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三 (産後門)
關燈
小
中
大
牽急疼痛或渴思飲,其奶手近不得。
若成膿者,名妒乳,乃急于癰,宜服連翹湯。
利下熱毒,外以赤小豆末,水調塗之便愈。
或數捏去乳汁,或以小兒手摩動之,或大人含水嗍之,得汁吐之,其汁狀如膿。
若産後不曾乳兒,蓄積乳汁,亦結成癰。
連翹湯 療産後妒乳并癰。
連翹子升麻芒硝(各十分)玄參芍藥白蔹防己射幹(各半分)大黃(十二分)甘草(六分)杏仁(八十枚,去皮尖) 上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大黃次下,硝分三服。
又方:蒲黃草 上熟搗敷腫上,日三度,易之。
并葉煎汁飲之亦佳。
妒乳及癰并瘥。
又方:以地黃汁塗即愈。
又療諸癰不散,已成膿,懼針,令自決破方。
取白雞内翅第一翎各一莖,燒末服之,即決。
又方:取白丁香研塗,幹即易。
又療乳癰,初得令消。
赤小豆菵草 上等分為細末,苦酒和,敷之愈。
又療乳癰初覺有異。
黃芩甘草防風赤芍藥黃芪(各五兩)通草(十分)桑寄生麥門冬(各六分)大棗(五枚) 上細切,以水一升,煮取九合,去滓,入乳糖六分,分為四服。
療乳癰或瘡久不瘥,膿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鹿角(二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用雞子白和于銅器中暖溫,敷患處,日五、七易,即愈。
一方隻用鹿角石上磨,取濃汁塗之,幹即愈。
一方鹿角燒作灰,酒調抹立愈。
治乳癰。
鹿角屑(一兩) 上為細末,以豬膽汁調下一錢,不過再服,神驗。
以醋漿水服之亦得。
《集驗方》以豬颔下清汁。
張氏橘香散 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
藥下即不疼,神驗不可雲喻。
因小兒吹奶,變成斯疾者,并皆治之。
陳皮浸去白眼,幹面炒微黃,為細末,麝香研酒調二錢。
初發覺赤腫疼痛,一服見效。
每服有效。
療乳癰,諸般疖、癰、疽。
橘紅(半兩)阿膠(粉炒)粉草(炙,各一兩) 上咀,分為二服,每服用泉水一碗半,煎至盞半,去滓溫服。
療奶癰并無名癰疖。
鼠糞不以多少,燒存性二分,入輕粉二十文,研停,麻油調塗。
如有頭即潰,無頭即消。
(又療火瘡) 療乳頭裂破。
以丁香為末,水調敷立愈。
又以蛤粉、胭脂等分,新水調敷。
一醉膏 陳日華方。
治奶癰。
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細研,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添酒盡醉。
睡覺再進一服。
《千金》療乳無汁,以水煮服。
金黃散 治奶癰。
(出《婦人經驗方》) 川大黃粉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卧至五更。
未貼時,先用溫酒調一大匙,就患處卧,明日取下惡物。
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
療發背乳癰,四肢虛熱,大渴。
生地黃(六兩)黃芩芍藥人參知母甘草(各二兩)升麻黃芪麥門冬栝蒌(各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以竹葉切三升,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九升,去竹葉,内藥煮取三升,渴則飲之。
療婦人發乳、丈夫發背,爛生膿血後,虛成氣疾。
黃芪麥門冬地黃人參升麻茯苓(各三兩)當歸芍藥遠志甘草(各一兩)大棗(十個) 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若有是證,局中排膿。
内補十宣散亦妙。
《産乳》方 療婦人乳癰(已穿未穿)出膿,大止痛,斂瘡口。
以芙蓉花爛研如癡。
若無花,隻取根上皮。
先用竹刀刮去粗皮,但用内一層嫩白皮,研如癡,卻入蜜少許調停。
