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孫子注解卷之三
謀攻篇
曹操曰:欲攻敵,必先謀。
李筌曰:合陳為戰,圍城曰攻,以此篇次戰之下。
杜牧曰:廟堂之上,計算已定,戰争之具,糧食之費,悉已用備,可以謀攻。
故曰謀攻也。
王晳曰:謀攻敵之利害,當全策以取之,不銳於伐兵攻城也。
張預曰:計議已定,戰具已集,然後可以智謀攻,故次作戰。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距其城郭,絕其内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其次也。
李筌曰:不貴殺也。
韓信虜魏王豹,擒夏說,斬成安君,此為破國者。
及用廣武君計,北首燕路,遣一介之使,奉咫尺之書,燕後風而靡,則全國也。
賈林曰:全得其國,我國亦全,乃為上。
杜佑曰:敵國來服為上,以擊破為次。
王晳曰:若韓信舉燕是也。
何氏曰:以方略氣勢,令敵人以國降,上策也。
張預曰:尉缭子曰:講武料敵,使敵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此道勝也。
破軍殺将,乘堙發機,會衆奪地,此力勝也。
然則所謂道勝、力勝者,即全國、破國之謂也。
夫吊民伐罪,全勝為上;為不得已而至於破,則其次也。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曹操、杜牧曰:司馬法曰:一萬五千五百人為軍。
何氏曰:降其城邑,不破我軍也。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為旅。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一校巳上,至一百人也。
李筌曰:百人已上為卒。
杜佑曰:一校下至百人也。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已下至五人。
李筌曰:百人已下為伍。
杜牧曰:五人為伍。
梅堯臣曰:謀之大者全得之。
王晳曰:國軍卒伍,不間小大,全之則威德為優,破之則威德為劣。
何氏曰:自軍至伍,皆次序上下言之。
此意以策略取之為妙,不惟一軍,至於一伍,不可不全。
張預曰:周制,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百人為卒,五人為伍。
自軍至伍,皆以不戰而勝之為上。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而戰自屈,勝善也。
李筌曰:以計勝敵也。
陳曍曰:戰必殺人故也。
賈林曰:兵威遠振,全來降伏,斯為上也;詭詐為謀,摧破敵衆,殘人傷物,然後得之,又其次之。
杜佑曰:未戰而敵自屈服。
梅堯臣曰:惡乎殺傷殘害也。
張預曰:戰而後#1能勝,必多殺傷,故雲非善。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而敵自屈服。
杜牧曰:以計勝敵。
陳皥曰:韓信用李左車之計,馳咫尺之書,不戰而下燕城也。
孟氏曰:重廟勝也。
王晳曰:兵貴伐謀,不務戰也。
何氏曰:後漢王霸讨周建、蘇茂,既戰歸營,賊複聚挑戰,霸堅卧不出。
方飨士作倡樂,茂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
軍吏曰:茂已破,今易擊。
霸曰:不然。
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挑戰以徼一時之勝。
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兵,善之善也。
茂乃引退。
張預曰:明賞罰,信号令,完器械,練士卒,暴其所長,使敵從風而靡,則為大善。
若吳王黃池#2之會,晉人畏其有法而服之者是也。
故上兵伐謀, 曹操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
李筌曰:伐其始謀也。
後漢寇恂圍高峻,峻遣謀臣皇甫文谒恂,詞禮不屈。
恂斬之,報峻曰:軍師無禮,已斬之。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峻即日開壁而降。
諸将曰:敢問殺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心腹,其取謀者。
留之則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所謂上兵伐謀。
諸将曰:非所知也。
杜牧曰:晉平公欲攻齊,使範昭往觀之,景公觞之。
酒酣,範昭請君之樽酌。
公曰:寡人之樽進客。
範昭已飲,晏子徹樽更為酌。
範昭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奏成周之樂乎?吾為舞之。
太師曰:瞑臣不習。
範昭趨#3出。
景公曰:晉,大國也,來觀吾政。
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觀範昭非陋於禮者;且欲慙於國,臣故不從也。
太師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惟人主舞之;今範昭人臣,而欲舞天子樂,臣故不為也。
範昭歸報晉平公曰:齊未可伐。
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
仲尼曰:不越樽俎之間,而折沖千裡之外,晏子之謂也。
春秋時,秦伐晉,晉将趙盾禦之。
上軍佐臾骈曰: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
秦人欲戰,秦伯謂士會曰:若何而戰?對曰: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骈,必實為此謀,将以老我師也。
