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麝香(少許)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調中丸 治脾胃虛,止嘔吐,寬利胸膈。
青皮紅皮(各一兩)大黃(二兩)牽牛(三兩)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溫水下,空心食前。
水中金丹 治元髒氣虛不足,夢寐陰人,走失精氣。
陽起石(研)木香乳香(研)青鹽(各二分)茴香(炒)骨碎補(炒)杜仲(去皮,生姜汁炙絲盡。
各半兩)白龍骨(一兩,緊者,捶碎,絹袋盛,大豆蒸熟,取出,焙幹)黃犬腎(一對,酒一升,煮熟,切作片子,焙,入白茯苓一兩,與腎為末)上為細末,酒、面糊和丸,如皂子大,每服二丸,溫酒下,空心。
忌房室。
和氣地黃湯 治沉積氣結不散,調養營衛,補順陰陽。
常服以代湯茶酒果。
木香(一字)揀桂(去皮)茯苓(去皮)白芥子(炒香。
各一錢)白術幹山藥川芎當歸(焙。
各一分)桂花縮砂仁(各半錢)甘草(半兩,炙)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用數重油紙或瓷器内密封起。
每用,蜜二斤、饧饴一斤,溫好甜水五升,化勻開,抄前藥,并杏仁十枚、(去皮尖,洗淨,炒香焦,捶碎)濕地黃根長約寸許,(切,取汁半盞)溫服。
白術調中湯 治中寒,痞悶急痛,寒濕相搏,吐瀉腹痛,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本末不經有見陽熱證,其脈遲者是也。
此因飲食冷物過多,陰勝陽衰,而為寒也。
或冷熱相擊,而反陽氣怫郁,不能宣散,怫熱内作,以成熱證者,不可亦言為冷。
當以脈證别之。
夫濕熱吐瀉,常見陽脈,若亡液氣虛,亦能反見諸陰脈也,當以标本之不同别之。
或熱證誤服此白術調中湯,溫藥也能開發,陽氣宣通而愈,别無加害。
無問久新,并宜服之。
或有口瘡目疾孕婦等吐瀉者,以畏幹姜、官桂,不服。
白術茯苓(去皮)紅皮(去白)澤瀉(各半兩)幹姜(炮)官桂(去皮)縮砂仁藿香(各一分)甘草(一兩)上為末,白湯化蜜少許,調下三錢,每日三服。
煉蜜和就,每兩作十丸,名白術調中丸。
小兒一服分三服。
人參白術散 此方證同調中湯。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橘皮葛根澤瀉滑石霍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
妊婦加蒼術三五片,熱服。
白術散 治傷寒下後餘熱,以藥下之太過,胃中虛熱,飲水無力也。
當生胃中津液,多服此藥。
人參白術木香白茯苓甘草(锉,炙)藿香葉幹葛(锉。
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
如飲水者,多煎與之,無時也。
丁香附子散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結,吐逆不止。
附子(一兩)母丁香(四十九個)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半碗)上用附子孔四十九,以丁香ht上而填内,将生姜汁用文武火熬盡,又用大蘿蔔一個,取一穴子,入附子,又填内,将蘿蔔蓋之,又用文武桑柴火燒,香熟為度。
取出,切附子作片子,焙幹,搗為細末。
每服一錢,米湯一盞調下,日進三服。
何首烏丸 治男子元髒虛損,填精,發白再黑。
何首烏(半斤)肉苁蓉(六兩)牛膝(四兩)上将何首烏半斤,用棗一層隔何首烏,甑内蒸棗軟用,切、焙,同為末,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嚼馬楝子服,酒送,食前,一服加一丸,日三服。
至四十丸即止,卻減丸數。
效如神,妙! 煨腎丸 治男子腰膝痛,夜多小便者。
川楝子馬楝花破故紙胡蘆巴茴香(炒。
各等分)上除茴香外,四味酒浸,同為末,煮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神仙楮實丸 治積冷氣沖心胸及背,有蛔蟲疼痛,痔癖氣塊,心腹脹滿,兩肋氣急,食不消化,上逆氣奔于心,并疝氣下墜,飲食不得,吐水嘔逆,上氣咳嗽,眼花少力,心虛健忘,冷風遍風等疾。
坐則思睡,起則頭眩,男子冷氣,腰痛膝痛,冷痹風頑,陰汗盜汗,夜多小便,洩利,陽道衰弱,婦人月水不通,小便冷痛,赤白帶下,一切冷疾,無問大小。
能明目,益力輕身,補髓益精。
楮實子(一升,涮去泥,微炒)官桂(四兩,去皮)牛膝(半斤,酒浸三日)幹姜(三兩,炮)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空心食前,鹽湯亦得。
補中丸 治一切氣疾,肚腹涼痛,嘔吐氣逆,不思飲食者。
濃樸(生姜炙香)幹姜(炮)源木白茯苓(去皮)人參甘草(炙用。
各等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空心,白湯化下,細嚼亦得。
荜澄茄丸 治中焦痞塞,氣逆上攻,心腹痛,吐逆。
美飲食。
荜澄茄(半兩)良姜(二兩)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
