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螓舌因心勞郁氣。

    舌生四眼是全角。

    或生一二流鮮血。

    年老難除少者生。

    三黃涼膈初宜進。

     黑心挑去秘吹頻。

    收功全在生肌散。

    舌硬瘡生命不存。

     雀舌圖 此症因心膈蘊積熱毒。

    感風熱氣郁勞苦而生。

    或上或左右。

    疼痛臭爛。

    舌上生苔。

    并腮腫。

    治者吹本均。

    割去。

    次吹本秘數次。

    服三黃丸化之。

    雀舌小者。

    以刀剔破。

    不必割。

    如不收口用生肌散。

     雀舌感風由郁氣。

    生于舌畔苦多痰。

    吹本用刀須割去。

    還吹秘藥内加均。

    三黃涼膈宜多服。

     收口生肌如入神。

     卷舌癰圖 此症因風熱感于心經。

    或煎炒熱物而生舌下。

    或左右。

    或正中。

    形如圓眼。

    或如棗核。

    腫疼不堪。

    言語不能。

    舌卷紫硬。

    初起吹本。

    去血吹秘均。

    服黃連瀉心。

    加金銀花貝母花粉。

    日久去膿吹秘。

    服千金内托散。

    後用生肌散收口。

     卷舌癰生于舌下。

    或左或右或居中。

    形如果核多疼痛。

    舌黃卷紫閉喉嚨。

    患處用刀宜點破。

     均秘吹之有大功。

    黃連瀉心加貝母。

    日久千金内托通。

     舌上生癰圖 此症心經積熱。

    生瘡于舌。

    狀似楊梅。

    作事心煩。

    服窦氏甘桔湯。

    栀子。

    後服黃連解毒湯。

     吹秘。

    不用刀針。

    或有痰結于舌上。

    成核強硬者。

    吹冰硼散。

    刀刺出血。

    服加味二陳。

     舌上生瘡名腫。

    多由火毒内幹心。

    作事煩躁多痛苦。

    秘吹不可用刀針。

    甘桔黃連先後服。

     舌上痰凝用二陳。

     舌衄圖 此症因心火熾盛而起。

    形如簪孔。

    出血不止。

    治者摻槐花末于孔處。

    服犀角丹皮生地赤芍。

    黃連當歸黃芩山栀。

    蒲黃炒黑。

    共煎服。

     又方赤豆一升。

    杵碎。

    水三碗。

    和搗取汁。

    每服一盞。

    不拘時刻。

     舌衄皆由心火盛。

    形如簪孔血流鮮。

    急須上摻槐花末。

    四物丹犀與黃連。

    赤豆一升生杵碎。

     水和煎汁服通仙。

     舌上龜紋圖 此症思慮太甚。

    多醒少睡。

    虛火動而起。

    口破舌若無皮。

    色淡而白斑細點。

    甚者陷路龜紋。

     脈虛不渴。

    治者用四物湯。

    加黃柏、知母、丹皮、肉桂為引導。

    從治法也。

    外以柳花散搽之。

    不可誤作實火。

    用寒涼之劑。

    并書實症于後。

    以備參考。

     實火因膏粱濃味醇酒炙爆。

    心火旺而發。

    其色紅紫。

    滿口爛斑。

    甚者腮舌俱腫。

    脈實口幹。

    宜服涼膈。

    吹秘。

    如舌上生瘡。

    舌幹黃破。

    作渴。

    加八味丸滋化源。

    俱禁水漱。

     舌上龜紋虛火動。

    狀若無皮色淡紅。

    四物桂丹加知柏。

    柳花散藥漫收功。

    忌用寒涼多克伐。

     實火休言在此中。

     痰泡圖 此症乃痰飲乘火。

    流行凝注。

    舌下結成痰腫。

    綿軟不硬。

    有妨飲食。

    作痛不安。

    治者吹本。

     用刀将泡刺破。

    捺幹其中之痰。

    吹冰硼散。

    服二陳湯。

    如愈後複發。

    服清熱如聖散。

     痰飲火升流舌下。

    壅腫如綿痛不安。

    吹本用刀須刺破。

    流去痰膠捺令幹。

    還要吹上冰硼散。

     二陳加減即安然。

     泡舌圖 此症因火上沖。

    痰随火上注。

    舌忽脹滿口中。

