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頭放下。

    但使一心不動,萬行自全,每暢神而度日,實知命以樂天。

    任經春夏秋冬,饑餐渴飲;或對風花雪月,穩步安眠。

    若能對境忘情,逢場作戲,本來了在方寸,何必修於累世。

    永嘉既悟,強留一宿而歸;盧行猶疑,謾等三更而至。

    是知物物皆空,塵塵總棄,性外更無實相,目前盡是虛泡。

    長生有物而混成,神鬼莫測;大象無形随處是,天地難包。

    信乎本要明心,何勞苦志,諒不由他,誠能自已。

    大辯忘言,真經絕字,賴啼烏宣揚,落花指示,石女親傳,木人舉賜。

    淺智少識者,則曰不然不然;高明廣見者,乃雲如是如是。

    故悟則處處平夷,迷則頭頭踏刺。

    大抵欲修天外大成功,莫挂人間些子事。

     八義禅賦     馮尊師 教有頓漸,禅無後先。

    迷之者遠隔劫外,達之者近在目前。

    無去無來,運六通而自在;不生不滅,超三界以孤圓。

    不畏誼嘩,不居潇灑。

    門生五派者,強生知見;宗舉一乘者,亦為虛假。

    隻要常常顯露,般般放下。

    清風萬道,松間石女讴歌;明月三竿,嶺上牧童颠耍。

    智慧夙禀,靈明頓開。

    應機時須宜性現,對境處決要心灰。

    圓融四象,通達三才。

    綠水長流;縱爾漚生漚滅;青山不動,任他雲去雲來。

    亘古亘今,不衰不朽。

    昧之者滞於聲色,達之者超於無有。

    驅掃風雲,摩挲星鬥。

    空琴韻美,堂前木馬咆哮;雪曲應希,海底玉龍奔走。

    莫問東西菩薩,休尋南北彌陀。

    觸目盡是法界,何方不是禅那。

    會得如此,方堪恁麼。

    居塵出塵,豈落萬緣之化;在欲無欲,不沈六賊之魔。

    左右逢原,寂照返樸。

    葛藤老婆舌,千劫販骨;靈源直指者,一句絕言。

    縱奪自由,殺活獨卓。

    白雲青嶂,頭頭盡是真如;翠竹黃花,物物無非正覺。

    泯絕無際,包含大千。

    拈花示衆者,真為過計;叱佛罵祖者,亦是違愆。

    誰會進步蓮花,鹿苑歸來,月滿江船。

    拈出自己家風,頓超十地;踏碎頑空夢幻,獨飯諸天。

    一等虛脾,敢胡鬥觜。

    皆較糟粕者,甯知真味;穿鑿公案者,豈通妙理。

    差之一毫,失之千裡。

    木人言:若要識西來〔意〕,須吸盡涅盤金仙髓。

     識心識意賦 如要修行,先須識心識意,然後悟性。

    如何是心?如何是意?但能知覺為之心,千思萬想為之意。

    意從念起,心從物生。

    既知起生之根源者,隻在方寸。

    方寸者,本來之真心也。

    心本無心,意本無意。

    為從來熟境難忘,心浮意動,卻把真心朦昧,不能顯現。

    須是澄心定意,内觀其心。

    湛然不動者為之定,定中覺靈者為之慧。

    定是體,慧是用。

    定慧兩全者,日日不虧也。

     清閑賦 泛愛曰濁,孰能好清。

    從他萦其萬慮,惟我閑其一生。

    猛離極梏之囚,常居安靜;免被蝸蠅之縛,大悟靈明。

    原曰絕世羁糜,統元綱紀。

    玩杳冥太清,則能深根固蒂;處恬淡真閑,則樂長生久視。

    既知此理,心如秋水之澄;凡動於時,妙若春風之起。

    若乃卓爾與立,湛兮或存。

    廉而不刿也,喻鏡分妍醜;光而無私也,如月射乾坤。

    端正一性,安然六根。

    孤高潔淨於靈源,松筠雅操,坦蕩縱橫於法界,絕素玄門。

    於世身返孤雲,情起野鶴。

    體微妙則藏山於澤,絕思慮則藏丹於壑。

    清徹靈虛,逍遙礦漠。

    絲毫不挂,神飛姑射之遊;物我俱忘,雲步寥天之廓。

    大抵非聖所私,由人所為。

    苟未捐其名利,安得悟其希夷。

    述夫大智閑閑,覺見南山之語;小人戚戚,理聞宣父之辭。

    且如在欲行禅,擔家說妙,須得下愚之敬慕,未兔賢良之譏诮。

    直須靜裹興功,回向閑中返照。

    緻虛極而守靜笃,老氏家風;隳肢體而黜聰明,顔淵樞要。

    夫然心法雙泯,生死兩捐,憑清浄修成道果,悟虛閑鑿透玄天。

    從抛有漏之因,蕭條宇宙;深息無為之穴,嘯傲雲煙。

    異哉,飯蟻勞生,燈蛾殒命。

    空恁漂沈其苦趣,誰肯修完其德性。

    已矣乎,不如聞早樂閑清,歸去玄都朝上帝。

     全真賦      馮尊師 神聖垂禦,仁慈普均。

    既宏開於玄教,特謹奉於全真。

    孰知十極之高仙,來遊此世;大闡三皇之古道,順化於人。

    切原德貫諸門,心歸一正。

    舍俗者辭親割愛,固窮者樂天知命。

    是以全真,學而修性。

    功名财色,觀如水上之浮漚;智慧靈明,敬若教中之先聖。

    誠以學不所執,法求大道。

    廣積德行,則外施於方便;深修保煉,則内運於成功。

    善處無為不二,能尋有道參同。

    物物分明,瑩若潭中之皎月;頭頭應現,動如草上之清風。

    必也選甚高低,盡皆提挈。

    學之者有因有果,達之者無滅無生。

    至靜至和,至堅至潔。

    統萬德而接物,不舍慈悲;宣三教以開迷,猶尊賢哲。

    大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