔓生木上,四時常青,主治風疾,兼治風濕流注,癧癤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等症。
此方見《集簡方》。
白虎癧癤風 感風濕而成。
遍身掣肘疼痛,足不能履地,百藥不效,身體羸瘦。
木通二兩(切細),取長流水煎汁服之,後一時許,周身發癢,或發紅點勿懼,上下出汗即愈。
乾血癆 過三年者不治。
白鴿一隻(去腸淨),入血竭一兩。
二年者二兩,三年者三兩,以針線縫住,用無灰酒煮數沸,令病人食之,瘀血即行。
如心中恍亂者,食白煮肉一塊即止。
治大風 此惡疾勢不可救者,用此藥治之。
皂角刺二斤(洗淨)研為粗末,蒸一、二次曬乾,再研細濃煎,加大黃一錢,調白滾湯服,鬚髮再生。
猝心痛 牙關緊閉欲死者。
蔥白五莖去皮須搗汁,以匙送入咽中,再灌麻油四兩,但得下咽即蘇。
少頃蟲積皆化為黃水而下,永不再發。
心痛 香樟樹皮刮去面上黑黃,用第二層皮搗碎煎湯,服即止,亦不再發。
庚生按:心痛之症,世不多見,實乃胃氣痛耳。
莫氏一方治胃氣痛頗驗:方用艾葉十片,揉碎在銅器內,微火炒黃,將鹽滷二錢拌入炒乾,取出研細末,用燒酒一杯送服,俟腹內作響,或降氣或吐清水即愈。
戒食茶水油膩數日,逢初二、十六再進一服,淡鹽湯下,永不發矣。
此方平淡而有效,惟須臨時修合。
腰腳疼痛 掃帚子三錢炒黃研末,用黃酒沖服,即止。
水腫 田螺不拘多少,漂淨加香油一盞於水內,其涎自然吐出。
取涎曬乾為末,每服不過三分,酒調下。
水自小便下,氣自大便出,腫即消散。
再服養脾胃之藥即愈。
庚生按:水腫用前方治之,內有積熱者為宜。
憶香祖筆記中,載一方頗簡便,予曾試用有效。
方用老絲瓜絡三條(去子剪碎),巴豆四十九粒(去殼),將巴豆和絲瓜絡同炒,俟巴豆深黃色,去巴豆入黃米三合,同絲瓜絡同炒,至米黃為度。
取米研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粒,用苡仁湯下,神效。
風眼赤爛 明淨皮硝一盞,水三碗,煎融露一宿,濾淨澄清,朝夕洗目,三日紅即消散,雖年久亦愈。
洗眼中星 白蒺藜三錢,水煎洗之,三日即無星。
附方:目中起星,以人乳磨山慈菇汁滴目中,日三四次即退。
紅眼 荸薺汁塗上即愈。
睡起目赤 生地黃汁浸粳米半升曬乾,三浸三曬,以米煮粥食一盞,數日即愈,以其能清血熱也。
喉風 木鱉用碗片刮去皮毛,取仁切薄片,浸冷水內三時許,撬開病人口,連水滴下,潤至喉間,立時見效。
驚氣失音 密陀僧末一匕,茶調服即愈。
咽中結塊 不通水米,危困欲死。
百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