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求嗣門

關燈
杜衡,用牡蛎三分熬。

    《延年方》同前。

    崔氏有桔梗、桂、丹參(各三分) 《千金翼》白薇丸 主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療。

     白薇車前子(各三分)當歸川芎蛇床子(各四分)太一餘糧(六分)紫石英菴子石膏藁本卷柏(各五分)澤蘭葉覆盆子桃仁(熬)麥門冬白芷人參(各六分)桂心蒲黃(各十分)幹姜椒(炒出汗)細辛幹地黃(各十二分)白茯苓赤石脂遠志白龍骨(各八分)橘皮(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服十五丸,日再增至四、五十丸,以知為度。

    忌驢、馬、豬、雞、魚、蒜及前所忌。

    覺有身即止。

    藥宜秘之,勿妄傳也。

     《經心錄》茱萸丸 療婦人陰寒,十年無子者。

     吳茱萸川椒(各一升)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綿裹内陰中,日再易,無所下,但開子髒,令陰溫即有子也。

     紫石英丸 紫石英阿膠當歸川芎赤芍藥川續斷(各一兩)鹿茸白術桂心(各半兩)柏子仁(二兩)熟地黃(三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

    兼治虛中有熱,頭目旋暈,足如履空,嘔吐不食,月水不調,或多或少,皆虛候也。

    久服能生發,令人有子;更治虛悸,常若憂思,皆心血不足,血室虛所緻也。

     溫隐居求嗣保生篇方論第五 昔東京有一焦公,因三世無嫡嗣,遂為商旅遊玩名山,尋訪至人,問其因果。

    遂至京都見一老僧,聲清而遠,目視精光,請教談論,話言甚異,故就齋而坐。

    僧曰:有何所谕?焦曰:貧家三世無嫡嗣奈何?僧曰:無嗣者有三:一、祖宗無德,自身無行;二、夫妻年命恐犯禁忌;三、精神不守,妻妾血寒。

    焦公曰:自身無行,夫妻年命,皆可受持;若妻妾血寒,有何法術?再拜告曰:願聞一言。

    僧曰:不難。

    先修德,後修身,三年之後可到五台山,當授異方。

    說畢忽不見。

    焦公自遇老僧之後,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

    遇人臨難者,效觀音之救;若見物垂死者,助上帝之好生,行恩布德,如此三年。

    竟往五台山尋訪老僧,數日不見,方回歸,忽見行童手持一書,言曰:老師傳語大夫,功成行滿回宅,合藥志誠服之,富貴子孫随念降生。

     焦公曰:但得嫡子足矣,何望貴子乎!于是随生焦員外。

    後員外養子不肖。

    歎曰:有何損德如是。

    忽遇一道人雲:汝有憂色,何不往五台山見老僧。

    焦氏反省,遂往五台山訣其因果。

    至五台山,不見老僧,隻見行童,曰:老師昨日言,員外今日到山,令行童相接。

    再三傳語,何必來問,但依父行,愚者自賢爾,後必生賢德子孫。

    焦氏曰:豈愚子反賢乎?行童曰:昔窦氏五子,皆不全形,後行恩布德,悉皆如故,積德報應,皆登科第。

    焦氏拜謝而歸,奉行雕版,印施方書。

    不及二十年,富貴子孫數人。

    長子橫金,出入金門。

    後人收得行狀,及方受持行,用求藥者,獲其子孫,皆有德行。

    餘躬受此方,不敢緘默,并錄篇論,以告諸賢,庶不緻堙沒耳。

    方具于後。

     續嗣降生丹 治婦人禀受氣弱,胎髒虛損,子宮冷憊,血寒痼冷,難成子息,功效如神。

     當歸桂心龍齒烏藥(真天台者佳)益智杜仲石菖蒲吳茱萸(各一兩半)茯神川牛膝秦艽細辛苦桔梗半夏防風白芍藥(各三分)幹姜(一兩,半生半炒)附子(一隻重八錢者,臍心作一竅如皂子大,入朱砂一錢重,濕面裹煨)川椒(二兩,湯浸半日,焙)牡蛎(一大片,要取漳、泉二州者,卻用學堂童子小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換,取出用硫黃末一兩,米醋塗遍,卻用皮紙裹,又用米醋浸令紙濕,鹽泥厚固濟幹,用炭五斤煅,每遇合藥入二兩,餘者留後次合藥用) 上為細末,取附子、内朱砂别研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百丸。

    空心,淡醋、溫酒、鹽湯皆可下,一日二服。

     此藥及療男子精寒不固,陽事衰弱,白濁夢洩。

    及治婦人血虛帶下,肌瘦寒熱。

    但是男女諸虛百損,客熱盜汗,氣短乏力,面無顔色,飲食少味,并皆治之。

    更有奇效,難以具述。

    受持君子,宜預行善及方便,卻服此藥,無不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