各一兩)阿魏(半兩,醋面裹,煨熟)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計時候。
調中丸 治脾胃虛,止嘔吐,寬利胸膈。
青皮紅皮(各一兩)大黃(二兩)牽牛(三兩)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溫水下,空心食前。
水中金丹 治元髒氣虛不足,夢寐陰人,走失精氣。
陽起石(研)木香乳香(研)青鹽(各二分)茴香(炒)骨碎補(炒)杜仲(去皮,生姜汁炙絲盡。
各半兩)白龍骨(一兩,緊者,捶碎,絹袋盛,大豆蒸熟,取出,焙幹)黃犬腎(一對,酒一升,煮熟,切作片子,焙,入白茯苓一兩,與腎為末)上為細末,酒、面糊和丸,如皂子大,每服二丸,溫酒下,空心。
忌房室。
和氣地黃湯 治沉積氣結不散,調養營衛,補順陰陽。
常服以代湯茶酒果。
木香(一字)揀桂(去皮)茯苓(去皮)白芥子(炒香。
各一錢)白術幹山藥川芎當歸(焙。
各一分)桂花縮砂仁(各半錢)甘草(半兩,炙)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用數重油紙或瓷器内密封起。
每用,蜜二斤、饧饴一斤,溫好甜水五升,化勻開,抄前藥,并杏仁十枚、(去皮尖,洗淨,炒香焦,捶碎)濕地黃根長約寸許,(切,取汁半盞)溫服。
白術調中湯 治中寒,痞悶急痛,寒濕相搏,吐瀉腹痛,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本末不經有見陽熱證,其脈遲者是也。
此因飲食冷物過多,陰勝陽衰,而為寒也。
或冷熱相擊,而反陽氣怫郁,不能宣散,怫熱内作,以成熱證者,不可亦言為冷。
當以脈證别之。
夫濕熱吐瀉,常見陽脈,若亡液氣虛,亦能反見諸陰脈也,當以标本之不同别之。
或熱證誤服此白術調中湯,溫藥也能開發,陽氣宣通而愈,别無加害。
無問久新,并宜服之。
或有口瘡目疾孕婦等吐瀉者,以畏幹姜、官桂,不服。
白術茯苓(去皮)紅皮(去白)澤瀉(各半兩)幹姜(炮)官桂(去皮)縮砂仁藿香(各一分)甘草(一兩)上為末,白湯化蜜少許,調下三錢,每日三服。
煉蜜和就,每兩作十丸,名白術調中丸。
小兒一服分三服。
人參白術散 此方證同調中湯。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橘皮葛根澤瀉滑石霍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
妊婦加蒼術三五片,熱服。
白術散 治傷寒下後餘熱,以藥下之太過,胃中虛熱,飲水無力也。
當生胃中津液,多服此藥。
人參白術木香白茯苓甘草(锉,炙)藿香葉幹葛(锉。
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
如飲水者,多煎與之,無時也。
丁香附子散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結,吐逆不止。
附子(一兩)母丁香(四十九個)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半碗)上用附子孔四十九,以丁香ht上而填内,将生姜汁用文武火熬盡,又用大蘿蔔一個,取一穴子,入附子,又填内,将蘿蔔蓋之,又用文武桑柴火燒,香熟為度。
取出,切附子作片子,焙幹,搗為細末。
每服一錢,米湯一盞調下,日進三服。
何首烏丸 治男子元髒虛損,填精,發白再黑。
何首烏(半斤)肉苁蓉(六兩)牛膝(四兩)上将何首烏半斤,用棗一層隔何首烏,甑内蒸棗軟用,切、焙,同為末,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嚼馬楝子服,酒送,食前,一服加一丸,日三服。
至四十丸即止,卻減丸數。
效如神,妙! 煨腎丸 治男子腰膝痛,夜多小便者。
川楝子馬楝花破故紙胡蘆巴茴香(炒。
各等分)上除茴香外,四味酒浸,同為末,煮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神仙楮實丸 治積冷氣沖心胸及背,有蛔蟲疼痛,痔癖氣塊,心腹脹滿,兩肋氣急,食不消化,上逆氣奔于心,并疝氣下墜,飲食不得,吐水嘔逆,上氣咳嗽,眼花少力,心虛健忘,冷風遍風等疾。
坐則思睡,起則頭眩,男子冷氣,腰痛膝痛,冷痹風頑,陰汗盜汗,夜多小便,洩利,陽道衰弱,婦人月水不通,小便冷痛,赤白帶下,一切冷疾,無問大小。
能明目,益力輕身,補髓益精。
楮實子(一升,涮去泥,微炒)官桂(四兩,去皮)牛膝(半斤,酒浸三日)幹姜(三兩,炮)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空心食前,鹽湯亦得。
補中丸 治一切氣疾,肚腹涼痛,嘔吐氣逆,不思飲食者。
濃樸(生姜炙香)幹姜(炮)源木白茯苓(去皮)人參甘草(炙用。
各等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空心,白湯化下,細嚼亦得。
荜澄茄丸 治中焦痞塞,氣逆上攻,心腹痛,吐逆。
美飲食。
荜澄茄(半兩)良姜(二兩)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
各一兩)阿魏(半兩,醋面裹,煨熟)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