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一

關燈


    陽生於子,三陽從地長。

    故《莊子》曰:赫赫發乎地也。

    由下而生,上象震變兌,明木中有金矣。

     說經四徧,跛痾積逮,皆能起行。

     積逮者,世傳此疾,流引相及也。

    《内義》曰:說經四徧者,地四生金也。

    乃兌之炁孕於坤土。

    起行者,乃植立之狀,木性有焉。

    地四生金,而說經四徧,雲跛痾積逮,皆能起行者,何也?明金中有木之象。

    夫金絕於寅而胎於卯,金乃木之鬼,寄胎於木鄉者,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故木乃金之元。

    地四生金木之四傳而見金,如甲午乙未沙中金是也。

    甲乙,木也,生火;午未,火也,生土;沙石,土也,生金。

    陰生於午,三陰從天降。

    故《莊子》曰:肅肅出乎天也。

    由上降下,象兌變震,明金中有木。

    以此推明,可見金木間隔之理。

    然造化幽微,固非紙上工夫可得而盡。

     說經五徧,久病痼疾,一時複形。

     《内義》曰:說經五徧者,天五生土也。

    乃離寄戊,而土炁孕於離也。

    凡物生於土而終於土,如上乃五行之生數也。

    久病痼疾者,按《道藏》曰:人者,物之靈也。

    壽本四萬三千二百餘日,其神三萬六千元陽真炁。

    本重三百八十四铢,内應乎乾。

    不知保而政之散,是以中道夭阏。

    乾者,六陽具而未知動作施洩,知此修行即神仙也。

    自十五歲至二十五,施洩不止,則真炁虧四十八铢,存者其應乎姤二。

    嗜欲之甚,加十歲則又虧四十八铢,存者其應乎遁。

    又不知養,更加十歲,又虧四十八铢,存者其應乎否。

    至此乃天地之中炁,又不知養,更加十歲,其虧七十二铢,存者其應乎觀。

    又不知養,更加五歲,其虧九十六铢,存者其應乎剝。

    又不知養,八八六十四卦,元炁終矣。

    其應乎坤。

    坤者,純陰也。

    唯安谷氣而生,故名苟壽。

    人至於此,去死不遠,不複能修丹,其或戕敗之甚者,又不逮此而盡也。

    元炁消減,豈非久病痼疾乎。

    一時複形者,既修此道,真神日壯,元炁日盛,複命返本,安樂長年,此之謂也。

     說經六徧,發白反黑,齒落更生。

     《内義》曰:說經六徧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居北積坎陰正炁為鉛,乃乾坎合而水成於金。

    鉛者,金之母,鉛黑而金白,謂發白返本還元也。

    齒落更生者,已枯複榮也。

     說經七徧,老者返壯,少者皆強。

     《内義》曰:說經七徧者,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返南往離宮為汞,乃巽離合而火成於木。

    蓋汞從砂而抽也。

    夫南方,火也,汞亦火也。

    火而又火,炎炎不息之象。

    經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不道早已,若不知返還之道,則火炎煙飛,無複故存,豈得壯而不老乎?既達返還之理,斡旋窮極之用,還而複元,極而歸本,是以老而壯,少而強也。

     說經八徧,婦人懷妊,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内義》曰:說經八徧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歸東處震為砂,乃艮震合而木成於水。

    砂者,汞感鉛炁而結也。

    砂含汞質,象類懷胎。

    夫汞遇鉛而凝結,炁遇神而混合。

    此炁非身中後天陰炁,乃妙化發生先天之炁。

    學者不可不察也。

    已結之炁日益壯盛,發生神炁又複混凝,不随物化,長養聖胎,故曰已生未生,皆得生成也。

     說經九徧,地藏發洩,金玉露形。

     《内義》曰:說經九徧者,地四生金,以天九成之。

    還西兌方為金,乃坤兌合而金成於土。

    蓋汞歸土釜而成寶也。

    《參同契》曰:金來歸性初,乃得名還丹,所謂一炁還元者也。

    夫天一之水,始因空炁金胎而生,未見金質。

    地四生金,猶為化機,至此則還元複性,居於中宮,是為丹體而有玄象。

    中宮,土也。

    土為地,金母居其中,故曰地藏發洩,金玉露形也。

     說經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内義》曰:說經十徧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乃離於己而土成於火,居中作萬物生成之本,而為丹體。

    道經曰:沖無以為和。

    夫炁之中和,所以能生萬物。

    天五之土,乃陽土地十之土,乃陰土兩土相疊,金居其中。

    故還丹有刀圭之号,夫還丹之妙,返老還童,超凡入聖,世人期於有死,舉而目之,皆行屍也。

    既得此道,修之長生,不為泉壤之魂,豈非枯骨更生,皆起成人乎?此乃五行之成數也。

    漢天師序《金液神丹經》雲:神仙之趣,要妙之言,無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

    已具載於淵宗,非一毫之所宣也。

    太上亦複暢此沖虛妙道者也。

     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度,鹹得長生。

     明得其道,則長生不死。

    當此之時,其國若男若女,無老無少,皆受聖恩,普得濟度。

    生者不死,死者更生也。

     《内義》曰:一國猶一身,男女猶陰陽也。

    傾心,類相投也。

    護度,得所養也。

    陰陽相投,神炁得養,身安道隆,長生之理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