痎瘧論疏
關燈
小
中
大
,不必兼暑。
此種世人目為傷寒,或為中風,或乆之風暑俱現,轉語雲風寒轉而成瘧者,亦謬矣。
蓋寒與風,惟冬中傷,即時為病,各顯标本之化,其不即病者,至春始變為溫,至夏始變為暑,暑病者,熱極重于溫也,始現證時,便不惡寒,一惟惡熱,且煩且渇而無汗,若風之至夏亦變暑病者,更加自汗出,鼻息鼾,語難出,脈浮而身重也,故此溫此暑,惟春惟夏,随時變遷,亦即随時現證,是以随時命名,至夏則人身出機已盡,無複伏藏,故不得不随夏出之機,發露殆盡,未聞猶可伏匿,至秋反見冬時即病之寒化,而無标證之陽象者,經雲,夏惟傷暑,秋成痎瘧,亦如寒風至春變溫,至夏變暑,同一機衡,由此觀之,夏月寒風從何而至,更可雲寒風轉而成瘧乎,此不知夏雖傷暑,不若秋風之獨厲,是以惟見寒風,絶無暑象,亦如暑熱獨熾,時間時甚,或刻期増劇,或七日九日十四日,風雖摧拉至此,勢亦稍遜,作熱作汗,亦即所以洩風也,其伏匿之暑與風,始無偏勝,方得均平,互為顯現,亦始從兩治法也,以上惟風氣専令與牝瘧之但寒者不同類,牝則獨現牝瘧之形證,此則惟風氣勝于暑熱者也,若痎之内薄于隂者,治固同法,但暑舍深邃與淺近者,方有異同,先須度二氣之勝負,但偏于向營,即從主方随證損益,次後治暑,如石膏秔米防竹葉之類,佐以海螵蛸,驅逐營舍之固結力,轉營為衛矣,更以常山解夏熱之交互,定隂陽之且移,常即恒乆不變,山即艮止不遷之意也,若間二日或數日發者,可類推矣,設兼見足太陽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太陽,宜桂枝茈胡各半湯。
太陽為開,但寒熱交互,似乎從樞,故即從樞轉開,甚則大青龍湯主之。
又太陽從本從标,故可從本氣之風暑,标見之寒化陽象者也。
兼見足陽明形證者,即為舍屬足陽明,宜桂枝一、白虎二湯,固陽眀為阖,止須治開,開開則邪去,邪去則旋阖矣。
倍白虎一分者,陽明不從标本,從乎中治之,濕化故也。
甚則鼈甲煎丸主之,陽明多血多氣故也。
設胃家實,大便難者,調胃承氣湯主之。
兼見足少陽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少陽,宜小柴胡湯。
少陽從本,少陽為樞故也。
兼見足太隂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太隂,宜小建中湯。
太隂為開,太隂從本故也。
設自利便膿血,時腹自痛者,桂枝倍芍藥加大黃湯主之。
此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兼見足少隂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少隂,宜柴胡加細辛湯。
少隂為樞,少隂從本從标故也。
兼見足厥隂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厥隂,宜四物加苦楝附子黃芩湯。
厥隂為阖,不從标本,從乎中治之,火化故也。
設厥甚者,宜下之,厥深熱亦深故也。
設稍渇,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不能食,食即吐蚘者,烏梅丸主之。
兼見肺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肺募也,先宜桂枝、黃茋、白薇、欵冬花散,次宜秫米、甘草、常山之屬。
兼見心家形證者,即為舍屬心募也,先宜桂枝黃芩湯,次宜甘草、蜀漆、常山、鼈甲、石膏、香豉、栀子、烏梅、淡竹葉之屬。
兼見脾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脾募也,先宜小建中湯,次宜秔米、常山、甘草、知母、鼈甲之屬。
兼見肝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肝募也,先宜通脈四逆湯,次宜烏梅、蜀漆、鼈甲、女萎、知母、苦參、常山、石膏、甘草、細辛、白薇、香豉之屬。
兼見腎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腎募也,先宜桂枝加當歸芍藥湯,次宜防竹葉、常山、烏梅、香豉、蔥白之屬。
兼見胃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胃募也,先宜桂枝二白虎一加芍藥黃芩牡桂湯,次宜藜蘆、常山、皂莢、牛膝、巴豆之屬。
若先熱後寒之溫瘧,其一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其二宜欵冬、白薇、茹藘圓。
若先寒後熱之寒瘧,宜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
