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産後門)

關燈
衛氣解則休。

    亦未盡善,亦有産後病瘧而作寒熱。

    有一日一發,或一日二、三發;或間日一發,或三、二日一發。

    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但寒但熱者。

    亦有産前病瘧,而産後未愈者,最難用藥。

    如柴胡、常山、信砒等,斷不可用。

    今有《經效》草果飲子、生熟飲子,用之有效,謾備檢閱。

    如《易簡方》四獸飲亦可用。

    (男六德補遺) 草果飲子 治婦人産後瘧疾,寒熱相半者,或多熱者。

    宜草果飲子。

     半夏(泡)赤茯苓甘草(炙)草果(炮,去皮)川芎陳皮白芷(各二錢)青皮(去白)良姜紫蘇(各一錢)幹葛(四錢) 上咀,每服三錢重。

    水一大盞,姜三片,棗二個,同煎至七分,去滓。

    當發日,侵早連進三服,無有不安。

     生熟飲子 治産後瘧疾多寒者。

     肉豆蔻草果仁厚樸(生,去粗皮)半夏陳皮甘草大棗(去核)生姜 上八味等分,細锉和勻。

    一半生。

    一半用濕皮紙裹煨令香熟,去紙,與一半生者和勻。

    每服秤五錢重,水二盞,煎至七分,食前一服,食後一服。

     産後蓐勞方論第四 夫産後蓐勞者,此由生産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複;不滿日月,氣血虛羸,将養失所,而風冷客之。

    風冷搏于血氣,則不能溫于肌膚,使人虛乏勞倦,乍卧乍起,顔容憔悴,食欲不消。

    風冷邪氣而感于肺,肺感微寒,故咳嗽口幹,遂覺頭昏,百節疼痛。

    榮衛受于風邪,流注髒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則蓐勞之候也。

     又論曰:婦人因産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心慮。

    緻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石子湯 療産後虛羸喘乏,乍寒乍熱如瘧,四肢疼痛,面色萎黃。

    名為蓐勞。

     豬腎(一雙,去脂膜,四破)香豉(一方無此,有知母)蔥白粳米當歸芍藥(各二兩) 上咀,分為二劑,用水三升,煮取一小碗,去滓,分三服。

    (《廣濟方》無芍藥,有人參) 許仁則方 療産後日淺久坐、視、聽、言語多;或運用氣力,遂覺頭膊、肢節、皮肉痛,乍寒乍熱,此為蓐勞。

     豬腎(一雙,去脂膜,四破)當歸芍藥生姜(各二兩)蔥白(切)桂心(各一兩) 上水八升,煮腎取六升,下藥,煎取二升,分溫為二服。

     胡氏方人參鼈甲散 治婦人産後蓐勞,皆由在産内未滿百日,體中虛損,血氣尚弱,失于将理;或勞動作傷,緻成蓐勞。

    其狀虛羸,乍起乍卧,飲食不消,時有咳嗽,頭目昏痛,發歇無常;夜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拘急,沉困在床,服此大效。

     人參桂心當歸桑寄生白茯苓白芍藥桃仁熟地黃甘草麥門冬(各半兩)續斷(一分)牛膝(三分)鼈甲(炙)黃芪(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先以豬腎一對,去筋膜;以水兩大盞,生姜半分,棗三個,煎至一盞,去豬腎、姜、棗,然後入藥末二錢,入蔥三寸,烏梅一個,荊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

    此藥神妙。

     老孫太保增損柴胡湯 治産後虛羸,發寒熱,飲食少,腹脹方。

    (出《養生必用》) 北柴胡人參甘草半夏陳皮川芎白芍藥(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服。

     熟地黃散 治産後蓐勞,皆由體虛、氣力未複,勞動所緻。

    四肢煩疼,時發寒熱,不思飲食。

     熟幹地黃人參白芍藥白茯苓白術(各一兩)續斷黃芪桂心五味子當歸麥門冬川芎(各三分)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大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白茯苓散 治産後蓐勞。

    蓋緣生産日淺,久坐多語,運動用力,遂緻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狀 白茯苓(一兩)當歸川芎桂心白芍藥黃芪人參(各半兩)熟幹地黃(半兩) 上咀,先以水二盞,入豬腎一雙,去脂膜細切,以生姜三片,棗三枚,煎取一盞;去腎、姜、棗,入藥半兩,煮取七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黃芪丸 治産後蓐勞,寒熱進退,頭目眩痛,百骨節疼酸,氣力羸乏。

    黃芪丸。

     黃芪鼈甲當歸(炒,各一兩)桂心續斷白芍藥川芎牛膝苁蓉沉香柏子仁枳殼(各三分)北五味熟地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食後粥飲吞下四十丸。

     補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