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表
關燈
小
中
大
燕石,藏之以為寶。
周客聞而觀焉,胡盧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與瓦甓不殊。
愚人大怒,守之愈固。
若子之言是,即與李光玄同科;若子之說非,即蹈宋愚人之轍。
傥與衆共,大方之家,或能糾子缪戾,開子窾啟,非特益人,天之果於子有得,亦豈淺哉。
愚雖不敏,謹奉斯語,仍取嚴、薛、成、李四家注解,撮其明白者,并以師友之說,繼于句下,正卷中小字是,以明經旨。
若夫義因象明,象因義顯,經旨丹道,一緻無殊者,并附象說,書之于後。
管窺天、蠡測海,雖未能以究涓埃,蓋亦見量如是也。
嗚呼!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寶慶二年歲在丙戌,七月甲寅朔,觀複道子蕭應叟識。
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圖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此所謂無極而太極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上無複祖,唯道為身,此所謂太極動而生陽。
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五文開廓,此所謂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炁順布,四時行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
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
普植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
此所謂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
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學者當究其辭、索其意,則先天之道不謀而契,造化之妙可得而窺。
故儒者知幽明之故,周乎萬物,原始反終,窮理盡性,得不怵死生之妙。
老氏則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
蓋各有所宗也。
夫如是,何以緻之?經曰:知其雄,守其雌,複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複歸於無極。
此乃金液還丹之道,故能深根固蒂,長生久視矣。
體象陰陽升降圖 譬喻 此身為天地爐竈,中宮為鼎,身外 乃太虛。
乾官髓海,坤宮精房,神室丹鼎,名曰三宮。
乾坤者,天地之綱紀也。
陰陽運乎其中。
天地為大冶,陰陽為化機,一炁為藥物。
凡煉丹憑乾坤、牝牡之炁,運養周星而為鼎器;金母居中,以妙化發生之炁,遞互感激,名曰修煉。
陽精日熾,真神化生,謂之聖胎。
陰剝陽純,謂之嬰兒。
所謂太一含真、契合虛無、複歸無極者也。
神室之所、運養之機,輕洩有愆,誓盟授受。
為其師者,明指以告,毋誤志士,堕迷津耳。
第一環八卦者,地也。
八卦成象,互用也。
第二環二十八宿者,天也。
明用周天行度大數,起天元也。
第三環三十圓缺者,一月火數,應六十卦,互用也。
第四環一百白點、黑點者,陰符陽火刻漏,應天符動靜也。
第五環十二卦者,爻象進退,龍虎起伏也。
第六環十二辰者,火候升降,攢天符也。
第七環者顯周天之大數,感合四時五行,應内象也。
第八環者,列陰陽五行萬象入鼎中,輔助金火龍虎,離女坎男,陰陽夫妻,交媾生成真砂真汞,而為神丹也。
右真一子彭曉所撰大還心鏡火候之圖,取以明大梵隐語之用。
誦經訣 有五戒、十無益之言。
夫誦經之訣,不可不知,齋潔沐浴,捐去情慮,欲表裡相映,則為善也。
嘗見太極葛仙公誦經之法,有五戒、十無益之言。
高人求善,能遵斯語,則利益無涯。
豈止一身升度,必福流後裔也。
夫五戒者:第一不得口誦心違。
第二不得輕慢辭理。
第三不得自作生人我想。
第四須謙退師問。
第五慈惠接引,更相發明。
十無益者:不忠於君,不孝於親,不慈於物,執無明、較人我,嫉諸賢、妬勝己,讪良善、辱孤貧,惡口兩舌,欺心害物,嗜酒肉、好邪淫,生貪嗔、起憎愛。
傥能遵此,則何災不滅,何罪不消?諸天錄名,魔王保舉。
不然,則雖終身誦之,欲求福慧,不可得也。
高人達士,宜鑒而慎焉。
凡誦經之人,不拘道俗、男女。
清齋内無雜想,外絕肥葷。
入靖,謂淨潔之室也。
整其法服,衫褙皆可,但須潔淨。
啄齒啄正中闆齒,日鳴法鼓,集身神。
焚香,豐香烈火,通達誠心。
心拜東南西北四方,次拜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方各一拜。
拜訖,東向平座。
拜十方者,經文關涉故也。
身拜不如心拜。
東向者,升天之序,自東西上。
平座,正座也。
或蟠膝,或垂足,初無拘限。
次啄齒,誦淨心口咒,及淨身咒,戒飾身神。
次啄齒念淨天地咒,開經玄蘊咒。
誦此咒畢,然後開卷誦經。
