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咷哭泣,悔過自責,踴身自樸,遍體流血,拔脫鬓發,如燖穢草,兩眼淚流,五體戰栗,袒膊求哀,頂禮神足,憔悴憂苦,不可思議。
雲宮天尊慜之改悔,即放靈眸紫光,遐映仙人。
仙人知天尊慜之,語諸外道而作是言:諸求法者不應悲苦。
若悔過者,但改其心,不以髡截發毛,殘形滅性而求悔過。
魔聞道言,阖衆乃止。
爾時,魔衆之中有一外道自号梵王,是諸外道唱導之首。
裸形胡跪,合掌而言:不審天尊道濟幽明,澤流枯朽,凡在有生,鹹悉開度,伏乞憐慜,造化群微,度以自新,棄邪歸正,庇影骞樹,盥濯法流,投足洞清,栖神玄路,灑掃壇靜,出入侍從,執蓋禦車,晨夕受事。
伏願天尊慈悲聽許。
言訖歔欷,銜淚頓首。
仙人告曰:我非天尊,位始登仙,在此親侍大悲天尊。
爾時,外道聞仙人之言,皆悉流汗,心自念言:我在欲界,身登四果。
今日忙怖,不覺自失,定知所得非正法也。
上界仙人神力無比,天尊威德當應雲何?恐我等衆濁惡垢重,不堪禮谒無上天尊。
進退防徨,無能自處。
爾時,六十萬外道一時解頸寶珠、璎珞,積着雲門,遙心奉上,供養天尊。
仙人告曰:汝下界珍寶,唯有金銀、琉璃、砗磲、碼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
我上界天中,萬種珍奇,所謂日月明機,星辰寶珠,金精萬變,曜電流霞。
大悲天尊法眼不顧,讵須璎絡塵穢雲宮。
外道答言:欲界衆生唯珍璎絡,不識上界諸天奇寶。
以推心施,用表丹誠。
仙人告曰:大悲天尊貴人心寶,不重璎珞。
外道答言:欲界肉身心中無寶。
仙人又曰:汝身無寶,何不施心。
是諸外道即起求刀,欲劈其心。
仙人知其回向,即與其刀。
爾時,梵王自開其肚,出見五藏。
諸餘外道盡欲見心,仙人止之,而作是言:凡施心者,除汝外道邪見小覺、小知小聞。
專志大道,名曰施心,非以五藏、血肉、骨髓而為施也。
外道聞之,心始開悟。
爾時,仙人以大慈手案合外道腸胃五藏,平複如故。
爾時,外道各相顧視,心氣調暢,皆悉歎言:未曾有也。
既聞妙法,又睹神力,上白仙人而作是言:天人大師真是醫王,療治痼疾,決斷衆疑,皆悉平複,無複遺餘。
欲從天師而請壽命。
願賜長生不死之道。
仙人告曰:下界所修何法而能駐壽一劫半劫?外道答言:下界衆生不聞正法,修四如意,縱能駐壽,不過八萬大劫,後還退堕,翻生欲界。
我今已壽七萬餘劫,恒憂無常、生老病死。
此法有限,不出三界,不越五通,不免生死。
仙人告曰:長生之道,非凡所聞。
汝等外道欲求長生,恐汝習氣深重,根業結固,年又老耄,髓腦空竭,形神沉濁,津液穢滞。
又複诳惑世人,罪目已結,三司刺奸,五帝糾過。
汝欲求度,殊成大難。
我又奉大悲天尊金口之救,假使天尊許度汝者,猶應退齋千日思失,然後乃度。
爾時,外道聞仙人言,阖衆於雲門外遙禮天尊,焚香願念,七日七夜,叩頭拜伏,以求報應。
是諸外道正中之時,忽覺神香洞熏鼻根,流入其心,心中歡喜,煩惱消除,内無饑渴,耳目聰明,倍於初來。
是諸外道彈指相顧,互言其身膚容潤澤。
爾時,仙人心知天尊欲諸外道,是諸外道心亦自覺,内懷歡抃,不敢出育,但以禮謝,遙心想念大悲真帝。
又複七日七夜,拜跪雲門。
仙人告曰:大悲真帝常以一慈度諸異類,惑無言說,所謂大道行不言之教。
又如慈母善别嬰兒,聞其啼呼,知其饑渴,及以痛癢随宜飲食,及與方藥。
汝今已得道力。
外道答言:實如高鑒。
仙人又曰:汝有何覺?答曰:覺有香洞熏鼻根,流入心中,豁然開悟。
心中歡泰,數倍於前。
耳目聰明,亦複如是。
