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二

關燈
於三煉之房,身受自然之炁,歡樂無極之齡。

    ○幽栖曰:随所在修誦之人應合得度者,校勘諸天之名簿籍,句會功滿之錄也。

    ○少微曰:皆随功輕重,應事開度,嚴校諸天,罔有遺失。

     普告三界,無極神鄉。

     東曰: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無極者,十方無極世界也。

    普告十方,無極無窮之神,普令知聞也。

    ○幽栖曰:告勑三界、五帝之魔王,逮及無極無窮之神域,有司必告無幽不聞也。

    ○少微曰:玉帝告也;三界者,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諸神之鄉無有限極,故曰無極神鄉。

     泉曲之府,北都羅酆。

     東曰:北都,玉都也。

    羅酆,山名也。

    羅酆之山在天地之北,北海之外,山高二千六百裡,内外皆七寶宮室,天地鬼神之所處,三界六天、北帝大魔王治乎其中。

    凡六宮皆六天鬼神之治,洞中有六宮,亦相像如一。

    下元三品水官結風澤之炁,凝晨浩之精,置下元三官。

    第一名湯谷洞泉宮,一号清華方諸宮;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諸真人、水中諸大神已得道、過去及未得道有功之魂,受度而升。

    其宮置左、右、中三府,左号青元靈淵府,右号九冰寒夜府,中号朔單青靈府。

    簿錄并封九河洞室。

    其下元左宮名清泠宮,一号南水會宮,總主水中萬精、蛟龍、鲸鲵,入會水母龍門各五億,萬重風澤金剛之炁。

    其宮置左、右、中三府,中号靈寶劫刃府,左号齡劫府,右号長夜寒庭府,主水中萬靈。

    下元右宮名北酆都宮,一名羅酆宮,總主水中積夜死魂谪役之劫;其左府号開度劫量府,右府号泉曲鬼神府,中府号通靈大劫府。

    下元三品,水官三宮,宮統一十四曹,三宮合四十二曹,并治九江洞室,皆自然之号,并統三河四海九江水府一切神靈、已得道及未得道并地上五嶽真仙、玉女。

    常以太歲甲子庚申之日,下詣湯谷、清泠、北酆都三官,校集九府生死簿錄。

    昔天地改運,淪於延康,冥冥無開,飛天啟光,於是散晖諸天,受炁灑靈,玄都故雲玉都,亦大聖之号。

    北帝上真治乎玄靈之宮,下有寒冰夜庭,又有八難之場,故曰泉曲府也。

    ○幽栖曰:泉曲府即九幽長夜之鬼府,北都羅酆即酆都,北帝之鬼都。

    羅酆是北海九幽之山,名鬼都,即在羅酆幽山之上者也。

    ○少微曰:此下元右宮也。

    按《真诰》雲北酆在天地之北外癸地,一名酆都泉曲府,酆都右府也。

    羅酆是北都上山名也,高二千六百裡,周回三萬裡,下有洞天,周回萬五千裡。

    内外皆有七寶宮室,有上、中、下三官,各八獄,合二十四獄,皆天地鬼神所處也。

     三官九署,十二河源。

     東曰:三官者,天、地、水三官也。

    上元天官,有三官。

    官統一十二曹,合三十六曹。

    中元地官,亦有三官,·官統一十四曹,合四十二曹。

    下元水官,亦有三宮,官統一十四曹,合四十二曹。

    三官都合一百二十曹,主領鬼、神、人。

    天、地、水三官,合為九署。

    及九海、三河、十二川源之中生死圖籍,無淵無底,無極神仙、一切神靈,普皆宣告也。

    ○幽栖曰:三官即酆都三官。

    酆都有六宮,二宮立一官,六宮故立三官也。

    一官有三署,三官有九署。