若但熱不寒之瘅瘧,其一宜女萎石膏湯,或葛根豬苓湯,其二宜香豉栀子括樓湯。
若但寒不熱之牝瘧,宜蜀漆湯,或牡蛎湯。
若秋病者寒甚,先宜從風以扶陽,次宜主方兩治法也。
若冬病者寒不甚,先宜藿香正氣散,次投主方亦可,但當重于從風,輕于從暑,此必先嵗氣,無伐天和故也。
若春病者惡風,先宜柴樸湯,次投主方亦可。
若夏病者多汗,主方主之,雖時值暑氣流行,亦須偏于從風,俟暑風平等,本标互顯,乃可從兩治法也。
設病反其本,而已轉标陽,然于主方重于從暑,甚則惟得标方,一惟治暑,宜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
更當視其内外證,如寒已罷而作熱之時,必大煩喝,大汗出,面垢齒垢,消渇飲冷而未能解者,乃可投之。
設暑證雖具,面齒雖垢,而作熱之時,縱氷水不能寒,仍覺淅淅惡風者,還從主方,重于從風。
更有一種,雖淅淅惡風,或啬啬惡寒,非若怯寒風之表虛,反若遇寒風而身熱愈熾者,此屬隂防陽亢,又當重于從暑。
更有一種,寒極而熱,熱極而汗,汗極而熱不解者,表未去也,又當重于從風。
設脈反躁疾,或遲伏,或狂言迷亂,或嘿嘿不欲言,不為汗解者,病名隂陽交,交者死不治。
更有一種,熱極而汗,汗極而熱愈熾,或渇或不渇,肢體痛煩,筋脈攣急,汗仍蒸蒸不已者,此屬寒薄營氣,轉作燎炎,設偏于從風,必口爛舌龂,立見殂斃矣,法當宣攝營氣,以潤筋膜。
若兼身重木強,筋肉壅腫者,此又屬風濕相搏,法當宣攝衛氣,以充肌腠。
更有一種,外證汗出惡熱,内證胃家實,大便難者,此屬陽明内結。
更有一種,汗煩喘喝,消渇飲冷水,舌苔白濇,随飲随涸者,此屬胸中熱。
若舌苔白滑者,此又屬胸上寒。
更有一種,汗煩喘喝,消渇飲冷水,胸中滿悶,心下悸沖,或嘔或哕,或欬或噎者,此屬水郁。
若水藥入口即吐者,此又屬水逆。
更有一種,大汗出後,胃中幹,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若脈浮防熱消渇者,此屬胸中水涸。
若虛煩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憹者,此又屬胸中客熱。
更有一種,汗煩喘喝,消渇飲沸湯,舌苔白滑者,此屬胃中寒。
若舌苔灰白,頻飲頻涸者,此又屬胃中熱。
更有一種,舌苔白滑,垢膩涎濁者,此有宿食未化也。
在上脘者,當吐之。
在胃中者,當下之。
若時下利,食飲不進,惡聞食臭,嗳氣難舒者,亦屬有宿食。
設偏于從風,必續自汗出,手足寒,胃中幹,縱轉行承氣輩,亦難下達腸胃矣。
更有一種,齒舌燥涸,或渇飲冷水,或渇飲沸湯,而中藏隂寒者,不可概作熱論。
或食宿飲留,則唾液罔周,緻齒舌燥涸者有之。
或鼻窒唇掲,則吸呼從口,緻唇舌燥涸者亦有之。
更有一種,舌苔青黒,亦不可防作熱論。
或少啖甘酸,便令青黒,實非本有之色也。
更有一種,舌本無苔,而舌皮光薄,且紅白柔嫩,宛如新生,望之若有津唾,抹之燥涸殆甚者,此屬妄汗吐下,走亡血液所緻,死不治也。
以上皆寒熱虛實之變,附録以備料簡。
至若病乆不愈者,此病結為症瘕,急治之,宜鼈甲煎圓。
虛勞者,宜蜀漆圓,或牛膝湯,或丁香酒。
如或暑風淫并而經隧廢弛,或寒熱遷變而升降失序,或虛實更作而上下交持,或表陽散懈而裡隂獨沈,或營衛虧竭而血氣損傷,或故病未攘而新邪再襲,或食飲過饕而飲留食宿,或以欲竭精而形藏化薄,或煩勞則張精絶,或大怒則形氣絶,或憂愁思慮複傷脾,或形寒飲冷複傷肺,或強有用力,或勞汗當風,或夙疾反顯而新疾似隠,或新疾方痊而夙疾轉熾,或有似是而非,或有似非而是,種種證因,亦令病乆不愈者,更當度情志之苦欲補防,及後先輕重而消息之,又不可偏執諸方而概投之矣。
蓋暑藏營舍,而為汗煩喘喝,及體若燔炭,正暑氣宣發之本性耳。
固稱必郁肺金之燥化,與痹營血之流行,而無肺金營血之标證者,正所謂在天成氣,氣惟郁化,亦所謂先為是動,未所生也。
設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則在天之暑氣,轉而成在地之火行,乘刑金蔵,及後為所生病矣。
如火乘金蔵,則少氣喘欬,血溢血洩,?啑嗌幹,耳聾目赤,肩背熱,瘾疹痤疿,身熱膚痛為浸淫,甚則肺氣焦滿,胸中隠隠刺痛,口中辟辟燥,欬唾涎沫穢濁者肺痿,唾膿血腐臭者肺癰,此皆火乗金藏所緻也。
如後所生,則痹血成勞,血脈虛少,不能營于五藏六府,身體不仁,肌肉甲錯,兩眸黒暗,目瞑目?,須眉落,毛發折,四肢痠痛,熱煩,行動則喘喝,手足厥寒,衂血咯血,卒喘悸沖,咽幹舌涸,裡急少腹堅,小便癃,腰膂痛,隂頭寒,精氣清冷,夣交失精,魂魄飛堕,飱洩溏洩,食谷不消,腸鳴幽幽,胪腹都滿,善盜汗,虛煩不得眠,馬刀挾瘿,此皆痹血成勞所緻也。
蓋風并衛居,而為寒栗鼓颔,及善行數變,正風氣摧拉之本性也。
