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陶隐居集卷上

關燈
河篇征往冊,孔記昭昔名。

    麗天序,兩金标地英。

     質象 宅無乃.生有,在有則還空。

    不待匠,虛形自成功。

     形位 總神列三府,分除交五便。

    迎夜哲,晨精望曉懸。

     标貫 南峰秀玄鼎,北嶺橫秦壁。

    表裹玉沙津,周回隐輪迹。

     區别 左帶柳決水,右浚陽谷川。

    土懷北郁色,井洌鳳門泉。

     邊号 郭幹詩留岸,姜巴亘遠蹤,鶴廟或聞響,别宅乃恒恭。

     類附 昊居非知地,越家詛隐遷。

    樹蓋徒低蔭,石鳌未嘗煙。

     物軌 果林郁餘奈,蔬圃蔓遺辛。

    熒芝可燭夜,田泉常漸塵。

     遊集 降辔龜山客,解駕青華童。

    寝宴舍真館,高會蕭閑宮。

     才英 清歌翔羽集,長嘯歸雲翻。

    子弦有逸調,空談無與言。

     學禀 标舍雷平下,立靜連石陰。

    上道已沖念,飛華當翰心。

     業運 濟神既有在,去留從所宜。

    何用顯,冥途自相知。

     挺契 方隅遊瓊刃,華陽栖隐居。

    傥或似,七元乃扶胥。

     機萌 号期行當滿,亥數未終丁。

    唐承世,将賓來聖庭。

     誠期 刊石玄窗上,顯誠曲階門。

    顧矜錄,不負保舉恩。

     授陸敬遊十責文 隐居先生,遣總事弟子戴坦,乘策執簡,膝授前學弟子昊郡陸敬遊,建連石之邑,為栖靜處士。

    策文曰: 咨爾敬遊,昔我纡绂帝闱,侍質梁席。

    雖邊混教塗,而心标逸境。

    芝田之想,無忘曉夜。

    濠穎之志,歲月以深。

    至德有鄰,雲風相會。

    爾之來矣,爰移兩春。

    於是褫帶青墀,挂冠朱阙攜手束驅,創居茲嶺。

    脈潤通水,徙石開基。

    登崖斷幹,越壟負卉。

    筋力盡於登築,黑血疲乎趨走。

    肌色憔悴,不以暴露為苦。

    心魂空嫌,甯顧饑寒之弊。

    楝宇既立,載離霜暑。

    于時七稔,經始甫訖。

    今日之安,爾有勤焉。

    君子不獨居其榮,仁人必與物同泰。

    是用邑爾,長阿北阪。

    積金山連石之鄉,方七十步澗水屬焉。

    茂爾嘉業。

    永為華陽上賓。

    爾其莅之。

    右一 爾,以專殷為性,恬淡為情。

    質直居本,沉重樹志。

    不邀世才,高謝接俗。

    權謀詭谲,非意所欲。

    今故責爾,為栖靜處士。

    可謂因德立号,克終斯美。

    右二 爾,基架館境營獲授域。

    堂壇宏敞,栖路通嚴。

    官私行止,并有栖憩。

    繕築之勞,莫匪爾力。

    今故責爾,四雷飛軒,廂廊側屋。

    可以安身靜外,顯隻遐福。

    右三 爾,奉上惟勤,接下以惠。

    稼穑艱難,備嘗勞苦。

    貨植之宜,允瞻糧服。

    手足胼胝,未獲告休。

    栉沐風雨,於焉猶切。

    今故責爾,蒼頭一人,厥名多一益?可以傳代薪水,省息劬劇。

    右四 爾,族惟舊緒,身秉邦聞。

    道雖一貫,事望宜分。

    今故責爾,銅鐵如意。

    可以麾對賓僚,即名立事。

    右五 爾,崇教惟善,法無偏執。

    器服表用,爰寄玩習。

    今故責爾,竿竹錫杖。

    可以振動三界,精祇憚響。

    右六 爾,期誠玄契,遐想靈風。

    緻懷所指,因心則通。

    今故責爾,香爐二枚,熏陸副之。

    可以騰煙紫閣,招感上司。

    右七 爾,澡形潔藏,肴糧既去。

    宣道松木,實資芳醋。

    今故查爾,杯盤一具。

    可以夕抱桂漿,朝承菊露。

    右八 爾,敬事經诰,遵尚模楷。

    翰墨之用,於是乎在。

    今故責爾,大硯一面,紙筆副之。

    可以臨文寫字,對真受言。

    右九 爾,真心内固,清行外彰。

    滌蕩紛穢,表裹雪霜。

    今故查爾,蝓石澡灌,手巾自副。

    可以登齋朝拜,出入盥漱。

    右十 今責爾十事,事準前史。

    可對揚嘉策,循言來理。

    無或驕惰,以骞斯旨。

    援筆申懷,敢告處士。

     诏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隻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題所居壁 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

    不言昭陽殿,忽作單于宮。

     寒夜愁 夜雲生,夜鴻驚,凄切嘹唳傷夜情,空山霜滿高煙平。

    鉛華沉照帳,孤明寒月微。

    寒風緊,愁心絕,愁淚盡人情。

    不勝怨,思來誰能忍。

     胡茄篇 自戾飛天曆,與奪徒紛纭。

    百年四五代,終是甲辰君。

     上梁武帝論書敵 奉旨左右中書複稍有能者,唯周喜贊夫,以含心之爹實,俟夾锺吐氣。

    今既自上體妙為,下理用成。

    工,每惟申锺、王一論於天下,進藝方興。

    所恨臣沈朽,不能鑽仰高深,自懷歎慕。

    前 奉神筆三紙,并今為五。

    非但字字注目,乃畫畫抽心。

    日覺勁媚,轉不可。

    以酬昔歲,不複相類。

    正此即為、,何複多尋锺王。

    臣心本自,敬重今。

    彌增愛服,俯仰悅豫,不能不以啟。

    複蒙給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