    左為火官,右為水官,中為女官,并随事源,主司考掠,如世上之六曹。

    十二河源即水府也。

    事與三官九署相符。

    三官九署亦十二也,且屬北方,與北俱是陰位,故取二六之數,以置十二官也。

    此亦舉主宰耳,其餘小位,不複言也。

    ○少微曰:三官者,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主九署,九府署司也。

    十二河源者,月為太陰之精,諸水之母。

    井,是天河之源,衆水之泉。

    一月一周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皆過於東井,沃黃水之華,濯天人之容。

    若先祖未生,皆蒙煉度,以成仙真。

    事見《三五順行經》。

    按《三元品戒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炁,置上元三官。

    玄炁為中宮,始炁為左宮,元炁為右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微宮,結青元始陽之炁,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

    其官皆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億萬重,其中神仙官寮亦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億萬衆,皆結自然青元之炁而為人也。

    衣則青羽飛衣。

    紫微宮中有延生之符,出符以置八方,則八方之炁效然響應,皆即成人,藏符則複化為炁。

    宮置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官,太陽火官考;右府主死官,太陰水官考;中府主生死,罪福風刀之考。

    考者,核實其事,大福三年考,中福九年考,小福二十四年考。

    三府各領官寮九千萬衆,總統生死罪福一十二曹。

    其左宮名太玄都元黃太極左宮,即玉清左相宮也。

    結元黃之炁而成,總主千真已得道及男女生命箓籍,宮數、官寮不異中宮,亦結自然元黃之炁而為人,衣則黃羽飛衣。

    太極左宮有招靈之符,用之亦如延生符也。

    左宮亦置三府,主考罪福,一同中宮也。

    右宮亦名太玄都洞白太極,右宮是清微宮也。

    結天元洞白之炁而成,總主上真已得道、未得道百姓男女仙錄罪籍,宮數、官寮亦不異中宮。

    其人亦結自然洞白之炁而成,衣則白羽飛衣。

    宮中有明真之符,用之亦同延生招靈也。

    左右中三府主考罪福,一同中宮。

    上元三宮,宮統三府,府統四曹,九府共三十六曹,并治元陽之上,太空之中有功德滿足、應合仙者,言名紫微宮;有敬信宗奉大法者,言名太極左宮;應死者,言名右宮。

    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炁,凝極黃之精而成。

    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已得道者。

    其宮皆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億萬重,其中神仙官寮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衆,此皆死者有功德之魂,非自然之炁也。