固稱必動脾土之濕化,與痹衛氣之外衛,而無脾土衛氣之标證者,亦所謂在天成氣,氣惟郁化,亦所謂先為是動,未所生也,設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則在天之風氣,轉而成在地之木行,乗尅土藏,及後為所生病矣,如木乗土藏,則黃疸腸澼,肌肉消痩,飲食不能為肌膚,體重煩寃,腸鳴腹支滿,身防憤,舌難言,口吐沫,甚則三焦無所禦,四維斷絶,肢體尫羸,獨足腫大,此皆木乗土藏所緻也,如後所生,則痹氣成勞,内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懈,少氣不足言,皮聚毛落,血菀于上,隂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不勝其隂,則五藏氣争,九竅不通,甚則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壊都,汨汨乎不可止,此皆痹氣成勞所緻也,蓋或兼得之以沐浴,水氣舍于皮膚之内,與衛氣并居者,濕化也,設濕化不攘,則一身盡疼,飲發中滿,頭汗出,首如裹,身黃背強,欲得被覆向火,甚則肌肉萎,行善瘈,四肢不舉,歴節黃汗,腹滿食減,溏洩腸鳴,反下甚,設更早加禁截,則濕化轉而成土,乗侮水藏矣,當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寃,胸中不利,隂痿不用,腰脽痛,少腹痛,心下痞痛,動轉不便,時害于食,足胫寒而逆,此皆濕化乗勝所緻也,蓋或兼遇夏氣凄滄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膚之中者,寒化也,設寒化不折,則水失體用,而心氣抑,心下悸,寝汗憎風,甚則奔氣欬喘,水飲支飲,眼下浮起如卧蠶,胫腫腹大若蠱狀,設更早加禁截,則寒化轉而成水,乗?火藏矣,當病身熱躁悸,骨肉不相着,足痿不收持,濡洩血溢,隂厥奔豚,上下中寒,讝語心痛,熱中瞀悶,渇而妄冒,此皆寒化乗勝所緻也,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太陽經脈之界分,兼見頭重腰痛,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難已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府,當病沖頭痛,挾脊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屈,腘如結,踹如裂,尻腳皆痛,小指不用,甚則癫狂,頭顖項強痛,目黃淚出,?衂癃閉,戴眼直視而遺溺,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陽明經脈之界分,兼見灑淅寒,寒甚乆乃熱,熱去汗出時,喜見日月光,得火氣乃快然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府,當病顔黒,善呻數欠,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髙而歌,棄衣而走,贲響腹脹,狂亂溫淫,汗出?衂,口防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膑間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兎骭外亷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胃中熱則消谷,身以前皆熱,胃中寒則脹滿,身以前皆寒,有不得隠曲,女子不月,其?風消而息贲,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少陽經脈之界分,兼見身體解防,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心惕惕,熱乆汗出甚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府,當病口苦,善太息,心痛脇痛,不可轉側,面有防塵,體無膏澤,足外熱,小指次指不用,甚則頭颔痛,目銳眦痛,缺盆中腫痛,胸脇肋髀膝外外踝胫絶骨前諸節痛,時寒熱,馬刀挾瘿,狐惑智失而黃出。