看瘡大小,如未穿即留中孔;如已穿即塞其孔,其膿根自然浢出盡,不倦頻頻更換。
此方大治一切癰疽、發背,立見神效。
膿出盡,卻用後藥敷。
幹膿散 又斂瘡口。
烏賊骨黃丹天竺黃(各二錢)輕粉(二匕)麝香(一字)老降真骨(三錢) 上研為細末,幹糁瘡口,不數日幹。
又方:降真節(二錢)天竺黃露蜂房(各一錢)麝香輕粉(各少許) 上為末幹糁。
又方:乳香沒藥黃丹(各一錢)龍骨(二錢)真坯子(三錢)血竭(半錢)麝香(一字)降真節(一錢) 上為細末,幹糁。
《産寶》方 療乳癰方。
黃柏(一分) 上為細末,以雞子白調停塗之,幹則易,立愈。
又方:苎根搗,敷之愈。
丹參膏 《必效方》療婦人乳癰。
丹參膏 丹參白芷芍藥(各二兩) 上咀,以苦酒淹經宿,以豬脂半斤,微火煎之。
白芷黃為度,膏成,去滓敷之。
治奶發痛不可忍。
(先人國器經效方) 水楊柳根新采者一握,捶碎,以好酒同甘草、烏梅煎至七分,去滓,時時溫服。
神效栝蒌散 治婦人乳疽、奶勞。
(李嗣立方) 栝蒌(一個,去皮,焙研為末。
如急用,隻爛研。
子多者有力)生粉草(半兩)當歸(酒洗,去蘆,焙,半兩)乳香(一錢)通明沒藥(一分,二味并别研) 上用無灰酒三升,同于銀石器中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作三服,食後良久服。
如有奶勞,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
如毒氣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即于大小便中通利。
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妙。
婦人乳癰方甚多,獨此一方神效無比,萬不失一。
(癸亥年,仆處五羊趙經略聽判阃夫人年七十歲,隔二年,左乳房上有一塊如鵝卵大,今忽然作楚,召餘議藥。
仆雲:據孫真人雲,婦人年五十歲以上,乳房不宜見癰,見則不可療矣。
幸而未破,恐是氣瘤,謾以五香連翹湯去大黃煎服,服後稍減則已。
過六、七年後,每遇再有腫脹時,再合服,必消減矣) 五香連翹湯方(見二十卷第二論)。
若成膿者,名妒乳,乃急于癰,宜服連翹湯。
利下熱毒,外以赤小豆末,水調塗之便愈。
或數捏去乳汁,或以小兒手摩動之,或大人含水嗍之,得汁吐之,其汁狀如膿。
若産後不曾乳兒,蓄積乳汁,亦結成癰。
連翹湯 療産後妒乳并癰。
連翹子升麻芒硝(各十分)玄參芍藥白蔹防己射幹(各半分)大黃(十二分)甘草(六分)杏仁(八十枚,去皮尖) 上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大黃次下,硝分三服。
又方:蒲黃草 上熟搗敷腫上,日三度,易之。
并葉煎汁飲之亦佳。
妒乳及癰并瘥。
又方:以地黃汁塗即愈。
又療諸癰不散,已成膿,懼針,令自決破方。
取白雞内翅第一翎各一莖,燒末服之,即決。
又方:取白丁香研塗,幹即易。
又療乳癰,初得令消。
赤小豆菵草 上等分為細末,苦酒和,敷之愈。
又療乳癰初覺有異。
黃芩甘草防風赤芍藥黃芪(各五兩)通草(十分)桑寄生麥門冬(各六分)大棗(五枚) 上細切,以水一升,煮取九合,去滓,入乳糖六分,分為四服。
療乳癰或瘡久不瘥,膿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鹿角(二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用雞子白和于銅器中暖溫,敷患處,日五、七易,即愈。
一方隻用鹿角石上磨,取濃汁塗之,幹即愈。
一方鹿角燒作灰,酒調抹立愈。
治乳癰。
鹿角屑(一兩) 上為細末,以豬膽汁調下一錢,不過再服,神驗。
以醋漿水服之亦得。
《集驗方》以豬颔下清汁。
張氏橘香散 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
藥下即不疼,神驗不可雲喻。
因小兒吹奶,變成斯疾者,并皆治之。
陳皮浸去白眼,幹面炒微黃,為細末,麝香研酒調二錢。
初發覺赤腫疼痛,一服見效。
每服有效。
療乳癰,諸般疖、癰、疽。
橘紅(半兩)阿膠(粉炒)粉草(炙,各一兩) 上咀,分為二服,每服用泉水一碗半,煎至盞半,去滓溫服。