其餘訣目,一一詳注,備具于後。
周客聞而觀焉,胡盧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與瓦甓不殊。
愚人大怒,守之愈固。
若子之言是,即與李光玄同科;若子之說非,即蹈宋愚人之轍。
傥與衆共,大方之家,或能糾子缪戾,開子窾啟,非特益人,天之果於子有得,亦豈淺哉。
愚雖不敏,謹奉斯語,仍取嚴、薛、成、李四家注解,撮其明白者,并以師友之說,繼于句下,正卷中小字是,以明經旨。
若夫義因象明,象因義顯,經旨丹道,一緻無殊者,并附象說,書之于後。
管窺天、蠡測海,雖未能以究涓埃,蓋亦見量如是也。
嗚呼!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寶慶二年歲在丙戌,七月甲寅朔,觀複道子蕭應叟識。
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圖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此所謂無極而太極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上無複祖,唯道為身,此所謂太極動而生陽。
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五文開廓,此所謂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炁順布,四時行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
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
普植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
此所謂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
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學者當究其辭、索其意,則先天之道不謀而契,造化之妙可得而窺。
故儒者知幽明之故,周乎萬物,原始反終,窮理盡性,得不怵死生之妙。
老氏則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
蓋各有所宗也。
夫如是,何以緻之?經曰:知其雄,守其雌,複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複歸於無極。
此乃金液還丹之道,故能深根固蒂,長生久視矣。
體象陰陽升降圖 譬喻 此身為天地爐竈,中宮為鼎,身外 乃太虛。
乾官髓海,坤宮精房,神室丹鼎,名曰三宮。
乾坤者,天地之綱紀也。
陰陽運乎其中。
天地為大冶,陰陽為化機,一炁為藥物。
凡煉丹憑乾坤、牝牡之炁,運養周星而為鼎器;金母居中,以妙化發生之炁,遞互感激,名曰修煉。
陽精日熾,真神化生,謂之聖胎。
陰剝陽純,謂之嬰兒。
所謂太一含真、契合虛無、複歸無極者也。
神室之所、運養之機,輕洩有愆,誓盟授受。
為其師者,明指以告,毋誤志士,堕迷津耳。
第一環八卦者,地也。
八卦成象,互用也。
第二環二十八宿者,天也。
明用周天行度大數,起天元也。
第三環三十圓缺者,一月火數,應六十卦,互用也。
第四環一百白點、黑點者,陰符陽火刻漏,應天符動靜也。
第五環十二卦者,爻象進退,龍虎起伏也。
第六環十二辰者,火候升降,攢天符也。
第七環者顯周天之大數,感合四時五行,應内象也。
第八環者,列陰陽五行萬象入鼎中,輔助金火龍虎,離女坎男,陰陽夫妻,交媾生成真砂真汞,而為神丹也。
右真一子彭曉所撰大還心鏡火候之圖,取以明大梵隐語之用。
誦經訣 有五戒、十無益之言。
夫誦經之訣,不可不知,齋潔沐浴,捐去情慮,欲表裡相映,則為善也。
嘗見太極葛仙公誦經之法,有五戒、十無益之言。
高人求善,能遵斯語,則利益無涯。
豈止一身升度,必福流後裔也。
夫五戒者:第一不得口誦心違。
第二不得輕慢辭理。
第三不得自作生人我想。
第四須謙退師問。
第五慈惠接引,更相發明。
十無益者:不忠於君,不孝於親,不慈於物,執無明、較人我,嫉諸賢、妬勝己,讪良善、辱孤貧,惡口兩舌,欺心害物,嗜酒肉、好邪淫,生貪嗔、起憎愛。
傥能遵此,則何災不滅,何罪不消?諸天錄名,魔王保舉。
不然,則雖終身誦之,欲求福慧,不可得也。
高人達士,宜鑒而慎焉。
凡誦經之人,不拘道俗、男女。
清齋内無雜想,外絕肥葷。
入靖,謂淨潔之室也。
整其法服,衫褙皆可,但須潔淨。
啄齒啄正中闆齒,日鳴法鼓,集身神。
焚香,豐香烈火,通達誠心。
心拜東南西北四方,次拜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方各一拜。
拜訖,東向平座。
拜十方者,經文關涉故也。
身拜不如心拜。
東向者,升天之序,自東西上。
平座,正座也。
或蟠膝,或垂足,初無拘限。
次啄齒,誦淨心口咒,及淨身咒,戒飾身神。
次啄齒念淨天地咒,開經玄蘊咒。
誦此咒畢,然後開卷誦經。
其餘訣目,一一詳注,備具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