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酒洗)甘草赤芍山栀黃芩元參薄荷山豆根犀角羚羊角(各五分)
上藥共十四味。
研極細末。
煉蜜為丸。
燈心竹葉湯送下。
麝香散麝香(三錢)冰片(三分)黃連(一錢) 共研細末。
密收。
一日夜吹五六次。
柳花散黃柏末(一兩)青黛(三錢)肉桂(一錢)冰片(二錢) 共研細末。
瓷瓶收貯。
吹患處。
冰硼散元明粉(五錢)硼砂(一錢)朱砂(一錢)冰片(一錢)麝香(一錢) 上藥共五味。
研極細末。
收好。
勿令洩氣。
吹喉。
白膏方制乳香制沒藥兒茶血竭輕粉定粉(各等分) 上藥為極細末。
用豬闆油熬四兩。
和藥末搗千餘下。
後入人乳再搗。
臨用攤貼。
解毒雄黃丸雄黃(一兩)巴豆(十四粒去油殼淨)郁金(一兩) 上藥共為極細末。
醋和為丸。
如綠豆大。
每服七丸。
專治咽喉科急症。
頑痰閉塞。
牙關不開藥丸研灌下。
吐盡痰涎。
即愈。
有起死回生之功。
冰梅丸專治喉痹十八種。
俱妙。
大南星(二十五個鮮者切片用)大半夏(二十五雙切片用)皂角(四兩)樸硝(四兩) 四兩)桔梗(三兩) 一方用甘草。
無皂角。
揀七分熟大青梅一百個。
先将硝鹽水浸一周時。
然後将藥研細。
入水拌勻。
将梅浸入藥水中。
其水過梅子三指為度。
浸至七日後。
取出曬幹。
又入前藥汁内浸透。
再曬再浸。
以藥水幹為度。
方将梅子用瓷器蠟封收好。
若梅上有白霜更好。
用時以薄棉紙裹之。
噙口内。
令津液徐徐咽下。
痰化病即愈。
一丸可治三人。
不可輕棄之。
箍藥方大黃(一兩)文蛤(一兩)蜂房(三錢蜜炙)芙蓉葉(一兩陰幹)白芨(五錢)羌活(五錢) 上藥共研極細末。
瓷器裝盛。
每用蜜調圍箍之。
中留一孔。
出毒瓦斯。
頻以蜜水潤之。
雄膽散(治喉科七十二症) 黃芩(三錢生用)黃連(三錢生用)栀仁(三錢炒黑)制梅幹(五錢存性)青黛雄黃(一錢)硼砂(三錢)雞内金(一錢不見水)人中白(五錢)枯礬(一錢) 共十味。
根據法制度。
研極細末。
入冰片(六分)麝香(三分) 再勻每藥末五錢。
加西黃(二分)銅青(五分)熊膽(五分)珍珠(五分)兒茶(八分) 共研極細末。
以瓷瓶封收緊密。
每用少許。
吹入患上。
一日夜吹十餘次。
徐徐咽下。
流出痰涎漸愈。
如有腐臭。
急用蚌水漱淨。
或用豬皂草烏柏子和搗。
加水去渣。
灌淨。
吹之。
大妙吹喉散(唐先生傳專治口内一切雜症) 人中白(二錢)硼砂(五錢)青黛(二錢)五倍子(一錢)冰片(五分) 外加以下二味杉木炭(一錢)六一散(一錢) 共研極細末。
瓷瓶收好。
勿使洩氣。
吹患處。
立效。
喉風雙蛾。
一切火毒并治。
無不應驗。
人中白(一錢火)硼砂(五分)膽礬(三分)冰片(一分) 共研細末。
吹患處。
吐痰而愈。
走馬牙疳臭爛。
痘内牙根腫疼。
并遠近蟲牙俱效。
兒茶(一錢)朱砂(三分)輕粉(三分)沒藥(二錢制)乳香(二錢制)血竭(二錢)西黃(一分) 龍骨(五分)枯礬(五分)黃丹(五分)冰片(一分)珍珠(三分)大棗(十個)桑炭(五分)柳炭(五分)麝香(一分) 共研極細末。
瓷瓶收好。
每用先将湯漱口。
再用荊芥五倍子煎湯。
加銀朱少許。
同洗淨。
再治走馬牙疳午後汁兩鐘(即白馬糞是也如一時難辨可預取為末臨時水泡取汁應用) 萬年幹三錢七分(即糞堿是也用新瓦合蓋燒灰存性研細末) 二藥和勻漱之。
後再以冰麝生肌藥吹之。
又吹秘本二藥即愈。
大小口内臭疳瘡枯礬(三錢)人中白(一錢)雞内金(一錢)銅青(一錢)麝香(二分)冰片(一分)阿魏(一分) 共研細末。
瓷瓶收好。
每用先将米泔洗淨患上。
将此藥幹搽口。
蚌水洗更妙。
治喉閉立效硼砂(二分)冰片(二分)明礬(二分)黃連(二分)黃柏(二分) 共研極細末。
瓷瓶收好。
勿令洩氣。
每用吹筒入喉中即開關。
三五次而自愈。
喉閉不能開關急方老王瓜(一劑剮出瓜穣)朱砂(三錢)芒硝(三錢) 二藥和勻。
灌入瓜内。
倒吊陰幹。
候瓜外出霜。
刮下曬幹。
倘遇患此症。
吹之即愈。
取痰方二一用車前草。
連根葉搗汁。
加醋含漱口。
或吞或吐。
取痰極佳。
一用山豆根為末。
吹喉。
或煎湯漱口。
痰涎自出即效。
