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奇效丹、二八濟陽丹、六神輔聖丹等方選治,再以收濕補血之劑佐之。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漏蹄風 此症于當腳底中央踏不着實處,乃是湧泉穴内生小水窠,淫癢搔破則流黃水,疑是水窠疥瘡,視為微疾,久漸成瘡,内生蠹蝕,爛穢不斂,漸至對腳背上穿爛流膿,一身之氣直注下流,無所關阻。

    津液氣血下敗不收,俗名穿心腳底風,死者多,而活者少,因初不速治之咎也,由勞役太過,風濕乘襲;色欲太盛,腎水耗竭,憊傷心主,妄想縱肆,貪淫無厭,憂思克念,氣血難聚之故,以苦參丸、奇效丹、火龍散等方選治之。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蛤蟆風 此症身生瘰塊大者如拳,栗小者如彈丸,凸起高低,麻冷疼痛,肘後酸勁,或癬癞小瘡,紫黑腫脹,形似蛤蟆之狀,俗名癞麻風,穿即成瘡,流膿臭穢,由酒色荒淫無度,傷敗腎水,又遇水濕寒邪聚損脾絡,周身敗壞。

    以班龍八帥丹、奪命還真丹、神效追風丸擇而治之,生疰雲名曰糾風,使心脅轉痛,體疼移易,牽掣沖激心脅,目赤吐逆,眉發脫,身生毒瘡,皮黑瘰,形如癞蛤蟆之狀,南方呼為疠蟆也。

    另有一種頭面遍身肉内發起腫塊,如蛇盤之狀,名曰盤核,用雨濕磚上青苔藥細末,水調塗之。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核桃風 此症初起疙瘩,高低塊瘰紅紫壘壘,大者如栗,三五連串,小者如槐實,色如葡萄之狀顆粒皮間,乃憂思過度,房勞太甚,邪傷腎水神無資助,風濕妄肆于膚絡之表。

    急用火龍散、棗靈丹、升天腦麝散救治。

    若仍不禁戒色欲,則腰背屈曲,手足痿頓,指膝攣毀,口面腐敗,鼻崩、眼坍、骨蒸、發脫而多汗,體常牽掣而強直,皮肉隐痛喉如吞物者,害則甚矣,又名汗風,亦名葡萄風。

    又有一種或于手掌、指膊,或足腕股腹肋脅之間,或頸頭面之上生細黑塊瘰,若天明氣朗則隐而不見,遇陰雨濕蒸則發之,或平日不見,一交酉戌之時則發淫癢,抓搔則痛,或天氣晴明其色鮮紅或浮白作癢,陰雨則晦黑紫痛者,名曰妒癡瘡,郁火風邪蕩注髒腑也,速以祛風養血、調氣清陽之劑治之,不爾則成大風矣。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水風 此症初起如水臌,四肢浮腫,飽悶痿憊,後漸周身發灌水,穿則為瘡,膿滋腥污,霎時潰爛。

    若于肢節間發,則軟癱不能行動,發眉為脫,手足攣折鼻崩唇翻,趾掌毀堕,又曰爛風。

    若臍中時常絞痛,飲食、坐卧、汗出漸漸羸瘦,若腫從腳起者,害甚急矣,由酒色暴勇,性狠偏狂、怒忿氣郁,榮衛敗壞,精液枯涸,又被濕毒寒邪,傷損五髒,虧耗脾腎,或怒入水濕滞凝留之故。

    此種多是風水陰陽所損,年命神煞為禍,以搜風順氣丸、苦參丸、升天腦麝散,兼以祛邪調氣、養正扶神之劑方愈。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熱風 此症初起目脫、惡風、寒戰,鼻中常流黃濁涕,或咳吐膿血,鼻崩、眼坍、耳塞,而氣閉不通,救遲則死又《水疰》雲:熱風,即濕風體黃發落兩目失明,三年身大,水盛生蟲内蝕五髒津液,由勞役太過腎水枯竭,肌膚不固,暑濕、風熱、暴火之氣先從毛皮而入,後傷氣道,肺液受虧,五火乘邪而起,此等正謂保養失節所緻也。

