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歌注釋

關燈
經名:青天歌注釋,又名止長春青天歌注釋。

    元王玠注釋。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青天歌注釋 混然子注釋 青天莫起浮雲障,大道本無為。

    雲起青天遮萬象。

    有為皆是錯。

     青天者,指人性而言也。

    浮雲者,指人雜念而言也。

    此二句是修行人一個提綱。

    大凡平日二六時中,心要清淨,意要湛然,不可起一毫私念,間隔真性自然,如青天無雲障也。

    若苟有心君不能為主,對境觸物,随念所遷,其出彌遠,是雲起而遮萬象也。

     萬象森羅鎮百邪,性靜情逸。

    光明不顯邪魔旺。

    心動神疲。

     此謂一性正位,百邪自歸,則身中天地,萬氣一氣也,萬神一神也。

    自然心君泰定,而鎮百邪也。

    若忿不能懲,欲不能窒,放情不返,被魔所攝,是吾光明不顯,而邪魔旺矣。

     我初開廓天地清,克己複禮,萬戶千門歌太平。

    天下歸仁。

     此言得道之士,勘破生身本來無個甚麼,隻恁麼清靜存真,常如赤子,性自空而命自固,則通身四大、八萬四千毫孔,血氣周流,無處不暢。

    《易·坤卦》雲: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暢於四肢,美在其中矣。

    豈不是天地清而萬戶平也欤。

     有時一片黑雲起,忿不懲欲不窒。

    九竅百骸俱不甯。

    水火不濟。

     此言人有惡念動處,即如黑雲之起。

    當此時急要知覺,便好回光返照,養其良心可也。

    若無禁戒,随眼耳鼻舌四門所漏,被形所役者,性天則黑雲鎖閉,苦海則淫欲波翻,是以一身九竅百骸俱不甯也。

    《道德經》雲:開其門,濟其事,終身不弊。

    禅家所謂不怕惡念生,隻怕知覺遲。

    孟子又曰:失其雞犬而知求,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學者可不戒欤。

     是以長教慧風烈,神一出便收來。

    三界十方飄蕩澈。

    洗心滌慮。

     此一節警戒學人,心常要在腔子裹,一動一靜,在乎剛潔,不可與萬緣作對。

    若遇諸色相,須是決烈其志,慎勿動念。

    尹喜真人曰:凡物之來,吾則應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

    《金剛經》亦曰: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是降伏其心。

    孔子故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此所以教人心君若能主正,智慧自然圓通,則身中三寶歸體,十方肅清,無有障得也。

     雲散虛空體自真,一真常存。

    自然現出家家月。

    通身是道。

     此承上雲既得三界十方,蕩澈自然,一念不生,則吾真性常存,其妙通身,星月俱現光明,此乃内景坐忘之道也。

    如《度人經》雲:諸天複位。

    又如顔子屢空是也。

     月下方堪把笛吹,癸生須急采。

    一聲響亮振華夷。

    回風混合。

     此以下乃言修命工夫。

    月下者,言身中冬至子時,一陽動處,癸生時 也。

    當此時,急下手采之,便以神呼氣,氣歸竅,内吹其音,外閉其門,調和律呂,混合百神。

    此乃吹吾身中無孔之笛,發一聲響亮,而振動華夷也。

    非遇真師,口訣不可知也。

     驚起東方玉童子,水府求玄。

    倒騎白鹿如星馳。

    取坎去填離。

     驚起者,熏蒸也,從下而上也。

    東方者,甲木生火於寅位也。

    玉童子者,流意飛神也。

    倒騎者,逆轉也。

    白鹿者,練精化為白炁也。

    總而言之,凡作丹入室之時,性君主内流意,沉下水府需蒸,存中根,俟陽火漸熾,舉動上頭關捩,從寅至己,流戊土,督進陽火,迫逐金精,直透三關,上入南宮,補離中之陰,是成乾象,則要如星馳之速。

     逡巡别轉一般樂,出有入無。

    也非笙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