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痘瘡
關燈
小
中
大
。
然此疹也,非痘也。
痘沒必悶亂煩躁,此則甯靜,且正痘顯然,故知其為疹也。
治以平劑自愈。
然未沒時,亦難識認。
點見身熱,毒未盡也,但所感不同,有寒氣外郁者,有熱氣内郁者,均散之。
見點自汗,有生者,有死者,丹溪謂自汗無妨,指形色善者言也。
若汗出而顔色日變必死,不可不極辨之。
凡痘出不快,須審時藥之,冬則寒郁,夏則熱郁。
然亦有虛實之别。
唇舌滋潤無苔,當從虛治。
見點色白,不甚起發,唇舌淡瑩,或吐或瀉,或腹脹,或自汗肢冷,神氣怯弱,須從虛例。
見點在于肚臍,或在肛門,而四圍成堆者,皆重症也。
初見數顆于山根上者重,才出而聲遂變,亦重。
痘出數點,而面目即光亮如瓜,口中氣臭,勃勃沖人,必至發斑吐血而死。
見點先于眉上,或兩太陽出數粒,突起光亮,少頃即沒,此賊痘也,必死。
有初出愛人,皮薄光亮,一兩日即長大,是未至而至,疠氣使然也,後必癢塌而死。
凡患諸瘡毒未愈,或瘡毒新愈,而見點于此者重,此陽毒也。
若瘡不幹紅,雖重不死。
謂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指險症也。
至見點如蛇皮,如蠶種,如蚊迹,如瘙斑,如湯泡,如火刺,如青黑藍斑,或身如被杖,發斑而唇腫口臭,或鎖項,或蒙頭,或斷腰,或無根,或色粉白如枯骨,或胸高氣喘,七孔流血,或面紋如橘皮,形色不正而驚狂,并腰痛腹疼不止,可為乎?不可為乎? 書謂見點吐紫黑血者不治。
向有潘姓女六歲,見點兩日,夜間吐紫數升,舉家驚恐,即老醫亦因吐血而去,餘詳之,非毒也,大補脾胃而痊。
何者,唇舌滋潤,内無毒也。
形色兩善,外無毒也。
血去而神甯,血有餘也。
女父素患血症,此之吐血,是子乘父餘,乃熱激動,故一湧而出,非毒也。
倘用犀角解毒,得無殒乎?古雲:盡信書不如無書。
凡謂斷腰無根,必諸痘形色不善方是。
苟形色圓澤,即腰腳無,又何妨哉。
十神解毒湯治身熱毛焦,皮燥腮紅,額紅點紅,煩渴引飲,睡卧不甯,小便赤澀等症當歸川芎生地赤芍丹皮紅花連翹木通甘草桔梗燈心蔥白大腹皮淡竹葉身熱壯盛,皮急肉緊,加幹葛、前胡、地骨皮。
出不快,加山楂、大力子、蟬蛻。
作癢,加桂枝。
作痛,加防風、黃芩。
唇燥舌苔,加熱見愁。
(備用方) 夾疹,下救苦丹。
(備用方) 發紅斑,加元參、犀角,下熱見愁。
眼眶紅腫流淚,加柴胡、膽草、熱見愁,外用護法。
咳嗽,加杏仁、桑皮。
咽痛,加元參、射幹,外行吹法。
黑陷疔毒,加賽春雷,外點四聖丹。
(備用方) 失血幹嘔,加犀角、熱見愁。
嘔吐,加陳皮、黃連、豬苓、澤瀉。
溺血,加犀角、生地。
溺短澀,加車前、地膚子。
便秘,加枳殼、杏仁、蘇梗,倍當歸。
便黑,加犀角、桃仁、黃連。
腹脹喘滿,目怒而浮,毛直皮焦,加麻黃,下救苦丹。
秘而喘者,加千裡馬。
(備用方) 煩滿身熱,加花粉、麥冬。
調滿天秋。
(備用方) 洩瀉,加豬苓、澤瀉。
谵言狂亂,加石膏、知母,調滿天秋。
腰痛,加羌活、獨活。
傷食膨脹,加楂、樸、曲芽。
腹痛有三:傷食,和中丸。
毒攻沖,救苦丹。
氣滞,加青皮、木香。
凡腹痛俱宜千裡馬下之,一通即已,不可過。
過則毒瓦斯内作,反成他症。
四日五日毒瓦斯盛者,加楂、芷、筍尖。
痘至四日,理該易方。
若毒盛未除,何可輕易。
唯加人參四五分足矣,此名喚漿法。
凡遇熱苔,熱見愁不可缺。
有下症,千裡馬不可缺。
有壅遏症,救苦丹不可缺。
痘欲出不出,幹紫焦枯,黑陷疔毒,賽春雷不可缺。
若唇舌紅赤,小便短少,身熱煩渴,痘色幹紅者,滿天秋不可缺。
大都凡見熱症,滿天秋乃第一要藥。
或曰:熱見愁、千裡馬,皆苦寒藥也,子以舌苔,用熱見愁固矣。
乃所謂下症者何也。
曰:謂舌苔過甚耳。
曰:有舌苔而作瀉可乎?曰可。
通因通用,此之謂也。
曰:壅熱者謂何?曰:謂毒盛郁遏耳。
何以驗之?曰:腹脹喘滿,目怒面浮,毛直皮枯,欲出不出,蒸蒸然煩,翕翕然熱是也。