    以搜風順氣丸、棗靈丹、神效追風丸等方治之,兼服大補元陽之劑。

     其雁來、疙瘙、雞爪、蝼蝈、洩蠱風發于胃經。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雁來風 此症每起于七八月間,作時則手足乖癞、燥癢,形如蝕癬,或白或紫,或頑濃如牛領之皮,搔破則血水流出,疼痛無時,交春則愈,交秋則發,按年如是,故曰雁來風,感受非時也。

    然疠之邪毒蠹肺金,五火交作,風濕乘之則發矣,若雁去時不愈,四季皆然則成大風矣。

    以奇效丹、六神輔聖丹、升天腦麝散治之。

    南人呼此曰社風瘡,蓋雁乃春社去而秋社來也。

    又有一種濕癬,名曆瘍瘡,亦于春二月秋八月雁去來時發于四肢,軟而漸大熱痛,亦名雁瘡,荊漢人多患之,與雁風同治。

    另有一種,每至秋冬則手指或遍身發紅點作癢,乃寒氣攻于腠理,陽氣閉絕不能發越,拂郁而作,亦名雁風,治以人參敗毒散解其表,補中益氣湯實其裡則愈。

    又有一種每于二三月乃手足生疥癬之類,名痹瘡,形如雁風,交秋風變則愈,名曰燕瘡或發于頸項之上與雁風同治。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疙瘙風 此症初發瘰,五色瘾疹,遇熱則癢,逢寒則痛,搔之成瘡,久則寒熱交作,蟲,齧肌體形如蚤蟲瘢痕隐,隐在内複感寒濕則斑爛癱攣難治,若發于腳背并趾頭後跟,連片紫白,其腳面大(音行)骨俱無,名曰鞋帶瘡,又曰草鞋風。

    由寒濕風邪客于皮膚,漸入榮衛,肺金受制,脾胃空虛土衰水賊,又遭霜露觸之即發。

    巢元方雲:初生斑癞隐隐如癬,或紅或紫,或黑或白,漸大變形,或腫或癟,或癢或痛久成瘡,筋骨酸痛,冷熱抽掣,膿涎臭穢肢體敗爛而死。

    乃酒色太濫荒淫無度,或陰毒傲慢含蓄郁氣傷肝,乏力勞神複敗腎水,又遇風濕注損胃絡遍延髒腑緻成大病,以六神輔聖丹、苦參丸、神效追風丸治之,如發白燥癬瘡從手足起者,名曰四末風最難治。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雞爪風 此症手足自搖振抖無力,不能持物,舉動艱難,牽引攣縮,霎時僵直或節骱麻木大痛,腿肘轉筋,乃穢毒過傷也。

    肝胃太薄濕熱已極,血涸骨枯肺肝損壞,亦有地理陰陽所損成患,以大麻湯,真方奪命丹大消風散等方治之,兼補氣血清陽養元為上。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蝼蝈風 此症漸生塊瘰,三五連串,大小相貫,肘膝先見者輕,頸項脅肋先見者重,漸大成串,延長如土狗蟲鑽入地穴。

    身之病形或作實熱或痛或癢,俗醫認為栗子,治之反速其禍,久則周身穿爛而死。

    乃犯惡毒臭穢不正之氣,暴觸胃腑,大毒伐脾,五内皆空,泛走膚絡,氣血虧弱,惡邪外鼓,九疰之蟲毒蠹于肌表。

    須斑龍八帥丹、苦參丸、真方奪命丹、玉樞丹等方治之,再加熏洗方愈。

    又有一種渾身火泡如甘棠梨樣,破則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大,穿則石出方愈,其泡複生不已,抽盡肌肉則死,以莪術、三棱各五兩為末,作三服溫酒送下則愈。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洩風 此症或肘不覺強勁,暈倒,手足無物,或舞踏牽掣,或攣拳伸縮,肢冷卧地,俗名打鳥風即此也。