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太隂經脈之界分,兼見意不恱,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多,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藏,當病舌本強,胃脘痛,腹脹,善噫而嘔甚,得後與氣乃快然如衰,身體重,大指不用,甚則舌本痛,體難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飱洩,水閉,黃疸,不能卧而強立,或怠惰嗜卧,股膝内腫厥,四肢痿易而不收。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少隂經脈之界分,兼見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自處,其病難已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藏,當病嗌痛,颔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甚則耳聾,目黃,兩頰間腫,頸颔肩臑肘臂外後亷皆痛,小腹急痛,洩如下重,足胫寒逆而骨痿。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厥隂經脈之界分,兼見腰痛,少腹滿,小便數如癃狀,氣不足,意恐懼,腹中悒悒然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藏,當病腰脇痛,不可俛仰,丈夫防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幹,面塵,脫色,胸滿,嘔逆,飱洩,狐疝,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而轉筋。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肺募之界分,兼見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之藏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邪幹肺藏矣,當病發欬,上氣,甚則大骨枯槀,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心
此種世人目為傷寒,或為中風,或乆之風暑俱現,轉語雲風寒轉而成瘧者,亦謬矣。
蓋寒與風,惟冬中傷,即時為病,各顯标本之化,其不即病者,至春始變為溫,至夏始變為暑,暑病者,熱極重于溫也,始現證時,便不惡寒,一惟惡熱,且煩且渇而無汗,若風之至夏亦變暑病者,更加自汗出,鼻息鼾,語難出,脈浮而身重也,故此溫此暑,惟春惟夏,随時變遷,亦即随時現證,是以随時命名,至夏則人身出機已盡,無複伏藏,故不得不随夏出之機,發露殆盡,未聞猶可伏匿,至秋反見冬時即病之寒化,而無标證之陽象者,經雲,夏惟傷暑,秋成痎瘧,亦如寒風至春變溫,至夏變暑,同一機衡,由此觀之,夏月寒風從何而至,更可雲寒風轉而成瘧乎,此不知夏雖傷暑,不若秋風之獨厲,是以惟見寒風,絶無暑象,亦如暑熱獨熾,時間時甚,或刻期増劇,或七日九日十四日,風雖摧拉至此,勢亦稍遜,作熱作汗,亦即所以洩風也,其伏匿之暑與風,始無偏勝,方得均平,互為顯現,亦始從兩治法也,以上惟風氣専令與牝瘧之但寒者不同類,牝則獨現牝瘧之形證,此則惟風氣勝于暑熱者也,若痎之内薄于隂者,治固同法,但暑舍深邃與淺近者,方有異同,先須度二氣之勝負,但偏于向營,即從主方随證損益,次後治暑,如石膏秔米防竹葉之類,佐以海螵蛸,驅逐營舍之固結力,轉營為衛矣,更以常山解夏熱之交互,定隂陽之且移,常即恒乆不變,山即艮止不遷之意也,若間二日或數日發者,可類推矣,設兼見足太陽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太陽,宜桂枝茈胡各半湯。
太陽為開,但寒熱交互,似乎從樞,故即從樞轉開,甚則大青龍湯主之。
又太陽從本從标,故可從本氣之風暑,标見之寒化陽象者也。
兼見足陽明形證者,即為舍屬足陽明,宜桂枝一、白虎二湯,固陽眀為阖,止須治開,開開則邪去,邪去則旋阖矣。
倍白虎一分者,陽明不從标本,從乎中治之,濕化故也。
甚則鼈甲煎丸主之,陽明多血多氣故也。
設胃家實,大便難者,調胃承氣湯主之。
兼見足少陽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少陽,宜小柴胡湯。
少陽從本,少陽為樞故也。
兼見足太隂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太隂,宜小建中湯。
太隂為開,太隂從本故也。
設自利便膿血,時腹自痛者,桂枝倍芍藥加大黃湯主之。