然此疹也,非痘也。
痘沒必悶亂煩躁,此則甯靜,且正痘顯然,故知其為疹也。
治以平劑自愈。
然未沒時,亦難識認。
點見身熱,毒未盡也,但所感不同,有寒氣外郁者,有熱氣内郁者,均散之。
見點自汗,有生者,有死者,丹溪謂自汗無妨,指形色善者言也。
若汗出而顔色日變必死,不可不極辨之。
凡痘出不快,須審時藥之,冬則寒郁,夏則熱郁。
然亦有虛實之别。
唇舌滋潤無苔,當從虛治。
見點色白,不甚起發,唇舌淡瑩,或吐或瀉,或腹脹,或自汗肢冷,神氣怯弱,須從虛例。
見點在于肚臍,或在肛門,而四圍成堆者,皆重症也。
初見數顆于山根上者重,才出而聲遂變,亦重。
痘出數點,而面目即光亮如瓜,口中氣臭,勃勃沖人,必至發斑吐血而死。
見點先于眉上,或兩太陽出數粒,突起光亮,少頃即沒,此賊痘也,必死。
有初出愛人,皮薄光亮,一兩日即長大,是未至而至,疠氣使然也,後必癢塌而死。
凡患諸瘡毒未愈,或瘡毒新愈,而見點于此者重,此陽毒也。
若瘡不幹紅,雖重不死。
謂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指險症也。
至見點如蛇皮,如蠶種,如蚊迹,如瘙斑,如湯泡,如火刺,如青黑藍斑,或身如被杖,發斑而唇腫口臭,或鎖項,或蒙頭,或斷腰,或無根,或色粉白如枯骨,或胸高氣喘,七孔流血,或面紋如橘皮,形色不正而驚狂,并腰痛腹疼不止,可為乎?不可為乎? 書謂見點吐紫黑血者不治。
向有潘姓女六歲,見點兩日,夜間吐紫數升,舉家驚恐,即老醫亦因吐血而去,餘詳之,非毒也,大補脾胃而痊。
何者,唇舌滋潤,内無毒也。
形色兩善,外無毒也。
血去而神甯,血有餘也。
女父素患血症,此之吐血,是子乘父餘,乃熱激動,故一湧而出,非毒也。
倘用犀角解毒,得無殒乎?古雲:盡信書不如無書。
凡謂斷腰無根,必諸痘形色不善方是。
苟形色圓澤,即腰腳無,又何妨哉。
十神解毒湯治身熱毛焦,皮燥腮紅,額紅點紅,煩渴引飲,睡卧不甯,小便赤澀等症當歸川芎生地赤芍丹皮紅花連翹木通甘草桔梗燈心蔥白大腹皮淡竹葉身熱壯盛,皮急肉緊,加幹葛、前胡、地骨皮。
出不快,加山楂、大力子、蟬蛻。
作癢,加桂枝。
作痛,加防風、黃芩。
唇燥舌苔,加熱見愁。
(備用方) 夾疹,下救苦丹。
(備用方) 發紅斑,加元參、犀角,下熱見愁。
眼眶紅腫流淚,加柴胡、膽草、熱見愁,外用護法。
咳嗽,加杏仁、桑皮。
咽痛,加元參、射幹,外行吹法。
黑陷疔毒,加賽春雷,外點四聖丹。
(備用方) 失血幹嘔,加犀角、熱見愁。
嘔吐,加陳皮、黃連、豬苓、澤瀉。
溺血,加犀角、生地。
溺短澀,加車前、地膚子。
便秘,加枳殼、杏仁、蘇梗,倍當歸。
便黑,加犀角、桃仁、黃連。
腹脹喘滿,目怒而浮,毛直皮焦,加麻黃,下救苦丹。
秘而喘者,加千裡馬。
(備用方) 煩滿身熱,加花粉、麥冬。
調滿天秋。
(備用方) 洩瀉,加豬苓、澤瀉。
谵言狂亂,加石膏、知母,調滿天秋。
腰痛,加羌活、獨活。
傷食膨脹,加楂、樸、曲芽。
腹痛有三:傷食,和中丸。
毒攻沖,救苦丹。
氣滞,加青皮、木香。
凡腹痛俱宜千裡馬下之,一通即已,不可過。
過則毒瓦斯内作,反成他症。
四日五日毒瓦斯盛者,加楂、芷、筍尖。
痘至四日,理該易方。
若毒盛未除,何可輕易。
唯加人參四五分足矣,此名喚漿法。
凡遇熱苔,熱見愁不可缺。
有下症,千裡馬不可缺。
有壅遏症,救苦丹不可缺。
痘欲出不出,幹紫焦枯,黑陷疔毒,賽春雷不可缺。
若唇舌紅赤,小便短少,身熱煩渴,痘色幹紅者,滿天秋不可缺。
大都凡見熱症,滿天秋乃第一要藥。
或曰:熱見愁、千裡馬,皆苦寒藥也,子以舌苔,用熱見愁固矣。
乃所謂下症者何也。
曰:謂舌苔過甚耳。
曰:有舌苔而作瀉可乎?曰可。
通因通用,此之謂也。
曰:壅熱者謂何?曰:謂毒盛郁遏耳。
何以驗之?曰:腹脹喘滿,目怒面浮,毛直皮枯,欲出不出,蒸蒸然煩,翕翕然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