    軟如豬尿泡形。

    不疼痛。

    口中流涎。

    妨言語。

     治者看舌下有青泡如蟹眼。

    吹本秘。

    挑破捺淨其痰。

    以溫湯漱淨吹秘。

    加冰硼元明粉。

    服加味二陳湯。

    加牛蒡連翹木通花粉。

    一人舌忽腫脹退場門。

    痛如針刺。

    遇一遊僧。

    雲是蜈蚣毒沿碗上。

    人食染毒。

    用雄雞血一盞浸舌。

    搽玉樞丹。

    亦可服。

    如無。

    雄黃朱砂冰片研極細末。

     吹患處。

    亦妙。

    泡舌像如豬脬形。

    痰随火上犯心經。

    不疼不痛妨言語。

    滿口流涎食不成。

     舌下青筋宜刺破。

    流出痰如雞蛋清。

    秘合冰硼吹患處。

    服藥增加用二陳。

     連珠喉風圖 此症因心經火毒上沖。

    而生舌下。

    其形如珠。

    初見一二。

    少頃蔓生盛。

    三五七八九如貫珠。

     舌脹痰升。

    不能飲食。

    治者探去風痰。

    吹本藥于患上。

    逐粒去血。

    兼刺玉液金津。

    吹秘。

     服黃連瀉心湯。

     連珠風起似連珠。

    心火沖生舌下瘀。

    蔓生三五七八九。

    舌脹痰生探吐愈。

    吹本用刀須刺破。

     玉液金津血亦祛。

    黃連瀉心湯内服。

    如斯治法外無餘。

     氣單圖 此症受濕熱七情所傷郁氣而起。

    靠舌根橫起紫紅色筋。

    治者吹本于筋上。

    用一大針。

    将桐油蘸。

    燒紅。

    照圖式上根據橫筋針七處。

    次将三小針。

    紮品字樣。

    每大針孔。

    各針二次。

    共成四十九針。

    如舌根腫。

    灸外邊喉下橫三穴。

    口内煙出乃止。

    如不出煙。

    七壯為止。

    服涼膈散。

     或甘桔湯數劑。

    吹秘自愈。

     氣單郁結原由起。

    舌根橫紫起青筋。

    吹本大針針七次。

    每針品字各三針。

    外邊喉下橫三灸。

     涼膈三黃并二陳。

    以上共針四十九。

    調理須知要養神。

     懸疔圖 此症受風熱。

    或食煎炒濃味。

    或重衣疊被。

    或思慮過度。

    心火上沖蒂疔。

    卒然紫腫。

    吞吐不利。

    治者不可用刀針。

    隻吹秘。

    或用烏龍尾。

    和炒鹽。

    用箸頭點上。

    用枕卧一時。

    甚者服三黃湯。

    加木通桔梗。

    去川芎。

     懸疔之症由火生。

    重衣濃味起心經。

    倏忽蒂中垂下腫。

    秘吹切忌用刀針。

    鹽水同炒烏龍尾。

     研吹仰卧片時停。

    甚者宜服三黃湯。

    通桔粘子荊防功。

     木舌圖 此症因心火太盛而起。

    舌硬如山。

    憎寒壯熱。

    言語謇澀。

    内服黃連瀉心湯。

    外吹秘。

    以刀刺紫腫處去血。

    再針金津玉液。

    出血自愈。

    又或舌上紫腫。

    用飛樸。

    加冰片少許搽之。

    出涎自愈。

    或吹冰硼散。

     木舌皆由心火盛。

    舌如木硬紫多疼。

    壯熱憎寒言謇澀。

    吹秘舌下刺青筋。

    黃連瀉心湯内服。

    間吹本秘合冰硼。

    刀刺紫腫去血後。

    再針玉液與金津。

     七星瘡圖 此症因脾經積熱。

    上屬脾。

    脾氣通于喉。

    故上生瘡。

    似粟如珠。

    或黃或白。

    口中腥臭。

     手足怕冷。

    身體畏寒。

    治者用水藥。

    或苦茶拭淨。

    吹秘。

    服清脾降火湯。

    戒酒色。

     七星瘡生喉上。

    皆由熱毒積脾經。

    似粟如珠黃白色。

    滿口涎流極臭腥。

    手足畏寒身發熱。

     苦茶拭淨吹秘頻。

    降火清脾噙水藥。

    如斯指日可回生。

     口瘡圖 此症因勞碌。

    乃食火酒炙爆椒姜之物而起。