此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兼見足少隂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少隂,宜柴胡加細辛湯。
少隂為樞,少隂從本從标故也。
兼見足厥隂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厥隂,宜四物加苦楝附子黃芩湯。
厥隂為阖,不從标本,從乎中治之,火化故也。
設厥甚者,宜下之,厥深熱亦深故也。
設稍渇,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不能食,食即吐蚘者,烏梅丸主之。
兼見肺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肺募也,先宜桂枝、黃茋、白薇、欵冬花散,次宜秫米、甘草、常山之屬。
兼見心家形證者,即為舍屬心募也,先宜桂枝黃芩湯,次宜甘草、蜀漆、常山、鼈甲、石膏、香豉、栀子、烏梅、淡竹葉之屬。
兼見脾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脾募也,先宜小建中湯,次宜秔米、常山、甘草、知母、鼈甲之屬。
兼見肝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肝募也,先宜通脈四逆湯,次宜烏梅、蜀漆、鼈甲、女萎、知母、苦參、常山、石膏、甘草、細辛、白薇、香豉之屬。
兼見腎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腎募也,先宜桂枝加當歸芍藥湯,次宜防竹葉、常山、烏梅、香豉、蔥白之屬。
兼見胃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胃募也,先宜桂枝二白虎一加芍藥黃芩牡桂湯,次宜藜蘆、常山、皂莢、牛膝、巴豆之屬。
若先熱後寒之溫瘧,其一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其二宜欵冬、白薇、茹藘圓。
若先寒後熱之寒瘧,宜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
若但熱不寒之瘅瘧,其一宜女萎石膏湯,或葛根豬苓湯,其二宜香豉栀子括樓湯。
若但寒不熱之牝瘧,宜蜀漆湯,或牡蛎湯。
若秋病者寒甚,先宜從風以扶陽,次宜主方兩治法也。
若冬病者寒不甚,先宜藿香正氣散,次投主方亦可,但當重于從風,輕于從暑,此必先嵗氣,無伐天和故也。
若春病者惡風,先宜柴樸湯,次投主方亦可。
若夏病者多汗,主方主之,雖時值暑氣流行,亦須偏于從風,俟暑風平等,本标互顯,乃可從兩治法也。
設病反其本,而已轉标陽,然于主方重于從暑,甚則惟得标方,一惟治暑,宜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
更當視其内外證,如寒已罷而作熱之時,必大煩喝,大汗出,面垢齒垢,消渇飲冷而未能解者,乃可投之。
設暑證雖具,面齒雖垢,而作熱之時,縱氷水不能寒,仍覺淅淅惡風者,還從主方,重于從風。
更有一種,雖淅淅惡風,或啬啬惡寒,非若怯寒風之表虛,反若遇寒風而身熱愈熾者,此屬隂防陽亢,又當重于從暑。
更有一種,寒極而熱,熱極而汗,汗極而熱不解者,表未去也,又當重于從風。
設脈反躁疾,或遲伏,或狂言迷亂,或嘿嘿不欲言,不為汗解者,病名隂陽交,交者死不治。
更有一種,熱極而汗,汗極而熱愈熾,或渇或不渇,肢體痛煩,筋脈攣急,汗仍蒸蒸不已者,此屬寒薄營氣,轉作燎炎,設偏于從風,必口爛舌龂,立見殂斃矣,法當宣攝營氣,以潤筋膜。
若兼身重木強,筋肉壅腫者,此又屬風濕相搏,法當宣攝衛氣,以充肌腠。
更有一種,外證汗出惡熱,内證胃家實,大便難者,此屬陽明内結。
更有一種,汗煩喘喝,消渇飲冷水,舌苔白濇,随飲随涸者,此屬胸中熱。
若舌苔白滑者,此又屬胸上寒。
更有一種,汗煩喘喝,消渇飲冷水,胸中滿悶,心下悸沖,或嘔或哕,或欬或噎者,此屬水郁。
若水藥入口即吐者,此又屬水逆。
更有一種,大汗出後,胃中幹,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若脈浮防熱消渇者,此屬胸中水涸。
若虛煩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憹者,此又屬胸中客熱。
更有一種,汗煩喘喝,消渇飲沸湯,舌苔白滑者,此屬胃中寒。
若舌苔灰白,頻飲頻涸者,此又屬胃中熱。
更有一種,舌苔白滑,垢膩涎濁者,此有宿食未化也。
在上脘者,當吐之。
在胃中者,當下之。
若時下利,食飲不進,惡聞食臭,嗳氣難舒者,亦屬有宿食。