趙有側室日穿,晉君之壻也,有寵而弱,不在軍事,好勇而狂,且惡臾骈之佐上軍。
若使輕者肆焉其可。
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返,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将何俟焉。
軍史曰:将有待也。
穿曰:我不知謀,将獨出。
乃以其屬出。
趙盾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而退。
夫晏子之對,是敵人将謀伐我,我先伐其謀,故敵人不得而伐我。
士會之對,是我将謀伐敵,敵人有謀拒我,乃伐其謀,敵人不得與我戰。
斯二者,皆伐謀也。
故敵欲謀我,伐其未形之謀;我若伐敵,敗其已成之計,固非止於一也。
孟氏曰:九攻九拒,是其謀也。
杜佑曰:敵方設謀,欲舉衆師,伐而抑之,是其上。
故太公雲,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也。
梅堯臣曰:以智勝。
王晳曰:以智謀屈人最為上。
何氏曰:敵始謀攻我,我先攻之,易也。
揣知敵人謀之趣向,因而加兵,攻其彼心之發也。
張預曰:敵始發謀,我從而攻之,彼必喪計而屈服,若晏子之沮範昭是也。
或曰:伐謀者,用謀以伐人也,言以奇策秘筭,取勝於不戰,兵之上也。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将合也。
李筌曰:伐其始交也。
蘇秦約六國不事秦,而秦閉關十五年,不敢窺山東也。
杜牧曰:非止将合而巳,合之者皆可伐也。
張儀願獻秦地六百裡於楚懷王,請絕齊交,随何於鲸布坐上殺楚使者,以絕項羽。
曹公與韓遂交馬語,以疑馬超。
高洋以蕭深明請和於梁,以疑侯景,終陷台城。
此皆伐交。
權道變化,非一途也。
陳皥曰:或雲敵已興師交合,伐而勝之,是其次也。
若晉文公敵宋,攜離曹、衛也。
孟氏曰:交合強國,敵不敢謀。
梅堯臣曰:以威勝。
王晳曰:謂未能全屈敵謀,當且間其交,使之解散。
彼交則事钜敵堅,彼不交則事小敵脆也。
何氏曰:杜稱已上四事,乃親而離之之義也。
伐交者,兵欲交合,設疑兵以懼之,使進退不得,因來屈服。
旁鄰既為我援,敵不得不孤弱也。
張預曰:兵将交戰,将合則伐之。
傳曰:先人有奪人之心。
謂兩軍将合,則先薄之,孫叔敖之敗晉師,廚人濮之破華氏是也。
或曰:伐交者,用交以伐人也。
言欲舉兵伐敵,先結鄰國為掎角之勢,則我強而敵弱。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已成也。
李筌曰:臨敵對陳,兵之下也。
賈林曰:善於攻取,舉無遺策,又其次也。
故太公曰:争勝於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
梅堯臣曰:以戰勝。
王晳曰:戰者危事。
張預曰:不能敗其始謀,破其将合,則犀利兵器以勝之。
兵者,器械之總名也。
太公曰:必勝之道,器械
李筌曰:合陳為戰,圍城曰攻,以此篇次戰之下。
杜牧曰:廟堂之上,計算已定,戰争之具,糧食之費,悉已用備,可以謀攻。
故曰謀攻也。
王晳曰:謀攻敵之利害,當全策以取之,不銳於伐兵攻城也。
張預曰:計議已定,戰具已集,然後可以智謀攻,故次作戰。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距其城郭,絕其内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其次也。
李筌曰:不貴殺也。
韓信虜魏王豹,擒夏說,斬成安君,此為破國者。
及用廣武君計,北首燕路,遣一介之使,奉咫尺之書,燕後風而靡,則全國也。
賈林曰:全得其國,我國亦全,乃為上。
杜佑曰:敵國來服為上,以擊破為次。
王晳曰:若韓信舉燕是也。
何氏曰:以方略氣勢,令敵人以國降,上策也。
張預曰:尉缭子曰:講武料敵,使敵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此道勝也。
破軍殺将,乘堙發機,會衆奪地,此力勝也。
然則所謂道勝、力勝者,即全國、破國之謂也。
夫吊民伐罪,全勝為上;為不得已而至於破,則其次也。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曹操、杜牧曰:司馬法曰:一萬五千五百人為軍。
何氏曰:降其城邑,不破我軍也。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為旅。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一校巳上,至一百人也。
李筌曰:百人已上為卒。
杜佑曰:一校下至百人也。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已下至五人。
李筌曰:百人已下為伍。
杜牧曰:五人為伍。
梅堯臣曰:謀之大者全得之。
王晳曰:國軍卒伍,不間小大,全之則威德為優,破之則威德為劣。
何氏曰:自軍至伍,皆次序上下言之。
此意以策略取之為妙,不惟一軍,至於一伍,不可不全。
張預曰:周制,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百人為卒,五人為伍。
自軍至伍,皆以不戰而勝之為上。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而戰自屈,勝善也。
李筌曰:以計勝敵也。
陳曍曰:戰必殺人故也。
賈林曰:兵威遠振,全來降伏,斯為上也;詭詐為謀,摧破敵衆,殘人傷物,然後得之,又其次之。
杜佑曰:未戰而敵自屈服。
梅堯臣曰:惡乎殺傷殘害也。
張預曰:戰而後#1能勝,必多殺傷,故雲非善。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而敵自屈服。
杜牧曰:以計勝敵。
