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卷二\諸證門]伏梁證
(主心積。
出《素問·腹中論》)若梁之伏隐也,居臍上逆,臍下順,不可移動,為水溺澀,故有二等。
鼈甲湯 主之∶治伏梁積氣,心下如臂,痞痛不消,小便不利。
鼈甲(去裙欄,醋炙黃色)京三棱大腹子皮芍藥當歸柴胡(去苗)生地黃(各一兩)官桂生姜(切作片子,焙幹。
各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姜、木香各半錢,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卷二\諸證門]喑俳證 (主腎虛。
出《素問·脈解論》)内奪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廢,不為用。
腎脈虛弱,其氣厥不至,舌不仁。
經雲∶喑俳,足不履用,聲音不出者。
地黃飲子 主之∶治喑俳,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
熟幹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
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薄荷少許,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厥逆證 (主心痛。
出《素問·腹中論》)膺腫頸痛,胸滿腹脹,上實下虛,氣厥而逆,陽氣有餘于胸也,不可針灸,宜服順氣湯。
小茯苓湯 主之∶治厥逆病,三焦不調升降,胸膈膺腫,胸滿腹脹,冷氣沖注,刺痛。
赤茯苓人參陳皮(去白)桔梗(锉,炒。
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風成寒熱證 (主風。
出《素問·脈要精微論》)因于露風,寒熱之始腠理,次入胃,食不化,熱則消中,寒栗振動也。
解風散 主之∶治風成寒熱,頭目昏眩,肢體疼痛,手足麻痹,膈上壅滞。
人參川芎獨活麻黃(去節,湯洗,焙。
各一兩)甘草(一兩)細辛(去苗,半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薄荷葉少許,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風成寒中證 (主風。
出《素問·風論》)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津液所生為泣也。
當歸湯 主之∶治風邪所傷,寒中,目泣自出,肌瘦,洩汗不止。
當歸人參官桂(各三錢)幹姜(炮)白術白茯苓甘草川芎白芍藥(各半兩)細辛(去苗,半兩)陳皮(一兩,去白)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計時候,并三服。
[卷二\諸證門]風成熱中證 (主風。
出《素問·風論》)風熱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目,肥人風氣不外洩,為熱中目黃之病也。
青龍散 主之∶治風氣,邪傳化腹内,瘀結而目黃,風氣不得洩,為熱中煩渴引飲。
地黃仙靈脾何首烏(去黑皮,泔浸一宿,竹刀子切,焙。
各一分)防風(去苗,一分)荊芥穗(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調下,食後,每日三服。
[卷二\諸證門]腦風證 (主風氣。
出《素問·風論》)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項背怯寒,腦戶極冷,以此為病。
神聖散 主之∶治腦風,邪氣留飲不散,項背怯寒,頭疼不可忍者。
麻黃(去節)細辛(去苗)幹蠍(一半生,一半炒)藿香葉(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煮荊芥、薄荷,酒調下,茶也得。
并治血風。
又方治腦風,邪氣留飲,頭痛不可忍者,用遠志末,不以多少,于鼻中,與痛處揉之。
相兼前藥可用也。
[卷二\諸證門]首風證 (主新沐中風。
出《素問·風論》)新沐中風,為首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一日甚,至其風日則少愈。
大川芎丸 主之∶治首風,旋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拘倦。
川芎(一斤)天麻(四兩,用靳州者)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後。
秘方茶酒調散 治一切諸風痰壅,目澀昏眩,頭疼心愦,煩熱,皮膚病癢,并風毒壅滞。
清爽神志,通和關竅,消惡汗。
石膏(另為細末)菊花細辛(去苗)香附子(去須,炒,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溫茶、酒調下,食後,日三服。
[卷二\諸證門]目風眼寒證 (主眼。
出《素問·風論》)風入系頭,則
出《素問·腹中論》)若梁之伏隐也,居臍上逆,臍下順,不可移動,為水溺澀,故有二等。
鼈甲湯 主之∶治伏梁積氣,心下如臂,痞痛不消,小便不利。
鼈甲(去裙欄,醋炙黃色)京三棱大腹子皮芍藥當歸柴胡(去苗)生地黃(各一兩)官桂生姜(切作片子,焙幹。
各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姜、木香各半錢,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卷二\諸證門]喑俳證 (主腎虛。
出《素問·脈解論》)内奪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廢,不為用。
腎脈虛弱,其氣厥不至,舌不仁。
經雲∶喑俳,足不履用,聲音不出者。
地黃飲子 主之∶治喑俳,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
熟幹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
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薄荷少許,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厥逆證 (主心痛。
出《素問·腹中論》)膺腫頸痛,胸滿腹脹,上實下虛,氣厥而逆,陽氣有餘于胸也,不可針灸,宜服順氣湯。
小茯苓湯 主之∶治厥逆病,三焦不調升降,胸膈膺腫,胸滿腹脹,冷氣沖注,刺痛。
赤茯苓人參陳皮(去白)桔梗(锉,炒。
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風成寒熱證 (主風。
出《素問·脈要精微論》)因于露風,寒熱之始腠理,次入胃,食不化,熱則消中,寒栗振動也。
解風散 主之∶治風成寒熱,頭目昏眩,肢體疼痛,手足麻痹,膈上壅滞。
人參川芎獨活麻黃(去節,湯洗,焙。
各一兩)甘草(一兩)細辛(去苗,半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薄荷葉少許,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風成寒中證 (主風。
出《素問·風論》)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津液所生為泣也。
當歸湯 主之∶治風邪所傷,寒中,目泣自出,肌瘦,洩汗不止。
當歸人參官桂(各三錢)幹姜(炮)白術白茯苓甘草川芎白芍藥(各半兩)細辛(去苗,半兩)陳皮(一兩,去白)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計時候,并三服。
[卷二\諸證門]風成熱中證 (主風。
出《素問·風論》)風熱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目,肥人風氣不外洩,為熱中目黃之病也。
青龍散 主之∶治風氣,邪傳化腹内,瘀結而目黃,風氣不得洩,為熱中煩渴引飲。
地黃仙靈脾何首烏(去黑皮,泔浸一宿,竹刀子切,焙。
各一分)防風(去苗,一分)荊芥穗(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調下,食後,每日三服。
[卷二\諸證門]腦風證 (主風氣。
出《素問·風論》)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項背怯寒,腦戶極冷,以此為病。
神聖散 主之∶治腦風,邪氣留飲不散,項背怯寒,頭疼不可忍者。
麻黃(去節)細辛(去苗)幹蠍(一半生,一半炒)藿香葉(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煮荊芥、薄荷,酒調下,茶也得。
并治血風。
又方治腦風,邪氣留飲,頭痛不可忍者,用遠志末,不以多少,于鼻中,與痛處揉之。
相兼前藥可用也。
[卷二\諸證門]首風證 (主新沐中風。
出《素問·風論》)新沐中風,為首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一日甚,至其風日則少愈。
大川芎丸 主之∶治首風,旋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拘倦。
川芎(一斤)天麻(四兩,用靳州者)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後。
秘方茶酒調散 治一切諸風痰壅,目澀昏眩,頭疼心愦,煩熱,皮膚病癢,并風毒壅滞。
清爽神志,通和關竅,消惡汗。
石膏(另為細末)菊花細辛(去苗)香附子(去須,炒,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溫茶、酒調下,食後,日三服。
[卷二\諸證門]目風眼寒證 (主眼。
出《素問·風論》)風入系頭,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