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産後門)
關燈
小
中
大
産後遍身疼痛方論第一
論曰:産後遍身疼痛者何?答曰:産後百節開張,血脈流散,遇氣弱則經絡、分肉之間血多流滞;累日不散,則骨節不利,筋脈急引。
故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也。
若醫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惕,手足厥冷,變生他病。
但服趁痛散除之。
趁痛散方 牛膝(半兩)甘草薤白(各一分)當歸桂心白術黃芪獨活生姜(各半兩) 上咀,每服半兩。
水三盞,煎至盞半,去滓,食前服。
陳無擇評曰:趁痛散不特治産後氣弱血滞,兼能治太陽經感風頭痛、腰背痛,自汗發熱。
若其感寒傷食,憂恐驚怒,皆緻身疼發熱、頭痛,況有蓐勞諸證尤甚,趁痛散皆不能療,不若五積散入醋煎,用卻不妨。
(五積散方見《和劑局方》) 産後腰痛方論第二 論曰:腎主腰腳。
産後腰痛者,為女人腎位系于胞,産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未平複而風冷客之,冷氣乘腰,故令腰痛也。
若寒冷邪氣連滞背脊,則痛久未已;後忽有娠,必緻損動。
蓋胞絡屬腎,腎主腰故也。
療産後風冷,腰痛不可轉。
獨活川芎芍藥桂心續斷生姜桑寄生(各六分)當歸防風(各八分)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分二服。
《廣濟》方 療産後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痛不可轉。
敗醬當歸(各八分)川芎芍藥桂心(各六分) 上咀,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分溫二服。
并忌蔥。
《救急》方 療婦人産後餘血不盡,血流入腰腳疼痛,胸滿氣急,兩脅痛方。
生姜(一斤)淡竹葉(一升,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二服。
《千金》療産後中風,腰背強痛,中風煩熱、苦渴,頭身皆重。
此因風冷所緻及傷寒。
大豆酒方 大豆(五升,炒令煙出) 以酒一升投之,密蓋令溫,去豆,服一升,日夜數服。
卧取微汗,避風。
(亦有加羌活者,亦佳) 生地黃湯方 《廣濟》療産後三日患腰疼,腹中餘血未盡,并手腳疼,不下食。
生地黃汁(一升)芍藥甘草(各二兩)丹參(四兩)蜜(一合)生姜汁(半合) 上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地黃汁、蜜、姜汁,微水煎一、二沸,一服三合,日二夜三。
利一、二行,中間進食,與藥更進服。
陳氏如神湯亦效。
(方見第四卷七論中) 上生料五積散加桃仁煎亦妙。
此藥逐敗血,去風濕。
産後惡露方行,忽然漸少,斷絕不來,腰中重痛,下注兩股,痛如錐刀,刺痛入骨中。
此由血滞于經絡。
不即通之,有大痛處必作癰疽,宜桃仁湯。
恐作癰者,預服五香連翹湯。
桃仁湯方 桃仁(去皮尖)蘇木生地黃(各半兩)虻蟲(去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個)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惡露下,即住服。
五香連翹湯方 (一方有大黃一兩)。
木香沉香丁香乳香麝香升麻獨活桑寄生連翹木通(各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
水二盞,煎至一盞,入竹瀝少許,攪停去滓,溫服。
産後惡露不絕方論第三 夫産後惡露不絕者,由産後傷于經血,虛損不足。
或分解之時,惡血不盡,在于腹中,而髒腑挾于宿冷,緻氣血不調,故令惡露淋瀝不絕也。
《廣濟》方 療婦人産後惡血不絕,崩血不可禁,腹中絞痛,氣息急。
療蓐中三十六疾。
亂發(燒,一兩)阿膠(二兩)代赭幹姜(各三兩)馬蹄(一個,燒)幹地黃(四兩)牛角(五兩,酥炙)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
文仲、葛氏方 療惡露不絕方。
上以鋸截桑木,取屑五指撮,酒服,日三瘥。
療産後洩血不止,無禁度,及治腹痛、胸膈悶。
姜黃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胡氏方雲:姜黃治惡露不止) 療産後血不止,虛羸迨死。
亦治血氣。
(三方并出《産寶》) 蒲黃(二兩)水二升,煎取八合,頓服。
獨聖湯 療産後亡血過多,心腹徹痛,然後血下,久而不止。
亦治赤白帶下,年深諸藥不能療者,良驗。
此京師祝景助教方。
貫衆(狀如刺猬者一個,全用、不锉斷,隻揉去毛,花萼用之)。
上用好醋蘸濕,慢火炙令香熟,候冷,為細末。
用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
療産後七、八日,惡露不止。
敗醬當歸(各六分)芍藥續斷(各八分)川芎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幹,十二分) 上細锉,以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頓服。
《養生必用》方 治産後虛羸,臍腹冷痛,淋露不止;或惡物不下方。
(《養生必用》) 當歸白芍藥甘草幹姜桂心熟地黃蒲黃(各半兩)黑豆(一兩,炒)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二錢,食前服,米飲亦可。
似黑神散。
牡蛎散 治産後惡露淋瀝不絕,心悶短氣,四肢乏弱,不思飲食,頭目昏重,五心煩熱,面黃體瘦。
牡蛎川芎熟地黃白茯苓龍骨(各一兩)續斷當歸(炒)艾葉(酒炒)人參五味子地榆(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中盞,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産後惡露不下方論第四 夫惡露不下者,由産後髒腑勞傷,氣血虛損。
