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九 (産後門)

關燈
上用水六升,煮取三升,下竹瀝,更煎取二升,溫分三服。

     療産後心驚、中風。

     防風當歸茯苓防己麻黃(各八分)秦艽人參川芎獨活白藓皮甘草白薇(各六分)石膏(十二分)竹瀝(二升) 上水七升,先煮麻黃,掠去沫,下諸藥;入竹瀝,煎取二升半,去滓,溫分三服。

    忌菘菜、豬肉、生冷。

     茯苓散 療産後狂語,志意不定,精神昏亂,心氣虛,風邪所緻。

     茯苓(一方使茯神)生地黃(十二分)遠志白薇龍齒(各十分)防風人參獨活(各八分,同為末) 上以銀一大斤、水一鬥五升,煎取七升,下諸藥;煎取三升,溫分三服,忌如前。

    一方治産後風邪所幹,心神恍惚,志意不定,加荊芥八分,甘草五分。

     療産後心虛,忪悸不定,亂語錯誤,精神恍惚不主,當由心虛所緻。

     人參甘草芍藥當歸生姜(各八分)遠志茯苓(各十分)桂心(六分)麥門冬大棗(各十二分) 上為散,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

     産後中風恍惚方論第四 夫産後中風恍惚者,由心主血,血氣通于榮衛、髒腑,遍循經絡。

    産則血氣俱傷,髒腑皆虛,心不能統于諸髒,榮衛不足,即為風邪所乘,則令心神恍惚不定也。

     《千金》方 療産後暴苦,心悸不定,言語錯亂,恍惚,皆因心虛所緻。

     茯苓(三兩)芍藥(二兩)甘草桂心當歸(各一兩)生姜(六分)麥門冬(一升)大棗(三十枚) 上為散,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作兩服,食後。

     《經效》方 療産後心虛忪悸,志意不定,煩躁恍惚。

     茯神當歸黃芩麥門冬(去心)甘草人參芍藥酸棗仁白藓皮(各三兩)大棗(七個) 上為粗末,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溫服。

     天麻丸 療産後中風,恍惚、語澀,四肢不利。

     天麻朱砂防風羌活(各一兩)僵蠶(三分,炒)幹蠍(炒)白附子(炮裂)五靈脂(各半兩)雄雀糞(炒)牛黃(各一分) 上為末,糯米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以薄荷酒研十五丸服之。

     産後所下過多虛極生風方論第五 論曰:産後所下過多,虛極生風者何?答曰:婦人以榮血為主,因産血下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此但虛極生風也。

    如此則急服濟危上丹,若以風藥治之則誤矣。

     濟危上丹方 乳香(研)五靈脂硫黃玄精石(同研極細)阿膠卷柏(生)桑寄生陳皮(各等分) 上将前四味同研停,于銀石器内微火炒,勿焦了;再研極細,複入餘藥為末;用生地黃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或當歸酒送下。

     産後虛汗不止方論第六 夫虛汗不止者,由陰氣虛而陽氣加之,裡虛表實,陽氣獨發于外,故汗出也。

    血為陰,産則傷血,是為陰氣虛也;氣為陽,其氣實者,陽加于陰,故令汗出。

    而陰氣虛弱不複者,則汗出不止也。

    凡産後血氣皆虛,故多汗也,因之遇風則變為痙。

    縱不成痙,則虛乏短氣,身體柴瘦,唇口幹燥,久則經水斷絕,由津液竭故也。

    (亦可就第三卷第六論中求之) 麻黃根散 治産後虛汗不止。

     當歸黃芪麻黃根牡蛎(煅為粉)人參粉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又方 當歸黃芪(各一兩)麻黃根(二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千金》方 療産後風,虛汗出不止,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

     甘草(炙,一兩)附子(半個,炮,去皮臍)桂心芍藥(各一兩半)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生姜四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忌豬肉、冷水、生蔥等物。

     《經效》方 療産後汗出不止。

     黃芪(十二分)白術牡蛎茯苓防風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八分)大棗(七個) 上咀,水二升,煎取七合,去滓,空心分溫兩服。

     又療産後血氣暴虛,汗出。

     淡竹葉煎湯三合,微溫服之,須臾再服。

     又方 馬齒苋研取汁三大合。

    (如無,幹者亦可) 上煮一沸,投蜜一匙令停,頓服。

     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