設偏于從風,必續自汗出,手足寒,胃中幹,縱轉行承氣輩,亦難下達腸胃矣。
更有一種,齒舌燥涸,或渇飲冷水,或渇飲沸湯,而中藏隂寒者,不可概作熱論。
或食宿飲留,則唾液罔周,緻齒舌燥涸者有之。
或鼻窒唇掲,則吸呼從口,緻唇舌燥涸者亦有之。
更有一種,舌苔青黒,亦不可防作熱論。
或少啖甘酸,便令青黒,實非本有之色也。
更有一種,舌本無苔,而舌皮光薄,且紅白柔嫩,宛如新生,望之若有津唾,抹之燥涸殆甚者,此屬妄汗吐下,走亡血液所緻,死不治也。
以上皆寒熱虛實之變,附録以備料簡。
至若病乆不愈者,此病結為症瘕,急治之,宜鼈甲煎圓。
虛勞者,宜蜀漆圓,或牛膝湯,或丁香酒。
如或暑風淫并而經隧廢弛,或寒熱遷變而升降失序,或虛實更作而上下交持,或表陽散懈而裡隂獨沈,或營衛虧竭而血氣損傷,或故病未攘而新邪再襲,或食飲過饕而飲留食宿,或以欲竭精而形藏化薄,或煩勞則張精絶,或大怒則形氣絶,或憂愁思慮複傷脾,或形寒飲冷複傷肺,或強有用力,或勞汗當風,或夙疾反顯而新疾似隠,或新疾方痊而夙疾轉熾,或有似是而非,或有似非而是,種種證因,亦令病乆不愈者,更當度情志之苦欲補防,及後先輕重而消息之,又不可偏執諸方而概投之矣。
蓋暑藏營舍,而為汗煩喘喝,及體若燔炭,正暑氣宣發之本性耳。
固稱必郁肺金之燥化,與痹營血之流行,而無肺金營血之标證者,正所謂在天成氣,氣惟郁化,亦所謂先為是動,未所生也。
設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則在天之暑氣,轉而成在地之火行,乘刑金蔵,及後為所生病矣。
如火乘金蔵,則少氣喘欬,血溢血洩,?啑嗌幹,耳聾目赤,肩背熱,瘾疹痤疿,身熱膚痛為浸淫,甚則肺氣焦滿,胸中隠隠刺痛,口中辟辟燥,欬唾涎沫穢濁者肺痿,唾膿血腐臭者肺癰,此皆火乗金藏所緻也。
如後所生,則痹血成勞,血脈虛少,不能營于五藏六府,身體不仁,肌肉甲錯,兩眸黒暗,目瞑目?,須眉落,毛發折,四肢痠痛,熱煩,行動則喘喝,手足厥寒,衂血咯血,卒喘悸沖,咽幹舌涸,裡急少腹堅,小便癃,腰膂痛,隂頭寒,精氣清冷,夣交失精,魂魄飛堕,飱洩溏洩,食谷不消,腸鳴幽幽,胪腹都滿,善盜汗,虛煩不得眠,馬刀挾瘿,此皆痹血成勞所緻也。
蓋風并衛居,而為寒栗鼓颔,及善行數變,正風氣摧拉之本性也。
固稱必動脾土之濕化,與痹衛氣之外衛,而無脾土衛氣之标證者,亦所謂在天成氣,氣惟郁化,亦所謂先為是動,未所生也,設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則在天之風氣,轉而成在地之木行,乗尅土藏,及後為所生病矣,如木乗土藏,則黃疸腸澼,肌肉消痩,飲食不能為肌膚,體重煩寃,腸鳴腹支滿,身防憤,舌難言,口吐沫,甚則三焦無所禦,四維斷絶,肢體尫羸,獨足腫大,此皆木乗土藏所緻也,如後所生,則痹氣成勞,内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懈,少氣不足言,皮聚毛落,血菀于上,隂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不勝其隂,則五藏氣争,九竅不通,甚則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壊都,汨汨乎不可止,此皆痹氣成勞所緻也,蓋或兼得之以沐浴,水氣舍于皮膚之内,與衛氣并居者,濕化也,設濕化不攘,則一身盡疼,飲發中滿,頭汗出,首如裹,身黃背強,欲得被覆向火,甚則肌肉萎,行善瘈,四肢不舉,歴節黃汗,腹滿食減,溏洩腸鳴,反下甚,設更早加禁截,則濕化轉而成土,乗侮水藏矣,當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寃,胸中不利,隂痿不用,腰脽痛,少腹痛,心下痞痛,動轉不便,時害于食,足胫寒而逆,此皆濕化乗勝所緻也,蓋或兼遇夏氣凄滄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膚之中者,寒化也,設寒化不折,則水失體用,而心氣抑,心下悸,寝汗憎風,甚則奔氣欬喘,水飲支飲,眼下浮起如卧蠶,胫腫腹大若蠱狀,設更早加禁截,則寒化轉而成水,乗?火藏矣,當病身熱躁悸,骨肉不相着,足痿不收持,濡洩血溢,隂厥奔豚,上下中寒,讝語心痛,熱中瞀悶,渇而妄冒,此皆寒化乗勝所緻也,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太陽經脈之界分,兼見頭重腰痛,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難已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府,當病沖頭痛,挾脊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屈,腘如結,踹如裂,尻腳皆痛,小指不用,甚則癫狂,頭顖項強痛,目黃淚出,?