    受度得神仙地官之任,各有年限,功滿德進,升為天府仙官;功未滿者,還生人中。

    中宮置左、右、中三府,左号耐犯明晨府,右号纣絕陰天府,中号七非恬照府。

    主考罪福、陰陽、年數,不異上元也。

    左宮名南極洞陽宮,主地上九土土皇、八極諸靈官及生命錄籍,宮數官寮不異清虛宮也。

    宮置三府,左号連宛曲泉府,右号大煞九幽府,中号罪氣鹹池府,主考罪福,年數不異左宮。

    中元三宮三府,共統一十四曹,九府合四十二曹,并治山洞空中,言奏善惡,不異上元也。

    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炁,凝晨浩之精而成。

    其中宮号湯谷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箓簿籍,宮數官寮與中元同也。

    官寮亦是有功德之魂補之。

    宮置三府,左府号青元靈泉府,右号九泉寒夜府,中号朔單青靈府,主考年限罪福,不異中元。

    左宮名清靈宮,生水中萬精、鲛龍鲸鲵,又會水母龍門,度數之期,及人命箓籍生死功過,炁是風澤金剛之炁,官寮宮數不異中宮。

    右宮置三府,左号靈劫府,右号長夜府,中号靈寶劫刃府,主考罪福,亦如中宮也。

    總主水中精魂百鬼萬靈,無是風澤梵行之炁,宮數官寮亦同中元也。

    右名酆都宮,置三府,左号開度劫量府,中号通靈大劫府,右号泉曲鬼神府,主考罪福,亦同中元也。

    下元三宮,宮統三府;九府合四十二曹,三府共一十四曹,并治九室,總統八海四渎水帝神王、水中一切靈祇。

    三元總九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

    左主生事,右主死事,有功書左府青簿,有罪書右府黑簿,若罪中涉福,福中涉罪,則不專一曹也。

    得道奉中宮,有功奏左宮,有罪奏右宮,每到三元八節日,絕滅惡根也。

    ○玄英曰:此明黃水月華煉度死魂之事。

    十二者,年中十二月也。

    河源者,河即天河也。

    天有二十八宿,東井星是天河之源,衆水之泉,月為太陰之精,諸水之母。

    月行則每月一周天,皆經東井,吐水灌注,故雲十二河源。

    若死魂受生,皆蒙黃水煉度,以成真仙,此文開度死魂,故舉十二河源以明其事,且三元八節、勸在修行,學者若得輕升,亦能超度先祖,謂下文。

     上解祖考,億劫種親。

     幽栖曰:解脫累代祖考之幽魂,原宥億劫之宗親也。

    ○少微曰:每三官校錄,因子孫有大功,玉帝即為上解,億劫祖考、一切種親,度生諸天也。

     疾除罪簿,落滅惡根。

     東曰:疾,速也。

    簿,錄也。

    速除罪錄,絕滅惡根也。

    ○幽栖曰:速除其罪谪之黑簿,急落其惡對之深根者也。

     不得拘留,逼合鬼群。

     東曰:拘,閉也。

    逼,強也。

    不得閉系魂爽,強聚鬼庭之中,遏塞正教也。

    ○幽栖曰:既賴經功以技度,複沐道恩以解脫,豈更有拘系留滞之艱,混合群鬼之中。

    ○少微曰:約勑三官有功德者,不得拘留魂爽,逼合鬼群也。

     元始符命,時克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

     東曰:元始天尊說經之時,命召十方無極世界地獄之中、一刻之時幽夜之中、寒冰夜庭三官九府,一時各部領鬼神侍衛,将從得出,長夜之府,并皆開度,得見光明也。

    ○幽栖曰:元始降符,勑命晝時,克以升超。

    北帝告寒池受形之魂,部領出泉曲之府。

    寒池者,刑罰之池也。

    ○少微曰:酆都下有寒池,諸鬼神有舒慢者,玉帝即用符命,一時一刻,寒冰夜庭,三官九府各部領幽魂移出長夜之府,并承開度,得見光明。

     制魔保舉,度品南宮。

     東曰:三界魔王常作謠歌以亂學者之心。

    心固者,魔王保舉徑升黃笳天中,詣金華山,受太一之信,以制大魔之試;然後得度。

    當爾之時?符制魔王,使保度南宮也。

    ○幽栖曰:既勑北帝出鬼魂於北府,即制魔王度仙品於南宮。

     死魂受煉,仙化成人。

     東曰:南宮者,長生之宮也。

    度命君治在其中,諱籲員,得入南宮之中。

    籲員即煉度朽骸,生童即灌其生津,着生契於四極,給自然之羽童。

    生童者,日中靈童也。