仙人曰:汝得道力,已續性命。
當於何憂?但以汝身塵獨日久,未堪親見大悲天尊,未堪察佩無上道要。
汝等徒衆且還欲界,退齋三劫,澄煉身心,然後更來親近天尊。
爾時,外道答仙人言:我身朽邁,恐命不固,忽然三劫,沉滞下界,無常奄及,失道須臾,魂識漂流,随業受報,何當複來得見天尊?大師當知,欲界邪仙極上壽者不過八萬大劫,中壽之者一劫半劫,下壽之者與凡不異。
此衆難保。
大師雲何随賜小法,且駐年命?仙人答曰:上道大通,都無小法。
僅修一法,皆得成真。
爾時,外道勤勤不已,各解髻中寶珠以獻仙人。
仙人知其盡心,受其獻已,還着雲門。
須臾之頃,雲宮之中靈音微鬥響,如撫金石,以和虛琴,音韻流轉,清雅寥亮。
忽見七色香光徘徊雲門,其光之中有二仙童端虛而坐,東西相對,齊撫雲璈而告諸魔曰: 真氣周流布十方,重昏巨夜明晨光。
幽扃苦爽伺時曉,遊魂逝魄及神香。
慈悲手執金剛劍,調柔忍铠折邪芒。
六度威兵齊列陣,俱乘定惠騁龍釀。
高據雲門銷五苦,恒秉丹旌定八方。
掃除戰堞行屍臭,灌沐枯骸鎮使芳。
爾時,二仙童撫璈畢已,而自言曰:欲界多塵,熏臭盈滿,甘露不潤,氛翳天庭,屍氣沖人,非常蓬勃。
歎訝仙人能忍久住。
仙人答曰:非為能忍,親奉明敕有辭。
爾時,仙童語外道曰:色欲二界人氣幹天,何為淹留?且當退齋,三劫之後,戒香蕩濁,歸正除邪,餐和服丸,消此魔氣,形體清明,内外芳潔,當更上來。
大悲天尊已施玄佑,香光熏映,消汝惡根,加汝壽命,亦無傾夭。
爾時,群魔重加喜慶。
二仙童曰:汝還下界,舍汝邪見,勿以唝嗃,自稱十号,邀求供養,增長惡根。
勿稱人師,招集童蒙,令其邪僻。
勿以毒火燒殺凡愚,歡喜贊善。
此大陰賊,方便損傷,教化贊死,髡截凡夫。
此罪極大,無上大道慈悲好生,常疾於此。
時諸外道諾奉教旨,辭别仙童,退還欲界。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三竟
雲宮天尊慜之改悔,即放靈眸紫光,遐映仙人。
仙人知天尊慜之,語諸外道而作是言:諸求法者不應悲苦。
若悔過者,但改其心,不以髡截發毛,殘形滅性而求悔過。
魔聞道言,阖衆乃止。
爾時,魔衆之中有一外道自号梵王,是諸外道唱導之首。
裸形胡跪,合掌而言:不審天尊道濟幽明,澤流枯朽,凡在有生,鹹悉開度,伏乞憐慜,造化群微,度以自新,棄邪歸正,庇影骞樹,盥濯法流,投足洞清,栖神玄路,灑掃壇靜,出入侍從,執蓋禦車,晨夕受事。
伏願天尊慈悲聽許。
言訖歔欷,銜淚頓首。
仙人告曰:我非天尊,位始登仙,在此親侍大悲天尊。
爾時,外道聞仙人之言,皆悉流汗,心自念言:我在欲界,身登四果。
今日忙怖,不覺自失,定知所得非正法也。
上界仙人神力無比,天尊威德當應雲何?恐我等衆濁惡垢重,不堪禮谒無上天尊。
進退防徨,無能自處。
爾時,六十萬外道一時解頸寶珠、璎珞,積着雲門,遙心奉上,供養天尊。
仙人告曰:汝下界珍寶,唯有金銀、琉璃、砗磲、碼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
我上界天中,萬種珍奇,所謂日月明機,星辰寶珠,金精萬變,曜電流霞。
大悲天尊法眼不顧,讵須璎絡塵穢雲宮。
外道答言:欲界衆生唯珍璎絡,不識上界諸天奇寶。
以推心施,用表丹誠。
仙人告曰:大悲天尊貴人心寶,不重璎珞。
外道答言:欲界肉身心中無寶。
仙人又曰:汝身無寶,何不施心。
是諸外道即起求刀,欲劈其心。
仙人知其回向,即與其刀。
爾時,梵王自開其肚,出見五藏。
諸餘外道盡欲見心,仙人止之,而作是言:凡施心者,除汝外道邪見小覺、小知小聞。
