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而伏。

    超順風縱火,虜衆驚亂,衆悉燒死。

    蜀龐統勸劉備襲益州牧劉璋,備曰:此大事,不可倉卒。

    及璋使備擊張魯,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寶,欲以東行。

    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備因激怒其衆曰:吾為益州征強敵,師徒勤瘁,不遑甯居。

    今積帑藏之财,而怯於賞功,望士大夫為出死力戰,其可得乎。

    由是相與破璋。

    張預曰:激吾士卒,使上下同怒,則敵可殺。

    尉缭子曰:民之所以戰者,氣也。

    謂氣怒則人人自戰。

     取敵之利者,貨也。

     曹操曰:軍無财,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李荃曰:利者,益軍實也。

    杜牧曰:使士見取敵之利者,貨财也。

    謂得敵之貨财,爻以賞之,使人皆有欲,各自為戰。

    後漢荊州刺史度尚,讨桂州賊帥蔔陽、潘鴻等,入南海,破其三屯,多獲珍寶,而鴻等黨聚猶衆,士卒驕富,莫有阙志。

    尚曰:蔔陽、潘鴻作賊十年,皆習於攻守,當須諸郡并力可攻之,今軍恣聽射獵。

    兵士喜悅,大小相與從禽。

    尚乃密使人潛焚其營,珍積皆盡,獵者來還,莫不泣涕。

    尚曰:蔔陽等财貨,足富數世,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衆聞,鹹憤踴願戰。

    尚令秣馬萍食,明晨徑赴賊屯,陽、鴻不設備,史士乘銳,遂破之。

    此乃是也。

    孟氏同杜牧注。

    杜佑曰:人知勝敵有厚賞之利,則冒白刃,當矢石,而樂以進戰者,皆貨财酬勳賞勞之誘也。

    梅堯臣曰:殺敵則激吾人以怒,取敵則利吾人以貨。

    王哲曰:謂設厚賞耳。

    若使衆責利自取,則或違節制耳。

    張預曰:以貨啗士,使人自為戰,則敵利可取。

    故曰:重賞之下,叉有勇夫。

    皇朝太祖命将伐蜀,谕之曰:所得州邑當與我傾竭帑庫以飨土卒;國家所欲,惟土疆耳。

    於是将吏死戰,所至皆下,遂平蜀。

     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 曹操曰:以車戰能得敵車十乘已上,賞賜之。

    不言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者賞之,而言賞得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車之卒也。

    陳車之法: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車為官,卒長一人;車滿十乘,将史二人。

    因而用之,故别言賜之,欲使将恩下及也。

    或曰:言使自有車十乘已上與敵戰,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已下,雖一乘獨得,餘九乘皆賞之,所以率進勵士也。

    李荃曰:重賞而勸進也。

    杜牧曰:夫得車十乘已上者,蓋衆人用命之所緻也。

    若褊賞之,則力不足。

    與其所獲之車,公家仍自以财貨,賞其唱謀先登者,此所以勸勵士卒。

    故上文雲,取敵之利者,貨也。

    言十乘者,舉其綱目也。

    賈林曰:勸未得者,使自勉也。

    梅堯臣曰:褊賞則難周,故獎一而勸百也。

    王哲曰:以财賞其所先得之卒。

    張預曰:車一乘,幾七十五人。

    以車與敵戰,吾士卒能獲敵車十乘已上者,吾士卒鈴不下千餘人也。

    以其人衆,故不能褊賞,但以厚利賞其陷陳先獲者,以勸餘衆。

    古人用兵,鈴使車奪車,騎奪騎,步奪步。

    故吳起與秦人戰,令三軍曰: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

     而更其旌旗, 曹操曰:與吾同也。

    李荃曰:惡色與吾同。

    賈林曰:令不識也。

    張預曰:變敵之色,令與己同。

     車雜而乘之, 曹操曰:不獨任也。

    李荃曰:夫降虜之旌旗,必更其色,而雜其事,車乃可用也。

    杜牧曰:士卒自獲敵車,任雜然自乘之,官不錄也。

    梅堯臣曰:車許雜乘,旗無因故。

    王誓曰:謂得敵車,可與我車雜用之也。

    張預曰:己車與敵車參雜而用之,不可獨任也。

     卒善而養之, 張預曰:所獲之卒,鈴以恩信撫養之,俾為我用。

     是謂勝敵而益強。

     曹操曰:益己之強。

    李荃曰:後漢光武破銅馬賊於南陽,虜衆數萬,各配部曲,然人心未安。

    光武令各歸本營,乃輕行其問以勞之。

    相謂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於是漢益振。

    則其義也。

    杜牧曰:得敵卒也,因敵之資,益己之強。

    梅堯臣曰:獲卒則任其所長,養之以恩,爻為我用也。

    王哲曰:得敵卒則養之,與吾卒同?善者,謂勿侵辱之也。

    若厚撫初附,或失人心。

    何氏曰:因敵以勝敵,何往不強。

    張預曰:勝其敵,而獲其車與卒,既為我用,則是增已之強。

    光武推赤心,人人投死之類也。

     故兵貴勝,不貴久。

     曹操曰:久則不利。

    兵猶火也,不戢将自焚也。

    孟氏曰:貴速勝疾還也。

    梅堯臣曰:上所言,皆責速也。

    速則省财用、息民力也。

    何氏曰:孫子首尾言兵久之理,蓋知兵不可玩,武不可黩之深也。

    張預曰:久則師老财竭,易以生變,故但貴其速勝疾歸。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曹操曰:将賢則國安也。

    李荃曰:将有殺伐之權,威欲卻敵,人命所系,國家安危,在於此矣。

    杜牧曰:民之性命,國之安危,皆由於将也。

    梅堯臣曰:此言任将之重。

    王哲曰:将賢則民保其生,而國家安矣;否則民被毒殺,而國家危矣。

    明君任屬,可不精乎。

    何氏曰:民之性命,國之治亂,皆主於将;将之村難,古今所息也。

    張預曰:民之死生,國之安危,系乎将之賢否。

     孫子注解卷之二竟 #1『牛」據宋本十一家注補。

     #2『達」宋本遠作『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