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炒擦牙上出涎痛止 骨碎補炒研末擦齒出涎痛止治牙痛大蟲牙獨活 羌活 防風 細辛(各二錢五分) 秦椒(一分如無用花椒二錢五分) 天笠黃(五分) 老醋一盞共煎八分噙嗽即愈吐出勿吞須久勤為妙 雄乳胡椒麝 荜茇良姜細 左右鼻内吹哭來笑将去上末等分每用少許吹男左女右鼻内立止如牙痛臉腫用紙卷藥末在内作條蘸香油點着照牙痛處火滅再燃條盡則止 擦牙散方 旱蓮草(七斤) 嫩槐條(三斤) 食鹽(四十兩) 腌十五日共入鍋炒枯揀去枝梗再炒鹽黑為度收貯聽用香附(八兩)川大黃(八兩各炒黑) 共末名上各制細末每制過炒鹽十兩加香黃散二兩骨碎補一兩細辛末六錢共和勻每早擦牙龈至熱方驗 健忘怔忡驚悸 健忘者謂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老人多患此虛可知矣怔忡者心中惕惕動搖不安如人将補之狀無時而作也驚悸者善恐怖蓦然跳躍驚動有時而作師雲治當分虛實健忘怔忡純主不足驚悸則不足之有餘也治健忘怔忡者多主心血不足精神虧欠皆用四物湯安神丸歸脾湯八物定志丸天王補心丹随症加減若驚悸痰迷心竅者有痰因火動時作時止者治當溫膽湯二陳東加黃連生地茯神酸棗歸身遠志等藥仍當随症加減勿補有餘而攻不足也 四物湯 人參(一兩五錢) 菖蒲 遠志 茯神(各一兩) 白朮 麥冬(各五錢) 牛黃(二錢) 朱砂( 加黃連生地茯神遠志歸身以上二方治驚悸 三消 内經曰二陽結謂之消東垣曰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液若消則目黃口幹乃津液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若熱則消谷善饑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岐伯曰脈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當分三消治之上消者肺也舌上亦烈大渴引飲經曰心遺熱于肺傳為膈消由火盛克金肺熱葉焦津液枯涸人虛用治瘧湯方人強用白虎東加花粉葛根烏梅枇杷葉及清肺藥中消者胃也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雲口渴飲水多饑虛瘅成為消中人虛宜補中渴甚白虎加人參黃連栀子生地人強便燥用調胃承氣三黃丸下消者腎也煩渴引飲耳葉焦幹小便淋濁如膏叔和雲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治法六味地黃丸八味丸及用人參知柏車前天冬麥冬澤瀉五味熟地之類三消通用當歸燥潤湯生浸甘露飲清心蓮子飲麥冬飲四物加減用效豬肚丸火忌半夏及發汗師雲曾見消者飲水數升須臾吐盡此何以故由寒熱不相入水火不相濟故也其人終不治而死 治上消消渴 知母 花粉 葛根(各七分) 黃柏 柴胡 牛膝(各五分) 石膏(看渴量加) 麥冬(八分)米一撮水煎 治強人消渴(本方加花粉葛根烏梅枇杷葉) 三黃丸 治中消 八味丸 治下消 治三消小便多大便秘幹燥 細辛 (生炙)甘草 熟地(各三分) 柴胡(七分) 黃柏知母 石膏 桃仁 歸身 麻仁 防風 荊芥穗(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 治心移熱于肺名曰膈消麥冬 花粉 知母 甘草 五味 生地 人參 葛根 茯神加竹葉水煎 黃連(五兩) 麥冬 知母 花粉(各四兩) 烏梅(一兩五錢) 上末入肚内縫口煮熟搗爛丸桐子大米湯下百丸可清心止渴 黃 石蓮肉 白茯 人參(各七錢五分) 黃芩 甘草 骨皮 麥冬 車前(各五錢) 發熱加柴胡薄荷 升麻 防風 甘草 防己 生地 歸身 柴胡 羌活 炙甘草 黃 知母 黃芩 石膏龍膽草 黃柏 紅花 桃仁 杏仁水煎加酒一小鐘稍熱服 赤白濁 濁者胃中濕熱滲入膀胱清濁不分大率皆是濕痰流注治宜燥濕降火兼升提之劑所謂清陽升則濁陰降耳赤者濕熱血分由心與小腸來白者熱傷氣分由肺與大腸來與婦人下赤白帶同看皆原于濕熱内傷虛損所緻丹溪曰有濕痰有氣虛有血虛濕痰用二陳東加蒼朮黃柏白朮海粉氣虛補氣用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山栀血虛四物東加行濕藥亦有心熱腎虛而成濁也當清心補腎又便濁年久不愈小腹急痛不可忍者當作寒治東垣酒煮當歸丸或附子理中湯萆 厘清飲通用珍珠丸清心蓮子飲 二陳湯 治濕痰便濁(本方加蒼朮黃柏白朮海粉赤加白芍)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便濁(本方加茯苓山栀) 四物湯 治血氣便濁(本方加行濕藥) 萆厘清飲 治元氣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 石菖蒲 烏藥 益智 川萆 白茯 甘草梢(各一錢)燈心三分煎服 珍珠粉丸 治精滑白濁濕熱在内下二焦黃柏 真蛤粉(各一斤) 珍珠(三兩) 上末水丸桐子大空心溫酒服又方用青黛四兩不用珍珠 固本治濁丸 治胃中濕熱滲入膀胱濁下不禁蓮須 黃連 茯苓 砂仁 益智 半夏 黃柏 甘草(各二兩) 豬苓(二兩五錢) 蒸餅為丸空心酒下 九龍丸 治精滑濁下 枸杞 金櫻子 山楂 石蓮肉 蓮須 熟地 芡實 白茯苓 當歸(等分) 上末面糊丸桐子大鹽湯下 東垣酒煮當歸丸 治寒濁小腹急痛難忍 茴香(五錢) 黑附子 良姜(七錢) 當歸(一兩) 炙甘草 苦楝(生用) 丁香(五分) 木香 升麻 柴胡(一錢) 炒鹽 全蠍(三錢) 玄胡(四錢) 上末面糊丸桐子大空心鹽湯下 附子理中湯 治寒濁 清心蓮子飲 治心熱腎虛見消門 參苓白朮散 二仙丹 治脾胃虛 水陸二仙丹 治遺精白濁夢洩精脫金櫻子(一鬥) 芡實(二斤) 以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