專志大道,名曰施心,非以五藏、血肉、骨髓而為施也。
外道聞之,心始開悟。
爾時,仙人以大慈手案合外道腸胃五藏,平複如故。
爾時,外道各相顧視,心氣調暢,皆悉歎言:未曾有也。
既聞妙法,又睹神力,上白仙人而作是言:天人大師真是醫王,療治痼疾,決斷衆疑,皆悉平複,無複遺餘。
欲從天師而請壽命。
願賜長生不死之道。
仙人告曰:下界所修何法而能駐壽一劫半劫?外道答言:下界衆生不聞正法,修四如意,縱能駐壽,不過八萬大劫,後還退堕,翻生欲界。
我今已壽七萬餘劫,恒憂無常、生老病死。
此法有限,不出三界,不越五通,不免生死。
仙人告曰:長生之道,非凡所聞。
汝等外道欲求長生,恐汝習氣深重,根業結固,年又老耄,髓腦空竭,形神沉濁,津液穢滞。
又複诳惑世人,罪目已結,三司刺奸,五帝糾過。
汝欲求度,殊成大難。
我又奉大悲天尊金口之救,假使天尊許度汝者,猶應退齋千日思失,然後乃度。
爾時,外道聞仙人言,阖衆於雲門外遙禮天尊,焚香願念,七日七夜,叩頭拜伏,以求報應。
是諸外道正中之時,忽覺神香洞熏鼻根,流入其心,心中歡喜,煩惱消除,内無饑渴,耳目聰明,倍於初來。
是諸外道彈指相顧,互言其身膚容潤澤。
爾時,仙人心知天尊欲諸外道,是諸外道心亦自覺,内懷歡抃,不敢出育,但以禮謝,遙心想念大悲真帝。
又複七日七夜,拜跪雲門。
仙人告曰:大悲真帝常以一慈度諸異類,惑無言說,所謂大道行不言之教。
又如慈母善别嬰兒,聞其啼呼,知其饑渴,及以痛癢随宜飲食,及與方藥。
汝今已得道力。
外道答言:實如高鑒。
仙人又曰:汝有何覺?答曰:覺有香洞熏鼻根,流入心中,豁然開悟。
心中歡泰,數倍於前。
耳目聰明,亦複如是。
仙人曰:汝得道力,已續性命。
當於何憂?但以汝身塵獨日久,未堪親見大悲天尊,未堪察佩無上道要。
汝等徒衆且還欲界,退齋三劫,澄煉身心,然後更來親近天尊。
爾時,外道答仙人言:我身朽邁,恐命不固,忽然三劫,沉滞下界,無常奄及,失道須臾,魂識漂流,随業受報,何當複來得見天尊?大師當知,欲界邪仙極上壽者不過八萬大劫,中壽之者一劫半劫,下壽之者與凡不異。
此衆難保。
大師雲何随賜小法,且駐年命?仙人答曰:上道大通,都無小法。
僅修一法,皆得成真。
爾時,外道勤勤不已,各解髻中寶珠以獻仙人。
仙人知其盡心,受其獻已,還着雲門。
須臾之頃,雲宮之中靈音微鬥響,如撫金石,以和虛琴,音韻流轉,清雅寥亮。
忽見七色香光徘徊雲門,其光之中有二仙童端虛而坐,東西相對,齊撫雲璈而告諸魔曰: 真氣周流布十方,重昏巨夜明晨光。
幽扃苦爽伺時曉,遊魂逝魄及神香。
慈悲手執金剛劍,調柔忍铠折邪芒。
六度威兵齊列陣,俱乘定惠騁龍釀。
高據雲門銷五苦,恒秉丹旌定八方。
掃除戰堞行屍臭,灌沐枯骸鎮使芳。
爾時,二仙童撫璈畢已,而自言曰:欲界多塵,熏臭盈滿,甘露不潤,氛翳天庭,屍氣沖人,非常蓬勃。
歎訝仙人能忍久住。
仙人答曰:非為能忍,親奉明敕有辭。
爾時,仙童語外道曰:色欲二界人氣幹天,何為淹留?且當退齋,三劫之後,戒香蕩濁,歸正除邪,餐和服丸,消此魔氣,形體清明,内外芳潔,當更上來。
大悲天尊已施玄佑,香光熏映,消汝惡根,加汝壽命,亦無傾夭。
爾時,群魔重加喜慶。
二仙童曰:汝還下界,舍汝邪見,勿以唝嗃,自稱十号,邀求供養,增長惡根。
勿稱人師,招集童蒙,令其邪僻。
勿以毒火燒殺凡愚,歡喜贊善。
此大陰賊,方便損傷,教化贊死,髡截凡夫。
此罪極大,無上大道慈悲好生,常疾於此。
時諸外道諾奉教旨,辭别仙童,退還欲界。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