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煩渴,熱郁,留飲不散,以緻濕熱相搏,而身發黃膽,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身必發黃。
宜茵陳湯調下五苓散。
利大小便。
茵陳(一名山茵陳,一兩,去莖)大黃(半兩)大栀子(七個,色深堅實好者,稍小者,用十個)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盞半,慢火熬至一盞,絞汁,溫服,以利為度,甚者,再作。
當下如爛魚肚及膿血膠膘等物,及小便多出金色,如皂莢汁。
或見證将發黃,此一劑分作四服,調五苓散三錢。
凡治發黃者,無越此法。
妙。
桂苓甘露散 (一名桂苓白術散。
一方甘草一兩半。
)治傷寒、中暑、胃風、飲食,中外一切所傷傳受,濕熱内甚,頭痛口幹,吐瀉煩渴,小便赤澀,大便急痛,濕熱霍亂吐下,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
茯苓(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白術(半兩)澤瀉(一兩)桂(半兩,去皮)石膏(二兩)寒水石(二兩)滑石(四兩)豬苓(半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新水亦得,生姜湯尤良。
小兒每服一錢,同上法。
此藥下神金丸,止瀉利,無不驗也,并解内外諸邪所傷,濕熱。
又一方,卻不用豬苓,或日三服,不計時候。
栀子柏皮湯 治頭微汗,小便利而微發黃者。
濕熱相抟微者宜服。
黃柏(半兩)甘草(一分)大栀子(十五個)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絞汁,分次作一日服之。
栀子豉湯 治懊煩心,及傷寒不得眠,燥熱怫郁結内,而氣不宣通,胸滿頭痛,微汗虛煩。
大栀子(七個,锉碎)豆豉(半合。
俗言鹽豉。
)上锉如麻豆大,先以水二盞煮栀子,至一盞半,内豉,煮至半盞,絞汁,溫服。
少氣者,加甘草一分。
嘔者,誤以丸藥下之者,加生姜半兩,或用溫湯濯手足,使心胸結熱宣通而已。
凡加者,皆用栀子,先煮。
得吐,止後服。
凡用栀子豉湯,皆非吐人之藥。
以其燥熱郁結之甚,而藥頓攻之,不能開通,則發熱而嘔吐。
因其嘔吐,發開郁結,則氣通,津液宣行而已,故不須再服也。
大陷胸湯 治汗下之後,不大便五六日,舌幹而渴,日晡潮熱,從心至小腹脹滿而痛不可近,脈當沉緊滑數。
或但胸結,則無大段熱,頭微汗出,脈沉澀者,水結也。
大黃(三錢)芒硝(三錢)甘遂末(三字)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煎大黃至六分,内硝,再煎一二沸,絞汁,調甘遂一字匕半,溫服。
未快利,再服。
勢惡不能利,以意加服。
小陷胸湯 治小結胸,心下按之痛,脈浮而滑,無大段熱,表未罷,不可下之,下之即死。
小結胸,宜服。
半夏(四錢,湯洗,全用,不锉)生姜(二錢,切)黃連(二錢,锉)栝蒌實(大者,半兩,唯锉其殼,子則不锉,若锉其中子者,非也)上以水三盞,煮栝蒌汁一盞半,内藥,煮至一盞,絞汁,分兩次溫服。
以效。
大陷胸丸 治發熱而下之太早,熱入因作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狀,下之則和也。
大黃(半兩)芒硝(一分)杏仁(十二個,去皮尖、雙仁,草灰炒變色)葶苈(三錢,微炒)上,大黃為末,下葶苈,杵,羅,研杏仁、硝如泥,和彈子大,每服一丸,入甘遂末三字、白蜜半匙,水一盞,煮至半盞,溫服。
當一宿許乃下。
未利,再服。
栀子濃樸湯 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坐卧不安者。
大栀子(七個)枳實(二錢)濃樸(半兩,去皮,炙)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一盞半煮,絞汁半盞,溫服。
槟榔散 治傷寒陰病,下之太早成痞,心下痞滿而不痛,按之軟虛者。
槟榔枳殼(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煎黃連湯調下,不計時候,溫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 治傷寒成病痞不已,心腹亦實熱煩滿,或谵妄而脈沉,無他證者。
大黃黃連黃芩(各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盞,煎至一盞,絞汁,分三次溫服。
又一法,加生姜一分,甚良。
黃連解毒湯 治傷寒雜病,熱毒煩悶,幹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内甚,俗妄傳為陰毒者。
及汗下吐後,寒涼諸藥不能退熱勢。
兩感證同法。
黃連(去須)黃柏黃芩大栀子(各半兩)上锉如麻豆大,每服稱半兩,水一茶盞,煎至四分,絞去滓,溫服。
或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個(生,全用)、濃樸二錢(锉)、茯苓二錢(去皮,锉),用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溫服,名半夏黃連解毒湯。
