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圖贊

關燈
外卒形,群臣噸泣事,及太子共浮丘公束南行,向嵩高山事。

     贊曰: 劍杖有術,符藥多方。

    代形未化,蛻質默詳。

    尋師道長,辭親愛忘。

    隐山自逸,痙墓徒傷。

     第五,傳曰:浮丘公接上嵩高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見桓良日: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維氏山頭者。

    太子隐於嵩高,師於浮丘公。

    精思以煉神,餌藥以變質。

    道業既就,仙舉有期。

    乃出見桓良,令報我家也。

     圖畫嵩高山,作修學。

    岩林居處,嚴中有經書、丹鳌,浮丘公坐在其中。

    嚴前作壇,王君坐在壇上,燒香精思事。

    又王君出於山,次見桓良共語事。

     贊曰: 栖山隐迹,學道煉形。

    年淹數紀業契群靈。

    告期七日,将邁三清。

    桓良返報,周國待迎。

     第六,傳曰:果乘白鶴駐山巅,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立祠於維氏山者,此則初卒而隐,後仙而顯。

    神化無方,靈變自适也。

    故能降謝堠氏,舉手留情。

    上登雲天,沖鶴滅景。

    時人永慕於餘迹,祠宇以存之。

    靈像可傳於後世,神氣而在焉,師曠不壽之語,彼類於蚌蚶。

    太子賓帝之言,此可明於龜鶴矣。

     圖畫王君乘鶴,駐在維氏山頭,舉手謝時人。

    并作周國帝王儀仗,及時人衆等,望不得到。

    及王君控鶴升天事。

     贊曰: 傾人國内,駐鶴山巅。

    遙謝舉手,永絕歸年。

    留情數日,沖景三天。

    孤軒暢遠,衆被悲旋。

     第七上清天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

    諸真之所尊奉,世學之所宗禀。

    得道登仙者,必詣金阙,而朝拜受事焉。

    於是分司列位,随德業之高卑,章服法儀,因品秩以班錫。

    故冠岐殊制,嬸節異色。

    輿蓋各形,龍鶴分馭。

    .鹹有等差,以資升降。

    王君是焉,敬承聖旨。

     圖畫天上上清宮阙,作道君形像。

    仙真侍衛,作二童側立。

    共捧案,案上有玉策。

    并作一真人側立,宣付王君。

     贊曰: 形聲入妙,道備登真。

    奉朝金阙,禀策玉晨。

    德業爰叔,職位攸遵儀齊奉,萬劫凝神。

     第八,王君於金阙拜受策命。

    号日:侍帝晨,領五嶽司,右弼王桐柏真人。

    既承聖旨,将赴洞宮,羽節導前,霓旌從後。

    龍輿降翕,鶴辔回翔。

    神仙侍衛,笙仿奏樂。

    下太清而乘雲,指洞霄而穩駕。

    諒道氣之靈,景真儀之盛觀也。

     圖畫王君乘雲車羽蓋,仙靈侍從,旌節導引。

    龍鶴飛翔,從天而降,欲赴桐柏山洞宮事。

     贊曰: 班錫所禀,羽儀鹹備。

    蕾胃景浮軒,龍鶴騁辔。

    旖節導從,蕾買仙會萃。

    自天乘階,瞻山赴位。

     第九,天台山一名桐柏栖山。

    山有洞府号日:金庭官。

    精晖伏晨,光照洞域。

    瓊台玉室,瑩朗軒庭。

    泉則石髓金精,樹則蘇牙琳碧。

    信謂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也。

    王君處焉,以理幽顯,侍弼帝晨。

    有時朝奉,領司諸嶽。

    群神於茲受事矣。

     圖畫桐柏山,作金庭洞宮。

    王君坐在宮中,衆仙侍衛。

    并五嶽君各領佐命,等百神來拜谒。

     贊曰: 山有玉洞,宮日金庭。

    九天通象,三晨伏精。

    侍帝斯任,弼王所貞。

    領司五嶽,統禦百靈。

     第十,紫陽真人周季山,昔入桐柏山。

    見真人王君,授以素奏丹符。

    又明晨侍郎夏馥,入桐柏山遇真人王君,授黃水雲漿之法。

     圖畫真人周季山,作道士服於桐柏山,見真人王君,王君以左手執素奏丹符,欲付周君,周君長跪而受之。

    作夏馥着古人衣,遇見王君。

    王君把一卷書欲付馥,馥長跪舉兩手受之。

    其周夏二人,皆作山人裝束。

    各作一岌,解在其人邊,石上着跪於王君。

    王君作真人衣服,并有三五個仙人侍在左右。

     贊曰: 周君訪道,丹符見授。

    夏氏求仙,黃水之究。

    煉形奇術,非師不就。

    幽感爰通,冥期可候。

     第十一,晉興甯三年,有學道者楊君,處於茅山精思所感,多有諸真降授。

    以其年六月二十六日,桐柏真人王君,共諸真降於楊之所居,而未與之言。

    楊君記日:有一人年甚少,整頓非常。

    建芙蓉冠,着朱衣,以白珠綴,衣縫帶劍。

    多論金庭山事於後。

    又降告曰:夫八朗四極,靈岸遼遐。

    奇言吐穎,瓊音燦振。

    晨飛波霄,清玄氣赴。

    授職玉虛,心遺艱鋒。

    沈滞於眇羅之外,凝和于寂波之表。

    若此者,必能旋騰寥漢,周曆真庭矣。

    三元可得而而見,降名可得立耳。

    如其心并僭浪,目擊色袂。

    動與網罟共啟,靜與争競之分者。

    此乃适仙路邈,求生日闊也。

    子其慎之。

    又降曰:有道者,皆當深研靈奧。

    栖心事外。

    但思味勤笃,糟粕餘物,亦是享耳。

    又降有歌述等詞,此不備載。

    圖畫茅山楊君,學道壇宇處,王真人降見,着芙蓉冠,绛衣白珠綴,衣縫帶劍。

    楊君把紙筆附前而書。

    其衣作真仙之制,其劍皺依經中樣式。

     贊曰: 真仙匪遙,感通惟密。

    應彼幽志,降茲靈質。

    誠訓着言,詠歌兼述。

    見景非久,沖真返一。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圖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