牙痛方蘆荟(一錢二分)龍骨(八分火)
研極細末。
煉蜜為丸。
燈心竹葉湯送下。
麝香散麝香(三錢)冰片(三分)黃連(一錢) 共研細末。
密收。
一日夜吹五六次。
柳花散黃柏末(一兩)青黛(三錢)肉桂(一錢)冰片(二錢) 共研細末。
瓷瓶收貯。
吹患處。
冰硼散元明粉(五錢)硼砂(一錢)朱砂(一錢)冰片(一錢)麝香(一錢) 上藥共五味。
研極細末。
收好。
勿令洩氣。
吹喉。
白膏方制乳香制沒藥兒茶血竭輕粉定粉(各等分) 上藥為極細末。
用豬闆油熬四兩。
和藥末搗千餘下。
後入人乳再搗。
臨用攤貼。
解毒雄黃丸雄黃(一兩)巴豆(十四粒去油殼淨)郁金(一兩) 上藥共為極細末。
醋和為丸。
如綠豆大。
每服七丸。
專治咽喉科急症。
頑痰閉塞。
牙關不開藥丸研灌下。
吐盡痰涎。
即愈。
有起死回生之功。
冰梅丸專治喉痹十八種。
俱妙。
大南星(二十五個鮮者切片用)大半夏(二十五雙切片用)皂角(四兩)樸硝(四兩) 四兩)桔梗(三兩) 一方用甘草。
無皂角。
揀七分熟大青梅一百個。
先将硝鹽水浸一周時。
然後将藥研細。
入水拌勻。
将梅浸入藥水中。
其水過梅子三指為度。
浸至七日後。
取出曬幹。
又入前藥汁内浸透。
再曬再浸。
以藥水幹為度。
方将梅子用瓷器蠟封收好。
若梅上有白霜更好。
用時以薄棉紙裹之。
噙口内。
令津液徐徐咽下。
痰化病即愈。
一丸可治三人。
不可輕棄之。
箍藥方大黃(一兩)文蛤(一兩)蜂房(三錢蜜炙)芙蓉葉(一兩陰幹)白芨(五錢)羌活(五錢) 上藥共研極細末。
瓷器裝盛。
每用蜜調圍箍之。
中留一孔。
出毒瓦斯。
頻以蜜水潤之。
雄膽散(治喉科七十二症) 黃芩(三錢生用)黃連(三錢生用)栀仁(三錢炒黑)制梅幹(五錢存性)青黛雄黃(一錢)硼砂(三錢)雞内金(一錢不見水)人中白(五錢)枯礬(一錢) 共十味。
根據法制度。
研極細末。
入冰片(六分)麝香(三分) 再勻每藥末五錢。
加西黃(二分)銅青(五分)熊膽(五分)珍珠(五分)兒茶(八分) 共研極細末。
以瓷瓶封收緊密。
每用少許。
吹入患上。
一日夜吹十餘次。
徐徐咽下。
流出痰涎漸愈。
如有腐臭。
急用蚌水漱淨。
或用豬皂草烏柏子和搗。
加水去渣。
灌淨。
吹之。
大妙吹喉散(唐先生傳專治口内一切雜症) 人中白(二錢)硼砂(五錢)青黛(二錢)五倍子(一錢)冰片(五分) 外加以下二味杉木炭(一錢)六一散(一錢) 共研極細末。
瓷瓶收好。
勿使洩氣。
吹患處。
立效。
喉風雙蛾。
一切火毒并治。
無不應驗。
人中白(一錢火)硼砂(五分)膽礬(三分)冰片(一分) 共研細末。
吹患處。
吐痰而愈。
走馬牙疳臭爛。
痘内牙根腫疼。
并遠近蟲牙俱效。
兒茶(一錢)朱砂(三分)輕粉(三分)沒藥(二錢制)乳香(二錢制)血竭(二錢)西黃(一分) 龍骨(五分)枯礬(五分)黃丹(五分)冰片(一分)珍珠(三分)大棗(十個)桑炭(五分)柳炭(五分)麝香(一分) 共研極細末。
瓷瓶收好。
每用先将湯漱口。
再用荊芥五倍子煎湯。
加銀朱少許。
同洗淨。
再治走馬牙疳午後汁兩鐘(即白馬糞是也如一時難辨可預取為末臨時水泡取汁應用) 萬年幹三錢七分(即糞堿是也用新瓦合蓋燒灰存性研細末) 二藥和勻漱之。
後再以冰麝生肌藥吹之。
又吹秘本二藥即愈。
大小口内臭疳瘡枯礬(三錢)人中白(一錢)雞内金(一錢)銅青(一錢)麝香(二分)冰片(一分)阿魏(一分) 共研細末。
瓷瓶收好。
每用先将米泔洗淨患上。
将此藥幹搽口。
蚌水洗更妙。
治喉閉立效硼砂(二分)冰片(二分)明礬(二分)黃連(二分)黃柏(二分) 共研極細末。
瓷瓶收好。
勿令洩氣。
每用吹筒入喉中即開關。
三五次而自愈。
喉閉不能開關急方老王瓜(一劑剮出瓜穣)朱砂(三錢)芒硝(三錢) 二藥和勻。
灌入瓜内。
倒吊陰幹。
候瓜外出霜。
刮下曬幹。
倘遇患此症。
吹之即愈。
取痰方二一用車前草。
連根葉搗汁。
加醋含漱口。
或吞或吐。
取痰極佳。
一用山豆根為末。
吹喉。
或煎湯漱口。
痰涎自出即效。
牙痛方蘆荟(一錢二分)龍骨(八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