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素問遺篇卷之五

關燈
更驚而奪精,此三會而神明失守也。

     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先有病,又遇天虛而感天重虛也。

    心者,任治於物,故為君主之官。

    清靜柄靈,故日神明出焉。

     神失守位,即神遊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君下。

     太一帝君,在頭日泥九君,總衆神,地#11君主之官,神明失守其位,遊於此處,不守心位。

     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神光,即飛圓光也。

    圓光不潔,即圓光缺矣,即鬼邪陰屍幹人。

     卻遇火不及之歲,有黑屍鬼見之,令人暴亡。

     其火運不及,非隻癸年、戊年,失守亦然,火司天數不及亦然也。

    黑屍鬼,形如黑犬,頭似婦人發蓬不髻,目大,人見之,吸人神魂。

    皆作大聲,卒然而亡。

     人飲食勞倦即傷脾。

     即飲食飽舉房事,即氣滞於脾,以勞疫氣滿問,脾藏有病也。

     又或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陽作接問至,即謂之虛也。

     人氣與天氣不及,即感天人氣虛,及又虛也。

     此即人氣虛而天氣虛也,又遇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行房,汗出於脾。

     脾胃汗出,即精血喊少,感天虛而作三虛,脾神失守其位。

     因而三虛,脾神失守。

     先有病於脾,次遇天虛,脾感天重虛,又遇汗出而喊其精血,乃故名三虛也。

     脾為谏議之官,智周出焉。

     脾者心之子,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中所出謂之智,智周萬物謂之神,即脾胃神意智,乃故失守其位者也。

     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

     神光不聚,鬼乃幹之。

     卻遇土不及之年,或己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陰天虛,青屍鬼見之,令人卒亡。

    人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即傷腎。

     汗出於腎,即精血喊少,故作三虛。

    即精亡,心神失守其位也。

     腎為作強之官,仗巧出焉。

    因而三虛,腎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

     神、精、志三神虛失位,遊於黃庭司命君之下,乃即圓光缺矣。

     卻遇木不及之年,或辛不會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陽司天虛,有黃屍鬼至,見之令人暴亡。

     有此三虛,又遇水不及,即黃屍鬼幹人,牛頭身黃,見之時,吸人神魂,皆暴亡也。

     人或患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又遇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陰作接問至,是謂天虛也。

     肝先病,又遇天虛而感重虛也。

     此謂天虛人虛也,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肝為将軍之官,謀慮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

     神光不聚,即圓光缺而不周,屍鬼乃幹人也。

     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陰司天虛也,有白屍鬼見之,令人暴亡也。

     有此三虛者,即神遊失守,白屍鬼幹人,頭如鹞身白,有白毛,見之吸人神魂,皆卒然而亡也。

     已上五失守者,天虛而人虛也,神遊失守其位,即有五屍鬼幹人,令人暴亡也,謂之曰屍厥。

     但卒然而亡,口中無涎者,舌卵卵縮者,屍厥若出涎而舌卵者,盛厥也。

     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非但屍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

     神失守位,雖其體中而二氣失位也,即神光不聚而邪犯之,有妖魅交通往來,皆是五神失守,乃邪所至也。

     此謂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得守者,本位而五神各得其居,即神光乃圓明而聚矣,故一切邪不犯之乃生也。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老子雲: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

    故日命由神生,命生神在,即命生神去,即命夭矣。

    所謂神遊失守,即不離身,故不可便死也,其主管在頭上,三尊高位靈主言也,即太一帝君在頭,日泥丸,總神也,無英君左制三魂也,白元君右拘七魄也,即魂為陽神也,魄為陰鬼也,若無上三虛主之,神離位者死。

    今五神失守,亦有主歸,即神光不聚,圓光亦缺,故邪幹犯之。

    若神失守其位,即知人生神昌。

     黃帝内經素問遺篇卷之五 #1嗽:原作『軟』,據元刻本改。

     #2溢:疑當作『嗑』。

     #3下:疑當作『數』。

     #4下:疑當作『數』。

     #5其:此下元刻本有『複』字。

     #6二:明刻本作『幹』。

     #7雲:明刻本作『去』。

     #8滅:原作『威』,據文義改。

     #9二:元刻本作『三』。

     #10戊:元刻本作『戌』。

     #11地:疑當作『也』,從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