療奶癰并無名癰疖。
鼠糞不以多少,燒存性二分,入輕粉二十文,研停,麻油調塗。
如有頭即潰,無頭即消。
(又療火瘡) 療乳頭裂破。
以丁香為末,水調敷立愈。
又以蛤粉、胭脂等分,新水調敷。
一醉膏 陳日華方。
治奶癰。
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細研,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添酒盡醉。
睡覺再進一服。
《千金》療乳無汁,以水煮服。
金黃散 治奶癰。
(出《婦人經驗方》) 川大黃粉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卧至五更。
未貼時,先用溫酒調一大匙,就患處卧,明日取下惡物。
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
療發背乳癰,四肢虛熱,大渴。
生地黃(六兩)黃芩芍藥人參知母甘草(各二兩)升麻黃芪麥門冬栝蒌(各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以竹葉切三升,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九升,去竹葉,内藥煮取三升,渴則飲之。
療婦人發乳、丈夫發背,爛生膿血後,虛成氣疾。
黃芪麥門冬地黃人參升麻茯苓(各三兩)當歸芍藥遠志甘草(各一兩)大棗(十個) 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若有是證,局中排膿。
内補十宣散亦妙。
《産乳》方 療婦人乳癰(已穿未穿)出膿,大止痛,斂瘡口。
以芙蓉花爛研如癡。
若無花,隻取根上皮。
先用竹刀刮去粗皮,但用内一層嫩白皮,研如癡,卻入蜜少許調停。
看瘡大小,如未穿即留中孔;如已穿即塞其孔,其膿根自然浢出盡,不倦頻頻更換。
此方大治一切癰疽、發背,立見神效。
膿出盡,卻用後藥敷。
幹膿散 又斂瘡口。
烏賊骨黃丹天竺黃(各二錢)輕粉(二匕)麝香(一字)老降真骨(三錢) 上研為細末,幹糁瘡口,不數日幹。
又方:降真節(二錢)天竺黃露蜂房(各一錢)麝香輕粉(各少許) 上為末幹糁。
又方:乳香沒藥黃丹(各一錢)龍骨(二錢)真坯子(三錢)血竭(半錢)麝香(一字)降真節(一錢) 上為細末,幹糁。
《産寶》方 療乳癰方。
黃柏(一分) 上為細末,以雞子白調停塗之,幹則易,立愈。
又方:苎根搗,敷之愈。
丹參膏 《必效方》療婦人乳癰。
丹參膏 丹參白芷芍藥(各二兩) 上咀,以苦酒淹經宿,以豬脂半斤,微火煎之。
白芷黃為度,膏成,去滓敷之。
治奶發痛不可忍。
(先人國器經效方) 水楊柳根新采者一握,捶碎,以好酒同甘草、烏梅煎至七分,去滓,時時溫服。
神效栝蒌散 治婦人乳疽、奶勞。
(李嗣立方) 栝蒌(一個,去皮,焙研為末。
如急用,隻爛研。
子多者有力)生粉草(半兩)當歸(酒洗,去蘆,焙,半兩)乳香(一錢)通明沒藥(一分,二味并别研) 上用無灰酒三升,同于銀石器中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作三服,食後良久服。
如有奶勞,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
如毒氣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即于大小便中通利。
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妙。
婦人乳癰方甚多,獨此一方神效無比,萬不失一。
(癸亥年,仆處五羊趙經略聽判阃夫人年七十歲,隔二年,左乳房上有一塊如鵝卵大,今忽然作楚,召餘議藥。
仆雲:據孫真人雲,婦人年五十歲以上,乳房不宜見癰,見則不可療矣。
幸而未破,恐是氣瘤,謾以五香連翹湯去大黃煎服,服後稍減則已。
過六、七年後,每遇再有腫脹時,再合服,必消減矣) 五香連翹湯方(見二十卷第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