或胞絡挾于宿冷;或産後當風取涼,風
故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也。
若醫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惕,手足厥冷,變生他病。
但服趁痛散除之。
趁痛散方 牛膝(半兩)甘草薤白(各一分)當歸桂心白術黃芪獨活生姜(各半兩) 上咀,每服半兩。
水三盞,煎至盞半,去滓,食前服。
陳無擇評曰:趁痛散不特治産後氣弱血滞,兼能治太陽經感風頭痛、腰背痛,自汗發熱。
若其感寒傷食,憂恐驚怒,皆緻身疼發熱、頭痛,況有蓐勞諸證尤甚,趁痛散皆不能療,不若五積散入醋煎,用卻不妨。
(五積散方見《和劑局方》) 産後腰痛方論第二 論曰:腎主腰腳。
産後腰痛者,為女人腎位系于胞,産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未平複而風冷客之,冷氣乘腰,故令腰痛也。
若寒冷邪氣連滞背脊,則痛久未已;後忽有娠,必緻損動。
蓋胞絡屬腎,腎主腰故也。
療産後風冷,腰痛不可轉。
獨活川芎芍藥桂心續斷生姜桑寄生(各六分)當歸防風(各八分)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分二服。
《廣濟》方 療産後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痛不可轉。
敗醬當歸(各八分)川芎芍藥桂心(各六分) 上咀,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分溫二服。
并忌蔥。
《救急》方 療婦人産後餘血不盡,血流入腰腳疼痛,胸滿氣急,兩脅痛方。
生姜(一斤)淡竹葉(一升,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二服。
《千金》療産後中風,腰背強痛,中風煩熱、苦渴,頭身皆重。
此因風冷所緻及傷寒。
大豆酒方 大豆(五升,炒令煙出) 以酒一升投之,密蓋令溫,去豆,服一升,日夜數服。
卧取微汗,避風。
(亦有加羌活者,亦佳) 生地黃湯方 《廣濟》療産後三日患腰疼,腹中餘血未盡,并手腳疼,不下食。
生地黃汁(一升)芍藥甘草(各二兩)丹參(四兩)蜜(一合)生姜汁(半合) 上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地黃汁、蜜、姜汁,微水煎一、二沸,一服三合,日二夜三。
利一、二行,中間進食,與藥更進服。
陳氏如神湯亦效。
(方見第四卷七論中) 上生料五積散加桃仁煎亦妙。
此藥逐敗血,去風濕。
産後惡露方行,忽然漸少,斷絕不來,腰中重痛,下注兩股,痛如錐刀,刺痛入骨中。
此由血滞于經絡。
不即通之,有大痛處必作癰疽,宜桃仁湯。
恐作癰者,預服五香連翹湯。
桃仁湯方 桃仁(去皮尖)蘇木生地黃(各半兩)虻蟲(去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個)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惡露下,即住服。
五香連翹湯方 (一方有大黃一兩)。
木香沉香丁香乳香麝香升麻獨活桑寄生連翹木通(各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
水二盞,煎至一盞,入竹瀝少許,攪停去滓,溫服。
産後惡露不絕方論第三 夫産後惡露不絕者,由産後傷于經血,虛損不足。
或分解之時,惡血不盡,在于腹中,而髒腑挾于宿冷,緻氣血不調,故令惡露淋瀝不絕也。
《廣濟》方 療婦人産後惡血不絕,崩血不可禁,腹中絞痛,氣息急。
療蓐中三十六疾。
亂發(燒,一兩)阿膠(二兩)代赭幹姜(各三兩)馬蹄(一個,燒)幹地黃(四兩)牛角(五兩,酥炙)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
文仲、葛氏方 療惡露不絕方。
上以鋸截桑木,取屑五指撮,酒服,日三瘥。
療産後洩血不止,無禁度,及治腹痛、胸膈悶。
姜黃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胡氏方雲:姜黃治惡露不止) 療産後血不止,虛羸迨死。
亦治血氣。
(三方并出《産寶》) 蒲黃(二兩)水二升,煎取八合,頓服。
獨聖湯 療産後亡血過多,心腹徹痛,然後血下,久而不止。
亦治赤白帶下,年深諸藥不能療者,良驗。
此京師祝景助教方。
貫衆(狀如刺猬者一個,全用、不锉斷,隻揉去毛,花萼用之)。
上用好醋蘸濕,慢火炙令香熟,候冷,為細末。
用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
療産後七、八日,惡露不止。
敗醬當歸(各六分)芍藥續斷(各八分)川芎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幹,十二分) 上細锉,以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頓服。
《養生必用》方 治産後虛羸,臍腹冷痛,淋露不止;或惡物不下方。
(《養生必用》) 當歸白芍藥甘草幹姜桂心熟地黃蒲黃(各半兩)黑豆(一兩,炒)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二錢,食前服,米飲亦可。
似黑神散。
牡蛎散 治産後惡露淋瀝不絕,心悶短氣,四肢乏弱,不思飲食,頭目昏重,五心煩熱,面黃體瘦。
牡蛎川芎熟地黃白茯苓龍骨(各一兩)續斷當歸(炒)艾葉(酒炒)人參五味子地榆(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中盞,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産後惡露不下方論第四 夫惡露不下者,由産後髒腑勞傷,氣血虛損。
或胞絡挾于宿冷;或産後當風取涼,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