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卷十二\補養門]補養總論 《素問》雲∶諸寒收引,皆屬于腎。

    腎者,少陰也,少陰者,至陰也,至者,為極也。

     少陰者,冬脈所旺,居北而屬水,為寒,為歸藏,為周密。

    寒中收引拘縮,寒之用也。

    其病上下所生水液,澄澈冷清者不濁,其氣寒冷,水谷不消化,吐利清冷,為病則如天氣寒而水自清也。

     《素問》雲∶太陽受寒,血凝為瘦。

    太陰受寒,氣聚為疝。

    但脈急而寒之象也,急主于痛,故緊急也。

    《内經》雲∶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脈當遲緩,寒毒内郁,洪數為熱,所養心之脈也。

    寒氣生清,水清就于濕,故以下利清白,此乃腸胃寒,化物失常。

    熱則壅澀不通。

    寒勝則火衰,火衰金旺,吐利腥穢,四肢逆冷,堅痞腹滿,屈伸不便,禁固戰栗,謂陰水主之,舒卷不便,診其脈沉伏而遲,病之證也。

    若身涼不渴而寒,蜷足而卧,惡聞人聲,不欲言,皆陰證也。

     陰陽停則和,偏則病。

    如陽氣暴絕,陰氣獨勝,則為寒證,陰氣暴絕,陽氣獨勝,則為熱證。

    經曰∶陽勝陰虛,汗之而死,陰勝陽虛,下之而死。

    若陽實外熱,陰虛内寒,陰實内熱,陰虛外寒,陽實伐其陽,當涼膈散、承氣湯主之,陰實伐其陰,當白術散、四逆湯主之。

     論曰∶大凡治病,必求标本。

    受先者為本,次者為标,此為兼證。

    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标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标本者,是謂妄行也。

    本病相傳,先治其急。

    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标,故病氣為本,受病經絡髒腑謂之标也。

     防風當歸飲子 治脾腎真陰損虛,肝心風熱郁甚,陽勝陰衰,邪氣上逆,上實下虛,怯弱不耐。

    或表熱而身熱惡寒,或裡熱而躁熱煩渴,或邪熱半在表半在裡,進退出入不已,而為寒熱往來。

    或表多則惡寒,裡多則發熱。

    或表之陽分陽和,正氣與邪相助,并甚于裡,蓄熱極深而外無陽氣,裡熱極甚,陽極似陰而寒戰腹滿煩渴者。

    或裡之陰分不和,正氣反助邪氣,并甚于表,則躁熱煩渴而汗出也。

    或邪熱壅塞者,或煩熱痛者,或熱結極甚,陽氣不通,而反覺冷痛。

    或中外熱郁,煩躁甚,喜涼畏熱者。

    或熱極悶塞,不得宣通,陽極似陰,中外喜熱,而反畏寒者。

    或寒郁胸中而煩渴,熱極甚而腹滿不消者。

    或一切風熱壅滞,頭目昏眩,暗風眼黑,偏正頭疼,口幹鼻塞,耳鳴及聾,咽嗌不利。

    或目赤腫痛,口瘡舌痹。

     或上氣痰嗽,心脅郁痞,腸胃燥澀,小便溺淋。

    或者皮膚瘙癢,手足麻痹。

    又或筋脈拘急,肢體倦怠。

    或渾身肌肉跳動,心忪驚悸。

    或口眼斜,語言謇澀。

    或狂妄昏惑,健忘失志。

    及或腸胃燥熱怫郁,而饑不欲食,或濕熱内餘,而消谷善饑,然能食而反瘦弱。

    或誤服燥熱毒藥,及妄食熱物過多,而耗損脾腎,則風熱郁甚,而多有如此,不必全見也。

    無問自病及中燥熱毒藥所使者,并宜宣通氣血,調順飲食。

    久服之舊病除去,新病不生。

    設虛人常服,補益功驗,自可知矣。

     當歸大黃柴胡人參黃芩甘草(炙)芍藥(各一兩)滑石(六兩)上停每服三錢至五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雙芝丸 補精氣,填骨髓,壯筋骨,助五髒,調六腑。

    久服注顔不老。

     熟幹地黃(焙,取末)石斛(去根,酒炙)五味子(焙)黃(锉)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杜仲(蜜水浸,炮)菟絲子(酒浸三日,炒)麋鹿角霜(半斤)沉香(三錢)麝香(二錢,研)人參白茯苓(去皮)覆盆子幹山藥木瓜天麻(酒浸)秦艽(以上各一兩)薏苡仁(二兩,炒)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四十丸,溫酒下,鹽湯、米飲亦可。

     凡年五十以上,加入黑附子(以青鹽湯蘸,泡)、鹿角二大對(去頂三指)、硫黃半斤(渾用)。

     以上用些油,釜中以水同煮,令微沸,勿太急甚,水耗,隻旋添溫水,須用水以備添也。

    煉令角膠汁出盡,其角如霜,以手撚如膩紛,乃盛之。

    取用,勿令穢污也。

     内固丹 補養腎氣,調和脾髒。

    壽高者常服,筋骨勁健,渾如壯士。

     肉苁蓉(酒浸)茴香(炒。

    各一兩)破故紙胡蘆巴(炒)巴戟(去心)黑附子(炮)川楝子胡桃仁(面炒。

    各四兩)上為末,研胡桃仁為膏,餘藥末和勻,酒、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溫酒、鹽湯下,食前。

    虛者加至五七十丸。

     此藥明目補腎烏發,進美食,空心。

     大補丸 治男子脾腎不足,不問久新者。

     陳韭子揀蘿蔔子(以上炒)蕤仁(去皮。

    各半兩)穿山甲(七片,用酒炙)麝香(少許)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食前空心。

     蛤蚧散 治脾胃氣攻心刺痛者。

     蛤蚧(一對,酒炙)乳香木香白茯苓(去皮)丁香茴香(各一錢)穿山甲(二錢,酒炙)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好溫酒調下,空心食前。

     金丹 治男子本髒虛冷,夜夢鬼交者。

     龍骨(水飛)菟絲子(各一兩)破故紙韭子澤瀉牡蛎(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