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諸腰痛不宜用補氣藥亦不可峻用寒涼藥 煨腎丸 治虛痛不止杜仲(炒去絲研末用雄豬腰切開入末濕紙包裹慢火煨熟紙幹腰香為度清晨食一二個酒下) 補腎丸 治腎虛作痛 四物湯 治瘀血作痛本方加桃仁紅花蘇木乳香沒藥 滲濕湯 治寒濕所傷身體重着如坐水中蒼朮 白朮 甘草 茯苓 幹姜 橘紅 丁香 加生姜南棗煎服 蒼朮湯 治濕熱腰腿疼痛防風 黃柏 柴胡 蒼朮 姜二片煎 二陳湯 治痰積痛脈伏滑本方加蒼朮南星竹瀝杜仲 如神湯 治挫閃腰痛川歸 肉桂 玄胡 丹皮 桃仁 腎着湯 治腎虛傷濕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幹姜 甘草 茯苓 白朮 立安散 治腰痛橘子 杜仲(各二錢)共末酒水各半煎二三沸 獨活寄生湯 治腎氣虛弱風濕流注腰膝攣拳掣痛不得屈伸或緩弱冷痹行步無力獨活 桑寄生 細辛 牛膝 秦艽 茯苓 白芍 桂心 防風 人參 熟地 當歸 杜仲甘草(各五分)空心煎服下利者去地黃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腰痛上牽肩背肢節疼痛胸膈不利 白朮(四分) 人參 升麻 苦參 葛根 蒼朮(各五分) 防風 知母 澤瀉 生熟地 豬苓 當歸(各六分) 茵陳 炙甘草 羌活(各八分)煎服 磨腰丹 治老人虛人腰痛附子尖 烏頭尖 南星(各二錢五分) 雄黃 朱砂(各一錢) 樟腦 丁香 幹姜 吳萸(各一錢五分) 麝香上末蜜丸龍眼大每一丸姜汁化開如粥濃火 熱置掌中磨腰上候藥盡黏腰上烘綿衣包縛定随覺熱如火一日換一次 背痛 經曰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垂府将壞矣是知背者太陽膀胱經所主夾脊四肢直下其位高其氣清凡病犯背者鹹稱重病若發背若對口若肩背大痛輕者可救重者難治除外科所屬姑置勿論而背痛之症亦有五焉按經雲諸陽受氣于胸中而轉行于背若三陽之火盛而潛行于背則背痛難忍始發者即以當歸拈痛湯合蘇子降氣東加減用之則升清降濁而火可散濕亦流矣如病積日久氣血日衰邪着不去嘗見其危者衆矣又有寒氣積于胸中而為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仲景用烏頭赤石脂丸以溫散之所謂溫中散表皆不遠熱也又有痰涎流易在背或隐隐酸痛或一點 痛或上下左右更換而痛蓋氣滞痰亦滞氣行痰亦行故濕痰宜燥結痰宜潤皆以順氣為先氣順痰行痛自息矣又有腎氣不循故道逆而上行藏病必傷于府背重而痛如有所負而然必用滋腎丸或四物加知柏杜仲牛膝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水足則又循故道而痛愈矣又有病後虛損元氣不充以入之亦有汗多亡陽汗過多則心掖損耗陽氣不足故緻痛也二者皆當溫補不可用疏刷之藥愈疏刷則愈痛此理至微不可不察 背痛神驗方 羌活 赤茯(各八分) 秦艽 片芩 陳皮 半夏(各七分) 蘿蔔子 防風 烏藥(各五分) 姜二片溫服 治肩背痛濕熱甚人參 白朮 苦參 秦艽(各四分) 知母 黃芩 當歸 羌活 蘿蔔子(各五分) 升麻葛根(各二分) 茵陳 蒼朮 蘇子(各三分) 姜三 火盛背痛方 如平素弱必兼滋補人參 茯神 當歸 川芎 羌活 秦艽 片芩 知母 蘇子 蘿蔔子加姜棗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蜀椒 