陳皥曰:韓信用李左車之計,馳咫尺之書,不戰而下燕城也。
孟氏曰:重廟勝也。
王晳曰:兵貴伐謀,不務戰也。
何氏曰:後漢王霸讨周建、蘇茂,既戰歸營,賊複聚挑戰,霸堅卧不出。
方飨士作倡樂,茂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
軍吏曰:茂已破,今易擊。
霸曰:不然。
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挑戰以徼一時之勝。
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兵,善之善也。
茂乃引退。
張預曰:明賞罰,信号令,完器械,練士卒,暴其所長,使敵從風而靡,則為大善。
若吳王黃池#2之會,晉人畏其有法而服之者是也。
故上兵伐謀, 曹操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
李筌曰:伐其始謀也。
後漢寇恂圍高峻,峻遣謀臣皇甫文谒恂,詞禮不屈。
恂斬之,報峻曰:軍師無禮,已斬之。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峻即日開壁而降。
諸将曰:敢問殺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心腹,其取謀者。
留之則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所謂上兵伐謀。
諸将曰:非所知也。
杜牧曰:晉平公欲攻齊,使範昭往觀之,景公觞之。
酒酣,範昭請君之樽酌。
公曰:寡人之樽進客。
範昭已飲,晏子徹樽更為酌。
範昭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奏成周之樂乎?吾為舞之。
太師曰:瞑臣不習。
範昭趨#3出。
景公曰:晉,大國也,來觀吾政。
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觀範昭非陋於禮者;且欲慙於國,臣故不從也。
太師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惟人主舞之;今範昭人臣,而欲舞天子樂,臣故不為也。
範昭歸報晉平公曰:齊未可伐。
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
仲尼曰:不越樽俎之間,而折沖千裡之外,晏子之謂也。
春秋時,秦伐晉,晉将趙盾禦之。
上軍佐臾骈曰: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
秦人欲戰,秦伯謂士會曰:若何而戰?對曰: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骈,必實為此謀,将以老我師也。
趙有側室日穿,晉君之壻也,有寵而弱,不在軍事,好勇而狂,且惡臾骈之佐上軍。
若使輕者肆焉其可。
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返,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将何俟焉。
軍史曰:将有待也。
穿曰:我不知謀,将獨出。
乃以其屬出。
趙盾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而退。
夫晏子之對,是敵人将謀伐我,我先伐其謀,故敵人不得而伐我。
士會之對,是我将謀伐敵,敵人有謀拒我,乃伐其謀,敵人不得與我戰。
斯二者,皆伐謀也。
故敵欲謀我,伐其未形之謀;我若伐敵,敗其已成之計,固非止於一也。
孟氏曰:九攻九拒,是其謀也。
杜佑曰:敵方設謀,欲舉衆師,伐而抑之,是其上。
故太公雲,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也。
梅堯臣曰:以智勝。
王晳曰:以智謀屈人最為上。
何氏曰:敵始謀攻我,我先攻之,易也。
揣知敵人謀之趣向,因而加兵,攻其彼心之發也。
張預曰:敵始發謀,我從而攻之,彼必喪計而屈服,若晏子之沮範昭是也。
或曰:伐謀者,用謀以伐人也,言以奇策秘筭,取勝於不戰,兵之上也。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将合也。
李筌曰:伐其始交也。
蘇秦約六國不事秦,而秦閉關十五年,不敢窺山東也。
杜牧曰:非止将合而巳,合之者皆可伐也。
張儀願獻秦地六百裡於楚懷王,請絕齊交,随何於鲸布坐上殺楚使者,以絕項羽。
曹公與韓遂交馬語,以疑馬超。
高洋以蕭深明請和於梁,以疑侯景,終陷台城。
此皆伐交。
權道變化,非一途也。
陳皥曰:或雲敵已興師交合,伐而勝之,是其次也。
若晉文公敵宋,攜離曹、衛也。
孟氏曰:交合強國,敵不敢謀。
梅堯臣曰:以威勝。
王晳曰:謂未能全屈敵謀,當且間其交,使之解散。
彼交則事钜敵堅,彼不交則事小敵脆也。
何氏曰:杜稱已上四事,乃親而離之之義也。
伐交者,兵欲交合,設疑兵以懼之,使進退不得,因來屈服。
旁鄰既為我援,敵不得不孤弱也。
張預曰:兵将交戰,将合則伐之。
傳曰:先人有奪人之心。
謂兩軍将合,則先薄之,孫叔敖之敗晉師,廚人濮之破華氏是也。
或曰:伐交者,用交以伐人也。
言欲舉兵伐敵,先結鄰國為掎角之勢,則我強而敵弱。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已成也。
李筌曰:臨敵對陳,兵之下也。
賈林曰:善於攻取,舉無遺策,又其次也。
故太公曰:争勝於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
梅堯臣曰:以戰勝。
王晳曰:戰者危事。
張預曰:不能敗其始謀,破其将合,則犀利兵器以勝之。
兵者,器械之總名也。
太公曰:必勝之道,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