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

關燈
,念念相因積。

    去來亂我神,神躁靡不曆。

    滅念停虛閑,蕭蕭入空寂。

    請經若饑渴,持志如金石。

    保子飛仙路,五靈度符籍。

     濟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羅。

    清齋禮太素,吐納養雲芽。

    逍遙金阙内,玉京為餘家。

    自然生七寶,人人坐蓮華。

    仰嚼玄都奈,俯酣空洞瓜。

    容顔曜十日,奚計年劫多。

    法鼓會天仙,嗚鐘征大魔。

     靈風扇香花,璨爛開繁衿。

    太真撫雲璈,衆仙彈靈琴。

    雅歌三天景,散慧玉華林。

    七祖升福堂,由此步玄音。

    前世福未足,斯書邈難尋。

    信道情不盡,圖飛乃反沈。

    太上無為道,弘之在兆心。

     學道由丹信,奉師如至親。

    挹景偶清虛,孜孜随日新。

    衆人未得度,終不度我身。

    大願有重報,玄德必信然。

    陰惡罪至深,對來若轉輪。

     學道亦甚苦,晨夜建福田。

    種德猶植樹,種篑而成山。

    子能耽玄尚,飄爾升青天。

    修是無為道,當與善結綠。

    太上至隐書,名日智慧篇。

    拔苦由大才,超俗以得真。

    靈姿世所奇,嘩若淵中蓮。

     人行若有本,皆由宿世功。

    立德務及時,發願莫不從。

    善惡俱待對,倚伏理難窮。

    賢士奉法言,道亦在兼忘。

    解是大智慧,上為太極公。

    寶蓋連玉輿,命駕禦九龍。

    金華警洞經,捧香悉仙童。

    嘯歌徹玄都,嗚玉扣瓊鐘。

     煉身淩太清,超景逸紫霄。

    保無持法綱,遊玄極逍遙。

    萬劫猶昨夜,千樁如晨朝。

    巍峨蔭雲華,手攀寶林條。

    香姻自然去,玄喈與扶搖。

    靈旛順風散,繁想應時消。

    滅智弘大混,無為為清謠。

     太極真人之辭,衆仙常所耽誦,不宣於下俗之人,秘藏金阙玉房之内也。

    仙公日:宜傳至人修靈寶齋者也,不可示浮華之徒,慎之哉,慎之哉。

     玄師太元真人,臨授許常侍掾,太洞玄經玉京山訣,作頌三首。

    同夕,右英夫人亦吟誦之。

     頌曰 八會塗無宗,乘運觀嚣羅。

    化浮塵中除,解衿有道家。

    聘煙忽未頃,攜真造靈阿。

    虛景贍瓊軒,玄鈞作鳳歌。

    适路無軌滞,神音舞雲波。

    齊德秀玉京,何用世問多。

     左把玉華蓋,飛晨蹑七元。

    三辰煥紫輝,竦盼撫明真。

    變踴期須臾,四面皆已神。

    靈文無涯際,勤思上清文。

    何事坐橫塗,令爾感不專。

    陰痾失玄機,不覺年歲分。

     玄波振滄濤,洪津鼓萬流。

    駕景盻六虛,思與真人遊。

    妙唱不我對,清音無誰投。

    雲中騁瓊輪,孰為塵土俦。

    太上太極五#1真人,於會稽上#2虞山授葛仙公洞玄靈寶經,各吟一頌。

     太上太極真人頌曰 太上太道君,出示靈寶篇。

    高妙難為喻,猶彼玄中玄。

    自然十方土,共仰無上仙。

    大乎洞虛經,安坐朝諸天。

    上寶紫微台,下藏諸名山。

    煥爛龍鳳文,戢耀在其間。

    妙哉太上道,無為常自然。

    王侯及凡庶,所貴唯貴賢。

    宿命有福慶,卓拔在昔緣。

    法師轉相授,寶信劫數年。

    廣心度一切,大福報爾身。

    供養必得道,奉行成至真。

    大道無彼我,傳當得至人。

     太上玄一第一真人頌曰 衆妙出洞真,煥爛耀太清。

    奉者号仙人,體元永長生。

    逍遙戲玄虛,宮殿羅其形。

    蒨璨七寶林,晃朗日月精。

    龍麟交橫馳,鳳凰翔悲嗚。

    太上治紫台,衆真誦洞經。

    撚香稽首禮,旋行繞宮城。

    三周歸高座,道王為應聲。

    人主弘至道,天下普安甯。

     太上玄-第二真人頌曰 虛無常自然,強名字大道。

    音克邈無遷際,衆妙歸靈寶。

    閉目存至真,精思降十老。

    升仙永無為,靈顔常妙好。

    渴飲玉池醴,饑食金花草。

    淨世度八難,濟世諸苦惱。

     太上玄-第三真人頌曰 妙哉靈寶經,太上自然書。

    奉者緻得道,号世降真來。

    受命宣道教,真為超俗才。

    事畢升神仙,官殿治玄台。

    時降昆侖山,逍遙憩蓬萊。

     正-真人無上三天法師張天師頌曰 靈寶及大洞,至真道經王。

    唯有五千文,高妙無等雙。

    奉行緻飛仙,玄居治虛空,。

    侍衛太上台,逍遙紫微官。

    萬劫猶電頃,長存永無窮。

    道服已備足,豁落自冥通。

    幽昧日不知,安坐睹十方。

     禮經三首咒 真人曰:訣雲侍經仙童玉女聞此咒,皆歡悅而佑兆身也。

    是大經悉用此咒而禮拜矣。

    若直心禮經者,亦心咒其文,乃上仙秘之乎。

     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

    持戒制七情,念道遣所欲。

    淡薄正氣停,蕭然神靜默。

    天魔并敬讓,世世享大福。

     郁郁家國盛,濟濟經道興。

    天人同其願,缥缈入大乘。

    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輪升。

    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騰。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

    煉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

    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

    悉皈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太極左仙公葛真人,諱玄,字孝先,於天台山授弟子鄭思遠、沙門竺法蘭、釋道微、吳時先主孫權。

    後思遠於馬迹山中,授葛洪。

    洪乃葛仙公之從孫,号抱樸子,着内外書典。

    鄭君于時說仙師仙公告曰:我所授上清三洞太真道經,吾去世之日,一通付名山洞台,一通付弟子,一通付吾家門子弟,世世錄傳。

    至人若但務吾經,馳騁世業,則不堪任錄傳,可悉付名山五嶽,不可輕傳非其人也。

    有其人者,宜傳之,勿閉天道也。

     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竟 #1五:當作「三」。

     #2上:原誤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