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甘草石膏(各一兩)滑石(三兩) 劉庭瑞通聖散 此方有縮砂,無芒硝,其餘皆同。

     緣庭瑞于河間守真先生禮師傳之。

    随從二年,始受于方,斯且取為瑞而可準憑以用之,兼庭瑞以用治病,百發百中,何以疑之,因錄耳。

    但庭瑞臨時以意加減,一根據前法。

    嗽加半夏半兩,生姜制。

     防風天麻散 治風麻痹走注,肢節疼痛,中風偏枯,強,暴音不語,内外風熱壅滞,解昏眩。

     防風天麻川芎羌活香白芷草烏頭白附子荊芥穗當歸(焙)甘草(各半兩)滑石(二兩)上為末,熱酒化蜜少許,調半錢,加至一錢,覺藥力營運,微麻為度。

    或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熱酒化下一丸或半丸,細嚼,白湯化下亦得。

    散郁結,宣通氣。

     如甚者,更服防風通聖散。

     犀角丸 治風痫,日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兩)赤石脂(三兩)樸硝(二兩)白僵蠶(一兩)薄荷葉(一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計時候。

     如覺痰多,即減丸數。

    忌油膩物。

     風病目直,卒中口噤,背強如弓,卧動搖,手足抽搦,無汗名剛,為陽,有汗名柔,為陰,通三一承氣下妙。

     搜風丸 治邪氣上逆,以緻上實下虛,風熱上攻,眼目昏耳鳴,鼻塞頭痛眩運,燥熱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結滞。

    清利頭目,鼻聰耳鳴,宣通血氣。

     人參茯苓天南星(各半兩)藿香葉(一分)幹生姜白礬(生。

    各一兩)蛤粉(二兩)寒水石(一兩)大黃黃芩(各一兩)牽牛(四兩)薄荷葉(半兩)滑石(四兩)半夏(四兩)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湯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川芎石膏湯 治風熱上攻頭面,目昏眩痛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眼生翳膜。

    清神利頭,宣通氣血,中風偏枯,解中外諸邪,調理諸病,勞複傳染。

     川芎芍藥當歸山栀子黃芩大黃菊花荊芥穗人參白術(各半兩)滑石(四兩)寒水石(二兩)甘草(三兩)桔梗(二兩)縮砂仁(一分)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水調亦得。

    忌姜、醋、發熱物。

     川芎神功散 治風熱上攻,偏正頭痛,無問微甚久新,頭面昏眩。

    清神。

     川芎(四錢)甘草(一分)川烏頭吳白芷天南星麻黃(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半盞,投清酒半盞,避風。

     換骨丹 治癱瘓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并一切風痫暗風,并宜服之。

     頌曰∶我有換骨丹,傳之極幽秘。

    疏開病者心,扶起衰翁臂。

    氣壯即延年,神清自不睡。

    南山張仙翁,三百八十歲。

    槐皮芎術芷,仙人防首蔓,十件可停勻,苦味香減半,龍麝即少許,朱砂作衣纏,麻黃煎膏丸,大小如指彈。

    修合在深房,勿令陰人見。

    夜卧服一粒,遍身汗津滿。

    萬病自消除,神仙為侶伴。

     麻黃(煎膏)仙術香白芷槐角子(取子)川芎人參防風桑白皮苦參威靈仙何首烏蔓荊子木香龍腦(研)朱砂(研)麝香(研)五味子上為末,桑白單搗細,稱以麻黃膏和就,杵一萬五十下,每兩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硬物擊碎,溫酒半盞浸,以物蓋,不可透氣,食後臨卧,一呷咽之。

    衣蓋覆,當自出汗,即瘥。

    以和胃湯調補,及避風寒。

    茶下半。

     鉛紅散 治風熱上攻陽明經絡,面鼻紫赤,瘾疹。

    (俗呼為肺風者,以肺主鼻而又淺在皮膚之内,皮膚屬于肺。

    )舶上硫黃白礬灰(各半兩)上為末,少許,入黃丹染與病患面色同,每上半錢,津液塗之。

     洗漱罷,臨卧,再服防風通聖散,效速。

     神芎散 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上壅鼻,并牙齒悶痛。

     川芎郁金(各二錢)荊芥穗薄荷葉紅豆(各一分)右為末,入盆硝二錢,研勻,鼻内三二剜耳許。

    力慢加藥。

    病甚兼夜。

     萬靈丸 治腎髒,一切耳鳴、腰疼、筋骨痛。

     赤芍藥五靈脂防風草烏頭(炮。

    各二兩)黃細辛海桐皮山茵陳骨碎補地龍(各八錢)黑狗脊(二兩)牛膝何首烏蔓京子白附子川烏頭巨勝子(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