烏頭 附子 幹姜 赤石脂上末蜜丸桐子大食前服二丸每日三服 痰涎流易在背作痛方 陳皮 前胡 片芩 花粉(各七分) 草蔻仁 香附 蘿蔔子(各五分) 赤茯 半夏(各一 腎氣熱甚不循故道逆上太陽作背痛方 熟地 白芍 當歸 黃柏 知母(各一錢) 杜仲(八分) 石斛 甘草梢(各五分) 蘇子(三分) 桂(一分) 淡竹葉(四分) 白朮 黃 歸身 棗仁(各八分) 茯神 麥冬(各七分) 川芎 麻黃根(各五分) 五味(十粒) 升麻(二分)加龍眼四個 脅痛 胸脅者肝膽二經往來之道路也故木氣之傷痛在胸中肝氣實盛痛連兩脅然病有數症焉歲木太過肝氣旺盛兩脅充滿莫能舒洩壅脹為痛勢急難支此肝火之盛也稀涎宿痰流注兩脅或僻一脅綿綿隐痛或作或止一有嘔惡則吊動掣痛久則形腫色赤硬堅不移若以腫毒治之增劇此痰氣之結也心生血肝納血肝有熱則妄行注于脅則脅痛或紫黑或結塊上部抵當湯中部桃仁承氣湯皆稱捷劑此污血之積也又歲金肅烈制木太過緻肝氣郁而不伸兩脅痛而不止此惟抑金扶木瀉白散合阿膠四物湯蓋瀉有餘補不足使兩氣和平則痛自止此肝之被郁也又有傷寒往來寒熱胸脅痛耳聾此雖屬少陽然膽者肝之竅痛甚則肝亦受傷惟小柴胡加牡蛎龍膽草則二經皆平矣此傷寒虛熱也又有食填太陰肝氣被壓然肝者将軍之官其性極烈不受壓制上沖之則胃脘痛橫行之則兩脅痛惟消食順氣少兼溫散則食下而肝氣自舒脅痛自止有醫言脅下一條扛起作痛者食積也然飲食入胃安得出脅扛起必食積偏墜一邊而近脅作痛故醫雲然孰信哉信乎理而已矣又有挫閃跌撲一症或氣郁或血積亦作脅痛若以涼血治之則痛益甚須用行血行氣之劑而兼溫藥以散之辄效又有陰虛陽虛二症皆屬不足非可以有餘者例治也陰虛火動有咳嗽吊動兩脅而痛者有肝氣橫行兩脅而大痛者此相火也用蘆荟丸二痛皆止但勞症本病莫之能療其肝氣虛并元氣弱而痛者若以肝氣實盛治之立禍惟用四物少加炒鹽以補肝用四君子少加芩柴以補益氣則虛回而痛自止矣凡此皆身親曆而知非敢泛論以誤人也 當歸蘆荟丸 瀉肝火太盛之要藥因内有濕熱兩脅痛甚伐肝木之氣肝實者宜之當歸 龍膽草 栀子 黃連 大黃 蘆荟 青黛(各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另上末神曲糊丸桐子大服廿丸姜湯少少咽下又方内加柴胡五錢青皮一兩 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 治肝火盛脅痛 柴胡(一錢) 人參 青皮 車前(各五分) 龍膽草 栀子(各四分) 半夏 黃芩(各七分) 甘草(三分) 白芍(一錢) 歸梢(六分) 姜一片煎服仍服蘆荟丸三次 又用效方 治肝火太盛脅痛不止服一二劑頓愈青皮 陳皮 柴胡 牡蛎(各七分) 白芍(一錢六分) 片芩 蘿蔔子(五分) 龍膽草(四分) 濃樸(三分) 生甘草 黃連(各二分) 治脅痛因火盛血衰溲赤便秘青皮 柴胡(八分) 龍膽草 川連 通草(五分) 白芍 歸梢 桃仁(一錢) 生地郁李仁 山枝(七分) 棗二枚煎服 去痰散腫降火開郁方 治痰注脅下形高色赤大痛膽星 香附 赤茯 黃連 活(五分) 陳皮 海粉 片芩 歸身(七分) 半夏 松節白芥子(一錢) 薄荷(四分)加姜汁二匙童便 治污血脅痛 治同上 治肝氣被郁脅痛 治食積脅痛 (加炒鹽) 治元氣虛弱脅痛以補肝 加柴苓以補氣 治傷寒寒熱往來耳聾胸脅痛本方加牡蛎龍膽草 治右脅痛甚脹滿不食姜黃 枳殼 桂心(各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