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不能使間, 陳皥曰:仁者有恩以及人,義者得宜而制事。

    主将者既能仁結而義使,則間者盡心而觇察,樂為我用也。

    孟氏曰:太公曰:仁義者,則賢者歸之。

    賢者歸之,則其間可用也。

    梅堯臣曰:撫之以仁,示之以義,則能使。

    王晳曰:七結其心,義激其節;弁義使人,有何不可?張預曰:仁則不愛爵賞,義則果次無疑。

    既啗以厚利,又待以至誠,則間者竭力。

     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杜牧曰:間亦有利於财寶,不得敵之實情,但将虛辭以赴我約,此須用心淵妙,乃能酌其情僞虛實也。

    杜佑曰:用意密而不漏。

    梅堯臣曰:防間反為敵所使,思慮故宜幾微臻妙。

    王晳曰:謂間者必性識微妙,乃能得所間之事實。

    張預曰:間以利害來告,須用心淵微精妙,乃能察其真僞。

     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杜牧曰:言每事皆須先知也。

    梅堯臣曰:微之又微,則何所不知。

    王晳曰:丁甯之,當事事知敵之情也。

    張預曰:密之又密,則事無巨細,皆先知也。

     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杜牧曰:告者非誘間者,則不得知間者之情,殺之可也。

    陳皥曰:間者未發其事,有人來告,其聞者、所告者亦與間者俱殺以滅口,無令敵人知之。

    梅堯臣曰:殺間者,惡其洩;殺告者,滅其言。

    何氏曰:兵謀大事,洩者當誅;告人亦殺,恐傳諸衆。

    張預曰:間敵之事,謀定而未發,忽有聞者來告,必與間俱殺之,一惡其洩,一滅其口。

    秦已間趙不用廉頗,秦乃以白起為将,令軍中曰:有洩武安君将者,斬。

    此是已發其事,尚不欲洩,況未發乎?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李筌曰:知其姓名,則易取也。

    杜牧曰:凡欲攻戰,先須知敵所用之人賢愚巧拙,則量材以應之。

    漢王遣韓信、曹參、灌嬰擊魏豹,問曰:魏大将誰也?對曰:柏直。

    漢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

    騎将誰也?曰:馮敬。

    曰:是秦将馬無擇子也;雖賢,不能當灌嬰。

    步卒将誰也?曰:項它。

    曰:是不能當曹參。

    吾無患矣。

    陳皥曰:此言敵人左右姓名,必須我先知之。

    或敵使間來,我當使間去,若不知其左右姓名,則不能成間者之說。

    漢高伐秦,至嶢關。

    張良曰:吾聞其将賈竪爾,可以利啗之。

    又曰:其将雖曰欲和,其軍士未肯,不如因其懈而擊之。

    乃進兵擊破之。

    又宋華元夜登子反之床,以告宋病,若非素知門人、合人、左右姓名,先使間導之,又何由得登其床也?杜佑曰:守,謂官守職任者;谒,告也,主告事者也;門者,守門者也;舍人,守舍之人也。

    必先知之為親舊,有急則呼之;則不可不知,亦因此知敵之情。

    梅堯臣曰:凡敵之左右前後之姓名,皆須審省,而令吾間先知,則吾間可行矣。

    王晳曰:不可臨事求也。

    張預曰:守将,守官任職之将也;谒者,典賓客之官也;門者,阍吏也;舍人,守舍之人也。

    凡欲擊其軍,欲攻其城,欲殺其人,必先知此左右之姓名則可也。

    欲港入其軍,則呼其姓名而往。

    若華元夜登子反之床,以告宋病。

    杜元凱注引此文,謂元用此術得以自通是也。

    又漢高祖入韓信卧内,取其印,亦迹之。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 杜佑曰:含,居止也。

    令吾人遺以重利,複遇而舍之,則可令詭其辭。

     故反間可得而用也。

     曹操曰:舍,居止也。

    杜牧曰:敵間之來,必誘以厚利,而止舍之,使為我反間也。

    杜佑曰:故能取敵之間而用之。

    梅堯臣曰:必探索知敵之來間者,因而利誘之,引而舍止之,然後可為我反間也。

    王晳曰:此留敵間以詢其情者也。

    必馑舍之,曲為辯說,深緻情愛,然後啗以大利,威以大刑,自非至忠於其君王者,皆為我用矣。

    張預曰:索,求也。

    求敵間之來窺我者,因以厚利誘導而館舍之,使反為我間也。

    言舍之者,謂稽留其使也。

    淹延既久,論事必多,我因得察敵之情。

    下文言四間皆因反間而知,非久留其人,極論其事,則何以悉知? 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内間可得而使也; 杜牧曰:若敵間以利導之,尚可使為我反間,因此乃知厚利亦可使鄉間、内間也。

    此言使間非利不可。

    故上文雲:相守數年,争一日之勝, 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情者,不仁之至也。

    下文皆伺其義也。

    陳皥曰:此說疏也。

    言敵使間來,以利啗之,誘令止舍,因得敵之情。

    因間、内間,可使反間誘而使之。

    杜佑曰:因反敵間而知敵情,鄉間者皆可得使。

    梅堯臣曰:其國人之可使者,其官人之可用者,皆因反間而知之。

    張預曰:因是反間,知彼鄉人之貪利者,官人之有隙者,誘而使之。

     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诳事,可使告敵; 張預曰:因是反間,知彼可诳之事,使死間往告之。

     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

     杜牧曰:可使往來如期。

    陳皥曰:言五間皆循環相因,惟生間可使如期。

    杜佑曰:因诳事而知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