    小兒食肥甘。

    或胎受毒。

    或母病食熱乳而生。

    或紅紫。

    或黃白。

    疼痛流涎。

    難以飲食。

    甚者發熱惡寒。

    口幹便閉。

    治者用米泔或苦茶。

    青布蘸拭淨。

    出血不妨。

    吹秘。

    服粘子解毒湯。

    加栀子或三黃湯。

    如小兒不能服之。

    隻以犀角化毒丹服。

    小兒服之如臭。

    用秘。

    加人中黃黃連冰片麝香。

    研極細末。

    吹之。

     口瘡積熱在心經。

    滿口生瘡黃白形。

    米泔拭淨時吹秘。

    甚宜去血火方平。

    粘子解毒三黃湯。

    服之退火與涼心。

    小兒化毒湯宜服。

    桑葉汁塗瘡自輕。

     懸蜞風圖 此症上焦蘊積熱毒。

    風痰塞壅而起。

    上腫垂。

    形如蛙腹。

    或如雞子。

    咽喉閉塞。

    痰涎滿口。

    治者用元明粉醋。

    探去風痰。

    吹本藥于腫處。

    刀刺去血。

    吹秘。

    服三黃涼膈散。

    有表症者。

    服荊防敗毒散。

    日久千金内托散。

     懸蜞風毒生上。

    形如蛙腹閉喉嚨。

    探痰須用元明醋。

    本吹刺血秘相攻。

    内服三黃涼膈散。

     表症荊防大有功。

    有膿千金内托散。

    頓教患者喜重重。

     出汗生癰圖 此症受濕熱。

    出汗過多而起。

    治者吹追風散。

    刀刺去血。

    吹秘加均本。

    如不腫疼。

    其内定破。

    吹秘。

    次以均多加冰片兒茶硼砂青黛末。

    吹之。

    不用本藥。

    有痰,以元明粉醋探去。

    有膿。

    千金内托。

    不收口。

    生肌散。

     汗出生癰餘毒因。

    追風吹上用刀針。

    秘均加末時吹上。

    内服三黃桔梗湯。

    探痰須用元明醋。

    膿成須速用千金。

    出膿瘡口多疼痛。

    生肌吹上實時平。

     咂舌癰圖 此症受風熱酒毒濕痰而起。

    牙龈裡兩邊生癰。

    緻舌短大。

    兩邊未破。

    吹本。

    針破去血。

    吹秘。

    已破吹本秘。

    或擦追風散于舌上。

    兩邊臭爛。

    秘合生肌。

    加冰麝吹之。

    水藥噙口。

    起初服學士湯。

    或粘子解毒湯。

    已成。

    服千金内托散。

    有痰。

    亦須探去。

     咂舌癰生舌兩邊。

    口中腥臭吐稠涎。

    未破癰頭宜刺破。

    秘本生肌合共吹。

    學士神方粘子解。

     已成内托散神仙。

     撮口喉風圖 此症因脾胃蓄痰。

    風火擾動而起。

    其唇或如口袋收撮。

    不能飲食。

    喉内風痰壅塞。

    或經一年發。

    治者用馬齒苋汁洗唇。

    玄明粉醋探風痰。

    針少商穴出血。

    吹本于喉内及唇上。

    服防風通聖散。

    如毒入心包。

    脘中脹滿。

    上氣喘促。

    下部洞洩不止者死。

     撮口喉風胃有痰。

    唇如口袋似繩攀。

    喉内有痰元明粉。

    口噤三黃刺少商。

    馬齒苋汁洗唇軟。

     本藥先吹秘再嘗。

    内服通聖防風散。

    立起沉免受殃。

     懸癰圖 此症因脾經積熱。

    感風熱而起。

    上形如紫李。

    垂下抵舌。

    口不能言。

    舌不能伸。

    頭不能低。

    仰面而立。

    鼻出紅涕。

    若不速治。

    其毒陷入于腦即死。

    速用刀刺癰頭去血。

    用鹽湯漱淨。

     吹秘。

    服荊防散。

    雄黃化毒丸而愈。

     懸癰生于上中。

    形如紫李垂喉嚨。

    不能言語舌難動。

    頭不能低涕出紅。

    刺破癰頭出毒血。

     鹽漱湯淨秘收功。

    雄黃解毒荊防散。

    看症機關要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