衂癃閉,戴眼直視而遺溺,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陽明經脈之界分,兼見灑淅寒,寒甚乆乃熱,熱去汗出時,喜見日月光,得火氣乃快然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府,當病顔黒,善呻數欠,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髙而歌,棄衣而走,贲響腹脹,狂亂溫淫,汗出?衂,口防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膑間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兎骭外亷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胃中熱則消谷,身以前皆熱,胃中寒則脹滿,身以前皆寒,有不得隠曲,女子不月,其?風消而息贲,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少陽經脈之界分,兼見身體解防,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心惕惕,熱乆汗出甚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府,當病口苦,善太息,心痛脇痛,不可轉側,面有防塵,體無膏澤,足外熱,小指次指不用,甚則頭颔痛,目銳眦痛,缺盆中腫痛,胸脇肋髀膝外外踝胫絶骨前諸節痛,時寒熱,馬刀挾瘿,狐惑智失而黃出。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太隂經脈之界分,兼見意不恱,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多,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藏,當病舌本強,胃脘痛,腹脹,善噫而嘔甚,得後與氣乃快然如衰,身體重,大指不用,甚則舌本痛,體難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飱洩,水閉,黃疸,不能卧而強立,或怠惰嗜卧,股膝内腫厥,四肢痿易而不收。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少隂經脈之界分,兼見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自處,其病難已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藏,當病嗌痛,颔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甚則耳聾,目黃,兩頰間腫,頸颔肩臑肘臂外後亷皆痛,小腹急痛,洩如下重,足胫寒逆而骨痿。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足厥隂經脈之界分,兼見腰痛,少腹滿,小便數如癃狀,氣不足,意恐懼,腹中悒悒然之經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必注之經而溜之藏,當病腰脇痛,不可俛仰,丈夫防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幹,面塵,脫色,胸滿,嘔逆,飱洩,狐疝,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而轉筋。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肺募之界分,兼見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之藏化證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邪幹肺藏矣,當病發欬,上氣,甚則大骨枯槀,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
如或暑藏營舍,舍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