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集解卷下

關燈
,慮患於冥冥之内,天且不違,而況於兵之詭道哉?施真人頌曰:至樂無如至靜心,不沾塵垢去奢淫。

    功成行滿金丹畢,方表《陰符》旨趣深。

    呂真人《蘇幕遮》雲:守虛柔,安正性,養育陽魂,卻在心源靜。

    浩炁沖和神必聖,以道除邪,萬景皆消泯。

    此兵行,陰魄殒,法陣慈幢、往吉來還勝。

    不比凡情用機幸,引孽招冤枉把生靈損。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張子房曰:天地氤氲,是至私也;萬物化生,是至公也。

    呂真人曰: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是至私也;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是至公也。

    赤松子曰:天地生成萬物,萬物負陰,至私也;而抱陽,至公也。

    明公私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也。

    锺離真人頌曰:天地氤氲象至私,生而不有至公時。

    用之至公用南北,使之神聖使東西。

    呂真人《望江南》雲:通大道,天地悉皆通。

    有用用中無作用,無功功裡有神功。

    升降永無窮。

    玄與牝,造化合真空。

    天地合時甘露降,法機幽顯若私公。

    還返是朝宗。

     禽之制在炁。

     曹真人曰:虛化神,神化炁。

    炁強者制物,而弱者制於物,故曰:禽之制在炁也。

    許真人曰:禽鳥尚能乘制清虛之炁,心動翅鼓,翺翔於雲霄之間,上下盡中於己,況人為最靈而不修乎?若能善用天機道德之炁,固躬保命以緻長生,而非難矣。

    施真人曰:炁者,生之元也。

    善攝生養炁者,雖至強之兕虎,至堅利之甲兵,吾足以勝之,而況於至物乎?海蟾子頌曰:禽制先須伏虎龍,自然萬物總依從。

    先生訣與通靈術,攢捉陰陽掌握中。

    崔明公《滿庭芳》雲:魂魄東西,精神南北,此中别有玄玄,道無形迹分剖略微言。

    血是朱砂,汞寶精為物神水銀鉛。

    交加處中宮,匹配恩愛結因緣。

    昆山通碧海先煉。

    已返本還元,愚明珠、九曲絲蟻能穿。

    采得蟾宮兔髓,憑師匠、和合烏肝。

    當禽制,三千行滿,高步赴蓬山。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曹真人曰:謀生者,先生而後死;習死者,先死而後生。

     張子房曰:謀生者,景物牽纏,勞神役炁,貪求榮富,孽火焚燒,殃極禍踵,不死何俟?習死者,心冥冥兮無所知,神怡怡兮無所之,炁熙熙兮無所為。

    萬慮不能感,求死不可得,長生之門於斯可緻。

    葛仙翁頌曰:生門死戶少人知,運用抽添在坎離。

    二八消時陽炁長,九三榮處定精微。

    崔明公《白鶴子》雲:若覓神仙道,先當識本根。

    心生神必散,境滅慧還清。

    天地為爐鼎,陰陽作炭薪。

    煉成無上藥,功滿去朝真。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锺離真人曰:恩者害之源,害者恩之流。

    呂真人曰:本因恩炁而生,不能慎守天真,漂浪愛河,流吹欲海,是恩中生害,害生於恩也。

    許真人頌曰:當時恩炁無本身生,非理施恩害卻生。

    謹守慎終能若始,還丹修就鬼神驚。

    赤松子《臨江仙》雲:夫歸深誠相春戀,常流認此為恩。

    誰知恩裡害還生。

    欲亡恩自滅,恩滅害無根。

    子嗣源因恩結,恩多反害身形。

    能修恩炁養成珍。

    三千功行畢,朝禮玉宸尊。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張子房曰:天文者,日月星辰、雷雨風雲也。

    地文者,山海金石、草木鱗羽也。

    愚人見景星祥雲、清風甘露、醴泉嘉谷、麟鳳芝蘭,皆為喜悅;或睹日月薄蝕,四時乖序、彗星妖曀、水旱災蝗、驟雨狂風、天昏地震,惕然畏懼,恐禍及身。

    觀此天地文,信以為教化、省慎,悛修。

    自凡之聖,故曰理聖。

    劉海蟾曰:軒轅氏制《陰符》将畢,先舉愚人用天地文理之成聖,然後自謙之曰:我以時物之文理之作哲,謂後其身而身先也。

    許真人曰:時物文者,人事也。

    言不必觀視天文玄象,但常以善道随時應物,縱有災怪出現不為害。

    赤松子曰:理於賢人,亂於不肖。

    體天法道,合節依時;以此理修革,凡有哲陰盡純陽,真道乃畢。

    锺離真人頌曰:玄象高明示吉兇、愚迷悛理亦成功。

    但随時物行真善,日月無窮道自通。

    呂真人《滿庭芳》雲:大道昭然明休咎,吉兇懲警,凡夫悟來,悛省修慎即無虞。

    禍福惟人自召,觀世物、方顯榮枯。

    臨機應、常行德善,殃厄永消除。

    《陰符》然義簡文微旨密,提挈迷愚。

    放神光炜炜,照燭昏衢。

    抱一丹成,國富民安泰,神樂清虛。

    強兵勝,純陽煉就,飛步入玄都。

     黃帝陰符經集解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