白虎湯 (加
宜茵陳湯調下五苓散。
利大小便。
茵陳(一名山茵陳,一兩,去莖)大黃(半兩)大栀子(七個,色深堅實好者,稍小者,用十個)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盞半,慢火熬至一盞,絞汁,溫服,以利為度,甚者,再作。
當下如爛魚肚及膿血膠膘等物,及小便多出金色,如皂莢汁。
或見證将發黃,此一劑分作四服,調五苓散三錢。
凡治發黃者,無越此法。
妙。
桂苓甘露散 (一名桂苓白術散。
一方甘草一兩半。
)治傷寒、中暑、胃風、飲食,中外一切所傷傳受,濕熱内甚,頭痛口幹,吐瀉煩渴,小便赤澀,大便急痛,濕熱霍亂吐下,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
茯苓(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白術(半兩)澤瀉(一兩)桂(半兩,去皮)石膏(二兩)寒水石(二兩)滑石(四兩)豬苓(半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新水亦得,生姜湯尤良。
小兒每服一錢,同上法。
此藥下神金丸,止瀉利,無不驗也,并解内外諸邪所傷,濕熱。
又一方,卻不用豬苓,或日三服,不計時候。
栀子柏皮湯 治頭微汗,小便利而微發黃者。
濕熱相抟微者宜服。
黃柏(半兩)甘草(一分)大栀子(十五個)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絞汁,分次作一日服之。
栀子豉湯 治懊煩心,及傷寒不得眠,燥熱怫郁結内,而氣不宣通,胸滿頭痛,微汗虛煩。
大栀子(七個,锉碎)豆豉(半合。
俗言鹽豉。
)上锉如麻豆大,先以水二盞煮栀子,至一盞半,内豉,煮至半盞,絞汁,溫服。
少氣者,加甘草一分。
嘔者,誤以丸藥下之者,加生姜半兩,或用溫湯濯手足,使心胸結熱宣通而已。
凡加者,皆用栀子,先煮。
得吐,止後服。
凡用栀子豉湯,皆非吐人之藥。
以其燥熱郁結之甚,而藥頓攻之,不能開通,則發熱而嘔吐。
因其嘔吐,發開郁結,則氣通,津液宣行而已,故不須再服也。
大陷胸湯 治汗下之後,不大便五六日,舌幹而渴,日晡潮熱,從心至小腹脹滿而痛不可近,脈當沉緊滑數。
或但胸結,則無大段熱,頭微汗出,脈沉澀者,水結也。
大黃(三錢)芒硝(三錢)甘遂末(三字)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煎大黃至六分,内硝,再煎一二沸,絞汁,調甘遂一字匕半,溫服。
未快利,再服。
勢惡不能利,以意加服。
小陷胸湯 治小結胸,心下按之痛,脈浮而滑,無大段熱,表未罷,不可下之,下之即死。
小結胸,宜服。
半夏(四錢,湯洗,全用,不锉)生姜(二錢,切)黃連(二錢,锉)栝蒌實(大者,半兩,唯锉其殼,子則不锉,若锉其中子者,非也)上以水三盞,煮栝蒌汁一盞半,内藥,煮至一盞,絞汁,分兩次溫服。
以效。
大陷胸丸 治發熱而下之太早,熱入因作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狀,下之則和也。
大黃(半兩)芒硝(一分)杏仁(十二個,去皮尖、雙仁,草灰炒變色)葶苈(三錢,微炒)上,大黃為末,下葶苈,杵,羅,研杏仁、硝如泥,和彈子大,每服一丸,入甘遂末三字、白蜜半匙,水一盞,煮至半盞,溫服。
當一宿許乃下。
未利,再服。
栀子濃樸湯 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坐卧不安者。
大栀子(七個)枳實(二錢)濃樸(半兩,去皮,炙)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一盞半煮,絞汁半盞,溫服。
槟榔散 治傷寒陰病,下之太早成痞,心下痞滿而不痛,按之軟虛者。
槟榔枳殼(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煎黃連湯調下,不計時候,溫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 治傷寒成病痞不已,心腹亦實熱煩滿,或谵妄而脈沉,無他證者。
大黃黃連黃芩(各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盞,煎至一盞,絞汁,分三次溫服。
又一法,加生姜一分,甚良。
黃連解毒湯 治傷寒雜病,熱毒煩悶,幹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内甚,俗妄傳為陰毒者。
及汗下吐後,寒涼諸藥不能退熱勢。
兩感證同法。
黃連(去須)黃柏黃芩大栀子(各半兩)上锉如麻豆大,每服稱半兩,水一茶盞,煎至四分,絞去滓,溫服。
或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個(生,全用)、濃樸二錢(锉)、茯苓二錢(去皮,锉),用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溫服,名半夏黃連解毒湯。
白虎湯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