    ○幽栖曰:死魂舉度於南宮,則以流火之膏煉其鬼質,從茲改化,便得仙也。

     生身受度,劫劫長存。

     東曰:生身者,魂受煉度而還得遷人,值元始開化,身升長生之宮,億劫長存者也。

     随劫輪轉,與天齊年。

     東曰:輪轉不滅,與天地等年也。

    ○幽栖曰:若即此生,身便受升度,則與天齊久,與道同存;劫始劫終,從劫至劫,劫自成敗而我獨存者。

    天地世界一期運終,是名為一劫也。

    ○玄英曰:随劫輪轉者,劫有大小,若大劫交周,即是天地敗壤、劫火起時是也。

    小劫是人之生死一期之盡,謂之為劫。

    随劫者謂度死魂受煉成人,不能無死,死後托化,更生為人,是随劫也。

    劫劫得生人道,故雲與天齊年。

     永度三徒、五苦八難。

     東曰:永,長也。

    三徒者,三惡門名也。

    第一、名色欲門,一名上屍道,一名天徒界。

    第二、名愛欲門,一名中屍道一名人徒界。

    第三、名貪欲門,一名下屍道,一名地徒界。

    此為三惡門,一名三屍道,一名三徒界,常居人身中,塞人三關之口,斷人三命之根,遏人學仙之路,抑人飛騰之魂。

    五苦者,一名五道門。

    第一名色累苦心門,一曰太山地獄苦道;第二名愛累苦神門,一曰風刀苦道;第三名貪累苦形門,一曰提石負山苦道;第四名華競苦精門,一名填海作河苦道。

    第五名身累苦魂門,一名吞火食炭镬湯苦道。

    故經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此五苦、五道常居人身,系人命根,遏人招真之路,斷人修仙之門。

    三徒、五苦合為八難,為罪之本。

    而不解形於五道之上,滅迹於五苦之下,衆累不斷,沈淪罪田。

    夫學諸上道,當先斷諸累,絕滅苦道,真炁自降,神仙自成,克得變形,遊行三清,身入長生之府,無複八難之患也。

     超淩三界,逍遙上清。

     東曰:超,升也。

    淩,高也。

    飛升南宮,神王即勑羽林監簡上生簿,受符而升仙,遊行雲宮之中,身着結雲之衣,徑入朱陵之宮,受福於天堂,與飛天合景,飛行雲中。

    神王,妙成天王也,字育生,總統十方飛天之神。

    羽林監,字邈學,知天中之音,三界所稱地隻,奉迎洞明神鬼,坐知自然,飛行三界,遊乎上清也。

    ○幽栖曰:既與天齊年,複與道合形,永出三徒之役,長離五苦之谪;超八難於鬼都,登九天之真域。

    三徒者,一曰長夜徒,二曰寒池徒,三曰摙石徒。

    五苦者,一曰刀山苦,二曰劍樹苦,三日镬湯苦,四日爐炭苦,五日考谪苦。

    八難者,三徒、五苦,共為八難也。

    ○少微曰:三徒者,三官徒役也。

    一曰天官徒役,奔雷走電;二曰地官徒役,擔山負石;三曰水官徒役,摙汲溟波。

    五苦者,登刀山、履劍樹、入镬湯、抱銅柱、吞火食炭也。

    八難者,八門幽曠之難,道君所問,飛天對之也。

     上清之天,天帝玉真,無色之景梵行。

     東曰:上清之天,有天帝玉真,字陁與。

    五篇真文,結炁俱明,在雲阿之嶺,号曰妙成之天者是也。

    玉真在上清之天,不參色界,乘大梵之炁,遊行入太黃皇曾之天也。

    ○幽栖曰:上清之天,天帝即三十六天帝最尊極之位,道齊元始,位列玉清,故雲玉真,此即上清。

    已下四境,境有九天,四九合三十六天,此不同三十二天也。

    無色天景則有景無色,故雲梵行。

    此後即明後四方之天,方有八天,四八合三十二天,謂之四梵天也。

    景者,身也。

    色者,質也。

    言三十二天,上帝高尊形相,宛然有景無質,雖有真相,猶如虛空出入無間,不閡於物,故雲梵行。

    梵者,道中之道也。

    此三清五境三十六天,謂之大羅四方。

    四梵三十二天内,種民四天,謂之中羅。

    其欲、色、無色三界,二十八天謂之小羅也。

    ○少微曰:上清天帝名玉真,字陁與,号曰紫晨天帝君。

    不參色界,無有三景,故曰無色之景。

    唯有大梵之炁,流行混成,圖雲諸天,各有一日一月。

    上清至大羅,自生九色光明,不假日月,故謂無色之景梵行也。

     太黃皇曾天,帝郁褴玉明。

     東曰:東第一,屬清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