    寒疰雲:即名絕風,心腹内悶、懊痛。

    嘔沫久則大便出血,吐涎青白色,腰脊強時不覺絕倒在地,與癞症相似。

    蓋人以胃氣養内灌溉經絡肌膚,若肆欲醉飽,房勞憂怒,使胃氣衰竭,以緻經絡虛耗,則筋肉懈惰,肢休弛縱不能取攝,風邪漸搏氣血渙散,困乏痿頓以一粒金丹、奪命還真丹、真方奪命丹、四魔丹,兼以祛風、降火、消痰、調氣之,劑治之免成大風,穿爛,癱瘓難治。

     卷一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 蠱風 此症初起腹大肢瘦,形如蠱毒,眼赤唇翻,久則渾身脹腫,皮内紫黑,浮大虛腫,毛發先落,形貌醜陋,後則腐爛危困,或身動戰口眼歪斜攣屈又稱為畢風。

    勢惡危速而易于傳染害人,乃氣血虛損,以緻九疰毒蟲入于胃腑流蠹五髒也,或因寒濕太重,血滞脈絡虛火擊搏而成。

    以救苦回生丹、搜風順氣丸、四魔丹選治。

    此種亦有邪祟不正,陰陽所損之故。

     又有一種面上生瘡如貓兒眼睛,不放光生彩亦無膿出,冬天自退頭背皆然,名曰寒瘡,亦怪症也,由多食雞魚蒜韭之故,用溫補之劑自愈。

     夫曆節、蚝、疙瘙、雞爪、刺風,皆痛風之類也;魚鱗、鵝掌、雁來、疹風、幹風皆癢風之類也。

     病症之類最多如走疰而痛者,風與邪氣流行也。

    痛在一處定而不動者,死血聚也。

     抽掣遊變霎然如刀錐刺,尋之不知其所者,乃濕流關節也。

    夜劇晝靜者陰邪侮陽也,暮蘇旦甚者,陽邪侮陰也。

    如遇陰雨或至隆冬嚴寒則發者,寒濕抟凝也,似痛非痛灑淅不知其處者,勞傷氣血濕痰散走也。

    皆邪氣傷于内與髒腑傳應而作也。

    若癢則不然,皮膚之上浮遊淫癢者,血虛火氣乘之也,外雖癢而内覺痛者,邪在表而毒注内也,烙之以火,沃之以湯,則爽者,勞傷瘀血凝滞而不散也,癢而搔之又痛者,血虛熱氣聚也癢生見陽則腫者,元氣虛敗諸火布于腠理也。

    古雲痛無補法,又雲癢麻虛宜補,疼痛實宜瀉,又諸痛無補,諸癢無瀉。

    實乃邪氣充灌經絡,補則助邪為害矣,虛乃正氣虧乏,瀉則引邪深入而無救矣。

     紫雲、白癜、大麻、核桃、啞風,皆冷麻之類也;脫跟、糕、蛇皮、漏蹄、血痹、熱風,皆爛穢之類也。

     凡似痛非痛,似癢非癢,或抓刺剜切不知,或按于肌膚如隔一紙之狀,或酸淅頑癡之類,皆曰木,笃而麻也,凡瘡癢穿潰膿血淋漓,濁水滋粘迸裂皲破,皮内腐惡,皆爛壞之屬也。

     蛤蟆、蝼蛔、血風、水風、蠱風、颠風皆腫脹之類也;邪魅、鼓槌、軟癱、壁泥、半肢、洩瀉,皆痿憊之類也。

     凡身體虛浮腹大如鼓,手足頭面腫大皮肉如癱而不穿凹凸不定,或胸臆悶塞脅肋憤,氣不升降,神不舒爽,皆腫脹之類也;凡手指攣瘸,腿趾跛蹩,腰背伛偻,口眼歪斜,身體痿軟疲困,左癱右瘓,幹癟僵直廢馳,行步艱難,皆憊壞之類也。